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探索

2021-01-02 21:33
科学咨询 2021年15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核心文本

王 霞

(江苏省宜兴市第二高级中学 江苏宜兴 214200)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既能够凸显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色,又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实际应用能力。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就要始终秉承“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充分挖掘语文核心素养的教育价值,切实通过不同层次、不同方面、不同角度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实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创设良好阅读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教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构建出良好的多媒体阅读情境,能够使学生在灵活、生动、极具活力的课堂情境中感知文本内涵、挖掘文本内容、探究文本情感,使高中学生真正感知到语文阅读的乐趣和魅力,进而真正实现语文核心素养得以培养的目的。

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荷塘月色》的相关内容时,就可充分发挥现代化信息技术,将文本中的美景立体、真实地展示到学生面前,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真切体会到其中的魅力和美感。在课程开始前,教师可先将与该堂课程内容相关的音频、视频、图片等素材进行整合,并以此为依托,剪辑成多媒体PPT 教案带往课堂中。在阅读课程开始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猜想该文本内容中所涉及的相关知识或具体内容。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可为其播放与之相关的音频内容,使学生始终处于浪漫、优美的课堂环境中。接着,教师要鼓励学生从文本出发,探究多媒体视频“是如何展示文本词句的”。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反馈学生提出的问题,但不以消极负面的态度予以评判。同时,教师要将重复率较高的问题进行整合,作为班级统一性问题在课堂中后半段进行集中分析。在学生阅读完成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将各自的探究结果转换成思维导图展示在黑板上,在某一同学进行展示时,教师可根据文本内容中的核心知识和中心思想提出相应的疑问,展示同学则根据问题进行二次分析和解答,必要时教师可引导其他同学根据该问题进行拓展和延伸,进而使思维导图的细节内容更加丰富和饱满。最后,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最终的思维导图内容结合自身的所知、所感、所想,生成简短的文字报告再次反馈给其他同学。

学生能够在清新、淡雅的“真实环境”中感知文本中展示的美,进而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思维和审美意识,并在探究文本、词句积累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能力和综合能力,最终真正使自身的语文核心素养得以形成。

二、科学规划教学措施,提升学生自主意识

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时,要科学、合理、有效地规划阅读教学措施,进一步优化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逐步建立起终身学习、终身阅读的良好行为,最终培养出学生的核心素养[1]。

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装在套子里的人》相关内容时,就可充分发挥“自主引导法”的教学价值。在课前,教师可先将与该文本内容相关的资料以视频展示、文字辅助的形式发布到班级学习群中,引导学生在课下根据相关资料进行轮廓性认知。在课程开始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阐述自己已获取的相关信息或所遇到的阻碍,在该同学进行分享时,教师要求其他学生以文字的形式将其记录下来。接着,教师要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交互,以不同学生的不同阻碍为线索,二次探究文本内容中知识和信息,并逐一探究出解决阻碍的具体方法。在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要鼓励各小组成员针对各小组中的主要问题和最终的讨论结果进行反馈,并始终围绕着阅读文本中的中心思想提出相应的理解和感悟,如:“别里科夫整天战战兢兢,为什么全城的人都受他辖制”“别里科夫与科瓦连科的交锋,实质上是什么样的冲突”“为什么说埋葬别里科夫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但回来时谁也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等等。最后,教师要根据小组阅读探究过程中的偏差部分或遗漏部分为线索,带领学生二次剖析其中的核心知识点和难点内容,进而不断强化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真正在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同时,培养出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三、优化阅读模式,拓展学生阅读视野

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已具备较强的自主阅读意识,其能够通过多元、丰富的渠道挖掘出符合自身认知特点和探究需求的内容进行探究[2]。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工作时,就要牢牢抓住这一优势,优化阅读模式,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切实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形成。

比如,教师可定期开展“阅读知识分享活动”。在活动开始前,教师可先将该次活动的相关主题发布到班级学习群中,如:“传统文化”“绿色环保”“未来科技”“为民奉献”等等,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喜好和兴趣选择与主题相关的文本进行阅读,并将与阅读内容相关的影音资料、文本素材、模型等内容进行整合,作为辅助分享手段带往课堂中。在活动开始时,教师可先带领学生共同探究该主题中所包含的核心知识点和相关信息,并随机邀请一名学生进行个人展示。在该同学进行个人分享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表达效果、展示成果、与主题的贴合程度为学生进行评分,并将其作为评判该次分享活动优胜者的主要参考。在每位同学均完成个人展示后,教师则要鼓励班级同学突破分数的限制,选择自己最感兴趣或印象最深刻的阅读文本或分享内容进行二次探究,并结合自身的见解思考其中更深层次的内容和信息。最后,教师要将该次活动中出现的优秀展示内容、精彩展示片段以视频的形式进行记录,并剪辑成微课视频,再次发布到班级学习中,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身的薄弱点展开反复学习。

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在彼此间建立起情感沟通的桥梁,并在头脑风暴和认知冲突中获取丰富、多元、有效的阅读知识,从而使自身在良性竞争中不断强化自身的阅读技能,提高阅读水平、丰富文学视野,最终不断使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核心素养、人文底蕴得以提升。

四、挖掘个体阅读差异,构建个性指导体系

不同的高中生会在成长和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极为明显的个体差异,而这些差异化的因素又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感知能力、阅读能力、探究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工作中就要充分挖掘且尊重学生的个体特征,并以此为依托,构建出个性化的评价体系,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保有共性的同时凸显个性,进而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培养出学生的核心素养。

比如,针对阅读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相对不足的学生而言,教师就要在评价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基础阅读探究能力,如:“挖掘好词佳句”“整理和分析阅读文本中的核心思想”“深究文本写作结构”等等,并在反馈的过程中与其共同探究阻碍其该阶段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发展的主要原因,如:“阅读探究方式有误”“知识理解不深刻”“阅读兴趣不高涨”等等,使其能够在现有的基础上逐步调整好自身的学习态度和阅读方式,最终使该层次的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稳扎稳打向上攀爬,进而树立起良好的学习自信和阅读习惯。针对阅读能力、感知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教师则要在反馈和评价的过程中注重该层次学生的综合性发展,并为其提出更高的探究要求,如:“如何在生活中体现文章的主旨内容”“个人发展与文章内涵之间的关系”“在作者生平事件中得到哪些启发”等等,进而让该层次的学生不断强化自身的优势,挑战更具有难度、深度、广度的阅读知识,并突破传统学习模式的枷锁,往更深远和广阔的方向发展。同时,教师要鼓励该层次的学生将自身的阅读探究方式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并分享给其他层次的学生,进而实现班级整体化前进的目的。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同学的帮助下,迅速发现自身的短板和优势,进而将对方的长处转化为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推动力,最终真正使班级学生始终处于良性循环的趋势中。这不仅能够真正体现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又能真正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愉悦身心、陶冶情操的目的。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教师基于学生学习需求和发展需求视角,运用多元、有趣、科学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措施。故此,教师就要为学生构建良好的语文阅读环境,使高中学生从多层次分析文本、理解信息、运用知识,切实使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正向发展、高效推进。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核心文本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谈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课程的建构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