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南京市委:在稚嫩的心中种一颗红色的种子

2020-12-29 12:00高振宁
中国共青团 2020年22期
关键词:团市委南京市中队

高振宁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于团南京市委来说,做好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犹如培育一棵未来的参天大树。树根代表着全南京市654所中小学校,它们是开展少先队工作的基层力量,决定着每一位少先队员是否能茁壮成长;而树叶象征着南京市60万少先队员,他们在组织中感受着温暖与光荣,担负着将红色基因传承发扬的庄严使命。

根深方能叶茂。近年来,为切实履行好全团带队的职责,团南京市委高度重视少先队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一方面,不断将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切实下沉到所有中小学校;另一方面,也在多渠道助力少先队辅导员的专业化成长。

团南京市委副书记石磊分管少先队工作。在石磊看来,如何做好“10后”儿童的思想引领考验着整个南京市共青团组织的工作智慧:“10后儿童是网络时代的原住民,互联网对于他们的影响非常深刻。良莠不齐的网络环境使得我们的孩子虽然‘见多,却未必‘识广,尤其对于一些消极、负面的信息缺乏辨别能力。而我们需要琢磨的就是如何与时俱进、更加创新地开展各类活动,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培养他们听党话、跟党走,爱祖国、爱人民的红色自觉。”

创新开展各类少先队工作犹如大树上的无数条枝干,将根部的养分及时输送给每一片叶子。推进少先队改革攻坚、引导少先队员投身“创新名城、美丽古都”的新实践、组织“红领巾寻访新中国伟大足迹”,创建英雄中队、倡导“垃圾分类”、举办第三届“红领巾科学建议”征集、开展“同心抗疫·为爱守护”,助力战“疫”一线医护人员子女……围绕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团南京市委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

从小学先锋、长大做先锋。可以想见,在团市委的精心培育下,若干年后,这群昔日的小小红领巾必将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正如队歌中所唱:时刻准备,建立功勋……为着理想勇敢前进,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让每一所学校的少先队工作都各具特色

团南京市委学少部部长朱薇薇主持少先队工作已有6年时间。丰富的经验使朱薇薇认识到少先队工作的基础正是每一所中小学校,而团市委主抓的方向就是要力求每一所学校的少先队工作都各具特色。

南京,作为六朝胜地、十代都会,拥有极其丰富的教育资源,正好为每一所学校因地制宜开展各类活动提供了方便。

所以说南京市的少先队工作,可谓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

·红色

一岗雨花台,十万英雄魄。1955年,南京市雨花台区实验小学组建了新中国第一支英雄中队——“卢志英中队”。此后半个多世纪,火红的英雄中队旗帜在一代又一代雨花实小少先队员手中薪火相传。

然而,英雄生活在革命年代,如何让一群生长在和平年代的“10后”感受到革命精神的召唤?对于学校的大队辅导员甘方诚来说,责任在身,既是压力,更是动力。

目前,雨花实小已组建了包括“卢志英中队”“何宝珍中队”“孙津川中队”等在内的12支英雄中队。在学校少工委的努力下,每一支英雄中队都被赋予了独特的内涵。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我们委托中队辅导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英雄事迹,在初步了解英雄的基础上,结合每个中队的特色,初步确定将来评选的目标。对于四年级以上的中队,每一年我们都会通过全校评选的方式,举行英雄中队的授旗仪式,营造一种比学赶超的荣誉氛围。”分管德育的副校长陈开平告诉记者。

组建英雄中队如同一湾活水,滋养着少先队员的精神世界,寻访英雄后人,邀请英雄后人担任校外辅导员更使得雨花实小的少先队员们對于英雄精神有了一份实实在在的触摸感。

2016年清明节前夕,作为雨花实小的校外辅导员,年近九旬的刘爱琴老人来到学校看望第六届何宝珍中队的小队员们。队员们为老人朗诵起写给何宝珍烈士的诗歌《一颗璀璨的明星》。肃穆的气氛里,红色的记忆在时光中缓缓流淌,许多少先队员都感动得热泪盈眶。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自2019年11月起,团市委持续开展“红色经典诵读进校园”活动,于7所市级示范学校开辟了“红色经典学习社”,以创新思政课的形式走进中小学校,营造“诵读学传”的良好氛围,并定期在雨花台烈士陵园、渡江胜利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举行党团队三旗传递仪式。

