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动物微生物与免疫技术》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初探

2020-12-31 10:50
兽医导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动物能力课程

鲍 娟 王 云 杨 荣

(遵义职业技术学院,贵州遵义 563006)

《动物微生物及免疫技术》课程是高职高专畜牧兽医、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以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物检验检疫员、执业兽医师职业活动、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发课程,整合、重组教学内容,重点培养学生严谨实验操作习惯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具备动物疾病诊断和防治技能,服务畜牧兽医生产行业。由于某些必要的技能操作项目条件要求高、耗时长,学生无法熟练操作而达不到学习效果,给老师和学生带来困惑。因此,尝试将信息化教学手段解决本门课程的瓶颈问题,序化实验实训操作体系,提高学习兴趣,推进理实虚立体化教学。通过“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和虚拟仿真实验操作平台,实现师生、生生通过电脑端或手机移动端在线答疑、互动交流,虚拟实验操作,实现线上线下的全方位学习互动。

1 实施调研及问卷调查,充分了解学生、行业、企业需求

制定课程调研方案,融合校、政、行、企共同讨论课程建设,了解同类学校本门课程教学情况,学生知识需求等。对在校学生代表开展座谈,了解学生对课程的需求并填写调查问卷。对涉及《动物微生物与免疫技术》课程的工作岗位进行研讨分析并请行业、企业填写问卷调查。

在对我院2017、2018级中264名学生填写的调查问卷中了解到:94.7%的学生表示接受网络教学,96.97%的学生认为有必要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进行教学,82.12%的学生喜欢案例教学;大部分学生建议:教学中内容需取舍适当,注重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的系统性,突出重点需要把多而杂的内容转化为少而精的知识,需注重培养其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其对本门课程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在对行业调研及调查问卷中了解到:要求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熟练掌握常用理论和方法,并通过实践技能训练及实验课,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基本上独立完成传染性疾病的诊断工作。同时在注重基础和实践的同时,使学生了解本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

在对企业调研及调查问卷中了解到:需要将课程内容进行拆分整合,使课程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职业性、实践性和互补性的特点。结合教学实际,把职业道德及团队精神以适当的形式融入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认真负责、求真务实的严谨工作作风,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职业素养,全面提升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素质。

2 优化教学内容,设计项目化教学课程

课程组根据调研结果,按照畜牧兽医、动物医学、宠物养护与驯导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整体要求,对涉及到的岗位能力要求进行课程设计。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参考2019年9月教育部公布的动物防疫与检疫(510304)、动物医学检验技术(510305)等高职教育畜牧类专业教学标准,结合《动物疫病防治员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动物检疫检验员国家职业资格标准》《2019年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应试指南》和与微生物检验检疫动物病原实验室诊断国家标准、企业与行业标准,以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能力提高为核心而确立的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以及考核标准,以便更好组织教学和选编教材,更全面检查和过程化评定学生成绩。

基于“五环递进,工学结合”为核心,以工作任务为驱动,准确定位教学项目与任务内容,精心设计教、学、做一体化的项目任务,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实施和评价方案。设计了全新的4个项目40个任务,结合参与社会调查、模拟技术人员、参加专业社团以及行业专家指导等形式来实现学生的技能培养。基于课程内容要以职业活动(工作过程)为导向,以素质为基础,突出能力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以实训为手段的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着重突出特色高等职业教育,内容设计围绕素质、知识、能力目标,把综合职业能力、创新能力、自我发展与自觉获取新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学生既要掌握必备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又要得到转岗和继续学习能力,成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3 构建课程网络教学资源

利用学院已有的网络教学平台及手机学习通app,实现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通过电脑端或手机移动端在线答疑、互动交流,实现在线答疑、互动交流,达到线上线下的全方位学习互动。根据课程标准与项目化教学内容要求,编制新的电子课件、任务单、教学视频、微课,契合《动物疫病防治员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等国家行业最新标准,分析动物检疫检验员等学生就业岗位核心能力与典型工作任务,聚焦学生“细菌病的实验室诊断”等主要实操环节的技术技能需求,建立《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动物微生物部分》题库、《动物疫病防治员》题库、《动物检疫检验员》题库;建立细菌病以及病毒病案例库、文献库等基本建成颗粒化教学资源库。

搭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根据“开放、合作、共建、共享”原则,引进“病原微生物学虚拟仿真教学软件”——“细菌的形态学综合实验”等12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实现网络虚拟实验教学安排,实现实验过程形成性评价、实验教学活动统计、实验成绩统计查询、师生互动交流等。

4 组织信息化教学活动

教学中可以利用智慧教室或普通多媒体教室推送网络教学平台课程资源,实现实时无缝,创新翻转课堂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等,以实现教学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打破时间与空间限制,充分利用学生课余碎片化时间,实现教室与空间的无缝对接,打造一体化学习空间系统,实现“处处能学、时时可学”。利用网络平台大数据挖掘分析学生学习情况,辅助老师充分了解学情针对性调整制定教学方案。教师通过网络构建好的“项目—子项目—任务”三级递进式项目化教学资源,指导学生利用电脑PC端实现虚拟仿真操作,序化实验实训操作体系,提高学习兴趣,推进理实需立体化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真实案例情景引入——任务驱动——虚拟仿真实验操作——学生自评——真实动手操作——教师点评并归纳知识——能力拓展” 的教学模式,用典型工作过程的项目任务发挥学生自主学习潜力,调动学生积极性,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整个学习过程。将课堂与行业一体化,课堂与企业一体化,真正实现“教中学,学中做,做中乐”的新型模式,实现课堂与基地一体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新型模式。

与此同时,加强本课教学团队的信息化教学水平,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从职业道德、集体备课、“三教”改革、教研科研等协同创新方面对教师进行科学、专业指导,促进其职业道德、教学技能、科研助力社会服务能力等全面提升。促进团队教学科研、实践创新“双提升”,不断完善团队“双师”结构,促进本课信息化教学的实施。

猜你喜欢
动物能力课程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最萌动物榜
动物可笑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