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临床检验基础实践课小班化教学改革探索

2020-12-30 11:19吴爱莲叶记林焦啸波
卫生职业教育 2020年5期
关键词:小班化检验临床

吴爱莲,叶记林,焦啸波

(扬州市职业大学医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9)

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学生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各种实践教学来完成[1]。临床检验基础是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必修课和主干课程之一,课程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临床基础检验项目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能规范地对各种送检标本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和形态学观察。我校临床检验基础实践课为80课时,占总课时的58.8%,以实践教学为主要形式。本研究对临床检验基础实践课小班化教学进行探索,为临床检验基础实践教学和其他医学实践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1 临床检验基础实践课开展小班化教学的必要性

临床检验实践项目操作起来有一定难度,有些需要教师一对一指导,还有些需学生根据实际工作环境和工作对象灵活选择。近两年来,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生源质量参差不齐且显著下滑,给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及创新人才培养带来新的挑战。传统的大班授课模式,师生比低,教师不能兼顾每名学生,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此前,我们已在临床检验基础实践教学中对小班化教学做了一些尝试,如在分组操作环节增加一名指导教师,将师生比由1∶40提高到1∶20,但由于学生知识和文化基础薄弱,动手能力较弱,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较差,学习热情不高,教师在指导操作时仍然会顾此失彼,教学效果不佳,往往一节课下来,教师忙得焦头烂额,有的学生学会了操作,有的学生不会,还有的学生甚至趁教师无暇顾及时玩手机、打游戏。这些问题与吴光明报道的一致,即由于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使小班化教学发展陷入困境[2]。因此,通过改革解决小班化教学过程中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的问题势在必行。

小班化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每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其不仅是当今教学改革的重要形式,同时也是促进教育理念革新的重要途径。小班化教学有利于教师通过合作学习、启发思考、动手操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3]。小班化教学必须有相应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需要通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实施过程、教学评价体系等改革来实现[3-4]。

2 临床检验基础实践课小班化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2.1 同侪指导教学模式解决小班化教学师资力量不足问题

首先,针对小班化教学过程中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的问题,本研究引入同侪指导教学模式。同侪指与自己在年龄、背景、兴趣、价值观等方面相近的同辈[5],本文指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同侪教学是指让学生提前进医院进行专业知识学习和操作技能培训并通过考核的优秀学生作为同侪“小老师”,在实践课上示范操作并指导小组内其他学生操作。同侪指导教学模式的引入能解决教师在个别指导时分身乏术的问题,使其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带领学生小组讨论和进行研究性学习。

将学生(40人)分成两个小班,每班20人,5人一组,坚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由同侪“小老师”担任组长。分组操作训练环节由同侪“小老师”示范,负责一对一、手把手地教本组成员技能操作。让训练有素的同侪“小老师”参与实践操作指导大大提高了师生比,每4名学生就有一位“小老师”示范指导,既减轻了教师负担,又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同侪指导、互助学习,让学习氛围更加轻松,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明显提高。另外,学生课后可以在同侪“小老师”的指导下练习,而不是盲目训练,因此,同侪指导教学模式更有利于提高课后技能训练效果。

2.2 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方式改革

小班化教学是在缩减班级人数的基础上,以促进每一名学生发展为目标,通过对教学理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和教学管理模式等进行改革的一种新型班级教学活动形式[6]。因此,我们在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也进行了全方位改革。

2.2.1 教学组织形式(1)课前布置任务和课前小组讨论。课前一周布置任务,如预习实验原理、观看操作视频、找出该实践项目的关键点等。学生接到任务后,同侪“小老师”给组员分配任务,督促组员完成文献查阅、资料整理等工作。学生准备好相关资料后进行组内研讨,相互补充,开阔思路,使知识汇总能力得以提升,同时也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2)小组展示和教师点评。经过一周的准备,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在课上总结汇报或者在网络学习平台展示成果。然后由教师对小组展示成果进行评价,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并对重点和难点进行梳理,强化学生记忆。

(3)示范操作和操作训练。同侪“小老师”首先进行示范操作,小组成员近距离观察同侪“小老师”的操作。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均由同侪“小老师”解决。指导教师负责课堂组织和指导、把控实践教学质量、解答同侪“小老师”无法解答的问题。

(4)教师总结。由指导教师对实践操作进行总结。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强化学生记忆。

(5)课后总结和技能训练。授课结束后,师生均进行总结,学生将课上学到的新技能和课后遇到的新问题以文字形式记录下来,上交讨论报告、实验报告;教师则对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和反思,通过相关测评检验学生知识掌握程度、能力提升情况。另外,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自己安排时间,在同侪“小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技能操作练习,有效提高技能水平。

