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南狮运动的探析

2020-12-30 21:42林秀健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0年16期
关键词:舞狮运动文化

林秀健

(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 广东 珠海 519087)

1、南狮运动的缘起

竹木制作与纸扎工艺的盛行,给南狮制作造就有利的环境。南狮运动起源于现今的佛山南海,南狮狮头的制作精于南海。南狮运动起源传说有三种:一是佛教文化说,古代的狮子作为外来之物,佛教文化认为狮子原是文殊菩萨的坐骑,与龙、凤、麒麟并称四大祥瑞之物。南方人民信奉佛教,狮崇拜文化浓厚,狮子有镇妖驱邪之功效,是祥瑞之兆;二是“年”兽传说,传说在广东佛山一带,经常有瘟疫发生。瘟疫发生后,总会有一头神兽出现,瘟疫便自行消失。久而久之,当地民众认为神兽具有驱邪镇妖的本领,于是民众就在农闲时间,用熟练的竹扎技术,用竹篾和彩布扎成神兽的模样,并锣鼓敲击模仿神兽的声音,并在自家门前挂上神兽爱吃的蔬菜,舞动采食,祈求驱邪镇妖的功效;三是历史隐喻,食青即反清。南狮表演中,必须存在的环节:采青。南狮活动就是当时反清组织进行掩饰和传递信号的一种活动形式,目的是通过南狮活动扩大群众基础,教授武艺,为反清活动积聚资源。

2、南狮运动的“文化”内涵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都有明确的阐释,从定义上来看,语言、传统美术、音乐、舞蹈、礼仪、节庆、知识技能及其对应的实践方式、实体工艺品和传统的手工技能等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文化”内涵构成元素。

2.1、南狮运动的手语

南狮手语,是南狮运动独有的文化元素。无论是单狮表演,还是群狮表演,手语表达能更好地完成鼓乐与狮子配合度。特别在环境不熟悉或情节突改、时间突变的情况下,在场表演者有时是察觉不到的,这时候就要靠场外指挥者把信息用手语传递给舞狮人或打鼓人。南狮手语主要有六种:狮大花:用五指半散开,包成开花形;狮拜礼:用食指、中指屈成跪状,向下叩动;狮跳三醒:用拇指、食指作圆形,中指、无名指、尾指合并举高,形似OK手势;狮舐七星:用拇指竖直,食指、中指合并成手枪形状平伸向前;狮食青:拇指在下,食指在上,合并成鸟嘴形状,不停地开合;收狮:把拳头紧握高举。

2.2、狮形脸谱

以传统历史人物的面貌特征以及性格特点,结合粤剧人物脸谱画作来制作南狮造型,主要有刘备狮:黄底白须、彩球、金黄狮身;关羽狮:红底黑须、如意祥云、龙眉单凤眼、绿红黑狮身;张飞狮:黑底黑须、青鼻铁角、黑色狮身。赵云狮:青面、黑须、青色狮身;马超狮:通常是白底、黑或蓝纹、黑眼半合、眼角含泪、角上挂白布条、白眉白须,形象憔悴;黄忠狮:区别于刘备狮,以黄色为基调,表达老当益壮、德高望重,一般不使用,是相赠之物。

2.3、南狮鼓乐文化

打鼓文化在中国已历史悠久,原始社会鼓作为祭祀的用途,认为敲鼓能通天。鼓是生活娱乐的器具,如:“土陶鼓”标志着农耕文化型舞蹈的开端;周代时期,被称为八音的首领;唐宋时期,鼓与舞相结合的乐舞形式,成为鼓舞、激励的活动项目在民间展开,这也是鼓文化的来源与形成。除了生活娱乐使用,鼓的应用范围还在报时、预警、战争助威等领域。中国舞狮运动南北狮鼓的打法截然不同。传统南狮鼓法与传统武术有关,广州、佛山一带的咏春以“三声”鼓为主;广西流行的和洪拳、蔡李佛拳是以“七声”鼓为主;佛山南海地区习惯以“三七声”鼓为主。“三声”鼓谱声律强弱分明,动作幅度相对较小。“七声”鼓谱声律雄壮平稳、抑扬顿挫、律感清晰,动作幅度较为大。“五声”鼓,又称梅花鼓,现代较为流行。锣鼓钹的节奏的配合,同时配合狮子神态表现,要求展示出鼓随狮变的情景氛围。