红色教育培育了明天的希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在少先队员的心中生根发芽。如今,利用周末时间到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争做小小讲解员,成立“红领巾志愿服务队”,寻访新时代的雏鹰小队……南京市少先队员们在校园里所汲取到的红色营养已然内化为日常行动。2019年,他们当中共有880名优秀少先队员获评“江苏好少年”。

·科学

让我们从一则少先队员和微纳卫星的故事讲起,说一说团南京市委在激发广大少年儿童科学梦、理想梦、创造梦、报国梦方面的经验与成就。

这颗承载着小小科学之梦的微纳卫星叫作“田园一号”,由南京理工大学实验小学的少先队员们与南京理工大学联合研制而成。

少先队员尚柏辰作为学校卫星团的一名小小讲师,说起“田园一号”,小脸上洋溢着满满的自豪之情:“我们开展过许多关于‘田园一号的知识竞答,大家还集体观看了短片《童眼看卫星——关于“田园一号”的那些事儿》,这部视频是由我们少先队员和老师共同完成的呢!”

参与过视频配音的少先队员梁涵睿告诉记者,微纳卫星“田园一号”名字中的“田园”指的就是学校后院的那块“自然实践园”:“在学校开展的‘城市小农夫四季田园体验活动中,我们少先队员自主修改了田园的灌溉系统。我们在播种节插秧,在辅导员老师的指导下感受二十四节气的变化。到了秋收季节,学校还会组织双十一特卖活动,我们就将收获的蔬菜卖掉,把钱捐给手拉手的湖北黄石小学。”

浓郁的科学氛围为南理工实小的少先队工作烙印上一抹独特的气质。三访“火药王”王泽山院士,组织与钱七虎院士面对面交流,承办2019年江苏省青少年机甲大师S1对抗赛……校长李子贵坚信,未来,从南理实小中一定会走出两院院士。

窥一斑而知全豹,处一隔而观全局。如今,这座崇文重教的城市里,科学教育正引导着广大南京市少先队员以实际行动投身到创新名城建设之中。在团市委的大力支持下,各级少年科学院蓬勃发展,争当创新创造小院士活动在中小学校举办得如火如荼。

你看,在第二届南京市红领巾“创未来”活动与第三届“红领巾科学建议”征集中共有4部作品参加了江苏省暨南京市六一主题活动展示,还得到了《新闻联播》的报道。

·文化

坐落于秦淮风光带的夫子庙小学已有百年校史。2006年9月,“小小孔子研究院”就诞生在这座孔韵流芳的校园。

“夫子庙大成殿旁,浓郁的文化氛围赋予了‘小小孔子研究院广阔的活动空间。这也是学校因地制宜创立的一项特色红领巾工作品牌。”谈起夫子庙小学的少先队工作,德育处主任张婷婷津津乐道。

特色研学活动大大激发了队员们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如今,“小小孔子研究院”的少先队员们不仅在老师的指导下编写完成了绘本《星星论语》,每年暑假,还会参加学校联合南京大学国学系研究生一同开办的国学班。

纵观南京市少先队工作,你会深切地感受到这座古城“天下文枢”“东南第一学”的美誉名不虚传。团市委学少部蒋研介绍,放眼整个南京,由团市委主推的少先队文化项目还有很多:争当南京国际文化交流小使者、“童绘南京·拥抱未来”中小学生创意绘画大赛等诸多活动都为传播南京城市形象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每所学校都有特色,整体工作精彩纷呈,已成为南京市少先队工作的真实写照。而学校作为开展少先队工作的基础阵地,必然离不开一支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

