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理性思维培育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
——以郑州市中考政治辨析题为例

2021-01-02 21:33王庆东
科学咨询 2021年15期
关键词:图式理性考查

王庆东 袁 璐

(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外国语学校 河南郑州 450000)

现在道德与法治的考试遵循双开原则,在试题的命制过程中注重夯实基础,注重能力,重点考查学生的学科素养。基于此种情况,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理性观察生活并解决问题。综合日常教学,我把理性思维在中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表现,总结为理性思维图式、理性思维反刍、理性思维迁移和理性思维文道四种类型。

一、理性思维图式

所谓图式是人脑中对已有的知识经验的模式,图式是一种有组织的、可重复的行为模式和认知结构。在平常的政治学科中所培育的理性思维图式大体有两类:议题图式和政论图式。议题图式是指当学生面对政治学科的某个主题时,他能够利用议题式教学的训练模式,自发生成这样的思维流程:主题是什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如何展开论证(角度)→总结阐述解决问题。对应在议题式教学中也就是论题→破题→结题。政论图式是指政治学科中经常要理论与现实相结合,我们需要通过现实举例明确我们对某个事件的原因、意义、做法、启示等的理解。以良好而完整的理性思维模式,让学生辩证全面地看待问题,经过经常性的训练,学生基本能掌握中招主观题的答题思路并取得高分。

以2020 年河南省郑州市中考真题为例:“2020 年春节前后,新冠肺炎疫情……全国十几亿人‘宅’在家里,而一批又一批医护人员却不计生死逆行出征。疫情引发了同学们对生命的思考。请你辨析以下观点:生命宝贵,我们要珍爱生命!既然要珍爱生命,为何还要逆向而行?”其主题是:什么才是珍爱生命?在这个辨析题的讨论中,我们要回答:生命是什么?为什么要珍爱生命?此外学生需要辩证思考:讨论个人生命与他人生命的关系,能够表达出我们不仅要珍惜生命,更要有勇于担当和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最后,我们要回答如何让生命更加精彩?以上便是典型的议题图式。在论证“为何要珍爱生命”如何珍爱生命时”,需要学生既要联系理论知识又要结合生活实际,多角度分析,这即是政论图式。中考中的辨析题就是理性思维的极致体现,而在辨析题作答中的理性思维训练,就是希望学生能够掌握这两大思维图式,提升综合分析的能力。

二、理性思维反刍

思维反刍属于批判性思维的一种训练,这种训练的前提是质疑,质疑并不是单纯的怀疑,而是勇于表达不同的观点。对于政治学科而言,本就没有什么永恒的标准答案。学生敢于质疑,敢于说不,敢于表达新观点,能够大幅度提升学生的理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在辨析题的思维训练中通常用到方法是:提出具有争议的议题,或者在特定情况下才能成立的观点,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议题论辩。小组讨论需要小组成员之间充分地发表意见、交流看法,提供更多知识素材,总结观点;而议题辩论环节带着几分思维博弈的感觉,能让学生在观点的交锋中提升思维力。理性思维反刍的第二层模式还在于自我否定,实质上是一种否定之否定,是一种不断推翻不断重建的过程。否定自己并不是对自己的摒弃,而且把自己粗鄙的认识进行升级,这是一种思维的螺旋式上升。很多学生回答问题的格局,决定了他的思维张力。

例如以2019 年河南省郑州市中考辨析题为例:“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同学们深刻认识到学习思政理论课的重要性……记得牢固、考出高分,就是学好了道德与法治课。坚持知行合一、立德树人,才能学好道德与法治课”,本题考查中学生如何学好道德与法治课。从理性反刍的角度来看,这两个对辨既是肯定的又是否定的(即两个观点都不全面)。中学生学好道德与法治考高分是进入理想高中的必经之路,但是忽视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化作用。另一方面,坚持立德树人是思政教育的目的,需要做到知行合一。学生在思维过程中容易出现思考不全面的问题,即否认死记硬背,肯定知行合一。运用理性思维反刍,能带给中学生前所未有的思维提升,大大提高其思维的全面性,不仅提升政治成绩,更为日后健全人格的培养奠定基础。

