浅谈男性凝视下的奥菲利亚

2020-12-28 23:47曹慧慧
戏剧之家 2020年35期

曹慧慧

【摘 要】当今,男性凝视作为女性主义重要的理论支持被大众所了解。然而男性凝视对于女性图像的呈现有哪些重要的影响,大众却并不熟知。文章将以奥菲利亚这一形象为切入点,以男性凝视的观点考察米莱斯《奥菲利亚》的影像模仿作品。

【关键词】奥菲利亚;男性凝视;影像分析

中图分类号:C913.68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35-0155-02

在莎士比亚的笔下,奥菲利亚满足了一切男人的幻想与需求,是所有男人的梦中情人。除此之外,奥菲利亚也是诸多画家和艺术家的灵感缪斯。其中米莱斯的作品《奥菲利亚》更是不断地被借鉴模仿,女性、死亡、水和花朵等元素被后世不断借鉴和利用。而在奥菲利亚这一形象广受追捧的背后,男性目光一直如影随形。在奥菲利亚所代表的女性形象背后,男性凝视对女性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一、奥菲利亚

奥菲利亚这一经典女性角色来自莎士比亚著名的戏剧《哈姆雷特》。在莎士比亚的笔下,奥菲利亚是美丽、善良、纯洁的化身。在《哈姆雷特》中,作为女儿她乖巧懂事,作为爱人她善解人意,在面对父亲与爱人的抉择时她陷入苦海,遭遇亲人被哈姆雷特杀害后承受不住打击而陷入疯癫,最后溺水而亡。这样的命运无疑是悲惨的,而她的悲惨则与文艺复兴时代的父权文化脱不了关系,男性对女性的一切幻想与要求在奥菲利亚身上有着近乎完美的体现。然而奥菲利亚的悲惨形象却对怀有浪漫主义情怀的艺术家们有着极强的吸引力,约翰·埃弗里特·米莱斯、亚瑟·修斯、亚历山大·卡巴内尔等著名画家都曾以奥菲利亚为主题作画。

二、凝视理论下的奥菲利亚

作为文艺复兴时期的经典女性角色,奥菲利亚显示了那一时期的女性生存状态。那个时代男性的权力远远高于女性,也因为权力的压制以及精神上的控制,多数女性没有自我。而从男性对女性的压迫角度来看,男性凝视属于男性控制女性配合、服务其审美要求的方法。

(一)男性凝视

凝视作为一种视觉批评理论,因劳拉·穆尔维而为人所知。在劳拉·穆尔维的文章《视觉快感和叙事性电影》中,她提出电影镜头代表的是男性凝视的目光的观点,对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形成了巨大的影响。[1]我个人认为该理论中的主体与客体非常有特殊性。在男性凝视的理论中,男性是凝视的动作者,为凝视的主体,女性在其中则扮演被动观赏的客体。如果仅仅是观赏的客体不同,讨论的意义与价值并不大,但在客体背后掩盖的权力倾斜,则让这个行为变得富有研究价值了。

(二)凝视下的女性

女性作为被动凝视的对象,仅仅是凝视吗?对女性不产生任何影响吗?还是说,这种凝视是一种对女性隐藏的不尊重与要求?在历史中我们或多或少可以得到答案。有两种世界上著名的男性凝视所引发的畸形审美——缠足、束胸。这两种畸形的审美在帮助女性迎合男性凝视的同时,对女性自己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无论是扳断脚骨的缠足,还是造成呼吸困难的束胸,都对女性造成了严重且不可逆的伤害。这样看来,男性凝视实则是男性审美对女性的要求与压迫。在男性话语霸权控制下的社會中,不仅将女性“对象化”,还有对女性“物化”与“商品化”的现象。[2]女性表面上是被男性称赞、欣赏的对象,被其捧上各种广告、影视、杂志,实际上则是女性在为了取悦男性而工作。她们在摄影机前努力展示自己被物化的身体以及面孔,渴望得到男性凝视的目光。“倘若妇女只存在于由男人所写的虚构作品之中的话,那么人们就会想象妇女是最为重要的人……像男人一样伟大,有人认为甚至比男人还要伟大。但这是虚构中的妇女……实际上妇女是被关起来,在屋里被打来打去。”[3]我们也可以由此反推奥菲利亚这个角色,她便是男作家笔下看起来完美且重要的人物,实际上却仅仅是政权斗争的牺牲品。这个角色再一次佐证了男性凝视带有压迫女性的色彩。

前文我们通过研究奥菲利亚了解了男性凝视,并发现其对于女性权利的一些影响,即女性的权力是受到压迫的。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已经有人认识到了这一点,逐渐有勇敢的女性主义者开始试图改变。在1791年,妇女领袖奥兰普·德古热发表了《女权与女公民权宣言》,女性主义拉开帷幕;法国女性主义思想家西蒙·波伏娃在其著作《第二性》中提出了“人造女性”著名论点,让世人了解“女性不是天生的,而是被建构的”。在女性主义的三次浪潮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女性逐渐走向独立,不再是男性的附属品。虽然目前女性的权利相对而言已有大幅度的提高,但要注意的是,要做到真正的两性平权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未来女性主义的大方向仍是在尊重另一方权益时为女性争取合法权益。虽然在女性权利开始得到保障之后,被压迫控制的“奥菲利亚”在逐渐减少,不过凝视依然存在,此刻的凝视因为女性力量的成长已经不是单方面的凝视了,而是互为凝视对象,女性凝视浮出水面。

