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广西百香果精准扶贫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2020-12-29 02:58梁伟红李玉萍邓春梅刘燕群
贵州农业科学 2020年11期
关键词:百香果广西贫困户

梁伟红, 李玉萍, 叶 露, 邓春梅, 刘燕群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科技信息研究所, 海南 海口 571101)

百香果,又名鸡蛋果、西番莲果,因其果汁能散发出香蕉、草莓、菠萝等多种水果香味而得名,素有“果汁之王”的美誉。百香果原产于美洲,现广泛种植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主要在广西、福建、台湾、海南等地栽培。由于百香果可当年种植,当年结果,多批开花,长期挂果,经济效益较高,属“短、平、快”产业,近年来百香果产业已成为我国新兴产业和脱贫攻坚帮扶产业。已有相关学者对广西百香果种植现状、销售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1-3]。广西作为我国百香果第一大主产区,该产业在当地扶贫脱贫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为促进广西省百香果产业在扶贫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笔者对广西贫困地区百香果主要种植区进行实地调研,结合对广西水果生产技术指导总站调研数据的整理,分析广西百香果产业发展现状及扶贫效果,提出百香果产业脱贫稳固脱贫效果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百香果产业在广西可持续发展,以及助力广西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参考。

1 广西百香果产业发展总体情况

1.1 总种植面积及产量快速增长,全区各市全覆盖种植

近年来在产业扶贫推动下,广西忻城县、凤山县、马山县、凌云县、桂平市等许多贫困地区都把百香果产业作为扶贫特色水果产业,广西百香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快速增长[4]。2015-2019年广西全区百香果种植规模呈逐年增长态势(图1),自2015年来,广西百香果种植面积以35.6%的年均速增长,2019年达28 280 hm2;产量从2015年的6.85万t增长到2019年的31.28万t,年均增长率达53.6%。2019年全区百香果平均单产11.65 t/hm2,较2018年提高10.15%。

目前,广西全区14个地级市均有百香果种植,其中玉林市和南宁市是广西百香果主要产区。从图2看出,2019年玉林市百香果种植面积达7 629.72 hm2,占全区总面积的25.20%,居全区首位,较2018年增长37.23%;产量为5.3万t,占全区总产量的16.94%,居全区第2位,较2018年增长40.95%。南宁市百香果种植面积4 775.48 hm2,占全区总面积的15.77%,居全区第2位,较2018年增长2.92%;产量5.61万t,占全区总产量的17.93%,居全区首位,较2018年增长11.05%。2015-2019年,广西大部分市县百香果种植面积基本呈逐年明显增长趋势,其中2019年较2018年百香果扩种面积最大的是钦州市,增加了21 465.67 hm2;玉林市其次,增加了2 069.72 hm2。

1.2 规模化种植加快

广西作为全国最大百香果种植大省,全区6.67 hm2以上的百香果果园共167个,其中66.7 hm2以上的有5个;33.3~66.7 hm2的有11个,6.67~33.3 hm2的有151个。从广西6.67 hm2以上果园的分布情况(图3)看出,广西壮族自治区14个地级市中,除北海市和桂林市没有6.67 hm2以上的百香果果园外,其他市均有分布,其中贵港市最多,有54个,占全区总数的32.34%;其次为南宁市27个,占全区总数的16.17%;玉林市有15个,居第3位。

1.3 主栽品种较单一

目前,在广西主要种植百香果种植品种有紫色百香果(台农1号、紫香)、黄金百香果和满天星等,全区以台农1号为主栽品种[1],主栽品种较单一。

1.4 形成了以电商销售为主的销售模式

生鲜电商自发展以来,水果成为了最受欢迎的生鲜品类。广西百香果借助电商平台,其鲜果及果汁、饮料畅销全国,遍及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及偏远山区。其中,广西北流百香果线上销售占比在70%以上[5]。目前,电商销售渠道主要集中在京东生鲜、淘宝、苏宁生鲜和喵生鲜等较成熟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6]。

