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心可鉴:跨文化沟通》

2020-12-29 12:01
全国新书目 2020年5期
关键词:性格外向性格内向朴素

彭凯平

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国际积极心理联合会(IPPA)以及国际积极教育联盟(lPEN)中国理事,并担任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执行主席。

不同文化在语言、习俗、文化心理等方面都有巨大差异。本书从文化和心理学的双重视角,分全球视野下的文化观、跨文化沟通障碍的突破与克服、跨文化沟通影响力与说服力,以及跨文化沟通创新与实践四个部分进行详述,开篇导入跨文化沟通的界定、特点、应用场景、必要性、能力要求,继而阐释语言障碍、沟通风格障碍、认同感障碍和文化心理障碍的突破与克服,解析跨文化过程中的影响、说服、对话、沟通、冲突等,最后延伸到如何推广中国文化。

自我的超越——走出误区

学习跨文化沟通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种发现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中国有句古话:“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的就是我们对自己的了解其实是受到文化局限的。

学习跨文化沟通能帮助我们跳出自己文化身份(Cultural Identity)的经历,去思考是否有另外一种可能性。在心理学中,我们把这种思维能力称为“反事实思维” (Counterfactual Reasoning)。比如说,当我们设想自己如果不是中国人时,我们会有什么样的经历、事业、生活和理念。跨文化沟通就是利用“反事实思维”去了解自己和他人。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我们中国人一般不愿意主动用反事实思维去思考。因此,在跨文化沟通中,我们更多采用的是先入为主的思维方式,表现出来就是心理学中经常涉及的五种认知偏差(Cognitive Biases)。

一、朴素的现实主义

我们经常不认为自己不知道,而是认为自己知道;我们认为自己所认为的世界就是现实的世界;在哲学上这称为“朴素现实主义”(Naive Realism),在心理学上这就是一种“自我服务的偏差”(Self-serving Bias )。比如说,到底是性格相同的人更容易走在一起,还是性格不同的人更容易走在一起?日常生活中的认识其实不能够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判断,因为我们既可以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也可以说“同性相斥,异性相吸”。有趣的是,对这两种矛盾的朴素认识,我们都可以讲出自己的理由,还能举出很多例子来证明。心理学的贡献就是用科学的方法和实证的数据来判断这些朴素智慧的真实性概率有多大。

是性格内向的人说话多,还是性格外向的人说話多?根据一般的判断,性格内向的人说话少,性格外向的人说话多。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发现,性格外向的人与性格内向的人说话一样多。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让一个性格外向的人和一个性格内向的人单独在一间屋子里,观察谁说的话比较多,结果发现两个人说的话几乎一样多;再让两个性格外向的人与一个性格内向的人在一起,他们说的话也是一样多;而两个性格内向的人与一个性格外向的人在一起,就很可能是性格内向的人不说话,而性格外向的人说话较多。

在商场,消费者最喜欢挑选与视线平行的货架上的商品,但若问他们为什么这样选择的时候,他们会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来证明自己的选择,实际上只是因为他们一般不会去蹲着或是踮着脚拿商品。

有这样一个著名研究:主试在桌上摆满各种各样的袜子,由于位置效应(Position Effect)的影响,一般右利手的被试会挑最左边的袜子并给出为什么喜欢这个袜子的理由,比如,“我妈妈穿了这样的袜子”“这袜子手感好”。人太聪明,总能够为自己找到各种各样的理由。

这种朴素现实主义也体现在跨文化沟通上,即我们很容易用自己的经历去推测他人的心理,并且相信这一推论是正确的。学习跨文化沟通心理学,能帮助我们克服这一朴素现实主义的倾向性,从实证科学(Empirical Science)的实验、理论和证据中得到智慧和知识。

猜你喜欢
性格外向性格内向朴素
最朴素的人文
隔离朴素
银河便利店
浅析如何给性格内向学生上好一对一汉语课
什么是存在感
提高性格内向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策略探究
从“三个关注”入手引导性格内向的幼儿
平淡考查朴素启发
朴素的魅力
性格新说:内向者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