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笔译中的英汉语言差异及翻译应对措施

2021-01-02 21:33
科学咨询 2021年15期
关键词:笔译中西口译

杨 璐

(西安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西安 710100)

语言发展和文化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对文化的发扬有着必不可少的作用,但同时又受限于社会与文化的发展。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中西方国家之间也在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中互相促进,相互融合。在英汉互译的过程中,由于中西方国家之间存在着文化的差异,导致有些符号或者表达方式无法切实互译,这就要求翻译工作者要对中西双方的文化都极为了解,才能翻译出相对符合实际的译文。

一、口译和笔译的差异及翻译原则

(一)口译和笔译的差异

翻译工作主要分为两种:笔译和口译。口译主要是通过“听”来快速传递信息,而笔译则是通过“读”理解全文,再将全文所想要表达的内涵通过恰当的方式,经由不同的语言传播。口译求“快”“准”,而笔译求“雅”。通过相对于口译来说,笔译的要求更高,难度更大。笔译要求翻译工作者足够的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以及中西方语言表达方式及文化特性。口译主要为口语化、口头表达,而笔译则要求更专业、更高质量、更标准化的表达。

(二)翻译原则

盛雪滢提出翻译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首先,要尊重不同地域的文化和表达习惯,不影响语句含义的情况下,可以适当保留其特征,如:Let sleepⅰng dogs lⅰe.可以译为:勿惹睡狗[1]。也可以适当的转换成中文的习惯用语,如:Rain dogs and cats.可以译为:倾盆大雨。其次,对等替代也是翻译过程中相对较为重要的原则之一。在翻译过程中,有些语句很难直接译成中文,这时需要翻译工作者将其与表达中文化含义相近的语句进行同等替换,如:No man is content.译为:人心不足蛇吞象。Nothⅰng brave, nothⅰng have.译为: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翻译时如果出现语句不对等的情况,一定要使译文不仅仅在语言习惯层面,更要在文化层面和源文化保持一致,使译文更为准确的表达出原文的中心思想及理念。

二、中西方文化及语言上的差异

朱丹彤认为,语言文化的背后承载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历史、文化底蕴等各个方面。语言是各个国家及民族相互沟通的桥梁,而中西方在文化和语言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就要求笔译工作者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将文章的实际内涵表达出来并传播[2]。比如说:中西方的饮食差异致使英文中并无饺子、包子、豆腐等食物的表达,反过来也一样,中文的汉堡、披萨也来自与hamburger、pⅰzza 的音译;又比如中西双方对于颜色的不同理解和使用: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红喜白丧的认知深入人心,因而红色嫁衣象征着大吉大利,但在西方文化中,白色象征着纯洁,白色婚纱则是对新人最美好的祝福。中西双方之间存在的文化传统的差异,也使得英文中多出了像Chⅰnese Kung Fu 一类的表达。

每一种语言都是有着各自国家的文化内涵的,不论是中西双方中的哪一方,在日常交谈中总是会不可避免地涉及典故、宗教信仰等出自各自民族文化的应用。在中国,大多数的典故成语都来源于古典名著与流传于民间的神话传说,在日常对话中使用频繁,就算人们不知道出处也能准确理解它所要表达的意思。而西方的典故则多来自经典的戏剧小说、《圣经》故事与希腊罗马神话体系,这些典故的应用都不能通过字面的意思去理解诠释。对于不了解双方文化背景、从未学习过这些特有的成语典故故事的人来说,某些特定的词句是很难被准确理解的,也很难弄清楚对方所想要表达的意思。

在语言运用方面,中文表达中联系上下文需要使用到连词,比如:虽然……但是,因为……所以,但在英文中though、although 却不可以和but、however 一起使用,句中出现的because 或者thus、so 同样也可以被单独使用来表达句式的因果关系。除此之外,中西方语法表达的顺序也是完全不相同的,例如疑问句“你在干什么?”,在中文里疑问词是被放在了句末,然而英文中的表达”What are you doing?”,则是将疑问词放在了句首,构成一个疑问词+be+主语+助动词的疑问句式。由此可见,部分句式的语法顺序与中文完全不一样,这就要求笔译工作者在翻译时需要将句子的语序改变,使之成为符合大众说话习惯的正常语序。罗滔认为英文的表达倾向于形合,而中文的表达则注重于意合。意思是说在英文中,表达更加注重句式的结构,而中文的语法句式运用则是不拘泥于形式的,相对来说较为灵活。因此在英汉互译时,需要笔译工作者对中英文的句式结构及习惯性表达方式有深刻的了解[3]。

除此之外,由于语言是植根于各地不同的文化之中的,因此英语和汉语属于完全不同的两种体系,双方民族的思维方式也相差甚远。英语并不会像汉语一样有许多的敬称,更加地强调自我,这也反映了双方人民在价值观上的差异。在英语表达中还存在着大量的双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翻译内容的难度,需要笔译工作者了解每个词的多个意义,根据语境选择出最优解。

三、笔译过程中的应对措施

从前两部分的分析来看,翻译的两种类型中,笔译的要求是相对较为严格的,要求译为“准”“雅”。在笔译的过程中,需要笔译工作者注意保留部分文化差异中所具有的特征性语句的同时结合中西方文化,在经过推敲后将部分无法互译的语句译为大众所能理解的、与内容及源文化相符的语句。由于中西方在文化、生活、饮食习惯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在笔译过程中表达出文章所需表达的文化、中心思想及理念,以达到向大众准确传播异国文化的目的是极为困难的。而要想翻译的水平达到一定的高度,则需要笔译工作者在前期认真学习,将中西双方的文化都了解透彻,并熟悉中西方的风俗习惯,最终才能更为准确的进行文化输出。

在语言的运用方面,中西方语言的表达顺序有很大的不同,这就需要笔译工作者前期充分地学习中西方语言表达方式,才能在最后正确无误地翻译出文章所写的内容与含义。在涉及外来词的翻译时,笔译工作者可以采用音译、意译等方法尽可能地还原单词原本想要表达的意思;在涉及中西方文化背景的翻译时,则需要笔译工作者在翻译之前就做好准备工作,尽可能地去多了解所涉及的文化知识、风俗习惯、传统文化等。且要做出中西双方文化差异的对比,在作品中表现出原文文化的特点,同时要以“雅”的方式表达出原文的中心思想。

四、结束语

语言是沟通各个国家、民族文化交流的桥梁,通过语言可以更好的了解到各国的风俗习惯、传统文化。笔译工作者则是沟通你我和他国同胞的桥梁,将各国人民连接起来,向大众传播异域文化。但不同的语言拥有不同的语序、不同的文化背景,这就要求笔译工作者了解中西方文化的语言表达方式及语言顺序。

与此同时,笔译工作者需要充分了解各国文化,如我国著名莎士比亚戏剧翻译家朱生豪先生,主修中国文学,同时攻读英语,呕心沥血翻译的《莎士比亚全集》是我国现存最为完整且高质量的版本。还有很多优秀的翻译巨匠都是现在年轻一代笔译工作者学习的榜样,作为笔译工作者需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为翻译事业及文化传播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笔译中西口译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跨学科口笔译研究的百科全书——Researching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介评
美国法庭口译制度研究及启示——以夏威夷州法庭口译为例
教育生态学视域下的英语笔译教学研究
“双栖”画家孙志纯 行走风景 融会中西
如何有效应对当前市场对商务英语笔译的需求
对中国口译近25年来的研究综述
略论笔译与口译的区别
论心理认知与口译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