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选修课教学思考
——以《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课程为例

2021-01-02 21:33曹亚男
科学咨询 2021年15期
关键词:生物教学内容课程

曹亚男

(河南农业大学植物科学与技术系 河南郑州 450002)

对中国现代教育有重要影响的潘光旦先生认为,教育必须以每一个人为目的,必须在每一个人身上着手,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完成一个人,教育的最大目的是促进个性发展,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发展并完善一个人的整体人格,让受教育者完成“自我”,一个人应当受到一种通专并重的教育,甚至是通稍重于专、早于专的教育。在这样的思想背景下,公共选修课应运而生。公选课作为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非必修课程。旨在拓宽学生在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艺体修养等方面的知识面,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和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与层次,促进大学生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和创新思维的形成,与专业教育相辅相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综合能力。大学是一个培养通才的学术基地,担负着传授知识、树人灵魂的重要使命,高质量的公选课为高校完善人格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载体,同时也为高校推进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其构建水平同必修课同等重要,决定了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

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自然保护的基础,是维持所有人的生命网络,是人类拥有一个健康、幸福和繁荣未来的重要保障。拥有生物多样性的自然为人类提供了丰富充沛的服务,构成了现代社会的基石,然而,自然和生物多样性均以令人触目惊心的速度在消逝。因此,掌握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知识,了解其指导思想、基本原理与工作方法,树立大学生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意识刻不容缓。目前,国内外许多高校已将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的课程设为本科生通用选修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具体的运行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和教学效果上也有不少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因此,为与同行交流,携手并肩共同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类公选课的教学质量,此研究在个人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本人所教授的公选课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梳理,并就提高教学成效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高校生物多样性保护类公共选修课开设的必要性

(一)响应和支持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21 世纪是一个崭新的时代,现代文明形态几经演变,人类即将告别一个征服自然、侵夺自然,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生存和发展的工业文明时代,正在步入一个敬畏自然,尊重和维护自然的权利和价值,以重建人、自然与社会和谐统一的共同生长和繁荣的生态文明时代。为顺应时代发展,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思想”,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生态文明,是中国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主要介绍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丧失原因,研究防止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途径。同时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国家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的理念融会于课程思政中,不仅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同时也是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要求,为培养符合21 世纪社会真正追求的,具高度环保素养的大学生奠定重要的理论和思想基础。

(二)拓宽学生知识面,树立学生环保意识,提升学生世界观

目前,大多数生物多样性保护类必修课,如生态学、保护生物学等,由于各种原因,通常只注重自然保护基础知识的常规传授,而在打破师生教与学的传统、单一模式上,在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实践上还很薄弱。然而,在现实社会中,大学生毕业后如果不从事生态保护、自然保护领域的工作,那么他们学过的具体的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内涵、丧失原因和保护措施基本都用不上,甚至很快就会被遗忘,而环保意识却能植根心底、终生相随。公众能否参与环境保护、自觉维护环境,约束自己及感化他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环保意识的建立和提升,只有在环保理念深入人心的情况下,他们才能了解自然、正视自然,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其他生物的关系,才能真正明白“天人合一”的道理,改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不利于环境健康发展的问题,逐步树立科学的自然观、发展观。基于上述考虑,对大学生甚至全民整体环保意识的激发和唤醒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开设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类公选课,可以拓宽学生视野,启迪他们的身心,提高其环境保护方面的素养。此外,从广大的宇宙视角来看,地球的诞生非常偶然,而生命的诞生又是偶然中的偶然,人类作为几百万种生命形式中的一种,何其渺小,此类公选课的开设能从更深层次上让学生认识人这个生物在自然界的位置,从而道法自然,敬畏自然。

(三)促进教师的自我完善和提升

必修课注重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相对来说,公选课侧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已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需求。因此,公选课的开设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挑战。对学生良好教育的开展要求老师必须先完成对自我的教育。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能故步自封、脚踏原地、“矢步不移”,必须不断更新自我,完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探索,从新鲜事物中汲取精华、方能进益。生物多样性保护类课程的教师必须时刻关注现代生命科学最新研究动态,掌握一些新的边缘或交叉学科知识,促进各学科知识的渗透、融合,组织有趣有序的课堂。因此,生物多样性保护类公选课的开设可促使他们去钻研,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拓展专业发展方向,提高教学质量,提升自我业务水平。青年教师作为未来教育的主体,担负着引领时代进步的重要使命,尤其需要重视自身的学习与进步。

