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前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021-01-02 21:33
科学咨询 2021年15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教学活动信息化

陈 琦

(常德市武陵区东江实验学校 湖南常德 415000)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社会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中小学教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下新的教育教学发展需要。加大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效用,有效推进其教育信息化建设,努力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就成为了当前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中的重点内容。

一、加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提高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提升中小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主要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要教学方式。教材理论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整个教学活动气氛极为枯燥、严肃,吸引不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致使很多学生都对课堂教学提不起兴趣,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而有效开展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在中小学教学课堂上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来开展相关教学活动,在极大程度上丰富了中小学教育教学方式和手段。增加了中小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高了其吸引力,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大大提升了中小学校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帮助其养成学习的兴趣,为其未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具有重要作用。

(二)丰富教学资源,加深学生对相关文化知识的理解吸收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在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广泛应用,网络上的资源越来越丰富,其中不乏中小学教育教学所需的资料。因此,实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在其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多种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将更多的拓展性教学资源带到课堂中来,让学生所学知识的来源不再局限于教材文本内容,极大程度上丰富了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通过这些网络教学资源和多种信息技术的辅助,有助于学生更加直观、更加深入地理解吸收相关教材理论知识,提高了中小学生的文化知识学习质量和效率,同时也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见识,丰富其知识储备,有益于他们未来的深入学习。

(三)提升中小学生信息素养,促进他们综合发展

有效开展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将当前广泛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和软件,有效引入到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中来,能够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相关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增进对现代信息技术的了解,加大他们对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视力度,增强其信息技术应用意识,有助于提升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同时,利用多种现代信息技术和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来引导中小学生学习,有利于中小学学生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良好内在品质的塑造,有益于他们的综合发展。

二、当前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一)整体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不合理,限制了教育信息化提高

我国地域广阔,各个地区之间存在较大的发展差异。尤其是一些边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由于自身的经济条件极为有限,而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往往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这就导致当前我国的边远地区和农村地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极其缺乏,甚至有的地区的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还是依赖于传统的教师口头讲解和黑板板书。而我国的城市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在我国教学改革的持续推进下,城市中小学学校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更新较快,但整体上还是存在重视硬件的配置,而忽视了软件技术的引入。因此,从整体上来看,当前我国中小学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不合理,资源分配不均,严重制约了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提高。

(二)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不够,现代信息技术的实际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

教师的教学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在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实施过程中,中小学教师对多种信息技术的高效应用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作用,提高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实施效果的重要保障。但当前我国大多数中小学教师本身的信息素养并不高,他们对信息技术的使用,往往集中在多媒体技术上。多是用多媒体技术来播放一些图片、视频或者教学课件,对网络通信、大数据、计算机技术等其他信息技术的利用极少,导致现代信息技术更大的教学作用并没有体现出来,限制了教育信息化的有效落实。

(三)中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发挥出来,综合素养的培养没有落实

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将其视为课堂教学的主角,着眼于其全面发展,落实其综合素养的培养。而在当前的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中,存在一些教师认为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学习能力有限,为了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内容,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较为忽视。当然,也有一些教师在当前新素质教育理念的影响下,逐渐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但由于他们的教学技能限制,学生个体主观能动性也没有有效发挥出来。因此,整体而言,当前我国中小学在教育信息化开展过程中,中小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其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维能力等综合素养的培养没有得到有效落实。

三、有效加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合理配置各地区信息化教育资源

教育信息化的推进离不开多种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因此,要想有效加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我国的中小学学校、教师以及相关教育部门,都需要重视各个地区信息化教学材料、设施等资源的有效配置。尤其是针对一些农村地区和边远山区的中小学校和教师,需要积极了解当前我国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各种信息技术。既要了解其中配套的一些硬件设备,也要了解相应的软件应用。并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向相应的教育部门申请一些教育信息化建设资金。同时,中小学校还可以自己吸引一些社会赞助,丰富自身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资金引入渠道。加强本身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实现我国各个地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全面开展。

(二)加强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培训,提升其教学水平

要想有效提高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水平,加强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有效提升其信息素养,提高其现代教学水平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各中小学校、学校与教育部门之间都需要加强合作,积极开展一些教师技能大赛、信息化教学研讨会等中小学信息化教育交流学习活动。将各个地区的中小学教师有效组织起来,让他们互相学习、交流,共同探讨如何来更好地开展信息化教学。同时各中小学校还需要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一些信息技术的培训活动,让广大教师加强对一些信息技术专业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能的学习。有效提升其信息素养,提升其信息化教学水平,从而确保各种信息教学资源在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有效应用,确保学生的高效学习。

(三)立足学生全面发展,丰富教学手段

中小学的学生本身就处于多方面素质和能力培养的奠基阶段,他们在这一阶段接受的教育将会影响一生的发展。因此,中小学教育在加强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必须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内在素养等的培养,为其将来的良好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具体来讲,中小学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在课前有效利用微课视频、多媒体技术来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在课中有效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来丰富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形式,确保学生在课堂上的充分参与和对相关教学内容的真正理解吸收。在课后有效利用网络通信技术、微课视频来丰富学生的复习巩固渠道,提高他们课后自主复习的效率和质量。从而确保现代信息技术贯穿于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的始终,真正实现中小学教育的现代化、信息化。

四、结束语

简而言之,提高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现代化水平,是当前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是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推动我国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中小学学生高效学习、长远发展的迫切需要。当前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过程中还存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不合理、教师信息化教育水平不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有效培养,以及综合素质培养没有落实等问题,限制了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推进实施。对此,中小学教师和学校都需要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确保信息化教学在中小学教育中的有效落实。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教学活动信息化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关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民用飞机航电系统虚拟教学资源建设
论述金融管理信息化的创新与应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