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教师专业发展的名师工作室运行策略

2020-12-30 10:45蒋金崇温州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院浙江温州325035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20年17期
关键词:愿景名师命题

蒋金崇 刘 雯(温州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院,浙江温州 325035)

近年来,全国各级各类名师工作室开展得如火如荼,这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有效平台。我们总结了蒋金崇名师工作室16年来建设和运行工作中的些许经验,分享于大家。

一、共建愿景,突破成长瓶颈

教师生涯一般都会经历适应期、发展期、成熟期、高原期和创新期几个阶段。一般地,40 岁左右的教师会面临职业生涯中的停滞期。在这一阶段,其教学经验较丰富,职称大多也已到了“副高”,一些教师对自己的生涯目标不再热情,甚至出现得过且过的思想。为了有效地改变这一状况,国家一方面通过职称改革,让中小学教师也可以评“正高”;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名师工作室的方式,让一批学术专家通过言传身教,带动一批优秀教师突破成长瓶颈,促进教师生涯的再发展。因此,名师工作室在推动优秀教师走向卓越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形成共同价值观,践行教育理想

企业愿景不断激励着企业奋勇向前、拼搏向上。福特公司百年前就提出公司的愿景:“使每一个人都拥有一辆汽车。”马云提出“阿里巴巴的目标之一是要成为持续发展102 年的企业”。现实中,这些公司愿景潜移默化地成了员工的行为目标。同样,名师工作室作为教师学习共同体,也需要制订发展愿景,并让愿景成为全体工作室成员努力的方向,以及一个事业发展中执着的追求和价值观念的共同认同,且名师工作室的发展愿景要高于现实目标,敢于追求。

一般来讲,名师工作室制订共同愿景要从培植成功心态、丰厚文化底蕴、拓展课程视野、砥砺实践智慧、追求个性发展、提升职业境界等方面着手考虑。在运行名师工作室的16年里,我们制订的愿景是:以宽阔的教育情怀,追求心目中的教育理想,让每一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让每一位教师成就自我,实现从优秀走向卓越。同时,围绕愿景分享给每位成员以最优质的课程和教学资源,让他们汲取最丰富的营养。

(二)规划发展目标,激发发展动力

名师工作室成员的专业发展意识和专业成长需求是成员实现专业提升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工作室主持人要指导成员科学、合理地规划个人专业发展目标,以形成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和发展动力。

名师工作室是一种相对松散的组织机构,它不具有行政指令功能,也没有教研部门或教师培训部门所具备的学术职能。其更多的是体现工作室主持人人格魅力,且既要关注组织目标的实现,又要最大限度地实现工作室成员的个体目标,做到“整体目标”和“个人目标”的有机结合。学员在工作室互比互学的氛围中,通过自我激励、目标引领,实现自我发展。

通过工作室价值观的共建与发展目标的规划,名师工作室能帮助学员,特别是处于瓶颈期的教师进一步激发工作热情,坚定职业信念,增强进取动力,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精神驱动。我们在运行工作室中的发展目标是10个“一”,即:一份个人发展规划设计方案、一堂公开课、一个教学设计、一篇评课稿、一篇或一系列教育教学案例分析、一篇有质量的教学论文、一位名师风格的研究、一个个人教育博客、一次观点报告、一批经典作品的阅读。同时,我们要求每一位学员根据工作室发展目标,结合自身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年度发展目标。

二、潜读经典,拓展文化视野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天空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曾国藩在家书中曾道:“苟能发奋读书,则家塾可以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均无不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亦不能读书,即清静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

名师工作室要高度关注教师的自主学习能力,而自主学习活动形式之一便是专业阅读。主持人、指导师、学员通过阅读推广等方式为名师工作室成员提供有价值的阅读书单,并以专题阅读、兴趣阅读等主题开展阅读实践,促使教师能够自觉地讨论、分享读书感悟。虽然现在教师的工作压力普遍较大,尤其是名优教师,他们各方面的任务很多,所以很多教师会认为缺乏读书的时间。不过“书虫总会挤时间看书”。而作为综合文科教师,保持阅读习惯尤为重要。我们社会教师,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时政热点,家乡趣事,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近年来,我们都会向每届工作室教师推荐阅读一些专业书籍:如陈旭麓的《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蒋廷黻及徐中约各自撰写的《中国近代史》、钱穆的《国史大纲》、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樊树志的《国史十六讲》、斯塔夫理阿诺斯及本杰明各自编著的《全球通史》、许倬云的《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陈衡哲的《西洋史》等。此外,我们也会让老师们关注一些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著作。更重要的是我们鼓励老师们博览群书,挤占时间读书,最好还能有一定的读书笔记或批注。

苏霍姆林斯基曾告诫教师:“学科知识应该处于教师知识结构中的一个角落,而不应在中心,更不应该是全部。”要上好历史与社会课,只有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换句话说,如果社会教师在阅读时仅仅把自己当作学科教师,阅读纯粹的历史或地理方面的书籍,那就不可能成为一名真正出色的社会教师。

通过推荐阅读相关专业书目及其他内容,并为教师分享与交流读书感悟提供平台,我们的名师工作室对拓宽教师知识广度与深度,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探航教海,锻造教科研内功

一直以来,科研素养制约着我国基础教育教师专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因为教师片面追求提升教学能力导致其忽略了科研对课堂教学的重要促进作用。新课改以来,越来越多的学校提出了以科研促教学的发展目标。且以名师工作室为载体培养研究型教师是一种有效的培训模式。因此,教研活动是我国当前名师工作室普遍采用的活动组织形式,我们的工作室也不例外。其活动内容主要包括课例研究、主题研讨活动以及课题研究等。

