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生活的幼儿园美术教育

2021-01-02 21:33郗丽萍
科学咨询 2021年15期
关键词:绘画美术幼儿园

郗丽萍

(嘉峪关市迎宾路第三幼儿园 甘肃嘉峪关 735100)

幼儿年龄较小,知识储备量较小,学习理解能力有限,因此,教师开展美术教育时一定要回归生活,充分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这样才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学会各类美术知识技能。

一、美术教育回归生活的意义

幼儿园美术教育回归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首先,可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美术教育为幼儿提供了许多自我表达的机会和空间,幼儿可以大胆地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意象事物进行描述,表达出自己的实际情感、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美术教育本来就是帮助幼儿自我表达的一个渠道。在进行艺术创作时,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幼儿的自身想法,让幼儿可以随心进行创作,表达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和情感。幼儿的绘画和成人的绘画完全不同,美术教育不仅仅是一种学习,还是一种游戏。幼儿不会像成人一样遵循各类条条框框,而是直接地发挥自身的想象和创造能力,天马行空地进行描绘。幼儿创作的题材都是来源于生活,并且在美术活动中表达对生活的实际感受,可以很好地提升幼儿的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引导幼儿发散思维。其次,回归生活的美术教育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融入生活。在美术创作中教师不仅仅会向幼儿教授各类美术绘画的技巧,还会侧重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的美,将生活中的美通过艺术创作呈现在画布上。回归生活的美术教育在教授绘画时会从幼儿日常生活出发,选择那些能够唤起幼儿已有经验的物体上面学习绘画教材。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发现生活中各种景物的美和魅力,寻找出许多新的、经常被自己忽略的生活之美,从而提升幼儿对生活中美的感受能力和体验能力,提升幼儿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回归生活的美术教育现状

回归生活的美术教育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只有正确认识到了美术教育中的这些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策略,幼儿才可以在这样的教学形式下学到更多新的知识内容,以提升幼儿自身的美术素养。首先,教育观念存在一定的偏差。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的推进,回归生活的幼儿园美术教育已经建立的新的教学理念,进行了教学活动和环节的调整和创新。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新的教育理念与旧的教育理念之间发生冲突,不能很好地进行融合。一些教师还是注重功利性的美术教学,过于注重对美术技能和技巧的训练,认为只有幼儿掌握了一定的美术技能,绘画技巧才是有效的教学,忽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感知能力。幼儿美术教师的教学观念没有及时进行更新,导致幼儿园开展的美术教育依旧没有回归生活,存在着一定的问题[1]。其次,美术教育内容脱离生活。幼儿园开展的美术教育以教材作为参考和依据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时应该充分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结合幼儿的实际情绪进行教学活动的调整和创新.这样的美术教学才可以吸引幼儿的兴趣,帮助幼儿更好地融入美术课堂教学之中。但是在幼儿园美术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非常死板地完全按照幼儿美术课本和画册上面的编排内容进行教学,美术教学的内容严重脱离幼儿的实际生活,导致幼儿在学习美术的时很难提起学习兴趣。被动地接受一些在生活中从来没有见过的枯燥、陌生的图形和绘画,很难激发幼儿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再次,回归生活的美术教学环境和形式过于单调。幼儿园开展的美术教学主要以室内的绘画、手工为主。这样的教学形式过于机械化,与幼儿的日常生活实际相脱离。在幼儿园阶段的幼儿正处于无意识注意阶段,教师应该让幼儿在生活化、情境化的环境中接受美术教育,这样形式的美术教育自然可以很好地与生活联系和结合,更好地回归生活。

三、回归生活的美术教育策略

(一)教育观念回归生活

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教育才是最深刻、最容易的教育。幼儿的年纪尚小,知识储备量有限,接受各类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不强。对幼儿而言他们身边的世界既新鲜又陌生,理论教育并不适合运用于幼儿园的美术教学中。回归生活的美术教育才可以更好地帮助幼儿掌握各类美术技巧,发展自己的思维力和创造力。因此,幼儿园的美术教师一定要改变自身传统的教育理念,应该意识到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美术教育,才能不断吸引幼儿学习的兴趣、能力和需求。教师在进行美术学科的教学时,应该不断地借助生活中常见的素材展开教学。带领幼儿不断感悟生活、感知生活、体验生活并且热爱生活。如果单纯地进行美术知识和美术技能的教授和教学,这样的美术课堂形式将会异常枯燥,很难激发幼儿学习美术的兴趣。在理解和接受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类的问题和疑惑,反而不利于幼儿园美术教学的开展和教学。