1.5 鲜果加工率较低

据调研了解,目前广西百香果鲜果加工率较低,仅约8%,正级果多用于鲜销,鲜果的加工产品主要为解决高峰期遇到极端气候影响正级果销售的问题及次果销售问题。近年来,广西为了提高百香果产品附加值,增加其经济效益,积极引进扶持大规模的百香果加工企业。如广西北流县引进了广西宏邦食品公司,该公司投资3亿元建造百香果深加工基地,建成全国最快的百香果果汁生产线,生产百香果果汁的频率为1 200瓶/min[7]。

1.6 贸易量呈增长趋势

据中国海关信息网的相关数据显示,广西2015-2018年百香果汁主要以出口为主,进口较少(表1)。广西自治区2018年百香果果汁无进出口,2017年是近几年来该省出口百香果果汁量最大的年份,出口量达123.10 t。随着百香果加工技术的日益成熟,广西区内加工厂明显增加,2019年广西进口百香果汁1 042.19 t,较2017年增长1 000余t。

表1 广西百香果果汁进出口情况

2 广西贫困地区百香果产业发展情况

由于百香果生长周期短、产量高、效益好、适应性广,被广西、贵州、云南、海南等热区省份一些国家贫困县列为“短、平、快”的精准扶贫项目。据2019年不完全统计(表2),2019年广西27个国家级贫困县均有种植百香果,面积共计约为6 020 hm2,产值约30 660万元。

百香果产业已成为贫困县脱贫的香甜产业,产业扶贫效益不断提升,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据广西来宾市忻城县农业农村局调研资料显示(表3),2014-2018年忻城县种植百香果的贫困户年人均收入总体呈不断增长态势:2014年,种植百香果贫困户为826户,人均年收入仅1 030元;2016年起县委、县政府把百香果种植列为扶贫产业重点打造后,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其中2018年,人均年收入达7 475元,较2014年增长625.73%;2014-2018年带动贫困人口就业达13 978人,带动贫困人口脱贫30 232人。

表2 2019年广西27个种植百香果的国家级贫困县

表3 2014-2018年广西忻城县发展百香果产业带动的贫困人口就业数及脱贫数

在2020年5月实现全县整体摘帽前的国定深度贫困县——河池市凤山县,2017年开始把百香果作为扶贫产业来抓,百香果种植得到快速发展。据调研了解,2016年,该县百香果种植面积仅约20 hm2;2017年,全县种植面积877.87 hm2,产量达1.65万t;2019年全县种植面积达1 200 hm2,产量达1.8万t,其中包括46个贫困村,贫困户659户种植百香果面积达306.67 hm2。

3 广西百香果产业主要扶贫模式

3.1 “公司(企业)+基地+贫困户”模式

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大型有实力的开发公司,公司通过土地流转基地的示范作用,带动贫困户种植,同时为种植户提供种苗、技术和销售服务,并对资金缺乏的贫困户提供基地工作岗位,为贫困户增加收入。

广西南宁市宾阳县“黄金·传奇”特级黄金百香果脱贫示范基地采用“公司+基地+贫困户”发展模式,主要以农户参与种植的可享受公司保价收购所带来的稳定收益,公司引进技术并提供技术指导,同时运用互联网进行线上线下搭配销售,做到种植技术有指导、收购有保底、销路有保障。广西浦北县香果人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利用土地流转建立25.33 hm2种植基地,同时带动20户贫困户参与分包种植百香果。引导带动周边农户及贫困户参与,实现企业发展有前景、村集体有收益、贫困农户有奔头的“三赢”目标[8]。广西北流市百丰汇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采用“公司+基地+贫困户”经营模式,为种植户提供统一的种苗、技术、销售渠道服务或统一收购,带领农户开展百香果种植,发展生态旅游,并提供在基地劳作的工作岗位为贫困户增加收入,带动金汀村贫困户80户558人发展产业,脱贫致富[9]。广西忻城县引进深圳百盛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提供果苗培育、销售、种植和农资销售、种植技术指导、收购及农产品深加工一条龙服务,实行“基地+贫困户”扶贫资金入股的带动模式,带动贫困户发展。

3.2 “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户”模式

公司通过基地示范作用,带动农户种植,同时公司制定标准,提供苗木、技术,开拓市场和销售标准化服务;合作社则为组织方,组织农户抱团发展,统一组织生产、管理,改变农户单兵作战,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整合。此外政府向综合能力强、服务能力强、产品质量优的示范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基地和农户提供对应的资金和政策扶持。通过该模式,四方结成了利益共同体,有效推动百香果种植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

