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动脉血运重建术后即刻CT 颅内高密度影影像分析

2020-12-29 05:50沈佳慧
医药前沿 2020年24期
关键词:外渗高密度复查

沈佳慧

(苏州科技城医院神经内科 江苏 苏州 21500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临床治疗时,需经动脉导管动脉血运重建术后即刻对其行颅内CT 检查,能够清楚的发现颅内高密度影,但是对此种高密度影是属于对比剂渗出还是脑出血比较困难[1]。本次选取了70 例2016 年6 月—2019 年11 月在我院治疗的AIS 患者,通过对其颅内高密度影影像特征进行分析,对患者的转归情况进行跟踪,进一步提高对患者病情的鉴别诊断水平,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的指导依据。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 年6 月—2019 年11 月在我院治疗的AIS 患者70 例,纳入标准:(1)病程24h 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发病后24h 内行血管内介入治疗;(3)术后即刻CT(<2h);(4)术后24~48h内复查CT或行MRI诊断;(5)排除其他原因如脑外伤、脑肿瘤引起的脑出血。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本组中男性39例,女性31 例,年龄41 ~81 岁,平均年龄(61.69±10.21)岁。

1.2 方法

由本院2 位主治医师以上的神经介入医师在全数字化血管造影机上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后动脉血运重建。患者均行动脉血运重建术后即刻CT 颅内检查及24 ~48h 内复查头颅CT 或MRI(含SWI)。采用本院CT 扫描仪,将其管电压、管电流分别调整为120kV 和300mA,将层厚调整为3mm,对听眦线至颅顶部位进行详细的扫描。MRI 扫描时,配合使用头颅相控阵线圈,对患者行序列横断面T1WI 轴位、T2WI 轴位、T2WI 脂肪抑制序列轴位、T2WI 冠状位扫描,将TE、TR、FOV、层厚分别调整为65.3ms、1800ms、250mm 和1mm。

1.3 观察指标

观察本组患者术后CT 颅内高密度影影像特征。由本院影像科2 名经验丰富的主治医师对患者的CT 影像及MRI 影像特征进行分析。根据高密度影的形态特征将其分为:(1)肿块型:类似肿块样,边界清晰,密度较高,CT 值为80 ~150HU,主要分布于基底节区,无占位效应,部分患者出现轻微占位效应;(2)淡薄斑片型:高密度影较淡,边界模糊,CT 值为35 ~50HU,主要分布于皮质区,无占位效应;(3)弥漫型:CT 值为60 ~80HU,分布广泛,有明显占位效应。

结果判定:介入治疗术后即刻CT 结合24 ~48h 随访影像图像,如果高密度影持续存在或范围增大,且周围出现水肿或梗死低密度影或MRI 磁敏感序列若梗死区出现低信号区,则判定为脑出血;如果高密度区全部消失,判定是对比剂外渗;如果高密度区不完全消失,则判定为对比剂渗出合并脑出血。

2.结果

有37 例(52.86%)患者术后梗死区周围出现了高密度影,其余33 例(47.14%)患者经术后CT 检查未发现高密度影,结合术后复查影像对比,判定单纯对比剂渗出14 例(如图1、图2),症状性脑出血5 例(如图3、图4),对比剂渗出合并脑出血18例(如图5、图6)。CT 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分别为69.70%(23/33)、100%(33/33)、100%(23/23)、70.21%(33/47)、80.00%(56/70)。

对于肿块性高密度影患者其大部分转化为出血,只有少部分为对比剂渗出,淡薄斑片型患者其高密度影复查后发现,高密度影消失,均为对比剂渗出,弥漫性高密度影患者则均发展为症状性脑出血。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3.讨论

随着医学影像设备的更新,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AIS 患者拥有了更多的经导管动脉内血运重建的机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血管再通率,进而改善了患者的预后,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但是AIS 患者在行动脉血运重建术后即刻CT 颅内检查,能够更好的评价出患者有无颅内出血的情况,经即刻CT 检查则能够有效的检测出颅内高密度影的影像学特征,进而对脑出血或者对比剂外渗等情况进行判别,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准确的指导依据[2]。

AIS 患者行动脉血运重建术的过程中需要用到大量的对比剂,因此对比剂外渗也极易发生,进而导致患者出现了高密度影,对比剂的外渗与血脑屏障受损密切相关[3]。当闭塞的血管经溶栓治疗开通后,缺血区域的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也会随着增加,会极易出现过渡灌注,当超出血管壁的承受能力后,就会对血脑屏障造成损坏,造成对比剂外渗。而由于脑内微血管的渗透性和完整性的损伤程度明显不同,导致高密度影特征也出现了明显的差异[4]。

本次结果显示,有37 例(52.86%)患者术后梗死区周围出现高密度影,其余33 例(47.14%)患者经术后CT 检查未发现高密度影,37 例出现高密度影的患者,单纯对比剂渗出14 例,症状性脑出血5 例,对比剂渗出合并脑出血18 例。肿块性高密度影患者其大部分转化为出血,少部分为对比剂渗出,淡薄斑片型患者其高密度影在24h 进行复查后发现,高密度影消失,均为对比剂渗出,患者的预后较佳,弥漫性高密度影患者则均发展为症状性脑出血,预后不良。

如果经颅脑CT 检查显示,患者颅内高密度影范围与之前相比较,无明显变化,或者范围增大,CT 值在90HU 以下,且出现了明显的占位,则可考虑对比剂渗出合并脑出血转化,这也是AIS 患者经介入治疗后最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此类患者微血管受到了严重的损伤,甚至累及到了基底膜,给治疗带来了一定的难度[5]。

综上所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动脉血运重建术后即刻行颅内CT 检查,颅内高密度影影像特征能够为鉴别对比剂渗出和脑出血提供依据,还为临床治疗提供了科学的指导依据。

猜你喜欢
外渗高密度复查
辛永宁:慢性乙肝患者随访复查的那些事儿
高密度电法在断裂构造探测中的应用
肺结节≠肺癌,发现肺结节如何复查?
勘 误
影像学检查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外渗的护理对策的应用效果观察
高密度电法在寻找地下水中的应用
城市高密度环境下的建筑学探讨
马蹄肾自发性肾盂破裂伴尿外渗1例报告
首批7所陕西省普通高中示范学校迎接复查评估
如意金黄散湿敷联合碳酸氢钠局部封闭治疗盖诺外渗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