幼苗长成大树,离不开园丁的心血与付出。那么,如何最大程度调动起每一位辅导员的工作热情,探索更多的可行路径助力他们的成长?团市委在培训和管理上进行了深耕细作。

通过不断加强各区少先队总辅导员、大中队辅导员的聘任与管理,在团市委举办的分级全员培训与全市骨干少先队辅导员培训班上,不少基层辅导员受益匪浅的同时也逐渐走上了学校的领导岗位。如今,他们中有些人已经成长为小学校长,将自己对于少先队工作的生动理解注入到学校发展的日常实践。

正如朱薇薇所言:“如果一所小学的校长具有辅导员的工作经历,往往会更加理解少先队工作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更好地开展少先队工作,为祖国培育政治思想优秀的栋梁之才。目前,团市委还利用辅导员网络培训平台,在完善‘市-区-校三级少先队辅导员培训体系的基础上,聘请了一批市级校外辅导员。”

沃壤固根,方能枝繁叶茂。南京少先队工作这棵未来的参天大树,具有相当深厚的根基。

让有意义的工作开展得更有意思

这个暑假里,在南京智慧少先队APP平台上收获一枚电子奖章在全市少先队员中蔚然成风。

如何收获电子奖章?规则非常简单:每位少先队员只需做齐平台指定的8件文明小事(制定家庭公约、孝老爱亲、文明出行、绿色环保、文明养宠、家务劳动、垃圾分类、文明建议),并上传相应的照片即可。

有益与有趣兼备的活动极大地调动起少先队员的参与热情。303944人次的参与中共有10488名少先队员获得了“文明小先锋”称号。这个炎炎夏日,少先队员们以火热的干劲为创建文明城市增光添彩。

不搞花哨动作,把有意义的工作开展得更有意思——是团市委学少部对于少先队工作的一贯要求。为了力争每一次活动都能真正得到少先队员的认可,朱薇薇和她的同伴们想出一个办法:“我们策划的每一个方案,自己都会先去尝试一下。如果觉得做起来麻烦或者没意思,就把这些问题点总结出来,大家头脑风暴,不断修改。”

暑假“八个一文明小事”活动中,江北新区提交的作品在全市12区力拔头筹。作为区少先队总辅导员,吴芳感到非常骄傲。她说,能取得如此出色的成绩,离不开党团队一体化建设的功劳。

近年来,江北新区少工委联合教育和社会保障党工委将“书记思政课”和“少先队活动课相结合”,一下子探索出了队课教育的新模式。区少工委将今年8月的每一个周六上午确定为“统一行动日”。在这一天你会看到在区教育和社会保障团工委的组织下,200余名少先队员、少先队辅导员以及团员教师走进社区、街道,通过逐户宣传的方式,倡议居民支持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将全团带队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如今,基于党组织联盟成立队建联盟,继续创新少先队教育和活动新方法已成为江北新區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与江北新区一样,鼓楼区在探索红色教育的全域模式方面同样别具一格。从学校大队辅导员成长为鼓楼区总辅导员,宋雪敏对于少先队工作的热爱可视作全市辅导员的缩影。

3年前,在一次前往少先队活动的路上,宋雪敏不小心摔伤了脊椎,却仍然强撑着不适将活动主持完成。

“结束后,马上去了医院。医生跟我说,你再晚来一会儿可能就有瘫痪的危险了。”如今,说起这段经历,宋雪敏轻松地笑了笑。她说自己并不觉得辛苦:“对于我们辅导员来说,什么都没有切实策划出有意思的活动让我们更加高兴!”

在鼓楼区少工委的精心设计下,“小鼓小楼杯”已经成功举办了4届。作为区少工委围绕共青团、少先队主责主业,紧扣建队节契机,突破传统形式的一项工作品牌,少先队员们通过合唱、舞台剧、情景展示、单人朗诵等多种形式,在诵经典、唱经典、演经典中厚植着爱国情操。

猜你喜欢
团市委南京市中队
我为中队代言
浅论执法中队如何在洪灾中发挥能效
弥勒市关工委联合多部门开展腊月暖冬行动
刘辉
挖藕
“创文巩卫”,我们在行动
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外国语学校 五(5)中队
南京市长
中队赞歌
新世纪、新青年系列活动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