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中德育功能实现的路径探究

2021-01-02 21:33
科学咨询 2021年15期
关键词:智育德育体育

沈 源

(南京理工大学 江苏南京 210094)

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谈到“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1]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体育这门学问和德育智育相互配合,而道德和知识都寄托在身上,没有身体就没有道德和知识。由此可以看出,德育与体育密不可分,没有体育,德育就无从谈起了。

一、我国古代至近现代体育中德育功能

学校教育作为培养社会人才和传播文化的重要环节,也是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与我国悠久的中华文明相对应,我国在古代就产生了学校和教育制度,并分为官学和私学两种形式。

(一)我国古代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功能

早在四千多年前的夏朝就已经出现了最早的学校教育,直到西周,我国古代学校教育制度已经初具规模,出现以“六艺”为核心的教育体系,其中“礼、乐、射、御”为我国古代学校体育的教育内容。与体育有关的“礼、乐、射、御”占到了“六艺”的一大半,并且“礼”教更是我国古代的核心教育内容,在“六艺”的教育体系中占据第一的位置,由此可以看出体育在古代的教育体系中占到了相当重要的位置。“乐”教通过对学生进行乐舞的教育可以使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以乐舞的形式熏陶人的性格以及内心世界,时人戒掉骄横,蛮夷的思想以及各种恶习。在身体得到锻炼的同时,身心也得到很大程度的发展。“射”即为“射艺”,学校设立这个课程的教育,主要是因为当时的社会生活中,射箭是作为军事和礼教的主要手段,但“射艺”又被尊称为“射礼”, 按照“射礼”的等级,被分为“大射”“宾射”“燕射”与“乡射”,这是因为射箭被定为等级分明的礼制活动和道德观念培养的重要手段。“御”指的是古代祭祀驾车,出行驾车,战车驾车的总称,其中祭祀驾车和出行驾车十分注重礼节,尤其体现在古代的王宫贵族身上。“御”是一个有所作为的人必须掌握的技能和道德高低衡量的标准,这是一个古代学生“六艺”教育的必修课。

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他在德育上的思想是其修身养性和实现发展的核心理念,他提出仁爱、礼义、忠恕、明智和诚信的理念。这些理念不仅在思想方面引领着人们正确的实现为人处世之道,同时在实践中也体现了道德的重要性。春秋末期,我国奴隶制礼崩乐坏,孔子为旧的礼乐制度中加入了新的教育思想,将他的德育理念与体育教育相融合,提出“寓教于乐”的教育原则和理念,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心理品质为活动的主要目标。在继承“六艺”教育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仁”与“礼”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由此可以看出,孔子始终重视将德育贯穿于体育的教育过程中。

(二)我国近现代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功能

西方教育家斯宾塞在《教育论》中讨论了有关智育、德育、体育的思想,提出要同时发展学生的道德、智慧、身体三方面的能力。《教育论》由四篇论文构成,分别是《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智育》《德育》《体育》。斯宾塞在其中所提出的智育、德育、体育,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科学在教育中的地位,稳固智育在教育中的地位,并没有讨论到三者之间的关系。首先将斯宾塞带入国人视线的是圣约翰书院学监颜永京,在1882 年,他以《肄业要览》为题翻译了《教育论》的第一篇《什么知识最有价值》。[2]他在文中将教育一次翻译为肄业,书中也并未提及智育、教育、体育。严复则是将斯宾塞的思想带入中国最重要的人物,他于1985 年发表了一篇《原强(修订稿)》,文中他以《明民论》为题解释了关于斯宾塞《教育论》中的几篇文章,“斯宾塞尔全书而外,杂著无虑数十篇,而《明民论》《劝学篇》二者最著名。《明民论》者,言教人之术也。《劝学篇》者,勉人治群学之书也。”[3]斯宾塞在论述教育时,将对象默认为初等教育体系中的儿童,而严复却将对象扩展为“民”,并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将国家的强盛衰弱与否和人民的德智体育的水平相联系。1906 年严复在《论教育与国家之关系》的文章中提到“是以讲教育者,其事常分为三宗:曰体育,曰智育,曰德育,三者并重。三者并举,顾主教育者,则必审所当之时势而为之重轻”,在此时德育智育体育已经成了教育的流行用语。