三、理性思维迁移

理性思维迁移的路径有两种:低路迁移与高路迁移。低路迁移指的是理性思维下降到感性思维,通常很多人对于一些概念的理解需要通过举例子来理解,这就属于低路迁移。高路迁移则不同,是理性思维的升级,我们可以通过概念来理解概念,分析来提升思维。中学生生理发育渐趋成熟,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大脑的发育,直接的表征就是对于纯粹概念的理解。例如中学生对于负数的认识,对于道德情感的理解。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并不排斥举例子,相反我们需要大量的时政案例来明理论道。但是越到高年级,同学们会不自觉地发现,例子越难以说明政治理论,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运用纯粹概念来理解。这些概念会浓缩为:亲社会行为,文化建设,永续发展理念,软实力等等。运用一些已知的固有概念来解释另一些概念的过程,用一种理性分析来剖析另一种理性分析的高路迁移,是我们追求的理性思维迁移。

这种思维落实在中考政治辨析题中,大多时候是通过一些现实时政案例来提取的,例如2020 年的疫情生命教育,2019年的思政教育,2018 年的梦想与选择,这均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理性思维的低路迁移。而辨析题的考查中也不乏一些高路思维迁移的题型,例如“崇德向善新风尚,家风不应当再提倡。传递释放正能量,核心价值观当弘扬”。本题作为价值观念考查,需要学生在理解“家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崇德向善”的含义基础上,结合实际作答,涉及概念的考查,是理性思维的高路迁移。

四、理性思维文道

理性思维的“文与道”,所谓文以载道,任何理论都需要以语言文字为载体进行阐述。理性思维这个概念宏大而又不可捉摸,我们需要通过定性,甚至是定量的一些指标来衡量。首先政治学科的理性思维建构最直接的表征就是有问题意识。任何事件或者材料,都可以梳理为一个问题,针对问题我们有三问——本体之问:这是什么?认识之问:这是为什么?方法之问:这应该怎么办?当然这是一种最基础的评判方式,如果你具备了这样的思维方式,我们就可以默认为你具备了初中政治学科的理性思维。其次,多角度找问题切口。前者解决的是“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但并不能表示就可以解决问题,单向度的理性思维会让我们思维僵化。以发现问题为例,问题的发现需要切入点,切入点不同,发现问题的角度就不同,那么最终也会决定提出问题的模式和解决问题的结果。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真实的理性思维提升需要多角度,既分析又综合,立体化地思维建构。否则就会跟盲人摸象一样,囿于一孔之见,难以获得对“真相”的认识。最后,根据认知理论,人的认识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不断抽离的过程,而文以载道的过程需要经历记忆——理解——分析——综合——评述这五个步骤。表现在现实的学习生活中,学生可以口述政治知识要点,理解政治概念,分析政治事件所表现的问题或道理,力求学生的表达规范严谨。这是理性思维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习和培育中最高的道,结合中考辨析题的解题思路和考查目标,我们能够认识的理性思维培育的本质就是以文字叙述为载体的思维方式的体现。这种思维方式里面包含因果链条,包含事实与假设,包含对国际时政的认知以及对如何培育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理解。

培育学生理性思维是中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必备的核心素养,而实现这一目标的路径主要通过试题考查的设置,在众多的中考题型中,辨析题最能凸显理性思维。辨析题的作答能促进学生在现实生活体验中获得知识,批判分析,培育理性思维。有效避免了当下政治课堂中理论灌输居多、学生思维固化的弊病。辨析题的考查,为激发学生活力、提升分析问题能力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综上所述,基于议题式教学中理性思维培育的理论成果,在众多理论基础上的升华和萃取理性思维图式、理性思维反刍、理性思维迁移和理性思维文道在辨析题中的具体表现,为初中政治理性思维的培育进行阶段性研究推进打下基础。

猜你喜欢
图式理性考查
“双减”的路向反思与理性审视
思维图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人人都能成为死理性派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改革牛和创新牛都必须在理性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