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深度学习的历史与社会教学策略探索—以八年级“成吉思汗”一课为例

2020-12-30 10:45费为群湖州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浙江湖州313000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20年17期
关键词:成吉思汗现象深度

费为群(湖州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浙江湖州 313000)

理解与批判、练习与构建、迁移与应用是深度学习三大特点。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需要教师确立高阶思维发展目标,创设真实情境,整合意义连接的学习内容,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关联、有意义地学习。通过基于历史现象的发现,研究事件的关联,借助史料实证,提升高阶思维,可以有效促进学科的深度学习。

一、呈现丰富的历史现象,创设深度学习氛围

历史现象一般可分为政治现象、经济现象、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材包含丰富的历史现象,如总理衙门(外务部)、国中之国租界、申报、京师大学堂等。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独特的历史现象,创设真实情境,引发学生主动探究。情境认知理论认为,认知过程的本质是由情境决定的,情境是一切认知活动的基础。在真实的学习环境中所获得的知识才可能是活性知识,才具有迁移力和生存力。而深度学习关注知识建构,丰富的历史现象为建构知识创设了氛围。在八年级的历史与社会学习中,学生对历史知识建构需要每个个体基于自己的经验,在阅读历史中获得理解。这里的理解是多维和复杂的,包括解释、阐明、应用、洞察、神入、自知这六个侧面。[1]如笔者在教授八年级“成吉思汗”一课时,通过寻找失落的国度——唐古特引发学生对成吉思汗的活动探究,学生对成吉思汗生平活动的梳理是对其评价的前提。

1.视频呈现奇特的现象:蒙古人在每次聚会喝酒前必有的仪式,就是必须高喊“灭绝唐古特”。

2.材料两则:

(1)成吉思汗命令他的军队,每次饮酒前必须高喊“灭绝唐古特”。——余大钧《蒙古秘史》

(2)成吉思汗临死前嘱托:“我死后,不要为我发丧举哀,好叫敌人不知道我已经死去,当他们从城里出来的时候,把他们全部消灭掉。”——拉施特《史集》

3.出示地图《成吉思汗的帝国》(1206—1227年),描述成吉思汗的主要活动。

这一教学中,教师呈现的奇特现象具有吸引力和有效性。一方面,神秘的唐古特激发了学生探秘或挑战的本能需求,使他们愿意参与到活动中;另一方面,探秘的过程基于真实和明确的挑战,有疑问,而疑是思之始、学之端,质疑的过程需要具有批判与探索的勇气、理性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有利于学生深度学习。

二、形成序列的探究问题,奠定深度学习基础

深度学习关注问题解决。问题像一条过道,学生可以在借助问题主动探索内容的过程中加深自己的理解。正如布鲁诺在《教育过程》中所说,好的问题“是那些引起思维困惑的、颠覆显而易见或权威‘真理’的,或是引起不一致观点的问题”。在教学中可通过设置系列问题,真正引发对学科核心问题的相关探究,激发学生深度思考、热烈讨论、持续探究和新的理解,同时要求学生考虑其他不同观点,权衡证据,论证自己的想法,激发与其先前所学知识和个人经历的有意义联系,激励学生持续的反思。在“成吉思汗”一课中,笔者设置的序列问题如下:

1.“唐古特”是谁?在哪里?

2.成吉思汗生平主要活动有哪些?

3.成吉思汗在哪里遭受了怎样前所未有的重创?

4.面对蒙古人最恐怖的复仇,唐古特的命运将会如何?

5.假如“你”是当时的蒙古人、西夏人、铁木真,讲讲“你”眼中的成吉思汗。

6.结合材料四则,小组讨论,说说“你”眼中的成吉思汗。

上述问题中1至4是围绕奇特现象展开的持续探究,随着问题的探究,失落的国度——唐古特慢慢展现在学生面前。正如汉斯—格奥尔奥·伽达默尔在《真理与方法》中说:“质疑意味着摊开、公开。只有善于质疑的人,才能获得真正的理解。”问题5和6引导学生分别站在当事人和如今的“我”的角度客观评价成吉思汗,经历了神入到洞察的过程。其中,问题5让学生回到历史现场,从当事人立场看待事物,将自己带入当事人的处境;问题6 结合多角度的材料分析,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通过批判性思考,培养学生的洞察力。

三、设计辨析的史料实证,推进深度学习体验

深度学习关注批判理解。这需要合理的判断,判断包括确定在特定时间中具有重要意义的资料,以及周密思考由原始资料引起暗示的概念或意义。对疑难情况的各个特点指明其价值,知道什么是无价值的,应当排除哪些不相干的材料,应当保留哪些能导致结果的材料,什么应当作为疑难中的线索加以强调。[2]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多角度提供史料,以合作辨析的方式,组织实证研究,让学生在合适的体验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在“成吉思汗”一课中,笔者提供了下列四则材料,引导学生结合史料,小组合作评价成吉思汗。

材料一“由于蒙古帝国的兴起,陆上贸易发生了一场大变革。历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一个政权横跨欧亚大陆,从波罗的海到太平洋,从西伯利亚到波斯湾。”“往来于这条大道的商人们说,无论白天还是黑夜,在塔那到中国的路上行走,是绝对安全的。”

——斯塔夫里·阿塔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蒙古人几乎将亚洲全部联合起来,开辟了洲际的通道,便利了中国和波斯的接触,以及基督教和远东的接触。中国绘画和波斯绘画彼此相识并交流。马可·波罗得知了释迦牟尼,北京有了天主教总主教。”

——勒内·格鲁塞《蒙古帝国》

材料三“后人难以比肩的战争奇才。他逢敌必战、战必胜的神奇,将人类的军事天赋穷尽到了极点。”“他麾下的铁骑,势如破竹,硝烟漫卷到了俄罗斯、阿富汗及印度北部。在广袤的欧亚大陆,成吉思汗已经成了战无不胜的神,对手无不闻风丧胆,屈服于脚下。”

——刘乐土《成吉思汗》

材料四:蒙古帝国军队在13 世纪的征战屠杀了2亿人,成了人类历史上最不光彩的一项吉尼斯纪录,其中,仅中国境内就有6000万人死于蒙军屠杀……公元1227 年,蒙古军队遵守成吉思汗遗诏,对西夏进行了屠城和焚城,他们不仅将兴庆府几十万人全屠并且焚毁西夏王陵、皇宫、行宫,焚毁西夏文字记录,西夏文明彻底毁灭。此外除屠杀全部西夏皇族,更对整个西夏党项民族进行灭族,大部分党项人被杀,不少部族举族而亡。

——多桑《多桑蒙古史》

在这一环节,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材料,归纳观点,在小组内进行充分交流,然后选择小组成员特别认同的观点,寻找例证,阐述理由,全班交流。初步学习以历史的眼光、多元的角度、一分为二、史论结合的方法评价重要历史人物。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看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是否符合人民的愿望和国家统一。尝试分析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引导学生史论结合,言而有据。

聚焦历史与社会中具有真实挑战性的迁移任务,把所学内容只是作为解决问题的一种手段,这体现我们让学生在真实世界中能得心应手生活的教育目标。因此,教师可借助丰富的历史现象、序列的探究问题、辨析的史料实证,学生在建构历史的过程中,经由史学研究的运思路径,批判性地学习与思考,并在新的、现实的情境中应用知识,从而展现自我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实现其深度学习。

猜你喜欢
成吉思汗现象深度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成吉思汗箴言的当代价值及其英译研究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神灯
扣子里的智慧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
奇异现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