2.4、传统文化

(1)儒家伦理文化。

儒家伦理文化的“三纲五常”、“四维八德”已经成为中华儿女的文化传统和人生努力指引与路径。造型以刘备、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的性格特征分别以金黄、红、黑、蓝白、青、黄三种颜色制作,刘备狮代表智、仁、勇;关羽狮代表义,侠肝义胆;张飞狮代表勇,骁勇善战;赵云狮代表忠,忠肝义胆;马超狮代表孝,孝义人人知;黄忠狮代表敬,象征着德高望重。形象生动地表达传统儒家伦理的忠孝仁义礼信勇。鬓毛和眉毛都是黑色,表示这头狮子年轻力壮,领导舞狮队的是位年轻的师傅;鬓毛和眉毛都是白色,领导狮队的是一位年龄较长的前辈,身份地位德高望重;狮头皆为白色的是代表白面书生,儒雅飘逸。南狮文化处处体现出伦理思想。

(2)佛教文化。

南狮点睛仪式蕴含着佛教文化元素,有逢凶化吉之意。一般新的狮头使用前都要焚香拜祭,类似于佛教开光仪式。有资格开光点睛的都是德高望重的人士或者是受邀表演的主人,一般点睛次数以六下为佳,分别在狮子的双眼、额、舌头及狮身点上配以白酒的朱砂漆,取“六六大顺”之意,每点一个部位都会附上吉祥的话语。

2.5、艺术表现

(1)技术特征。

南狮有马步、弓步、跪步、吊步、虚步、扑步称为步型;麒麟步、插步、大小两移步、小跑步、跃步、开合步称为步法。动作幅度大而不夸,力度松紧有度,刚柔结合,利用步型步法模仿真狮子的看、站、走、跑、跳、滚、睡等形态,形象生动做出睁眼、洗须、舔身、抖毛等动作。还能做出高抛坐头、腾空推举、钳腰饮水、壁虎功等高难度技巧,展示翻山越岭的本领。

(2)神态表现。

南狮动作注重外在形态,神形兼备,表达出喜、怒、哀、乐、动、静、惊、疑八态的精气神。每个神态配合一定的技术动作。如:喜则欢快碎步移动;怒则开合三抛;哀则闭目伤感稳步沉思;动如猛虎擒羊利落;静如灵猫似鼠出穴;见物必怀疑,见红则惊吓;见水则戏玩;见柱则撕咬;见桥必探视;见台必瞭望。

(3)套路编排。

传统南狮表演以姿体语言来“讲”故事。故事情节以破阵为目的,传统青阵分为形、意、阵法三类。形是以物价摆设成各种动物的形态(如龙、蛇、蟹、蝎等);意是以吉祥之兆为题,如高青寓意步步高升,蒸蒸日上;椰子青寓意儿孙满堂等;阵青的摆设,目的时要考验舞狮人的技巧和智慧。南狮套路编排借助器械工具表达山、岭、岩、谷、溪、涧、水、桥、洞等意思按照睡狮、出洞、行礼、出行、寻青、喜青、疑青、探青、采青、戏青、食青、醉青、吐青、回礼、谢礼、归洞等一系列的动作进行表演。

2.6、南狮制作工艺

传统南狮分佛装狮和鹤装狮。地方不同,其狮形的制作也不同。佛装狮特点是造型一般额高而窄,眼大能转动,口阔、背宽、鼻塌、面颊饱满,牙齿能隐能露。鹤装狮特点是有鸭嘴和青蛙嘴两种嘴形,眼企、吊眉。鹤山狮造型不露齿。南狮制作是纯手工的,以传统人物的脸谱为模型,一般分为扎架、贴纸、晾干、贴花、上色、装饰等六个步骤。工艺制作繁琐,每个工种都要求一定的工艺技术。

