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

2021-01-02 21:33侯思杨
科学咨询 2021年15期
关键词:美术核心小学生

侯思杨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师范附属小学 安徽亳州 236700)

近些年,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教育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教学中我们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工作的重要方向和内容,也从理念逐步转化到实践中。就美术学科来看,在继承传统形式的积极因素下,利用更科学、更有效的方法,大胆探索,将中华传统文化与小学美术教学活动相结合,不断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创新实践,使学生从小就具有正确的美术审美能力。既让学生担任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人,也让小学美术课堂变得丰富多彩。

一、在美术学科中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美术也可归属到造型艺术中,能够对一个国家或者民族的传统文化进行充分展示。把我国的传统文化知识添加到美术课程的教学中,可以帮助小学生认知和了解我国的传统美术中运用的视觉符号和形象,进而培养小学生对于图像的辨识能力,增强“图像辨识”这一核心素养;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能够帮助小学生去更好的感知和体味美的事物,进而增强小学生“审美辨识”这一核心素养;美术作品的表现力是非常重要的,把它和我国传统美术作品融合在一起,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的美术表现力,进而增强小学生的“美术表现”这一核心素养;在对美术课程进行教学期间,吸取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提升小学生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将我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进而增进小学生的“文化领悟”这一核心素养;我国的传统文化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其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把我国传统文化和当代孩子们的生活融合起来,能够提升孩子们的创新能力,进而增进小学生“创意实践”这一核心素养。在全力推行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尤其是美术老师需要将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当作核心职责,以培养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基础工作,将提升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当作根本目的,将我国的传统文化精髓当作着手点,把传统文化的传承当作自身的任务。其不但属于美术核心素养中的关键点,更是新型美术教学方式中的重要手段。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对美术课程进行教授过程中,老师属于知识内容的讲解者,小学生在老师的教授中认知有关美术的知识内容。只要老师关注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就能有效提升传统文化的教学效果,提升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只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一些老师针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并不高,未能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内容和美术课程的教授有机统合。部分老师的授课模式和授课理念已经固定,在课上教学时仍然采用传统的被动灌输知识的方式,而没有对小学生的自主认识和理解加以重视,另外,一些老师在课堂教学时更加关注同学们动手能力的提升,而部分孩子的动手能力不强,很难获得老师的认可,久而久之也会出现厌学的情绪。还有些老师通常运用让小学生自主练习美术的模式,致使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无法获得更好的提升,小学生无法学习并把握美术中较为深层的意义。

三、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

(一)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学习传统文化内涵

在新课程理念下,老师要发挥出自身的主导地位,搜集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资源,而博物馆是最佳场所。博物馆中保留了大量的本土优秀文化遗产,通过参观博物馆的活动了解地方文化,提高美术核心素养,养成热爱本土文化的态度,兼具美术教育和审美价值的双重作用。

(二)讲述传统文化的名胜古迹

例如,以上我们所举有关“文物保护”的事例,老师在设计情境的过程中,可向小学生展示两组图像:其中一组主要是我国的名胜古迹,例如长城等,在展示图片的同时播放有爱国情结的北京乐曲,接着引导小学生讲述长城在我国历史中的作用和价值。如此一来,孩子们会踊跃发言,也会对长城在我国古代中的意义、价值、作用和在中华儿女心中的图腾价值,产生极高的认同感。而后,老师可以引导小学生将长城画在纸上,这样的教学过程便能够有效将孩子们的情感融合到美术课程和画制的作品中,有效提升了小学生自主画作的能力,并将长城中所蕴含的深意刻进自己的心中。接下来老师可为小学生展示第二组图像,这组图片均是被胡乱破坏和涂抹过的名胜古迹,其中包含了在长城城砖上胡乱涂画的图像。大部分同学在见到这种图像时,都会非常愤慨,认识到这种行为的可耻。这时老师可以提问:这样的行为对吗?错在哪里?这时一些孩子感觉到老师的问题不太好回答,便开始默默思索答案、组织语言而后再回复,最终老师帮助小学生建立共同的观念:在名胜古迹上胡乱涂画的行为是不对的,这样不但有碍美观,还破坏了我国的历史文化。这就使得前文和后续所讲的内容得到了有效串联,更进一步提升了小学生对于我国名胜古迹和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热爱之情。另外,还有部分同学会关切问道:“像这种被损坏了的名胜古迹可以得到更好的修整吗?”这样的提问表示出了小学生对于文化的热爱、关切、敬畏之心。这也使美术得到了更好的拓展,拓展到了文物的维护和修复内容中。总体来讲,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小学生不但能够提升绘画技巧,还能够了解更多有关传统文化知识。

(三)美术教学与文学艺术相结合

将小学美术课程和文学艺术内容相融合进行教学同样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模式,例如,我国古代文学天才苏轼在书画方面也是拥有很深造诣的,正如他自己所说“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对后人产生了深远影响。我国绘画本身就拥有爱国主义的教育意义;例如,元代的王冕、赵孟頫以及近代的画家齐白石等,对于诗情画意的重视程度都很高。当老师讲解有关《中国绘画作品欣赏》的内容时,采用诗画融合的教学模式,将古代诗词的意境和美术直观展现形式有效融合起来,进而使小学生感受到中华传统艺术文化的特点。在对美术课程进行教授的过程中,还能够采用日记配画的方式和故事配画的方式,将美术课程的教授和文学艺术有机融合,帮助小学生充分认识和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

(四)课堂学习与实践运用相结合

老师在教授课程期间,需要有效激发小学生的自主性、创造力与积极性,将课上学习和实际应用紧密融合,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小学的美术课程不属于纯理论的课程,也不属于纯技巧的课程,在课上需要对小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提升,这属于“设计、运用”方面的最终目的。小学生在自主设计期间,老师需要帮助小学生认识到设计在运用中的作用,形成服务他人意识。由学习发展到设计再发展到实践,小学生能够更好的表述自身的想法和感情,提升其美化生活的意愿。以往,老师更加重视提升小学生的动手能力。比如:在迎接新年的过程中,老师让小学生根据“年画添喜庆”这个主题,带领小学生查找年画的作用和相关的民风民俗,认识年画中最常用到的颜色等等,同时自主动手画制含有儿童情趣的作品放在家里,寄托自身在新年中的新愿望。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以有效提升,并在实践活动中收获了更多的幸福感,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五)利用多媒体欣赏传统文化作品

美术是需要用心灵感受的艺术。欣赏美术作品之前,需要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感知力,即使是知识积累较少的学生,也需要在老师的帮助下不断唤醒创造性思维与能力。多媒体是互联网和计算机结合的产物,这一新的事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多媒体教学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传统绘画作品与多媒体相结合,是现今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可以为学生展现更多样化的美术资源。在现代小学美术课堂上,已经不能再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来组织教学。多媒体时代要强调学生主动学习。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教学中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可以为必备品格的培养奠定基础。与此同时,不仅可以让学生的美术欣赏创作能力得到提升,也有利于小学生的德育。老师在课堂深挖教育素材,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改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用传统文化艺术作品表现形式进行再创作,提升学生的美术能力和核心素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

猜你喜欢
美术核心小学生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美术篇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我是小学生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