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的影响因素与对策

2020-12-30 07:11邓魏魏
天津教育·上 2020年12期
关键词:校规惩戒违纪

邓魏魏

教师实施教育惩戒是当今社会公众以及教育界关注的重要议题,基于严格教育教学管理和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很多专家学者以及社会公众支持中小学教师实施适当的教育惩戒。适当的教育惩戒对学生品德塑造以及行为习惯养成具有重要作用,但落实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还有种种困难。以下仅就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的影响因素以及相应对策进行分析探讨。

一、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的影响因素

(一)相关法律规定缺失

教师的教育惩戒行为是否合理,最主要的依据之一是评判其是否符合法律规范,但是就目前情况而言,现行法律中没有具体关于教师惩戒权以及教育惩戒方面的法律条文,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实施教育惩戒造成困难。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实施主体的争议性,即具体由谁对违纪违规学生实施教育惩戒,由于学校内教师类型与岗位多元,因此明确实施主体具有必要性;二是教育惩戒方式单一,当前关于教师惩戒的方式多采用口头批评教育这一手段,教育惩戒方式的单一性不利于教育目的的实现;三是教育惩戒监督与救济机制有待完善,目前我国教育惩戒在监督和救济机制上较为单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教师与学生合法权益的实现。

(二)教师自身对教育惩戒认知模糊

教师作为学生成长的教育者和引导者,理应将教书育人的职责落实到实践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将教育惩戒作为教育管理的一种方式。但是由于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加上容易带来师生之间的矛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教师对教育惩戒价值的态度与认识。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容易出现两种极端现象:教师忽视惩戒和教师过度惩戒。根据目前的学术研究文献以及现实校园生活中的案例来看,第一种现象较为普遍,大多数教师“谈惩色变”,一部分教师为避免给自身工作与生活带来麻烦,对于违规违纪的学生持“不敢管”“不想管”的态度;另一部分教师由于缺乏教育惩戒相关工作的培训以及自身缺乏教育惩戒相关知识的学习,出现“不知如何管”的现象;还有少数教师受“不打不成才”的传统教育思想影响,对学生实施过度惩戒甚至体罚,给学生身体和心理造成伤害。这些现象实际上反映出教师对于教育惩戒价值的认识以及教育惩戒的态度,无论是忽视惩戒抑或是过度惩戒,都会对学生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三)家长对教育惩戒价值认识不一

一方面,家长具有不同的成长环境、学历背景与价值认知,因而形成了不同的教育观;另一方面,现在不少孩子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容易出现溺爱和不恰当教育的现象,从而很容易使孩子形成错误的认知方式与行为习惯。

在实际生活中,大部分家长能够正视教育惩戒对于学生成长发展的有益影响,积极配合教师工作,共同帮助学生纠正错误;但也有少数家长对教育惩戒产生错误理解,不满教师对自己孩子违规违纪行为的处理方式,甚至对教师无理谩骂,扰乱正常教学秩序,影响教师正常教学的实施。

(四)社会舆论传播的负面影响

多媒体时代舆论传播的影响力强大,对大众的生活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调查研究发现,不少教师对教育惩戒的态度深受社会舆论影响,舆论媒体对教育惩戒的负面报道不仅会影响教师对教育惩戒的认知,而且间接影响教师对教育惩戒所持的态度。不少教师担心对学生实施教育惩戒会招致社会媒体的关注,这不仅给自身日常生活带来困扰,而且给自己的教学工作与所在学校带来不利影响。

(五)学校管理制度在操作层面缺位

有学者指出,我国校规校纪中关于规范学生行为方面存在问题。如,许多校规校纪的规定中存在缺乏针对性和操作性的问题,校纪校规的籠统规定与要求会给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带来困难,教师不知如何妥善处理违规违纪的学生,这极易造成教师放弃管理学生的权力。此外,有些学校忽视家长委员会在校规与班规制定中的作用,没有及时采纳家长对校规校纪和班规的有益建议。

