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就偶像:苏珊·桑塔格传》的疾病书写与身份认同

2021-01-02 22:09文/苏
中国医学人文 2021年2期
关键词:桑塔格苏珊隐喻

文/苏 玮

《铸就偶像:苏珊·桑塔格传》追溯了桑塔格从成长到成功的辉煌历程,书写了桑塔格数次罹患癌症的经历及其造成的身体损耗与心理创伤。桑塔格传记中的疾病书写为读者展示了这位美国偶像作为普通人的喜怒哀乐,面对身份焦虑和命运悲剧的困境时表现出的作为女性的睿智坚韧,并在风云变幻的当代西方文坛上立足发声。桑塔格的疾病遭遇是其人生的厄运,同时也促使其深化对于疾病的认知和思考,关注患者的心灵疗救和精神关怀,呼吁消除疾病的隐喻,这也为疾病流行的当今世界提供了伦理警示和道德指引。

《铸就偶像:苏珊·桑塔格传》是由卡尔·罗利森、莉萨·帕多克夫妇,在传主桑塔格尚在世时写成的,追溯了桑塔格1933年至1999年从成长到成功的辉煌历程。通过对桑塔格数次罹患疾病的书写,以及疾病所造成的身体损耗与心理创伤,展现了桑塔格作为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作为女性的睿智坚韧和作为当代公共知识分子的崇高伟大。

疾病表征与心理创伤

桑塔格幼年患有哮喘,中年查出晚期乳腺癌并接受乳房切除术,年逾60罹患子宫肌瘤,71岁时确诊急性骨髓性白血癌并于同年病逝。桑塔格的一生可谓与疾病顽强斗争,患病经历对她的身体和心理都造成巨大影响。

桑塔格的父母在她5岁前都因事业长期居住在中国,当她的父亲在不到35岁就因肺结核在中国去世,她的母亲米尔德里德只是在数月之后简单地通知了她。或许这是桑塔格人生中最早听说“死亡”,而母亲给她做了独特的示范。桑塔格在5岁时第一次犯哮喘,因此经常半夜咳嗽、喘不过气,于是母亲带着她从纽约搬到了迈阿密,然而迈阿密潮湿不堪,桑塔格的疾病加剧,于是又搬到了亚利桑那州南部一个悠闲的小城图森,虽然图森当地小得只有两家电台,却拥有30家医院和疗养院,在这里桑塔格的哮喘病终于得以好转。

虽然桑塔格在幼时经历父亲离世和罹患哮喘病,但在她14岁时读到托玛斯·曼的《魔山》时,她仍然清晰地描述自己为“得过哮喘病、现已康复的孩子”“是半个孤儿”,她认同曼笔下的“孤儿主角”汉斯·卡斯托普,认为他是“一名合我那没有保护的心灵之意的英雄”1。人生初期的经历为桑塔格坎坷的一生做了铺垫。

1975年,在一次偶然的体检中,42岁的桑塔格确诊患有乳腺癌。医生告知她再活两年的概率只有10%,也有医生说她只能活半年。这一诊断对桑塔格来说可谓晴天霹雳,她感到恐惧,认为自己被判了死刑。她相信癌症是心理上的问题引起的,所以是她自己的错。桑塔格坚强地做了彻底切除乳房手术来加大自己的幸存希望,术后花了一个多月来克服低落沮丧的情绪。结合戴维·里夫整理出版的《心为身役——苏珊·桑塔格日记与笔记》可以得知,桑塔格的内心经历了万分痛苦、承受了巨大压力。在她在1974年到1977年间,因为恶性乳腺癌的手术和治疗,所记的札记相较于以往明显减少,其中写到她无助地苦思冥想,像是一个被针钉住的昆虫一样痛苦不堪地扭曲着身体。她以自身的感知总结出,癌症这种疾病不会首先敲你的门,而是潜伏的、偷偷地侵入。而桑塔格顽强选择了“努力与死亡赛跑”,她“从未产生向死亡屈服的想法”,如果再活两年的概率只有10%,那么她就要成为这10%的一份子,她表现出了超越常人的勇气。

不幸的是,20年后桑塔格的乳腺癌复发。在传记的中文版序中,作者卡尔写道:1998年,桑塔格现身纽约的路口进行演讲,戴着一头短的白色假发,这是她第二次与癌症做斗争的结果,而她看上去美极了。但是正如桑塔格后来在一次访谈中所承认的,没有了原来那一头浓密的头发,她觉得不再是她自己了。疾病数次打击和摧残桑塔格的躯体,而她迎难而上,就如同在她逝后,戴维出版的《母亲桑塔格最后的岁月》回忆录中写到,在桑塔格住院化疗期间的一篇日记里她告诉自己“在忧伤之谷,展开双翼”2。