2.2.2 教学方法(1)翻转课堂。传统的大班授课要求教师将教学内容烂熟于心,教师在课堂上更多扮演的是传声筒角色,而小班化教学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课前一周教师将实践项目教学视频发送给学生,设置一系列问题(由有丰富经验的专业课教师和医院资深检验师共同拟定),问题的设置应基于该实践项目在临床上的有效应用,例如,静脉采血时如何针对不同条件的患者选取合适的采血部位及血管,不同疾病患者采血时有哪些注意事项,如何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态选择进针手法,如何避免采血后患者仍然血流不止,遇到患者有恐惧心理或者患儿哭闹时如何有效沟通和疏导,等等。课前学生自学,寻找答案,形成自己的观点,课中教师点评、总结,课后学生撰写研讨报告。每堂课教师都会就学生的操作进行点评,并指出课后训练要点,课后学生在同侪“小老师”带领下继续训练。翻转课堂的应用有效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有利于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课前,教师设置问题,由同侪“小老师”组织小组成员合作学习,充分利用网络和图书馆资源,也可以与临床检验师交流,最后形成自己的观点。课中,小组派一名代表阐述本组观点。课后,在同侪“小老师”带领下,小组成员互助合作,共同进步。

(3)视频和同侪示范法。学生课前先观看临床检验师的操作视频,对操作流程和操作要点有一定了解。课上再由同侪“小老师”示范,这样小组4名成员都能近距离全方位观察同侪“小老师”的标准操作,改变了传统大班授课时全班学生围看教师操作,有的学生看不见的尴尬局面。

(4)讨论法。各组以组为单位完成教师课前布置的研讨任务。讨论过程中,成员间集思广益,培养了团队协作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5)情景教学法。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实践项目分别给各组设置不同的问题情景,学生根据本组的问题情境排练或者操作训练,增加了课堂容量,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2.2.3 教学评价 小班化教学时教师与学生之间、同侪“小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更加频繁、有效,对学生的评价更加客观、全面、真实,评价方式由教师评分和同侪评分两部分组成,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1)技能操作评价:由同侪“小老师”评分和教师评分两部分构成。同侪“小老师”对小组成员评分后同组成员相互评分,将二者的平均分作为一次操作的成绩,以学期平均成绩作为操作课的同侪评分。学期结束时由两位指导教师对所有学生的操作进行考核,两位教师打分的平均分为教师评分。(2)研讨环节参与情况:对研讨时积极发言的学生给予加分奖励。另外,研讨过程中学生对要点的提炼能力和学识表现,也是成绩评价的依据。(3)表达与总结能力:研讨结束后学生需上交研讨报告,而其对文档资料的表达和总结能力也是成绩评价的依据。(4)理论考试:理论考试采取书面形式,包括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5)平时作业与实践报告成绩。上述各项成绩构成学生课程总成绩,这种基于学习过程的多元化考核模式能够真实反映学生学习能力。

3 改革成效

3.1 小班化教学对学生技能操作水平的影响

传统实践课上学生不愿动手,教师也无暇顾及每一名学生,而小班化教学时学生课堂参与热情高,积极操作,技能操作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平均成绩提高了25.21%。同侪“小老师”参与指导的小班化教学,使每名学生都能得到关注和指导,学生在同侪“小老师”面前更加轻松,表达更自如,课堂参与热情更高,自身潜能也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有利于技能操作水平的提高。

3.2 小班化教学对理论测试成绩的影响

小班化教学时,同侪“小老师”的参与以及各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不仅得以提升,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实验组平均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的灵活运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被选为同侪“小老师”的学生不仅在知识和技能掌握方面有了很大进步,学习积极性、沟通能力、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也得以大幅度提升,同侪“小老师”的引入也能起到以点带面、促进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作用。

3.3 小班化教学对教学满意度和学习效果满意度的影响

小班化教学拉近了师生距离,增进了师生情感交流。融洽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助于教师教学,也有助于学生学习,使学生向更好的方向发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开展小班化教学班级学生的教学满意度和学习效果满意度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小班化教学,95%的学生表示非常满意,5%的学生表示满意;对于学习效果,93%的学生表示非常满意,7%的学生表示满意。

3.4 学生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得到提升

我们发现,面对同样一个问题情境,比如如何防止采血患儿哭闹及采血患儿如果哭闹如何处理问题时,实验组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演练,从情绪的疏导、转移及采血姿势等方面整理了一套方法,而对照组学生则显得手足无措。

3.5 深化校企合作

同侪“小老师”培训在医院完成,因此专业课教师也一同到医院培训,这有利于教师将专业知识与临床实践紧密融合。另外,对同侪“小老师”的评价考核由医院临床检验师和学校专业课教师共同进行,同侪“小老师”不仅要熟练掌握临床检验技能,还要了解相关实验原理。这也使得学校教育与临床实践无缝对接,真正实现院校共育,推进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深度融合,深化校企合作。

总之,小班化教学有着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优势,解决了师资力量严重缺乏的问题,但在同侪“小老师”的选拔培养机制、与医院深入合作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猜你喜欢
小班化检验临床
X线与CT引导下骨病变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舒肝宁心汤治疗心悸的临床观察
复合妊娠32例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
小学低年级小班化教学的优势及策略
如何提升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效率
农村初中小班化课堂分层教学策略
农村初中小班化课堂分层教学的思考
电梯检验中限速器检验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探究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
小议离子的检验与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