(二)教育内容回归生活

幼儿园开展的美术教育内容一定要适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和幼儿的兴趣作为实际的教学内容。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时不能让仅仅局限于美术教材和美术画册,应该创设让幼儿感兴趣的教学情境,让幼儿从丰富多彩的实际生活和自然当中寻找美术创作的素材[2]。可以安排幼儿在课堂上自由地观察自然界中的花花草草、小动物、各种景物,等等。还可以让幼儿感受传统的节日习俗,然后将自己的真实体验和对节日的内心感知通过画纸表现出来。这样的美术教学将教育的内容生活化,幼儿在体验身边的各类景物,感知各类节日习俗的过程中,可以很好地体验生活、感悟生活、体会到内容丰富具有文化底蕴的传统文化习俗。从而更好地感知生活、体验生活、享受生活。

例如,在中秋节过后的第一节美术课堂上,教师可以首先询问幼儿过节的体验和感悟。引导幼儿对刚刚过去的中秋节进行回忆,脑海中重现自己过中秋节的实际感受。然后教师可以让幼儿将自己影响最深刻的事物或者画面、场景画在纸上。这样幼儿可以很好地结合自己刚刚过去的中秋节体验和经历,将自己喜欢吃的月饼、观赏的月亮、家人一起吃饭团圆的场景体现在画纸上,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创作出幼儿眼中的美。

(三)教育形式回归生活

幼儿园开展的美术教育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和幼儿园之内。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也并不是让幼儿掌握相应的绘画知识和绘画技能。美术教育的目的应该是提升幼儿对生活中一切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不断增加幼儿的知识储备,提升幼儿的核心素养,促进幼儿全面发展[3]。美术教师应该带领幼儿亲近自然、接触自然,定期组织幼儿参观周边的公园、科技馆、博物馆、农田,等等。真真正正地与大自然进行接触,切切实实地感知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提升对自然的了解。

例如,在夏天小麦丰收的季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一起参观幼儿园周边的农田,观看颗粒饱满的麦穗、辛勤劳作的农民伯伯、生命力旺盛的野草……,这样幼儿可以知道自己日常经常吃到的馒头等面食是由什么生产出来的,麦穗到底长得是什么样子。在参观的过程中能够了解到农民劳作的艰辛,更珍惜粮食,不乱倒乱扔浪费粮食。这样回归生活化的美术课堂教学形式可以让幼儿得到一些启发,学到许多新的内容,这比单纯地在课堂内学会绘画等专业技能要有用得多。

(四)教育实践回归生活

有价值的美术教育活动应该将生活作为学习的出发点和应用的落脚点。从幼儿的日常实际生活当中寻找教学素材,创新美术教学的形式,最终还应该将自己在美术教育中学到和收获的经验和技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提升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4]。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利用自己学会和掌握到的美术经验、技能制作相关的小物品,可以激励幼儿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废旧物品,加上自己创作制作相关的礼物贺卡,可以送给自己的朋友和家人。这样将美术教育实践回归于日常生活,可以不断激励幼儿提升学习美术、感知生活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使幼儿更加热爱生活。

例如,在母亲节来临之际,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借助家里废弃的纸张、日历等进行贺卡的制作,为自己的妈妈制作一个贺卡礼物。幼儿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贺卡的制作。借助画笔、颜料、各类图案等,原本朴实无华的废旧材料变得熠熠生辉,进行华丽的转身。幼儿将自己制作的贺卡送给自己的妈妈可以得到极大的赞扬和鼓励,能够不断激发幼儿美术创作的热情和信心,更好地将在生活中进行实践创作。

四、结束语

回归生活的幼儿园美术教育将教学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抓住了教育的根本,让教育回归生活。幼儿园美术教师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创新教学的形式和手段,帮助幼儿更好地感知生活,体验生活。

猜你喜欢
绘画美术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美术篇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