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的信息搜集与编辑工作

2020-12-29 12:02王琳
全国新书目 2020年7期
关键词:信息库出版社内容

王琳

摘要:当下,无论是选题策划还是审稿、编辑加工、撰写文案,都需要编辑具备大量的信息支撑,才能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面对信息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工作要求掌握的技能越来越多,编辑应利用好互联网资源,构建好信息库,平时做好信息积累、维护和更新等工作,同时积极搭建出版社公共信息平台,从而有效提升自身的業务能力和工作效率。

关键词:信息搜集;编辑;互联网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信息变化和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编辑在处理书稿问题时,会接触到越来越多的新要点、新规则、新知识。如果不能及时掌握新内容、更新自身的知识库,在审稿过程中就很难对相关内容作出正确判断,从而导致编校质量出现问题。对此,编辑首先要做好信息搜集工作,其次要建立信息库,做好信息分类、整理和更新工作,最后实现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做到优势互补。

一、借助网络进行信息搜集工作

信息搜集分为很多种,针对编辑工作来讲,过去所用的方式主要是购买工具书和相关专业书籍、报纸、杂志和理论学习材料,以及去各大图书馆、大学、科学研究院等专业机构查找相关文献。随着出版节奏的加快和互联网的普及,上述传统搜集方式已被大部分编辑当作辅助手段使用,取而代之的是网络快速查找和虚拟化数据库的使用。但这其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一,网络中的信息数量庞大,编辑首先要输入合理的关键词,才能省时省力地找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否则检索出的数据过多,会增加筛选时间;其二,互联网上呈现的内容并不都是经过专业人士审核,其中不乏错误存在,编辑即使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内容,也要有一个识别、判断和求证的过程,这不仅会增加时间成本,更有可能导致错误。

针对上述两个问题,编辑需要平时做好信息搜集和积累工作。具体来说,编辑可以利用微信、微博、各大专业网站、官方媒体等获得第一手资料。这些资料中部分内容可以通过手机获得,这既方便了编辑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和积累,也可以在审稿时做到随时查找与调取有用资料。除此之外,如果获得的信息内容并不详实,但对工作十分有用,就需要编辑及时针对信息内容进行扩充搜集。

例如,某新闻类公众号推送了一篇关于“导致胎儿畸形的原因中父亲年龄所占比例”的文章,其中引述了某知名核心期刊上的结论,但并不涉及研究过程和数据等关键要素。由于该文章的内容与出版社主要产品相关,属于前沿科学重要研究结果,有可能会颠覆人们以往对此问题的印象,而编辑以后再处理同类稿件时也可作为重要参考资料加以利用,所以对此就需要找出文章引述的核心期刊内容,作为重要信息进行积累。

由此可见,信息的来源是开放的,任何可视化内容都可能成为编辑未来审稿时的重要参考资料。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信息化时代信息来源的复杂性,需要编辑平时做一个有心人,时时处处注意信息的搜集工作。

二、整理信息资源并随时更新

搜集来的信息如果不加以整理,那就如同一个放满工具的柜子,当想要找出趁手的工具时,让人不知道从何下手。

信息无疑是数量巨大而复杂的,但只要留心就会发现,信息本身的题材、内容和语言等,彼此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一定的共同点。编辑在归纳整理信息的时候,可以从自身工作需要出发进行分类整理。

1.利用现代科技进行信息储存工作

针对编辑工作来说,传统的信息储存的方式主要有摘抄、剪报、复印等。这些方式费时费力,日积月累也会因空间有限问题导致资料无处存放,或因时间问题导致资料损坏、字迹模糊无法辨认等。现代科技带来的便捷,使越来越多的信息可以进行数字化储存,既节省了时间,也高效利用了空间,人们还可以移动办公,随时随地查找搜集整理的信息。

这其中首推云技术。“云”概念现已日常化,该技术入手十分容易,门槛很低,只要有网络,储存的内容就可以随时随处调用。当然,其也存在两个缺点:第一,必须有网络支持;第二,很多机构提供的云技术(如云盘)的免费空间有限,用户需要额外支付费用才能满足自身需求。但它的优点更为突出,正如前文所述,知识的来源多在网络,其中又以手机获取为主要途径,而大部分云技术可以将手机、电脑等平台串联起来,汇总成统一的信息库。

