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平定倭乱:百余战未尝遭一劫

2020-12-28 01:57黄金生
今古传奇·双月号 2020年6期
关键词:宁海戚继光倭寇

戚继光,这位在冷兵器时代曾创造了奇迹的灭倭战神,有一外号叫“戚老虎”。但在普通百姓那里,他还有一外号,叫“戚我爷”,因为他替百姓剿灭了倭寇,带来了一方安宁,所以百姓们将其视作再生父母。

“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

1528年11月12日,戚继光出生于山东济宁一个叫鲁桥的小镇上。在戚家良好家风的熏陶下,戚继光从小就培养了正直的人品和远大的理想。

戚继光18岁那年,就曾写下“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的诗句。22岁那年参加武举会试时写的《答俺答策》曾作为内参在兵部内广为传阅而在京城小有名气。

随着东南沿海的倭患日益严峻,戚继光被调至浙江的抗倭前线。虽说此前已在山东练过兵,但在实战中戚继光还从未与倭寇真正交过手。

1555年8月,刚升任宁绍台参将的戚继光终于迎来了对倭寇的第一战。有八百倭寇直奔其驻地龙山所,而戚继光的手下有四千人。

虽说有着人数上的优势,戚继光仍不敢大意,在仔细查看地形,设好迎战、埋伏和接应等人马后,拎枪拈弓,开始准备厮杀。

果然,在前锋的诱导下,八百倭寇钻进了戚继光精心设下的埋伏圈。从常理来讲,四千对八百,又诱敌成功,这场仗的胜负已经没有悬念了。但埋伏圈居然被倭寇冲出了一道口子,戚继光急忙下令,赶快追击。可追着追着,倭寇突然调转了头杀了回来,明军反成了被追的一方。

原来,以往明军对付倭寇,就是装装样子,见着倭寇假装比划两下就赶紧跑。不过,这次倭寇有点失算,因为他遇到的是戚继光。

见此情景,戚继光找到一块高地,只见倭寇的那几百人正成三路形成“川”字阵型追杀明军,三队的小队长尤其凶悍,带领队伍把明军队形冲得七零八落。

这时,只见戚继光张弓搭箭,连发三矢,倭寇的三个小队长应声倒地。贼首一倒,倭寇队伍立刻陷于混乱,开始逃跑。可没一会儿,明军又被一些倭寇倒追回来,戚继光再次射落倭首,如此这般,经历几个来回,倭寇才最终退去。

虽然以前也有耳闻,但战场上倭寇和明军的战斗力之悬殊还是超出了戚继光的想象。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戚继光首先想到的是练兵。他拟定了一个练兵计划,得到浙江巡抚胡宗宪的支持,胡宗宪拨给他三千绍兴籍新兵供其训练。

经戚继光训练过的新兵确实战斗力大增,其勇猛在明军中少见的。但这支军队远不能让戚继光满意。

在之后的带兵中,戚继光领悟到,除训练之外,还有一个关键,就是选人。

一场改变历史的群架

说起戚家军,其军功勋章里至少有胡宗宪的一半。因为按照明朝的规定,部队和将领之间不是固定的,将领会调任不同的防区,而部队是不会跟着走的。戚继光到了浙江,带领什么样的兵,是由上面决定的。此时戚继光向胡宗宪请求自己选兵、自己练兵,这绝对是一个破规矩的事儿。但最了解浙江抗倭形势的胡宗宪同意了戚继光的请求。

戚继光不信“堂堂全浙,岂无材勇”,他要选择自己理想的兵员。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在一次出差途中,这位曾经历过战场洗礼的戚大将军被一场斗殴场面惊呆了。

这场群架准确地说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械斗。是义乌人与邻县的永康人为争夺矿藏资源的械斗,参与械斗的至少有上万人,有男人、女人、老人,甚至还有未成年的孩子。大家手里操着各种武器,锄头、斧子、镰刀、菜刀、棍子,真是应有尽有。但就在这场使义乌当地官员头疼不已的群架中,戚继光却有些兴奋,因为他发现,虽然是打群架,义乌人却有着同仇敌忾的勇气,关键时刻敢往前冲,不怕牺牲。义乌人“其气敌忾,其习慓而自轻,其俗力本无他,宜可鼓舞”,于是,戚继光决定在义乌招兵,“得此一旅可当三军”。