疾病中的身份认同

桑塔格传记中的疾病书写为我们展示了这位美国偶像作为普通人的痛苦与顽强,面对命运悲剧的困境时表现出的作为女性的睿智与坚韧,不仅如此,她还在风云变幻的当代西方文坛上立足发声。

普通个体

作者卡尔对撰写传记文学的观念与撰写了《约翰逊传》的苏格兰作家鲍斯韦尔不谋而合,认为应该把传主写成一个具有缺陷和怪癖的伟人。在《桑塔格传》中,作者为我们展示了美国偶像桑塔格作为普通人的一面。

在死亡的阴影之下,桑塔格更加珍惜与家人、朋友共处的时光,抚摸、依偎和拥抱他们,她在公共场合的现身都得到了亲朋好友的支持。作为一名单亲母亲,桑塔格一向拒绝前夫的资助,而她因治病亟需高昂的医药费时,经济上格外紧缺。约瑟夫·蔡金、阿瑟·米勒等作家纷纷向美国笔会申请援助,许多同仁朋友为她分发募捐的倡议书,这在很大程度上为桑塔格减轻了经济负担,而她仍需努力工作、撰写书稿交医疗费。在疾病面前,桑塔格就是这个世界上一个普通人,她也惧怕疾病、贪恋与亲友的时光,也身负经济的重压,而桑塔格超越常人之处就在于,她在普通的身躯中迸发出了坚毅不屈的力量。

女性权力

桑塔格从小的阅读和学习中,逐渐强化了她天生特立独行的品质,她受到伟大女性前辈的鼓舞,也深感女性地位的卑微衰弱,在为争取女性权力的道路上竭力发声。桑塔格未满10岁时就阅读了居里夫人的传记,她在一战中照料伤病员,以“一种超人的执著”坚持不懈。居里夫人的经历唤起了桑塔格对于一种无私职业的思考,追求人生的使命。因此桑塔格一直到上大学前都没有完全放弃从事医学或科学生涯的目标,然而文学创作的天赋已经愈加明显,她决定以作家身份自由地创造和再创造自己。20世纪70年代初,桑塔格介入女性主义思潮,在她发表的《年龄的双重标准》和《妇女第三世界》等文章中提出“(妇女)解放意味着权利”等在当时可谓大胆激进的口号。其后,桑塔格结合自己的患病经历,创作出了剧本《床上的爱丽斯》,她曾说:“我感觉我整个的一生都在为写《床上的爱丽斯》做准备。”3以小说家亨利·詹姆斯的妹妹爱丽斯·詹姆斯这位真实的历史人物为女主人公,桑塔格借同样身患疾病的爱丽斯之口揭示了女性所受的家庭和社会的压抑,展现了“人性超越本我的尺度”4,这也是桑塔格医学人文精神的反映。

多年来的疾病苦痛从未使桑塔格停下追求文学和艺术的脚步,她通过创作文学作品,用书写来缓解病痛,并力求消除对于疾病想象,这使得桑塔格成为了一位出色的公共知识分子。

公共知识分子

桑塔格被誉为“当今最有智慧的女人”“美国公众的良心”等,著有多部极具影响力的作品。桑塔格以锋锐犀利的写作风格和激情洋溢的行事风范坚定地走反传统、反权势的道路,俘获了美国大众的反叛心理,成为了先锋文化的新偶像。桑塔格也遭到了欧文·豪、埃德蒙·威尔逊等许多人的指责和反对,但是不能否认,桑塔格的作品在反复地被再版或重新编辑出版,影响着一代代的读者;关于她的一切也在被不断改编为艺术写真及影视作品,她的形象出现在街道涂鸦墙、图书馆、地铁宣传栏等地。桑塔格活跃于当代的文化视野和创作潮流中,以自身的经典性证实了经典的恒久性。在桑塔格众多思想中,对于疾病的解读被后人反复引用。