二、生物多样性保护类公共选修课的困境

(一)认识不到位

在高校,公选课普遍被当成“副科”,于是,从学校、任课教师、再到学生,对其重视都不够、站位不高,生物类公选课尤其严重。学校方面,缺乏对公选课的系统论证和研究,对公选课在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中的作用认识不到位。公选课的申报、开设和监督比较随意,很多课程的开设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为了满足高校扩招、选修课数量不足的需要,没有真正地立足于专业和学生需求。教师方面,把公选课的开设当作完成教学工作量的法宝,认为学生在公选课只需涉猎一二,故教学要求较松、对学生不够严格。学生方面,动机不纯,很多学生选择某门公选课纯粹是为了凑学分或者因为考试容易过,很少有人是为拓展知识面、深化所学专业知识或发展个人兴趣、爱好、特长而学习,因此就对公选课投入不足、重视不够。

(二)课程设置缺乏整体规划,教学内容不合理

公选课的开课,一般是由任教老师制定教学大纲、提出申请、教研室批准、学院批准、教务处备案这样的程序来进行;教学内容根据既定教材和自己的专长、研究方向和兴趣爱好来设置。缺乏整体的系统规划,内容不够丰富、结构不够合理。特别是在生物领域,新的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如果教学仅停留在基本理论的简单介绍和延伸,则无法把握学科前沿,所教内容因过于陈旧还极易出现错误,课程学术价值不高。但如果教学内容过于高精专,又容易使学生因学习困难而产生倦怠感和疏离感。因此,公选课教师普遍难以较好地协调教学内容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学术性,从而导致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

(三)课程考核不规范、不严格

生物多样性保护类公选课考核方式多为论文考查的形式,即结课后交课程论文即可,考核过于简单。学生即使从来没上过课,只要点名时没被点到或者来上课却从来没认真听过课,但课程论文及格就能拿到学分。此外,公选课的成绩在很多学校并不被纳入评优评奖以及研究生保送等重要活动的考核范围内。上述种种因素导致学生学习动力不强,精力投入少。

三、生物多样性保护类公共选修课的实践感悟及建议

针对上述提及的问题,笔者以自己十年来生命科学领域学习和研究的经历,以及三年来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教学实践作为基础,作了深入的剖析,进行了一些必要的探索,收获了一些感悟,希望提出的建议能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类公选课教学效果的提高有所帮助。

(一)对学校的建议

立足高远,充分认识公选课在塑造大学生完整人格中的作用。具体来讲,就是从源头把关,坚定支持和维护公选课在人才培养的角色和作用,加强对公选课申请、教师团队配置、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论证、考核、监督和评价,杜绝公选课开设的随意性。对质量较高的公选课加大经费、技术和政策支持力度。

(二)对老师的建议

转变教学观念,从“师本位”的教学思想逐渐向“生本位”转变,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原则。以学生的根本诉求为出发点,调整教学内容,深入浅出、系统地介绍生物多样性基本知识,同时注意吸取本学科前沿知识,每学年对内容进行更新;以教学内容兼顾知识性、科普性、多样性、学术性、新颖性和交叉性为最终目标,不懈努力。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改变传统课堂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模式,充分利用一切网络资源(自然保护相关纪录片、电影和慕课视频)和平台(爱课程和学习通),采取以理论讲解、线上学习和视频学习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将课堂讨论、课后阅读及拓展、案例法和课后测验等教学方法融汇贯通,形成生动活泼、师生互动的课堂氛围。考核方式注重形成性和多元性评价,加大平时成绩权重(40%~50%),课堂签到、线上学习与测验、课堂讨论与测验、课后阅读与感悟撰写等的考核均要纳入平时成绩考核范围内。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在准确理解本课程知识要点的基础上,把主要精力放在自我拓展、开阔眼界与思维、树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意识上去。

(三)对学生的建议

充分认识公选课在专业学习和自我成长中的作用,理性地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和兴趣爱好来选课。培养和增强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减少功利心,修学储能,挖掘学习和生活中的乐趣,注重知识学习背后,理论联系实际和发散、创新思维能力的锻炼;切勿好高骛远,“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脚踏实地,正确自我定位,做一个真正自知并知人的人。对生命的探究就是对自我的探究,对生物的保护就是对家园的保护,希望学生理解学习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背后的含义。

该课程的开设只有几年,还处于探索与实践阶段,但选修的学生人数逐年增多,可见深受学生欢迎。课程组成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理论修养和教学水平,努力开展教学改革工作,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猜你喜欢
生物教学内容课程
生物多样性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第12话 完美生物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