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策略

2021-01-02 21:33何静霞
科学咨询 2021年15期
关键词:创设区域环境

何静霞

(苏州市姑苏区苏大吉的堡幼儿园 江苏苏州 215000)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强调:“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由此可见环境创设之于幼儿园区域活动的重要性。因此,作为幼儿教师,不仅要加强对区域活动的环境创设的重视,而且还要立足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兴趣爱好,本着以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宗旨,致力于区域活动环境的科学创设,促使幼儿在与环境的对话互动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活动效果。

一、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基本原则

丰富性原则。幼儿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其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性格特点以及兴趣爱好,我们要给予幼儿充分的尊重,积极发挥其主体地位,立足幼儿的发展需求,而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区域,例如语言区、美工区、科学区、音乐区、益智区、构建区、阅读区、角色扮演区以及木工区、自然角等,并且为幼儿提供多种多样的活动材料,给予幼儿充分的选择权和自主权,如此便让丰富多彩的活动区域环境,首先点燃了幼儿的参与热情。

科学性原则。区域活动的环境创设蕴含着教师的智慧,其不是随意而为的,每一个环境布置,每一项环境策划,都是建立在广大教师的科学研究和分析之上的。例如,动静分开,避免相互干扰。阅读区域和美工区域属于静态区适宜安排在安静且光线明亮的位置,表演区域和构建区域属于动态区,要与静态区保持一定的距离,科学实验区域则适宜安排在方便用水的地方。合理划分场地大小,教师要根据区域活动的材料,以及幼儿的兴趣,来科学划分区域场地的大小,避免出现区域拥挤或者是空场区域的现象[1]。

主体性原则。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新课改的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教师在打造区域活动环境时,要紧紧围绕幼儿的发展需求,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同时还要鼓励幼儿积极地参与到环境的创设过程中,如此更有助于激发幼儿与环境形成良好的互动,强化幼儿的主体地位,让幼儿真正成为区域活动的主人。

安全性原则。安全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因此,教师应该将安全教育渗透到幼儿一日活动的方方面面。在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所有的安全隐患,并且想尽一切办法消除隐患。幼儿在参与创设环境的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幼儿注意安全,既要保护好自己,还要防止因为其他幼儿的一时大意而伤害到自己,强化幼儿的安全意识,致力为幼儿打造一个安全、和谐的活动环境。

二、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有效策略

(一)基于区域活动的标识性环境创设

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具有开放性、自主性以及丰富性,深受广大幼儿的喜欢。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幼儿可以无所顾忌地随便玩耍,无规矩不成方圆,幼儿的自由和自主也是建立在一定的规则之上的,除了教师适时合理地引导之外,还要形成一套由全班幼儿约定俗成的集体的规则以及行为习惯,来引导幼儿有序地开展区域活动。将这些集体规则,以标识的形式张贴在活动区域内,便就是所谓的标示性环境。例如,在阅读区域,张贴图文结合的“保持安静”的标识,其在一定程度上也发挥了小老师的作用,提醒小朋友们,阅读时要注意安静。在小书架上贴出彩色的分隔线,其会引导幼儿阅读完绘本之后,按照分隔线将书本正确归位,防止出现书籍乱堆乱放的现象。或者是小班幼儿因为年龄尚幼,而且家长的过度宠爱,导致其自理能力相对较低,在家里养成了乱丢玩具的坏习惯,最终都是由家长收集和整理玩具。这种坏习惯自然而然地会带来幼儿园,每当幼儿的区域活动结束时,各种活动材料会散落一地,如此一方面不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也加重了教师的工作。我们可以充分发挥标识性环境的引导和监督作用,并且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帮助幼儿养成整理物品的好习惯。例如,区域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创造一定的故事情境,即玩具宝宝想回自己的家了,但是它们迷路了,我们帮忙把它们送回各自的家好不好?在老师的引导下,幼儿通过辨识游戏材料箱上的图片标识,而将玩具宝宝准确无误地送回家[2]。总之,标识性环境的创设,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其是区域活动顺利、高效开展的重要保障。

(二)基于区域活动的创新性环境创设

幼儿天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特别是一些新事物、新环境,能够瞬间调动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作为幼儿教师要适时地对区域活动的环境进行创新和整改,以此来保持和延续幼儿对区域活动的参与兴趣。例如,利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进行创意制作,丰富区域活动的材料,努力挖掘现有材料的可利用元素,经过加工改造成功变身其他玩具,如,在角色扮演游戏中,将大纸箱子做成一个电话亭,并将生活中废旧的电话机投放其中,便给幼儿搭建了一个全新的游戏环境,他们便针对游戏环境,进行着有趣的对话,演绎着属于自己的故事。在开展区域活动的过程中,活动的环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可以通过认真的观察,针对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通过改变活动环境,来帮助幼儿解决问题,给幼儿营造更加广阔的活动探索空间。例如,在开展“小小菜市场”的区域活动中,一部分幼儿沉浸在买菜的角色中,一步一步逐渐深入地体验着活动的乐趣,但是也有一部分幼儿很快便结束了买菜的任务,只能默默地站在一边观望,为了帮助幼儿进一步拓展游戏活动,则带领幼儿搭建了“小小厨房”的游戏环境,然后对幼儿进行合理的引导,即小朋友们,爸爸妈妈快要下班了,买完菜我们去厨房给他们做一顿丰盛的美食怎么样?老师的话以及新的游戏环境,瞬间便重燃了幼儿的参与热情,又开启了制作美食之旅。小朋友们边做美食,边相互交流讨论着爸爸妈妈最爱吃的一道菜。在这个区域游戏活动中,新的环境的创设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另辟蹊径,给幼儿创造了一个新的游戏探索领域,有效地促使幼儿实现了各自的成长与发展[3]。

(三)基于区域活动的互动性环境创设

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给幼儿快乐的童年时光,增添了无穷的乐趣,其中区域环境的创设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师要立足幼儿的成长需求和兴趣爱好,创设一个宽松、和谐、安全、有趣的活动环境,给予幼儿充分的自主权和选择权,如此才能促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区域游戏活动中。但是从当前实际的区域活动开展情况来看,因为幼儿多、教师少,区域活动多且战线长,这就导致教师与幼儿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环境和材料之间的有效互动太少,从而大大影响了区域活动的质量和水平。为了激发教师、幼儿与游戏环境之间达成良好的互动,可以设置互动性的环境因素。例如,在科学探索区域,教师为幼儿提供一张“科学闯关记录表”,即要求幼儿每完成一项科学探索步骤,自己便在“科学闯关记录表”上使用喜欢的符号进行记录,最终通过查看记录单来帮助了解每一位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情况,同时这张记录单也在潜移默化地引导着幼儿与活动材料、环境以及其他幼儿和教师进行互动与交流,有助于发挥区域活动的最大价值[4]。除此之外,还可以用张贴照片来打造环境,例如,在娃娃家游戏中,用照片的形式展示系扣子、绑鞋带的步骤和技巧,幼儿可以通过观察照片的方式,学习怎么给洋娃娃系扣子和绑鞋带。让幼儿通过模仿,来实现自我的探索、思考以及学习。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区域活动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其对于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其也逐渐成为一种兼具开放性和创新性的教育模式,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和幼儿的喜欢。科学创设区域活动的环境,之于幼儿教师来说是一项很大的挑战和考验,其作为一种关键性的教育资源,对于整个区域活动的成功高效开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作为幼儿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来完善和优化区域活动的环境,致力打造有生命张力的环境氛围。

猜你喜欢
创设区域环境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分割区域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环境
区域发展篇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