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环境保护与治理策略的思考

2021-01-02 14:24滁州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吴文胜
区域治理 2021年52期
关键词:土壤环境污染物环境保护

滁州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 吴文胜

在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对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特别是对土壤环境的破坏更加显著,严重影响了人的日常生活。虽然,近年来我国对这一问题日益重视,并开展了土壤环境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土壤环境破坏问题依然存在。为了构建更加良好的生活环境,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对土壤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进行优化。

一、土壤环境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存在严重的土壤污染问题,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化肥污染,主要是农业生产时,农民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未能科学使用化肥导致的,据不完全调查统计,我国年均化肥使用量在4100万吨以上。二是农药污染,主要用于促进农作物生产,并对杂草或病虫害进行防治。据调查统计,我国每年农药用量在60万吨左右。三是重金属污染,即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超过国家规定标准,如汞污染、铅污染、砷污染等,目前,我国共有320个严重污染区。四是污水污染,即土壤中含有大量的污水,污染总面积约4950万亩(各种污染现状如表1所示)。

表1 我国各种土壤污染现状

二、土壤环境污染的影响因素

造成土壤污染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员因素。我国人口众多,总人口超过了14亿,人类日常生活不仅需要消耗大量物资,同时还会向自然环境排放各种污染物,如生活废水、食物残渣、其他生活垃圾等,这是土壤污染最主要的原因(如图1所示)。(2)农业生产。在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农业一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为国家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而农业生产中会对自然环境造成较大破坏,特别是最近几年,随着化肥农药的使用,农业生产对土壤的破坏程度更加严重[1]。(3)工业生产。工业生产会向自然环境中排放大量污染物,如工业废水、工业废气、工业废物等,这些污染物进入到自然环境中,均会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4)生物污染,指的是土壤受到污染出现各种对人体或生物有害的微生物、寄生虫等。

图1 人类生活造成的土壤环境污染

三、土壤环境保护与治理技术

现代环境保护领域有多种类型的土壤保护与治理技术,具体:(1)植物治理技术。即通过种植相应的植被,吸收土壤中的有害成分,从而达到土壤治理的目的。该技术所需成本较低,不会改变原有生态环境,二次污染的概率并不是很高,更容易被居民接受。(2)微生物修复技术。在被破坏的土壤中添加相应的微生物,通过微生物的降解能力,逐渐对重金属、有机物等有害物质进行处理。其主要优点是成本不高、对环境干扰小,但治理周期长,应用范围较小。(3)物理修复技术。即通过更换土壤、热力修复等物理方法对污染地块进行修复,优势在于操作简单、成本较低,技术较为成熟,但相对于其他技术来说,治理效果较差。(4)化学修复技术。通过添加相应的化学试剂,去除土壤中的有害物质,成本较高,但治理效果较好。(5)联合修复技术。根据污染土壤的具体情况,选择2种或2种以上的技术共同对土壤进行治理[2](各种修复技术的优劣势如表2所示)。

表2 各种修复技术的优劣势对比结果

四、土壤环境保护与治理的保障策略

(一)完善法制法规

想要更好地对土壤环境进行保护与治理,必须构建完善的法制法规。首先,加强对现有土壤保护与治理相关的法律法规的研究力度,以对现有制度内容有更加准确的了解,挖掘其中存在的缺陷,并以此为基础,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予以优化,使得法律法规更加完善,能够为土壤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持。其次,主动参加国内外与土壤环境保护与治理相关的学术会议,一方面,学习更多与土壤保护与治理相关的理论知识,强化自身土壤保护与治理能力。另一方面,学习国外相关法律法规中的优秀内容,并根据我国具体情况,进行适当修改,以形成适用于我国的土壤保护治理法律法规[3]。

(二)打造高素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团队

为了进一步增强土壤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效果,相关部门应该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环境保护与治理团队。首先,加强人才的引进。一方面,从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和实践工作能力以及人员思想道德等多方面着手,制定出健全的人才引进体系,只有符合标准的人员才可将其引入,通过简单的岗前培训后,将其安排到环境治理工作岗位上。另一方面,可加强与当地高校合作,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由高校为土壤保护与治理工作培养高素质人才,以不断扩大环境治理团队规模。其次,对于现有人员来说,应根据工作情况定期开展培训活动,向工作人员传授理论知识,强化他们的实践工作能力,为更好地开展土壤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奠定良好基础。此外,培训活动结束后,还应对参训人员进行考核,以准确了解参训人员的学习情况,并以此为基础,采取不同的方法对待参训人员。若参训人员考核达标,可回归岗位正常工作,若考核结果不达标,则应扣除一定的绩效奖励作为惩罚等。

(三)注重技术创新

土壤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的开展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只有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才能更好地对土壤进行保护与治理。首先,企业应转变以往的经营理念,进一步加强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不断对生产工艺、设备进行改造,提升工艺、设备性能的同时,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以减少对土壤环境的破坏。与此同时,企业还应成立技术研发部门,专门开展污染物处理技术研究工作,以解决污染物排放率较高的问题[4]。其次,在国家层面,应给予环境治理技术创新企业更大的支持,包括资金支持,确保技术研发工作具有充足的资金;技术支持,利用现有技术对企业进行指导,以使企业能够研发出符合自身生产工作要求的新技术;政策支持,加强对企业技术研发的激励,促使更多企业参与到技术研发工作中。比如,对于能够主动开展创新的企业,政府部门可适当降低或减免企业纳税额,以减少企业运营高成本的投入,从而激发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四)加强工厂周边地质的勘察

工业生产活动是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有效对工厂进行管理,准确了解工厂周边土壤的具体情况,才能保证工厂周边地质的良好性能。所以,土壤环境保护与治理过程中,应将化工、电镀、印染、医药生产等企业作为重点,加强对工厂周边地质的勘察,设立特定岗位,专门对土质情况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准确评估土壤是否存在破坏隐患或已经被破坏,若发现问题,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相关部门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治理方案,以防止土壤被破坏,或降低土壤破坏程度[5]。勘察过程中,需要针对环境的具体情况,采用科学、合理的勘察设备,如全站仪、声波检测仪、GPS定位仪等,通过这些仪器设备的应用,获取详细的地质数据,为地质情况的判断提供数据支持。

(五)强化污染源的管控

除上述几个方面之外,还应强化对污染源的管控。企业内部应设置污染监控部门,专门对企业生产工作中的污染情况进行管理,定期采集工厂周边土壤作为样品,通过相应的分析方法,检测土壤的成分构成,以判断土壤是否被破坏。与此同时,还要将检测结果仔细记录下来,为生产工艺的优化以及国家部门的监管提供支持。企业还应针对污染物的主要成分,采取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法,在控制经营成本的同时,加强对污染物的处理,一方面可以使污染物再次被利用,另一方面还达到了土壤环境保护的目的。

综上所述,社会经济发展的今天,土壤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对我国居民的生活与生产造成较大的困扰。所以,我国应转变以往滞后的发展理念,完善法制法规,打造高素质的环境保护与治理团队,注重技术创新,加强工厂周边地质的勘察,强化污染源的管控,以加强对土壤环境的保护与防治,构建更加良好的生活环境。

猜你喜欢
土壤环境污染物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优标”水稻体系对稻田土壤环境的影响
不同取样方式下船机污染物排放结果的研究
我国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分析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你能找出污染物吗?
陆克定:掌控污染物寿命的自由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