二、完善教育惩戒制度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教育法》虽然规定教师有管理学生的权力,但是关于教师在学生违规违纪情况下如何进行教育惩戒缺乏具体规定。建议在法律层面明确教育惩戒的几个基本问题:

一是明确教育惩戒实施主体。根据企业中的科层制原理,学校设立自下而上的教育惩戒层级(所有教师包括在内),不同的教育惩戒层级管理不同程度违规违纪的学生,最终由校长统一管理。

二是细化教育惩戒方式。学生具有差异性和发展性,学校不仅要根据学生违规违纪情况考虑惩戒方式,而且要根据不同年级以及年龄学生设立不同的教育惩戒方式。值得注意的是,学生性格差异以及心理承受能力需要考虑在内,不同层级机构实行不同的教育惩戒方式。

三是构建学校教育惩戒监督与救济机制。在校规中明确教育惩戒程序,建立相应的学校监督机构,学校提供相应救济方式,保障师生利益。

(二)提升教师教育管理能力

教师的教育惩戒能力是指教师能够根据学生不同的违规违纪情况,在合适的时间与情境下及时对学生实施教育惩戒,帮助学生改正错误。针对现实学校教育实践中教师“忽视教育惩戒”与“过度教育惩戒”这两种极端现象,建议着力加强以下两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教师相关培训,强化教师教育信念。学校通过组织相关活动与讲座,帮助教师掌握教育惩戒的相关知识以及惩戒艺术,逐步消除陈旧教育理念。

二是组织优秀教师经验座谈会,为教师提供经验交流平台,协助教师在交流中反思问题与提升自我。教师教育惩戒能力的提升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而且有助于维持良好的教学秩序,保障更多学生利益。

(三)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

如何在家校之间达成惩戒共识,从而让教育惩戒真正落地,这是教师实施教育惩戒的关键。学生的健康发展取决于多重主体的影响,家庭教育作为学生发展的起点尤为重要。为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学校应积极与学生家长联系,加强家校之间的合作。一是积极引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针对学生违规违纪的行为,家长与学校理应正视教育惩戒对于纠正学生错误的价值,双方协同配合,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二是重视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在校规和班规的制定过程中,积极采纳家长委员会的建议,使得校规、班规更具说服性。三是积极开展家校主题活动,在活动中注重学校文化建设,加强家校情感融合。

(四)提升公众网络信息素养

当前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由于教育惩戒话题的敏感性特质,容易引起舆论媒体的炒作。因此在关注和浏览社会新闻时,公众保持对媒体报道的自我理性尤为重要。对于网络媒体及其监管部门来说,应严格把控新闻质量,严厉打击捏造虚假事实的不良媒体和炒作者,着力倡导和培育绿色和谐的网络环境。

(五)构建完整的学校管理制度

一是完善校规系统性与操作性。对于违规违纪学生的教育不仅要有章可循,最重要的是要符合中小学生教育发展阶段的原则。基于中小学生的心理阶段与年龄特征,在对其实施教育惩戒时应秉持教育性、适度性以及差异性原则,这些原则均应体现在学校制度体系内。

二是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特性,我国自古就有尊师重教的优秀文化传统,学校可以通过校园宣传栏或文化展览角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教育惩戒的合理价值,通过相应的文化熏陶,增强学生自律能力。

“教育不能没有惩戒,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教育惩戒的本质是改变学生的不良内心,促进学生的自我觉醒与健康成长。秉持学生利益最大化原则,为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以及教育惩戒的合法合理实施,需要协调各方共同合作,从而为教师实施教育惩戒提供更多合理化建议,逐步落实到教育实践中,以促进教育目的的更好实现。

猜你喜欢
校规惩戒违纪
忘却歌
教育惩戒,育人为本
把握好教育惩戒的“度”
校有校规
校规之战:“严”与“爱”何以平衡
让惩戒教育有章可循
姚刚违纪被查
“雷人校规”“雷人”的原因及思考
校规啊,校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