虽然如此,为了保证兵员质量,戚继光还制定了一套异常严格且独特的征兵标准,即“四要、四不要”:要标准的农民、要粗壮结实、目光有神、见官府要有点害怕的人;城里人,包括在市井间居住过的人不要;在官府里任过职的不要,长得白的和四十岁以上的不要,胆子小和胆子特别大的不要。

按照这个严格而独特的征兵简章招上来的义乌兵,就是日后令倭寇噩梦连连的戚家军成员。

当戚继光把为对付倭寇而量身打造的独门秘籍传授给他的子弟兵后,这支戚家军就开始在战场上创造奇迹。

见证奇迹的时刻

嘉靖四十年(1561年)四月,集结了两万余人的倭寇向浙江进发,在宁海登陆。

戚继光接到军报之后,立即带领队伍日夜兼程,赶到了宁海。

在宁海,1000多名倭寇前锋与戚家军正面相遇。倭寇自以为熟悉明军的战斗力,他们挥舞着倭刀,向戚家军发起冲锋。但倭寇發现,对手突然自行溃散,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一起。倭寇以为这是害怕所致,便更加疯狂地冲了过来。

可是,他们高兴得太早了。随着一声“列阵”的号令,原来散乱站着的士兵立刻列成了阵形。这种战阵就是戚家军的鸳鸯阵。

鸳鸯阵由11个人组成。队长在前,后10人分为两列五行。第一行是一手拿盾牌,一手拿标枪的盾牌兵,第二行是狼筅兵,第三、四行是长矛兵,第五行是短刀兵。敌人进攻时,盾牌兵先投掷标枪,杀伤敌人。如果不怕死的继续前冲,用盾牌先保护好自己和战友,狼筅兵就用狼筅袭击。狼筅是一种特制的,形似大刀或长矛的兵器,前面布满了枝杈和倒钩,向前可以阻挡敌人,向后倒钩就会钩住敌人,如果再继续前推后拉几次,非把人搞得血肉模糊不可。如果还有人冲过来,就该是长枪出场了,四个精善戚家枪法的长枪手往往一出手,便能杀敌致命。在队伍的最后,还有两个手持“镗钯”的士兵,他们的作用是防止敌人迂回,从侧翼和后面保护战友。

虽然倭寇仍旧凶悍,但始终无法靠近明军,结果死的死,伤的伤,全线崩溃。宁海之战只打了半个时辰,就消灭300名倭寇,而戚家军方面,除1人轻伤外,其他人皆毫发无损。

虽然鸳鸯阵本身威力巨大,但要发挥作用,需要一定的空间,为适应在狭窄地形下作战,就要有新的阵型。宁海之战后,戚继光率部前往台州,在离城两里的花街与倭寇遭遇。双方展开一场巷战,在此役中,鸳鸯阵的11人战斗小组演化出两到四组的战斗序列。在半个多时辰里,歼灭倭寇千余人,而戚家军只有3人阵亡,不仅击溃了偷袭台州的倭寇的主力,还救出被掳百姓5000余人。

此后,戚家军便成了倭寇的噩梦。据南京师范大学郦波教授统计,台州大战中,戚家军以3000精兵对2万倭寇,一月之内,转战上千里,大小13战,歼灭倭寇5500多人,总共阵亡则只有20人。

在解决了浙江的倭患之后,戚继光又进入福建、广东平定倭乱,戚家军真正成了倭寇的克星。

“南倭北虏”是困扰明代朝廷的两大问题。在解决了“南倭”之后,戚继光又奉命北上,他修筑长城、整训三军,使明朝的北部边境出现少有的太平局面,“北虏”问题也随之解决。戚继光曾这样写到自己的战绩:“游子三十年行间,先后南北水陆大小百余战,未尝遭一劫。”

戚继光对倭寇保持的全胜记录,在抗倭史上书写了辉煌的一笔。虽然在当时的倭寇群体中,有所谓的“真倭”和“假倭”,但假倭所进行的杀人、劫掠等行为与真倭并无不同,而在这些倭寇的背后,大多都有国内国王和其他势力的支持。所以说,戚继光称得上是伟大的民族英雄。

(责任编辑:黄梦怡;参考资料:《百余战未尝遭一劫 战神戚继光平定倭乱》《国家人文历史》2014年第17期;作者:黄金生)

猜你喜欢
宁海戚继光倭寇
戚继光点兵“机灵的不要”
戚继光剪鞋子
戚继光剪鞋子
大明王朝1555,倭寇打到了南京城下
明代中日堪合贸易终止原因刍议
舍小节成大事
日月星
吃粽子
自大的小蚂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