疾病的疗愈与反思

桑塔格的疾病遭遇是其人生的厄运,同时也促使她深化对于疾病的认知和思考,关注患者的心灵疗救和精神关怀,并公开呼吁消除疾病的隐喻。

在文学中疗愈

桑塔格幼年所患的肺结核病在气候宜人的小城图森得以疗救,然而她后来所患的癌症则难以治愈。桑塔格在家人朋友的陪伴、在文学世界的供养和坚韧强大的内心建设等努力之下,终于得以暂时缓解,虽然在她生命的最后还是被复发的癌症吞噬,但桑塔格自己所说,“我赢了”,她战胜了疾病。

对于桑塔格,文学是属于她自己的“别处的世界”。桑塔格阅读文学、撰写文字都是她从精神上自我的治疗和抚慰。正如小说家戴维·莱维特说道:小说具有疗效作用,使他在恐惧中不那么孤单,因而产生足够的勇气来超越恐惧与悲伤。或许文学无法救治疾病本身,但至少足以鼓励人们去面对疾病的过程,这起到净化的效果。正如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认为悲剧的净化作用使人把灵魂从肉体的禁锢中解脱出来,而文学对于疾病也具有类似功效,身体的病症和心理的创伤都在文学世界得以洗涤。

消除疾病隐喻

对于疾病的内涵,桑塔格早在学生时代阅读托马斯·曼的《魔山》时就有所思考,她欣赏小说中的自由和激情,不再认同母亲的肺结核是一种“羞耻的疾病”的观点。多年后,桑塔格在住院治疗期间切身体察到了身为癌症病人因自身疾病而感到羞愧和自责的情绪和受到旁人的歧视与偏见,这使得她气愤不平,于是主动阅读和学习了大量的医学文献,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审视关于疾病的心理解释。

桑塔格的观点集中表达在她的《疾病的隐喻》一书中,开头便响亮有力:“病是生命的背面,是一种更为麻烦的公民身份”5,她在书中探讨了肺结核和癌症等疾病的历史、科学对疾病隐喻的攻破等,她对把癌症用作一个隐喻的作家们——包括她自己——进行了猛烈抨击,告诫人们消除疾病的附加意义,因为隐喻不仅不能深化对癌症等问题的了解,反而会剥夺和损害患者的权利。桑塔格敏锐而勇敢地揭穿了过去习以为常的偏见陈规,为疾病患者发出了自己的声音。桑塔格同时也承认:人不能不用隐喻,隐喻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她的呼吁和主张至少提醒人们在运用习以为常的隐喻之前进行更多独立的思考。卡尔称赞“苏珊·桑塔格用其作品拯救生命。”桑塔格的确是拯救了被隐喻淹没的患者——包括她自己。

构建命运共同体

桑塔格试图从语言的隐喻开始,逐渐打破患者和健康人之间的心理区隔,为社会的未来提供自己的道德主张和伦理理想。

在桑塔格10岁时阅读的居里夫人传记中,玛丽·居里就曾认为全人类应该建设一种“国际文化”。居里夫人、桑塔格等伟大的女性所持的命运共同体意识和道德伦理观念为疾病大流行的当今世界提供了丰富的启迪。附加在疾病之上的文化隐喻和社会内涵应当被科学理性的认知所替代,对于不幸的疾病患者,全社会应给予更多的包容和关怀,治愈其生理病症、关注其精神创伤,保障患者应有的完整健全的社会伦理身份;而患者自身也应消除内心存在的疾病隐喻,积极主动地寻求缓解和解脱病痛的方法,如与亲人朋友共处、阅读写作等,以积极的心态珍惜和提升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结语

《铸就偶像:苏珊·桑塔格传》生动地记述了桑塔格崎岖坎坷的一生,通过她数次罹患癌症的经历及其造成的身体损耗与心理创伤中,我们窥探出桑塔格作为普通人的一面。而桑塔格勇敢地面对这些致命疾病,展现出了她超越常人的坚毅顽强精神。桑塔格还由自身的经历体悟,深化了对于疾病文化隐喻的思考,她在书写中缓解身心病痛、为患者坚定发声,由此成为美国文坛耀眼的知识界偶像。作为传记文学,《铸就偶像:苏珊·桑塔格传》蕴含了丰富深刻的道德内涵和伦理旨归,为当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重要启示。

猜你喜欢
桑塔格苏珊隐喻
美国文坛多面手苏珊·桑塔格:传播·评介·思考
——王阳明《月夜》覆议
严肃与自由:苏珊·桑塔格文学评论分析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最高贵的导盲犬
桑塔格的自我激励
最高贵的导盲犬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
做一些能让自己开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