3、南狮运动的历史价值

3.1、独特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南狮文化是在特殊文化空间和民俗语境之中的产物,具有鲜明的岭南特色。在南北朝---唐宋期间,狮文化盛行于南北朝舞狮运动主要以北狮为主,仅供上层阶级观赏娱乐以及祭祀活动。随着中西文化的频繁交流以及阶级斗争的不断深化,因此划分为北狮和南狮两种派别,南狮从古代北狮脱胎而来,在广东岭南地区成长,受岭南文化的熏陶,狮头制作与舞狮技法也略有不同。此阶段的南狮运动处于萌芽,是下层阶级农闲时休闲作乐的娱乐方式。在明清时期,南狮运动发展相对成熟,但受到种族斗争以及外国侵略者的影响,南狮文化显示出当时国民尚武、爱国的精神。改革开放时期,舞狮运动由民间活动上升为体育项目,相继成立中国龙狮运动协会,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舞龙舞狮分会等各类组织,举办了大量的国内外舞龙舞狮赛事,积极推动了南狮运动的发展。为了保证南狮竞赛的规范,先后制定一系列竞赛规则,包括器材服饰、动作难度分类、自选套路的规定以及动作失误扣分细则等等。2019年10月国庆70周年联欢活动,同年12月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文艺晚会,龙狮运动亮相国家的表演舞台,向祖国献礼,歌颂祖国的繁荣昌盛。近代南狮的发展,融合西方竞技体育的发展模式,以强身健体,休闲娱乐为主要目的,展示中华儿女不畏艰辛、团结友爱、勇攀高峰的精神面貌。

3.2、强化社会凝聚力、加深种族认同感

人的文化习得行为主要在民族群体内部完成,所习得的也主要是本民族的文化,这种文化的适应和认同是同步的。无论人处何地,其本族文化是个人的精神支柱。舞狮是维系华人世界的重要文化纽带,广东是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发源地,粤商更是漂洋过海。每逢佳节或重大庆典,华人总会邀请南狮来举办“采青”活动来维系华人的情感。另外,村落文化、武馆文化与南狮运动结合,文化的丰富性与交流性促使种族、社会组织或者个人产生了自我的民族的认同感以及跨文化交流与互动,强化了社会凝聚力。

3.3、强体育人功能

(1)寓教于乐。在南狮表演中,处处彰显儒家知大知小,尊老爱幼、谦卑、礼让、尊重的次第格局。以左为尊,因此拜师动作从左到右。传统礼节中在入庙、入祠堂等地方要求先拜神灵、在拜祖先、后拜主人;在两头狮“会狮”的环节,领队要互相问好或互赠请帖,狮子要低首跪步互拜,跪得越低表示越尊重。表演者不能踢脚、刷牙、捋须、眨眼、跳跃、双起飞、摆尾等动作,切忌不能用狮头闻对方屁股、咬尾巴,陪同队员摇旗呐喊或向对方指手画脚等不礼貌行为;

(2)强身健体的有效手段。传统南狮要求腰马稳健,以武术为根基,要求全身协调运动。南狮造型站姿,要求表演者具有良好的下肢力量和灵活的身体柔韧性。在完成难度动作时,更要求表演者有良好的弹跳力,上肢的爆发力以及腰部核心力量。除了要求表演者有一定的身体素质之外,更重要的是表演者两人的技术配合能力和乐感节奏配合。

3.4、寄托情感的活动载体

南狮运动从其的形成发展来看,它是一项自发的,自娱自乐的,强身健体的民间传统活动,以其独特的活动表现形式,形成一种鼓舞、激励的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传统南狮套路主题多采用深远的历史典故或者神话传说,传达出不畏艰苦,力争上游,拼搏进取的精神力量;受狮崇拜的影响,人们认为狮子是一种威武、勇敢、正义、权利、力量的象征。融入佛教文化的元素,人们把想象中的祥瑞之气加入其身,具有镇宅驱邪,吉祥象征之意。

4、结语

南狮运动在佛山市南海地区有着浓厚的南狮氛围和深厚的群众基础。南狮作为南海人民的精神支柱,代表着积极向上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写照。归纳分析南狮运动的起源,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分析,提出南狮运动的“文化”内涵包括南狮手语、狮形脸谱、南狮鼓乐文化、传统文化、艺术表现、南狮制作工艺六方面。独特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强化社会凝聚力、加深种族认同感;强体育人的功能;寄托情感的活动载体是南狮运动的历史价值体现。

猜你喜欢
舞狮运动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迷宫弯弯绕
谁远谁近?
舞龙舞狮进校园
舞狮
不正经运动范
喜气洋洋过大年 舞狮欢乐庆新春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