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类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党员发展管理模式探究

2021-01-03 13:50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20期
关键词:入党艺术设计院校

杨 璐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上海 201808)

0 引言

当下教育,高职类院校学生入党前的培育工作已成为党员发展中最为关键的一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中如何做好从“选苗”到“育苗”这一过程,应成为党务工作者思考的重点方向。学校是学生加入党组织前最好的“土壤”,在这个漫长的培养过程中,要针对艺术设计专业的高职学生特点,探索研究出一套符合该类学生的培育机制,持之以恒地做好引导、关注、教育的“灌溉”工作,才能使其茁壮成长直至破土而出、结成硕果。

1 高职类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特点

高职类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大致包括平面设计、服装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工艺品设计、游戏动漫设计、影视多媒体这几大类。此类专业学生在高中或中专阶段便开始学习艺术基础,在考入高职类院校前,着重培养专业技能能力,具有一定的抽象表达能力和具象概括能力,对色彩感知较敏感;此外,他们观察力强、具有想象力,思维天马行空、崇尚自由,集体意识较弱。

从文化水平上来讲,学生分成两类,一种是专业能力偏弱,文化成绩相对突出,由于志愿填写失误造成被调剂进入高职院校;另一种是专业能力较强,文化成绩偏弱的学生,总分的优劣互补考进了高职学校。这两类学生虽都进入艺术设计专业,文化水平存在一定差距,思想上对于党组织的理解程度就存在一定差异,造成了入党情况的特殊性。

2 高职类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现状

高职类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学制普遍分为两年和三年,相较于本科院校整整缩短了一至两年时间,学生党员发展时长相当有限,基层党组织无法立足于各方面考察到学生的综合表现。

随着近几年各院校的不断扩招,志愿入党的学生人数也随之大大增加,专职党务工作者人数就显得捉襟见肘;一方面,有的基层党支部重业务、轻党务,把学生党建工作和学生管理从专业育人管理中剥离,辅导员也认为发展党员就是党务工作者的职责范畴,对发展流程不加强学习、不主动关心、不总结方式方法。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党员教育方式还停留在传统授课培养模式上,既不借助新媒体技术,也不展开调研、不扩展新思路,导致学生对党的认识和理解只停留在表象,各个阶段的培训效果不能被学生主动接收和消化,致使学生入党发展工作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发展党员人数停滞不前。

3 高职类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入党发展管理中的难点

3.1 学生入党动机多元化

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以及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等问题的凸显,导致高职院校学生入党动机呈现出多元化的倾向,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功利色彩和盲目性。所谓多元化倾向主要来源于家庭社会、互联网上各种资讯的堆叠,青年学生容易被各种思潮所影响,入党意愿出现摇摆;除了入党动机呈现多元化,还存在盲从和功利色彩。学生递交入党申请书并非出于主观意愿,而是为了体现“上进心”,以及为今后升学工作的履历增光添彩。此外,新生递交入党申请书的数量虽在逐步递增,但在筛查入党申请书时,可以普遍发现如:大面积摘抄网络、党的理论知识严重滞后、格式内容缺漏等问题。在与学生谈话后发现:大多数对时事政治不关心,入党动机不明确,对党的性质、理论、方针、政策不够熟悉。这些问题更加突显了拥有正确入党动机的重要性,必须切实做好学生在入党初期的思想纠正,树立好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价值观。

3.2 学生在各阶段受到的关注度不够

大部分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入党初期,通过专人谈话能初步端正其入党动机,从而树立正确的入党意愿,引导其今后努力的方向。可面临各阶段过渡期时,其思想动态是否还依旧积极?是否因某些原因产生了消极心态?除了单靠检查学生思想汇报外,还应分阶段持续关注这一群体。艺术设计专业高职生普遍对纯理论知识学习缺乏兴趣,他们讲究形象思维和具象思维的有机融合,这和他们的艺术逻辑思考习惯有关,在长期的艺术培养模式熏陶下,其对于具体形象、色彩图形的专注度颇高。这也就要求党务工作者需要熟悉此类学生的思维特点,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调整方式方法,做到第一时间获取学生的思想变化,坚决杜绝把问题留到下一个考察阶段。

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辅导员日常事务繁多,学生的素质又参差不齐,没有更多精力投入到入党学生的持续关注上来。此外,入党程序持续时间较长,需要递交的材料很多,如碰巧又与学生的专业创作、各类升学考试等发生冲突,学生在内心易产生退缩的心态,可能会导致入党热情逐渐消退、思想产生摇摆,甚至最终产生不继续入党的想法。另一方面,辅导员和党支部在决定发展对象时,比较青睐班团干部,容易忽略其他学生的发展诉求。基层党组织内部如不能针对学生的差异化采取相应培养措施,将造成“好苗子”的遗漏。