在民国时期1912—1913 年间教育部颁布了“壬子学制”,在这种学制下的中小学“学校令”中规定中小学仍设体操一科,以兵操为主。在学校中既有体育课,也有课间操和课外体育活动,并逐渐组织了各种体育部和运动队,所以把学校这种既有“以兵操为主”的体操课,又有以田径、球类为主的课外活动的形式称为“双轨制体育”。 由此可以看出,早在20 世纪初,体育教育已经在中国开展起来,但将其与德育和智育的结合还停留在国民的层面,并未将其完全列入到教育的体系中来。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完善,教育体系也随之完善。通过社会生活的影响,德育、智育、体育三者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也随之发生变化,人们越来越觉得德育在人的成长发展历程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素质教育就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通过教育引导,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作为指导思想。由此可以看出德育在教育体系中已经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了,毛泽东曾将体育列为教育之首,但在进行体育教育的同时,更要牢记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

二、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功能实现的路径

1998 年,Berkowⅰtz 提出道德教育是任何有计划地提高道德功能。现当代大学生的德育教育还未完全结束,他们自身的道德习惯并未完全养成,需要不断对其培养良好的道德习惯,使其具有稳定性。在大学校园内,不仅有规定的传统体育技能课,更有各种各样的体育文化活动,而道德教育则无时无刻地贯穿在这些体育课堂与活动中。由此可以看出,在高校的体育教学中,道德教育起到了引领和规范的作用,反之,体育教学以及文化活动等则是道德教育的践行者。

(一)以关爱生命作为体育教学的起点

美国的伦理学家蒂洛认为,伦理体系的构建,首先就是生命,没有生命就没有伦理可言。[4]生命作为万物的起源,没有生命,道德就无从谈起了。在我国古代,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之说,要求人们要珍惜父母给予你的肉体,不可轻易毁坏他。近几年来,国内发生不少有关大学生轻易结束自己生命的事件,可见国内有关珍爱生命的观念的灌输仍然缺乏。在大学内可通过传统的运动生理课来让同学们了解自己的身体,再通过组织大量的体育活动、运动会、体育文化节等,从而潜移默化地将珍爱生命的观念进行渗透,从而养成良好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二)将公平正义视为体育教育的前提条件

在当今世界,各个国家的激烈竞争更多地体现在经济、国防和民族凝聚力上,想要国家在综合实力上的增强,离不开学校教育这一阵地。体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势必要面临各种竞争,不论是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还是在运动训练的过程中,都要注重培养学生公平竞争的意识,通过体育竞赛活动来树立学生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大小比赛及活动均严格按比赛规则,通过执法的裁判员公正、公平、公开、准确的裁判,坚决反对不正当袭取行为。当代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既要学会拼劲努力取得胜利,也要学会体面地面对失败。

(三)爱国主义是体育教育坚守的底线

当代奥林匹克运动是以国家作为代表队参加,由此更是凸显了体育运动中爱国主义精神的贯彻。通过我国由于综合国力的提升,从而获得奥运会举办权以及我国运动员在国际赛场上取得傲人的名次,都可以作为爱国精神的教育案例。通过名人事例来对高校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在体育课堂中加强爱国精神的灌输,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增强爱国热情和为祖国建功立业的使命感,更有利于学校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学校呈现稳步向上发展的态势。

(四)与时俱进必将成为体育教育的不竭动力

随着国内外形势的不断变化,人们的社会生活也时时刻刻发生着变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仅要重视知识与技能的提高,更要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尤其是德育的教育,防止学生出现道德品质的缺失。要做好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从国际和国内、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深刻分析新形势下对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活动发生作用的客观环境及其基本特点,正确审视和解决影响群众思想活动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5]德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根据新情况,发现新问题并解决它,从而来揭示规律性的新特点,探索新思路,寻求新方法、新途径,并且要为新的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和指导。根据大学生现阶段所要遵循的教育规律,把握住学生成长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使德育教育能够与时俱进。

猜你喜欢
智育德育体育
科技创新 智育未来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非遗剪纸绘梦想,厚德启智育新人
武术,是一生的修行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我们的“体育梦”
浅析现代美术教育的美育、德育、智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