广西南宁市马山县三乐村由贫困户财政扶贫资金3 000元/户入股成立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与扶贫龙头企业(公司)合作进行统一连片开发,通过扶贫龙头企业让利分红带动贫困户发展,参股群众还可通过到基地务工渠道获得报酬[9-10]。

3.3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一些贫困县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中,努力摸清家底拓展增收渠道,探索多种模式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活血造血”[11]。广西凤山县中亭乡中亭村是广西凤山县贫困村之一,该村通过坚持做大村集体,带富全村人的发展原则,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利用当地自然和政策优势,于2016年成立了中亭村村民合作社,推行资源入股模式,利用旅游资源优势,采取“企业+合作社+行政村”的经营形式,整合深圳市帮扶村级集体发展扶持资金100万元和自治区财政厅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120万元入股中亭村村民合作社,投入34.67 hm2百香果种植示范基地建设。另外,全村1 280人入股,筹集股金128万元,用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在产业发展中,中亭村百香果产业通过“龙头带动、基地推动、入股分红”的模式,依托龙头企业资金、技术、加工与市场等资源,签订保本购销合同,由企业、合作社、行政村保本增效经营,使村民合作社自办产业及村级集体经济得到长期稳定、可靠的收益保障。2017年,中亭村民合作社收益除投入再生产外,给村集体分红10.78万元;2018年给村集体分红17.6万元[12]。

3.4 经济能人“一帮多”带动模式

利用经济能人勇于创新尝试,创造力强及带动效应大的特点,发展经济能人带动模式。通过产业发展,经济能力充分调动贫困户积极性,转变贫困户陈旧落后观念,带动贫困户通过生产合作,建立了组织农户抱团发展、共同闯市场的机制。通过该模式有效解决了农户单打独斗、抗风险能力差等问题。如,广西凤山县大洞村组织该村杨朝寿、李蓉(贫困户)等“能人”成立凤山县平乐乡大洞合胜种植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科学规划该村百香果种植面积,优先安排该村贫困户参与合作社的经营管理,带动全村贫困户发展百香果产业。广西玉林北流市白马镇东塘村村委主任(杨武龙)组织村民学习种植技术,带领村贫困户利用山坡地种植百香果,并引导村民采取“电商销售+合作社+农户”的产业经营销售模式[13]。广西玉林市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中,逐渐探索出经济能人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新路子[14]。

4 百香果产业在广西贫困地区面临的主要问题

4.1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风险能力差

在广西主要贫困地区,百香果大多栽培在旱坡及山坡上,由于交通、水利等农业基础较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差,旱不能及时灌溉,涝不能及时排渍,对旱灾、洪灾、雹风灾、霜冻等异常气候的有效预防和处理经验不足。出现异常天气时农户往往不知所措,有的几乎全军覆没,损失惨重。如广西忻城县和凤山县等。

4.2 种苗质量参差不齐,种苗市场疏于管理

目前,在广西百香果产业发展过程中,因未能独立育苗,在种苗的引进上又无法杜绝病毒苗混入,为产业发展埋下隐患,不利于管理或加大管护成本及难度。百香果种苗市场管理不到位,各种廉价带毒苗横行,很多育苗者只求量不求质,都说自己是无毒苗,大打价格战,低价倾销无质量保证的种苗。

4.3 种植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产量质量有待提高

目前广西贫困地区百香果生产、销售很大部分仍以个体农户或小规模的生产经营为主。由于百香果主产区多为贫困山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越来越少,进行百香果种植等相关工作的人员普遍是文化水平低的老年人,其种植技术水平低,田间管理粗放,搭架不规范,病虫害防治不到位,出现种植户各自为战的粗放式生产的普遍现象。不少地方的果园疫病、茎基腐病、病毒病等发生普遍,导致百香果产业开花结果参差不齐,造成产量低、成果品质低、卖相差等问题,如广西忻城县百香果商品率不到60%。