(一)课例研究,打造精品课程样板

打造“金课”,杜绝“水课”已成为当下课堂教学迫切需求。“金课”特征之一为高阶性,即要求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特征之二为创新性,课程内容要反映前沿性和时代性,教学内容呈现先进性和互动性,结果具有探究性和个性化。时下,有些老师的课却唯教材是举,或者引用太多课程资源,教学内容显得相当臃肿。为此,我们遵循打造“金课”原则,以名师为主体开展现场评课,通过对教师教学活动的客观评价,使评价主体获得极具权威性与时效性的借鉴参考;名师工作室也可以借助集体备课、教学反馈以及集体观摩等教研活动,充分激发教师团队内新生动力,进而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

如工作室成员李老师在上“发掘美的情感”这一课时,在第一堂课中基本按照教材组织教学,他用唐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引入课题后,提问“这首诗属于哪种艺术表达形式?艺术还有哪几种表达形式?”然后展示《江山如此多娇》和《格尔尼卡》两幅画后,问:“你在欣赏这两幅画时,分别有怎样的情感?为什么有这样的感觉呢?”之后,李老师又展示《背影》中的一段文章,问:“作者是怎样介绍父亲的?父亲的美体现在哪里?”

整堂课下来,学生毫无兴趣,教学效果自然不理想。名师工作室成员一起帮李老师细究原因:《格尔尼卡》是毕加索创作的一幅抽象画,学生对画作难以理解;《背影》又是八年级语文的内容,我们的教材又只是截取片段内容,没有学习过全文的七年级学生自然难以理解朱自清父子之间复杂的情感。所有这些教学内容都难以落实“感受文学、艺术对个人及社会生活的影响”这一课标要求。为此,我们进行了再教设计,结合学校艺术节展出的书法、篆刻、音乐等场面的集锦,让学生体验到艺术形式的多种多样;通过舞蹈《花茉莉》的欣赏,请观众和表演者谈感受,让大家感受到美是需要发现的;展现艺术节的学生留言:“集体创作,我感悟到人与人之间的默契、配合很重要。收获了快乐,发现了同学之间的共同爱好,感悟到艺术的多彩。”优化教学设计后,学生的兴趣被充分激发,并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这节课的教学效果自然得到了明显改善。

(二)主题研讨,指向教师发展短板

现实中,教师较少关注命题技术,绝大多数教师也不可能有机会参与国家级、省市级重要考试的命题,所以名师工作室可以将这些教师需要提升但没有机会提升的专业能力作为研修主题,并开展研讨活动,通过名师引领、团队协作、导师点评等有效教育培训方式来提升工作室成员的专业能力。以下是我们工作室一次命题研修活动的案例:

工作室成员分为4 组对“培训前作业”进行自评自改、互评互改;以社会·法治6 大专题,开展参与性磨题、磨卷和说卷活动。

工作室导师项老师对法治学科每道试题进行了点评,并参与具体试题的修改;工作室导师夏老师则从不同专题、多重角度对社会学科试题进行了指导,他指出,命题像烹饪菜品:“材料的选择要新鲜、真实、精炼”“烹饪的火候要恰当,调料要合适,顺序要合理”。

命题是教师的基本功,也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命题能提高教学实效,推进新课程改革,“命题能使人深刻”。通过实例,工作室主持人蒋老师深刻阐述了试卷品质八标准、试卷评价四指标、试题编制五要求。此外,他还对命题程序的四阶段作了详细说明,对命题的选“材”、理“材”等方面作了详尽介绍,对组卷的原则、组卷的方法也作了具体阐述。

学员李老师在工作室举行的活动中深刻体会到封闭性仿真命题研修活动的实效。他说:“这样的参与性实践研修,能让我们学员感受命题体验,对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提高命题技术,促进专业提升至关重要。”

(三)课题研究,提升教师问题意识

问题来源于工作实践。工作室主持人需引领成员立足课堂教学实践,将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疑难问题提炼成问题,然后以这些问题为研究方向或切入口申报各级各类研究课题。问题成为课题,研究解决问题也就成了工作任务与目标导向,而成员围绕问题展开工作。作为工作室的主导课题,再由各成员申报、承担若干子课题,这样工作室就形成了“主导课题担纲,若干子课题辅助”的课题研究群。

为了强化成员问题意识,我们工作室每学期都会举行一场头脑风暴,主要围绕以下问题展开:(1)印象最深的一次学术报告(请写出报告题目、报告人、报告要点、自己的感悟);(2)印象最深的一堂教学观摩(请写出课题、执教者、教学要点、自己的感悟);(3)印象最深的一篇专业论文(请写出论文题目、作者、论文要点、自己的感悟);(4)印象最深的一句教学名言(请写出名言、出处、自己的感悟)。

名师工作室的组织者通过头脑风暴激发工作室成员的深度思考力,通过问题提炼提升工作室成员的问题意识,通过课题申报有效促进名师工作室成员集体进行科研活动,并通过课题技术攻关、课题成果转化等方式来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

总之,名师工作室是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有效载体,以名师工作室为依托,可以有效建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共同愿景是工作室成员们的目标灯塔,理论学习是教师发展的动力能源,教育实践、课题研究则是搭载教师们驶向远方的航船。为有效提升教师各方面专业能力发展,重视名师工作室建设和运行是今后势在必行的路径。

猜你喜欢
愿景名师命题
初·名师 施建东
名师风采
名师直播课
友谊的硕果,美好的愿景
向名师致敬 ROTEL CD11 TributeCD播放机 A11 Tribute合并功放
共绘中国与东盟合作愿景
绚烂愿景 与你同行
全力护航交通安全——解读瑞典“零伤亡愿景”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