2.进行信息的整理和分类

在整理过程中,编辑可以根据个人习惯按信息的层级递进、信息来源、内容等进行分类。处理好这些信息之后,如果分类较多,还可以建立一个总目录,便于日后查找。目录建立初期,此时的信息刚搜集好,需要进行汇总和分类工作,可能会比较烦琐,但日后再增加信息只需要在总目录的根目录下增加条目即可,并不会占用过多时间。而且,这样做无疑会使信息的取用更为便捷。

值得强调的是,传统的方式并不是完全摒弃,有些在纸媒上呈现的内容或合适的参考书籍、资料等,仍需要及时整理。编辑也可以借助现代科技,例如复印、扫描、照相或购买电子书等,将信息电子化,从而归档至上述系统中。

经过日积月累,编辑在处理稿件问题时,往往会第一时间想起自己曾搜集过的相关信息,并快速调出相关信息进行参考。例如,青少年科普读物是笔者所在出版社的主要出版方向之一,笔者在平日工作时就会注意搜集关于此方向的市场动态、最新研究成果、发展动态、同类图书易犯错误总结等信息,并将其分门别类进行整理。在处理一些关于最新科学研究成果的科普性文章时,这些信息就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中需要核对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科研过程、数据等,笔者都可以调出早已积累好的信息进行核对,不仅高质量完成了审稿工作,更保证了审稿速度。

3.维护信息库,随时进行内容更新

这一步是与信息搜集工作紧密联系的,在获得一份所需信息后,第一件事就是要确定其可靠性,然后再将它与以往信息进行对比。但要注意对信息有全面且整体的把握,不仅从内容上做到及时更新,从载体形式上也要选用最便捷的形式。

信息库维护工作还要做到对信息的“断舍离”。随着时间的推移,编辑个人积累的信息会越来越多,如果不对自己的信息库进行“裁剪”,就会产生“爆仓”,导致自己的仓库塞下过多的东西,丧失了快速查找信息为己所用的便捷性。这就要求编辑时常查阅自己的信息库,对于经常用到且已经记忆深刻、成为常识的条目要及时处理:要么永久删除,为后续信息留出存储空间;要么建立一个新的信息库,专门用来存放这些已经熟记于心的知识,以避免一段时间不用后又忘记。

编辑工作毕竟不是闭卷考试,可以随时利用手边的材料查找和核查,但如果事事依赖自己的信息库,也会拖慢整体的工作进度,自身的业务水平也不会得到提高。俗话说,熟能生巧。编辑在日常工作中,也要掌握基础知识技能并做到烂熟于心,信息库则多用来存储冷僻知识、前沿发展、最新政策文件或客观数据、量表等自身一时难于掌握或不需要熟练掌握的信息。但即便如此,编辑也要做到心中有“数”,即在处理涉及这些信息的稿件时,能够有意识地核查自己的平日积累,规避错误。

三、建立出版社公共信息平台,做好信息交流工作

一个人的力量和视野总是有限的,只靠个人来搜集整理信息,难免会有遗漏或搜集了错误信息等不足之处。这时,如果整个团队能实现资源共享,大家做到彼此查缺补漏,及时交换最新信息,就可以实现编校水平的整体进步。

搭建出版社资源信息平台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和多部门协调配合,以及专人进行日常维护、管理和监督工作。在人员调配和技术难以实现的情况下,最有效的信息交流和资源互换的模式,就是利用现代线上即时交流工具,建立技术交流群、疑难问题解答群、资源共享论坛等,以各种灵活的方式形成出版社内容的线上社区,从而实现线上的交流与信息共享。

在线下,编校部门可以组织出版社相关人员定期交流业务技能,分享工作经验,分析市场动态,讨论选题方向,组织学习最新文件等。这些形式虽然传统,却是信息互换与灵感碰撞的重要渠道,更是对线上交流的重要补充。面对面的交流形式可以使信息所有者更好地传达自己搜集的初衷和经验,而信息接收者可以及时反馈自己的体验和提出问题,从而促使双方都能意识到自己的优势和短板,确立更为长远的发展目标。

编辑是一个需要终生学习、终生追求进步的职业,也是一个需要时刻关注各类信息、保持沟通交流的职业。这样的职业要求我们不能只低头闷声处理稿件,练好“笔力”,更要抬头环顾四周,利用“脚力”和“眼力”随时随地搜集信息,同时活用“脑力”与时俱进地完成各项工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做一个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合格编辑,做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好作品。

(作者单位:中国妇女出版社有限公司图书数字出版中心)

猜你喜欢
信息库出版社内容
我等待……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基于普元EOS平台的信息库的设计与实现
商务信息管理在企业投标中的重要性
石油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