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之惊蛰

2020-12-31 04:16
初中生世界 2020年10期
关键词:仲春汉景帝春分

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时间点在公历3月5~6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345°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古人称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为“蛰”。当春天的第一声雷响起时,冬眠的动物被惊醒,人们便称这天为“惊蛰”。故惊蛰时,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渐有春雷。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夏小正》曰:“正月启蛰”。汉朝第六代皇帝汉景帝的讳为“启”,为了避讳而将“启”改成意思相近的“惊”字。同时,孟春正月的惊蛰与仲春二月的“雨水”的顺序也被调换。同样的,“谷雨”与“清明”的次序也被调换。

汉初以前为立春—启蛰—雨水—春分—谷雨—清明,汉景帝时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进入唐代,“启”字的避讳已无必要,“启蛰”的名称又重新被使用。但由于用不惯的原因,《大衍历》再次使用了“惊蛰”一词,并沿用至今。

“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雨水增多,农家无闲。这时,我国除东北、西北地区仍是银装素裹的冬日景象外,其他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0℃以上,华北地区日平均气温为3~6℃,江南地区为8℃以上,而西南和华南则达10~15℃,早已是一派融融的春光了。

惊蛰雷鸣最引人注意。现代气象科学表明,“惊蛰”前后,之所以偶有雷声,是大地湿度渐高而促使近地面热气上升或北上的湿热空气势力较强与活动频繁所致。从我国各地自然物候进程看,由于南北跨度大,春雷始鸣的时间迟早不一。云南南部在1 月底前后即可闻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却在4月下旬。“惊蛰始雷”的说法仅与长江流域的气候规律相吻合。

猜你喜欢
仲春汉景帝春分
仲春明:谱写乡村旅游新篇章
仲春即景
农事 春分
汉景帝—选择伟大,放下私情
浣溪沙 仲春即景
一双筷子改变前途
春分的吻
二十四节气之惊蛰·春分
立足高考考点着眼化学平衡
皇子要找好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