4.4 贫困地区百香果产业化程度较低

据调研发现,广西贫困地区的百香果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也成立相关经营主体,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很多经营主体的规模偏小,运作不够规范,合作基础薄弱,仍停留在初级农产品销售水平上,统一服务和销售能力不强,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度低,很难形成农业产业规模化经营。现有专业技术协会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4.5 基层农技推广力量薄弱,农业科技推广能力不强

乡镇级专业技术干部人员较欠缺。如在广西忻城县全县在职水果专业毕业的技术人员仅4名,使培训和指导难以全面到位,导致技术推广工作不到位,技术普及率不高,影响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5 对策建议

5.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建立果园,提高抗风险能力

要强化百香果主产区生产设施、防灾设施、物流设施配套,切实改善百香果产业的发展条件。一是突出物流保障。在集中区域规划建设一定数量的水果专业批发市场,促进产品的聚集和批发销售。二是突出防灾保障。针对旱涝、霜冻等自然灾害频发的实际,合理规划建设百香果种植区域内的防旱涝、防霜冻等防灾设施,加强对自然灾害的监测,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最大限度降低自然灾害给生产带来的损失。三是强化风险防范。设立百香果生产风险基金,以减低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和市场变化所造成的损失,保证生产者有稳定的收入[15]。

5.2 提高种苗繁育水平,加强种植管理指导

百香果苗木的繁殖质量对提升百香果种植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政府必须大力引导科技创新,积极与上级部门和水果研究所等机构沟通联系,进行技术协助,将先进的种苗繁育技术和种植技术引入到广西贫困县百香果种植上,加强与企业合作,建立高标准无病毒种苗基地,推进百香果无毒苗的产业化培育,建立适合产业应用的无病毒种苗繁育供应体系,保障健康苗木充足供应,解决种植户的百香果病害烦恼。组建由科研院校、农技推广人员、农业种植能人等组成的栽培技术服务队伍,以田间指导、网络咨询等形式加强种植管理技术的培训[16]。

5.3 推进百香果深加工业发展,延伸产业链

目前,百香果市场前景看好,加上政府对百香果产业的大力支持,广西百香果的种植面积和鲜果产量仍会大幅度增长。应逐步发展适度规模的深加工业,培育和引进加工企业,开发百香果深加工系列产品,形成从种植到加工的完整产业链,满足不同市场需求,提高产品附加值,让更多的百香果从业者受益。

5.4 加强农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首先,通过加强引进基层农业农村人才定向培养,不断更新知识,掌握先进技术,并在选聘制度上,设立专项基金,建立聘用动态机制,完善农技人员职称晋升和技术服务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基层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基层人员服务本领[17]。其次,建立政府农技推广队伍为主,农民合作社、涉农企业、农资经营户组织参与的多元化农技推广新体系。加强对该部分人员的专业培训,实施鼓励和扶持政策,吸引留住该部分人才[18]。

5.5 加强市场及品牌培育

品牌建设的载体是生产经营主体,要实现农产品品牌化,生产经营主体必须具有一定的组织化程度和现代企业管理能力,贫困地区的主体通常规模小、组织化低、缺乏市场竞争意识[19]。因此,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开展:一是做好招商引资,引进一批带动力强优的产、加、销链条企业,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参与产业发展;二是注重品牌谋划。规模生产和经营者,应加强品牌包装和谋划,挖掘当地百香果亮点品质,深化提升地域特色品牌,打造优质百香果品牌,扩大知名度,实现品牌溢价;三是提升品牌认证。如广西凤山县依托凤山县“国际长寿养生基地”为基石,利用“长寿之源”得天独厚的原生态自然环境,打造凤山高山生态富硒品牌,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带动产业发展。

6 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广西百香果产业的发展,要做到多方面协调发展,带动农民增收,稳固脱贫成果,助力广西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应加强百香果幼苗期间的规范育苗及管理,延长百香果产业链、专业人才培养及品牌培育等,让广西百香果产业形成广西发展的新动力。

猜你喜欢
百香果广西贫困户
广西贵港
金融扶贫站惠及3万贫困户
《广西戏曲》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落叶在跳舞
不能让老区一个贫困户掉队
莫兰迪的夏天
“鞋底垫厚点,也能走得快”——贫困户崔普选和他的“梦中梦”
五月的一抹新绿
蒋湘兰:百香果 香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