三、同名影像作品分析

通过对奥菲利亚形象以及凝视理论的研究,我们发现奥菲利亚本身也是被凝视的对象,大量有关奥菲利亚的绘画以及文学作品都侧面印证了其被评论、被凝视的位置,在这里,她是非常典型的男性凝视视角下的女性代表。之所以用奥菲利亚作为研究男性凝视的代表,其中原因是,本人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大师米莱斯的作品《奥菲利亚》被后人不断借鉴,而在这现象背后,蕴藏着后人在无形中讨好着男性、对女性存在审美要求这一现象。我将以这些视觉影像方面的借鉴为突破口,证明男性凝视在视觉影像中的存在以及影响。

(一)泰晤士河上的“奥菲利亚”

著名摄影师Julia Fullerton Batten的影像作品(如图1)与米莱斯画面的布局和元素几乎一模一样。关于作品,作者阐述到“泰晤士河的历史充满了无数的故事,包括出生、洗礼、死亡、爱情、卖淫、艺术、传统、河边清洗的年轻人、洪水,以及无数其他异想天开、特殊和悲惨的事件”。摄影师的这张照片无疑想表现的是死亡与艺术的魅力,但在这种表现背后,男性凝视悄然而至。死亡的艺术是男性凝视的最好载体,从古至今,大部分的女性死亡在男性视角下是充满魅力的,女性在男性的欣赏下似乎变成养于家室的花朵,美丽却也娇弱。从这个角度而言,女性、死亡以及艺术在男性的视角下充斥着浪漫凄美的色彩。不仅如此,对于天生擅长欣赏、追求视觉满足的男性而言,女性也是他们的视觉装饰。而女性被动地在男性凝视下成为了表达的窗口,表达着男性对美和艺术的理解。

(二)情绪凝视

相比前一个案例(图1)而言,摄影师Gregory Crewdson二战后在美国郊区拍摄的一张照片(如图2)借鉴米莱斯作品《奥菲利亚》的元素大概只有女人和水了。如果说前文主要想表达的是男性凝视下的审美,追求的是美感,那么第二个相对而言更想表达的是情绪。该照片的摄影师同样借鉴了米莱斯的作品,同样暗含男性凝视,但是表达的感觉却差别很大,一种是单纯地欣赏品鉴,另一种却更像窥探。除此之外,案例二(图2)中的女性被作为道具,用以发泄摄影师的情绪,如果说案例一(图1)主要是审美表达,案例二则主要是情绪的表达。这也让男性凝视更加多元化。男性凝视可以表达的东西不止一种,即使是情绪凝视,在不同情况下也有着巨大的差别,在不同的情绪下,凝视表达可以天差地别。而女性作为被凝视者,只能被动地接受男性凝视在情绪上的变化,成为其情绪表达与发泄的道具。

(三)俯瞰的凝视

摄影师Monia Merlo曾表达过“摄影是创造、研究和发展一项工作的手段,这种工作经历了不断的演变,同时也是一种通过脆弱的女性身体来表现的方式,表达艺术家对自己的追求”。在这段话中,摄影师将用女性身体当作拍摄道具视作习以为常的事,这也是男性凝视的影响。男性凝视对于女性权利最大的威胁则在于男性凝视始终处于上帝视角(如图3),带有审判和俯视的意味,而摄影师作为男性凝视的“眼睛”,為男性审美服务,将男性眼中欣赏的视觉效果表达出来。从摄影师视角来看,男性凝视的固有的审美类似于“教科书”,多数摄影师在无意或有意的情况下,都会为男性凝视服务。

四、总结

男性凝视不仅仅存在于视觉影像中,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存在着男性凝视的影子。我们认为男性凝视实则是男性的表达窗口,他们借此向他人表达自己的审美要求。而接受表达的部分人成为男性凝视的帮凶,维护并传递这种带有压迫色彩的审美。这些男性凝视的卫道士,致力于物化女性,让女性成为道具,让女性在镜头下更能吸引男性凝视的视线。在卫道士的努力以及男性的绝对权力下,女性被束缚在男性审美的牢笼里,在长期的精神灌输下不知不觉失去自主权,服从男性凝视,并努力改变自我以求得到男性的认同。凝视者、被凝视者以及权利的卫道士成为了一个稳定三角结构,巩固着男性凝视的价值体系,为当代的“奥菲利亚”铺设了一张温床。

参考文献:

[1]劳拉·穆尔维.视觉快感和叙事性电影[A].外国电影理论文选[C].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637.

[2]傅守祥.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广告女性形象探析[J].思想战线,2003,(05):57-61.

[3]宋声泉.奥菲利娅形象塑造的女性主义分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1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