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2021-01-02 21:33
科学咨询 2021年15期
关键词:学法图形数学知识

田 琛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长桥中学 江苏苏州 215128)

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但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多数教师并未重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一味向学生灌输课本上的知识点,使得学生学习的效果并不理想,甚至有的教师还会抱怨学生不好教。随着新一轮课改的持续深入,教师要对自身的教学理念及方式进行反思,积极引入问题导学法,不断提升教学的成效。

一、问题导学法的相关概述

问题导学法,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思考与探究,使学生可以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究,进而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法,问题导学法具有显著优势,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突出教学中的重点,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情景性、引导性与规划性是问题导学法具有的几个明显特征,在课堂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就可以根据实际学情来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让学生在参与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为此,教师要重视问题导学法的应用,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1]。

第一,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应用问题导学法的过程中,如果提出的问题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较为紧密,那么就能让学生对此产生好奇心与探究的兴趣,在这样的情况下,经过教师的合理引导,学生就能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并提高自身的应用能力,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第二,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身素质能力的提高,为了保证问题导学法的有效应用,数学教师在上课之不仅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要充分研究与学习教学材料,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来设计教学问题,确保问题的合理性,可以引起学生的关注,并在学生经过深入分析后可以得到准确的答案。第三,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巩固与复习的效果,问题导学法除了可以应用在新课的教学中,还能在学生课后的复习中应用,帮助学生更好构建数学学习体系,提高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提升导入问题的科学性与针对性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问题导学法得到了许多教师的关注,一些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进行了积极应用,但效果并不是太明显,通过研究与分析可知,教师在设置问题的过程中,要么没有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学习水平,要么就是过于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与教学重难点没有多大联系,失去了提问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几点:①设置的问题要与课堂教学的内容息息相关,这才符合实际的教学需求,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否则一切都是徒劳的;②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既能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也可以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来思考问题,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③应契合学生的学习水平与学习能力,提出的问题不能过于简单或者难度较大,这样不但会影响最终的学习效果,还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不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2]。

例如,在“图形的平移”这部分内容的讲解时,教师就要从实际出发,来设置一些符合教学需求的问题,如“图形平移应具备哪些条件呢”“图形平移前后是否存在不同”等,在这种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下,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加高涨,对教师开展教学具有积极作用,学生也会更加认真学习有关图形平移的相关知识,进而提升教学的效果。

(二)利用创设情境导入问题

众所周知,数学知识较为抽象,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对初中生来说,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势必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知识点与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这样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到学生的自信心,产生一种挫败感,不利于提升数学学习能力。所以,在导入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利用创设情境的方式,来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这样既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不过,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入手,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生动、直观的内容,这样自然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且能让学生更加认识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提高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例如,在“平面图形”相关知识的讲解中,为了让学生可以对常见平面图形有基本的认识,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开展教学活动,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平面图形,并要求学生可以观察这些平面图形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对其进行分类。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都会得到锻炼,从而促使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3]。

(三)通过实践的方式导入问题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运用实践活动的方式是很重要的,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但是,在传统教育思维的影响下,部分数学教师很少会给予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极大影响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

例如,在“中心对称图形”的相关内容讲解中,数学教师就会直接向学生讲解相关的概念,之后会要求学生完成一些练习题,在此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但没有搞清楚什么是中心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都有哪些特点等问题,还对数学学习产生的畏难心理。而如果教师可以先问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你们都见过哪些中心对称图形呢?”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与生活经验,说出了各种图形。教师继续提问:“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吗?”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并不急于给出正确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制作小风车、圆盘以及棋盘等生活物品,并让学生思考这些图片转动180°以后是否有什么不同?借此引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更加深刻理解中心对称图形。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实践的方式既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也能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让学生的学习会变得更加轻松,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与此同时,学生在动手的实践的过程中,也锻炼了自身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这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再例如,《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这部分内容的讲授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并将提前准备好的箱子交给各个小组,箱子不透明且里面装了许多围棋子,接着提问学生:“不倒出棋子的前提下,如何才能估算出棋子数呢?”随后引导学生进行游戏,先取出10 颗做标记,放回去后再取出15 颗棋子,通过找出标记的棋子来进行估算。学生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不仅体会到了数学统计学的应用价值及妙趣,也锻炼了他们的合作交流能力,增强了学习效果。

(四)课后练习中导入问题

除了课堂教学以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后练习中运用问题导学法,来帮助学生进行复习,自主归纳与总结所学的知识点,以此提高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例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这节课完成以后,就可以借助问题导学法,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探寻与平面直角坐标系相关的知识,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将观察到的表示出来。如电影院的座位排列、棋盘等中都涉及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相关知识,学生在经过观察与思考后,动手在纸上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方法画出了电影院的排列图,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也提高了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问题导学法的应用,其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落实新课改的要求,对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意义重大。为此,数学教师应深入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结合具体情况,合理应用问题导学法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率,进而顺利实现数学课程的教育目标。

猜你喜欢
学法图形数学知识
摭谈初一数学学法指导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三角恒等变换学法直通车
分图形
找图形
图形变变变
图形配对
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