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整本书的小学语文分层教学研究

2021-01-02 21:33王晶晶
科学咨询 2021年15期
关键词:整本书分层文本

王晶晶

(江苏省南京市瑞金路小学 江苏南京 210007)

分层教学模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形式,教师在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尝试这一教学模式可以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

一、对整本书阅读、分层教学的阐述

整本书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趋势,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能够让学生受益良多。“整”具有整体、完整之意,要求学生在阅读时要对整本的书籍内容进行通篇把握和周延思考。通过阅读一整本书,学生可以更好地与作者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与交流,积累更多的阅读经验、养成正确的阅读方式,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早在1922 年叶圣陶先生就提出了整本书阅读的观点,提倡要让学生以整本书阅读作为主体,单篇文章的阅读作为辅助。阅读整本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在小学语文书本当中包含各种题材的文章,散文、小说、诗歌等等。阅读整本书可以让学生掌握文章的背景、人物关系,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各种典故、深层意思……,这些是仅仅阅读文段无法达到的效果。整本书的阅读同样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小学时期是学生养成阅读习惯的关键时期,仅仅阅读单篇的文段不能够让学生养成系统阅读的习惯,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进行整本书的阅读,对课堂内部学习的阅读方式和阅读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阅读。碎片化的阅读往往会导致学生看问题的角度片面化,不能够形成系统、理论、辩证思维模式。因此教师一定要在教学当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整本书阅读可以为学生带来很多的好处,让学生从中受益终身。

分层教学是对因材施教教学理念的贯彻与实施,每个班级的几十名学生都是各有特点,学习的态度方式等存在巨大的差异,如果还是按照传统的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必定会阻碍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因此教师探索分层教学的方式,将班级的学生按照综合能力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分开教学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因材施教方式。分层施教的探索和运用能够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必然会起到很好的效果。小组分层教学可以将原有基础、知识掌握能力、学习习惯……综合学习水平和能力相差不多的学生集中在一起进行教学,教师针对不同小组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标准,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针对每个小组的学习水平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这样的分层教学对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都起着积极的作用[1]。利用分层教学,教师将学习能力强、态度踏实的学生分为一组,将学习能力中等、成绩一般的学生分为一组,那些学习能力较差、学习方法较差的学生则也被分为一组,根据不同的水平和层次制定不同的规则。因此,教师应该对分层教学这种教学方式进行积极的探索和研究,将这一模式广泛应用于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但是分层教学并不是简单地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而是为了学生个体的发展制定的教学模式。

二、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如今的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阻碍着学生阅读面的扩大和语文素养的提升:首先,阅读教学应试目的性强;新课程改革当中提出教师在进行实际的阅读教学时应该在学生掌握相关基础的前提之下指导学生更好地对文本进行理解,让学生深入地领悟作者在文本当中蕴含的深刻内涵和内心情感,体会到语言的独特魅力,扩大自己的知识面[2]。但是实际上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上,教师教学的目的性过强,大部分教师完全按照文本下面的题目带领学生进行文本教学,过于注重培养学生的应试技巧,将主要的精力花费在每一次阅读习题的完成上面,没有带领学生形成扎实的基本功,在阅读课堂上没有将重点放在学生对阅读文本的感悟方面。这样的教学模式下使学生很难养成扎实的阅读素养。其次,语文课堂教学采取传统“一刀切”的方式,教师为学生提出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都是一样的,这就导致阅读能力强的学生很快就可以完成教师制定的目标,课堂上出现无事可做的现象,而那些阅读基础和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很难完成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跟不上班级学生的步伐,导致这部分学生逐渐丧失阅读的兴趣和自信,与班级其他学生的差距越来越大。

三、整本书阅读的分层教学策略

(一)根据学生层级,设置不同教学目标

首先,教师要想使整本书阅读和分层教学相结合就应该结合学生的阅读基础和理解能力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级小组,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和班委讨论协商的基础上,将班级的学生分成A、B、C 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当中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再划分为具体的小组。A 层是新知识接受能力强、基础知识掌握得好的学生;B 层学生则是接受能力和学习基础一般的学生;C 层学生是基础知识薄弱、学习习惯存在问题的学生。教师在要求学生进行整本书的阅读时应该根据三个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具体的阅读目标,每个层次的学生阅读能力不同,如果教师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时为学生制定一样的阅读目标和计划,那么阅读能力强的学生实力得不到有效提升,阅读能力弱的学生会产生畏惧心理,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减弱。

以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材为例,教师在进行教学前应该让学生在前三周进行整本书的阅读,了解每一篇阅读文本的内容和写作手法。在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时,教师应该让B、C 层次的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好每个单元讲授的内容主题,了解每一篇文本的内容;A 层次的学生在B、C 层次学生阅读目标的基础之上对每个单元不同文本的写作方式和表达的思想内容,在进行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细致理解整本书的编订脉络和思路。这样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难度的阅读任务可以很好地进行因材施教,更好地促进整本书阅读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应用。

(二)借助小组合作,进一步加深文本理解

进行分层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一步进行整本书的阅读,每个层次小组成员在互相交流探讨阅读文本内容、结构、思想感情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学习同层次其他组员看待问题的角度、分析问题的思路、阅读的良好方式,从而帮助自己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每个小组学生阅读基础相似,进行整本书阅读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相似,学生在自己的小组内部对这些疑惑问题进行探讨更有针对性,每个学生直接在小组内部说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互相交流碰撞出思维的火花,逐渐加深对整本书中自己不理解的文本进行理解,对整本书中各个阅读文本进行全面透彻的领悟。

以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教材为主,学生根据教师为自己层次制定的阅读目标阅读完整本书之后可以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对自己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和交流。例如学生阅读这一本教材第四单元《石灰吟》时不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内容可以在小组内部进行探讨,一定有学生对作者创作这首古诗的时代背景进行了查阅,在小组探讨中这些学生就可以很好地解答疑惑,帮助小组成员更好地了解这首诗表达的内涵。

(三)注重方法教授,教授各层级学生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让学生分层次进行整本书阅读的最终的目的还是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掌握有效的阅读技巧和阅读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学生只是进行了大量的阅读,但是并没有积累和获得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那么学生的阅读质量和阅读效率大打折扣,自身的素养和能力欠缺。只有通过阅读这一手段和方式找到适合自己阅读的习惯和方法,学生才可以更好地进行阅读。因此,无论是对哪一个层次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教师都应该让学生探索出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时可以教授学生一些非常实用有效的阅读方式,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例如教师可以教授给学生什么时候适合进行略读和精读,如何在文本当中准确地找出每一段、每一篇的中心词、中心句,进行段落的划分,准确把握文本的结构脉络,了解作者表达出的思想感情。

四、结束语

将整本书阅读和分层教学相结合可以有效进行因材施教,帮助每个层次的学生更好地激发整本书阅读的兴趣,加深整本书的理解以及提升整本书阅读的能力。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

猜你喜欢
整本书分层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论语》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高中分层走班教学模式探究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2020年思辨式整本书主题阅读1+2书单
有趣的分层现象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雨林的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