3.3 缺乏系统性的管理机制和培育模式

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较容易获得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加之学校课程设置相对宽松,入党的信念对于他们来说缺乏持续性,如学校培育学生的时间不够,缺少监管,学生易错过入党的关键时期。出现此类问题的症结在于,学校缺乏系统性的管理机制,脱离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使学生容易出现“信仰危机”,要再努力重塑学生的理想信念、党性修养就没那么容易了。如今,依旧秉持着单一、填鸭式的灌输培育模式已无法满足艺术类高职学生的学习需求,不明白学生想学什么、通过什么方式学,这样陈旧的教育方式并不能使其产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们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就会存在脱节现象,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教育也就缺乏了时效性。

4 探索研究与新思路

4.1 从专业角度,因材施教

要把红色基因的“养分”充分灌输给学生,必须要通过适应学生学习习惯的方式进行,才能被消化、吸收,从而转化为内在动力,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专业教师党员队伍在培育学生入党工作中所发挥的作用较弱,他们是课堂上最与学生亲近的一群人,在专业上应成为学生学习的“领路人”,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由于专业教师具有丰富的人生经历和渊博的专业学识,很容易对大学生产生感召力和影响力,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被大大激发。这就使得导师在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具备了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指导的效果也必然事半功倍。如:通过鉴赏与本专业相关的作品案例,再引入党的理论知识和红色文化,从而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爱国意识、建立民族自信,加深师生之间融洽关系。根据学生的党性修养程度,因材施教,优势互补的融合引领培育,要比枯燥机械地普及党的思想政治理论更能获得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此外,适当调动高年级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学生与低年级入党学生结成对子,定期组织学习沙龙,介绍学习经验和收获,分享自身的点滴成长和心路历程。树典型、发挥榜样作用,让学生从被动学变成主动学,党支部之间联动合作,多维度地进行培养和引导,既能持续调动学生的入党积极性,又能潜移默化地增强他们的党性修养。

4.2 建立更高效的监督管理考核机制

为系统性掌握学生在各时期的思想动态,必须建立一人一档制度,实现入党学生全覆盖,制定各阶段评价标准,将政治素质、能力素质、道德品行、发挥作用等四项标准纳入发展考核机制,严格记录在案;把学生入党培训的阶段教育与学校党校课程相结合,设立监督管理队伍,对各阶段的学生情况及个人档案进行审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落实。把控好党员教育质量,严格执行考勤制度,保证培训的纪律性、严肃性。一方面,通过每个阶段的考察,在甄选入党学生时,通过详实的数据将学生划分成优秀、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另一方面,对于长期不参加组织活动和未及时递交思想汇报的学生,应做到谈话留痕,明确学生未能继续入党的客观原因,也为今后开展工作留出思考的空间,以便及时改进。

4.3 打造多平台教育模式

当今社会的教育媒介已不仅仅局限于现实课堂的黑板和PPT,学生们有了更多获取知识的平台和途径,只有通过适应学生学习需求的渠道开展党员教育,才能取得不俗成效。基层党组织要构建更为成熟的教育模式,打造多平台入党教育体系势在必行,学校或基层党组织应集思广益,及时跟上时代步伐。要带动整个团队与时俱进、不断学习,通过多媒体、VR交互平台等多渠道,把党的理论知识结合共建合作项目和区域化党建服务项目,制作成短视频或动画播放给入党学生观看;还可通过编撰出版院刊和搭建好学院党建公众号平台,向广大有入党意愿的学生播撒“红色种子”,定期把党支部的“三会一课”“主题党日”通过这样的方式传递出去,使他们对党员的日常有更直观的了解使他们能直观感受到党员的力量,从而树立远大奋斗目标,继而真正付诸行动。此外,合理利用红色基地等参观教育资源,建立“红色教育基地库”,开展沉浸式教育,结合其他平台的入党教育内容,构建学生全方位入党教育模式,把红色信念深深印刻在学生的脑海里。

4.4 形成品牌化培育模式

高校基层党组织应充分发挥“探路者”和“先行军”的作用,推动基层各党支部及师生结合学科优势和专业特点打造品牌活动,构建特色育人模式。挖掘学院自身特点,在已开展的特色项目基础上,依托学院已有优秀党建项目,如构建党总支书记、党支部书记和支部委员带领支部党员成立思政小组,进行差异化培育学生入党的“4+6”模式,每位支部党员根据学生的不同特质,分别以小班化形式做好从审查、管理、观察到培育的整个过程,同时安排教工支部参与其中,通过言传身教引领学生的党性意识,通过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唤起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教导其通过助人实现个人社会价值,从而产生为人民服务意识和自豪感,更加坚定加入中国共产党队伍的决心和信念;真正做到走出去、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只有开阔了眼界,明确今后要成为怎样的人,才能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党委及各基层党组织要着力打造一支熟悉“智慧党建”、善于学习最新理论、能够把品牌思维融入基层党建的党务工作干部队伍。通过这样一支队伍,积极主动地推进党建工作品牌建设与“互联网+”充分融合,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实践创新、格局创新,不断增强品牌实效,形成品牌合力。

猜你喜欢
入党艺术设计院校
《星.云.海》
《花月夜》
憨娃入党
三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入党志(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