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诗词诵读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2021-01-03 07:22朱春前
关键词:诗文情趣古诗文

朱春前

语文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要通过中国优秀文化即经典诗文的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提高语文核心素养。如何通过语文经典诗文阅读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呢?

一、经典诗词诵读,培养爱国情怀

中国经典古诗文内容博大精深,是民族精神的教科书,孕育了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家,很小,却是每个人时时都离不开的牵系;国,很大,却涵养滋育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诵读经典古诗文,能使学生对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加深认识,体验和感知我们民族的伟大灵魂,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离骚》让人感受到伟大的诗人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高尚品德和爱国情感。《岳阳楼记》表达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宏大胸怀和政治抱负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再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位卑未敢忘忧国”“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些诗词名句,无不透出作者拳拳家国情怀。教学时要培育学生关心祖国、民族的命运,涵养忧国忧民的情怀。

二、经典诗词诵读,感受文化四季

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美。在经典诗词诵读中让学生感受先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勤劳和物候变化。在春花、夏雨、秋风、冬雪中,先人们和大自然对话,留下了一首首千古传诵的诗歌:春天的一丝和风到了,那是“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萍”;夏天的一缕荷香来了,那是“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秋天的一滴露水凝了,那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冬天的一片雪花飘了,那是“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小学语文课本中精选了不少文质兼美的描写四季的古典诗文。教师结合四季的变化引导学生学习诵读,如《一去二三里》《春晓》《村居》《草》《宿新市徐公店》《咏柳》《春日》《所见》《小池》《赠刘景文》《山行》,让学生欣赏美,感受春的明媚,捕捉夏的热烈,体味秋的绚丽,欣赏冬的纯洁。

三、经典诗词诵读,健全学生人格

诵读经典能健全学生的人格魅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与文化底蕴。孟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教诲,能够激励与培养学生坚强意志,经受住磨难的考验,去实现报效祖国的理想。李白的诗既能让学生感受他那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蔑视权贵的精神及追求自由的个性,也激励学生要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坚定信念。学生在诵读过程中,与历史文化名人进行对话交流,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熏陶,树立起坚定信念,追求真善美,崇尚道德情操,做一个有作为的人。

四、经典诗词诵读,联系生活实际

诵读经典联系生活实际,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采取多种形式,使学生在愉悦氛围中受到经典文化的熏陶。

结合节日庆祝活动诵读 利用各种节日,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自强教育”等为主题的经典诗文朗诵活动,让学生领略古诗文优美的韵律,深入理解古诗文内涵,接受传统美德教育。

结合日常学习诵读 利用早读前10分钟、语文课前5分钟诵读,以及古诗文诵读专题班会的召开,让经典诗词诵读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除此,语文老师和班主任积极参与,帮助选择古诗文,指导诵读,以达到诗文积累、学法引导、习惯巩固的目的。

营造诵读良好氛围 校园广播台、宣传栏开设古诗文诵读欣赏栏目;教室文化角布置古诗文相关内容;国旗下讲话讲述中华圣贤故事……校园充满经典文化气息,学生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自我教育,自我约束,感悟做人的道理,在生活中养成良好品德行为习惯。

“腹有诗书气自华。”经典诗词改善人们为人处事的质地,加厚和刷新人们的人生底色,陶冶人们的道德情操,使人们享受高品位的人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材选编的古诗文集思想美、语言美、艺术美、形式美于一体,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载体。教师应充分挖掘古诗中的美育因素,从阅读与审美、感性与理性、赏识与情感等角度,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尽情感知、领略和欣赏,从而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美的能力,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综合提升。

猜你喜欢
诗文情趣古诗文
“以文为诗”辨正——从诗文之辨看韩愈长篇古诗的节奏处理
统编版教材中低年级古诗文创意写话策略
统编版教材中低年级古诗文创意写话策略
Radiomics of rectal cancer for predicting distant metastasis and overall survival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诵读经典古诗文的策略
爱情趣数字
夏虫情趣
极相思·检翻旧日诗文
诗词要有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