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歌的文体特殊性初探
——以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现代诗歌为例

2021-01-03 18:07蔡可人
课外语文 2021年36期
关键词:红烛现代诗歌韵律

蔡可人

(北京市八一学校,北京 100080)

引言

“我们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的途径就是从读诗入手。能够欣赏诗,自然就能够欣赏其他种类的文学。”朱光潜先生的这句话表明诗歌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诗歌的学习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目前现代诗歌的教学往往忽略对文体特殊性的把握,忽视文体本身的独特内蕴,甚至与古典诗歌的教学方法、欣赏方式大同小异,因而流失掉本应有的特别气质,失去了现代诗歌能够带给人们的更多特殊意义。加强对现代诗歌的文体意识才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那么,对现代诗歌文体特殊性的探索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现代诗歌特有的品质

中国现代诗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又对西方现代诗歌有所借鉴,在百年的实践与探索中形成了自身的特殊品质。不论是外在形式,还是内在精神,都有着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

(一)生命韵致的直写

现代诗歌是对生命韵致的直写,这几乎是当代诗家的共识。现代诗歌将“生命原初状态中先于逻辑先于意义的东西,朗然澄现了出来”。它是一种比日常生活更深厚更微妙的意味,是一种节奏性的存在。品味一首现代诗歌,绝不只是理解所谓的中心主旨,掌握所谓的写作技巧,现代诗歌给予我们的是一种更重要的东西,关乎生命,关乎灵魂。

如昌耀的《峨日朵雪峰之侧》:

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

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

山海。

……

呵,真渴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

在锈蚀的岩壁;

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

诗作不仅体现了执着攀登的勇气、不惧挑战的精神,还蕴含着对生命的深刻思考。磅礴强大的征服带来的却是“滑坡”与“远去”,真正默享自然的却是孤独与沉寂。辽远壮丽的雪域高原之上,真正坚守在峨日朵雪峰之侧的并不是强大的雄鹰、健硕的雪豹,而是“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 征服不单纯属于强者,攀登者远不及雪峰、落日、山海的强大,却享受到征服的快感,渺小与伟大享有平等的价值与意义。诗作结尾告诉我们,真正的“快慰”是与世间万物的心心相印,深情相拥,将温暖与美好注入灵魂,丰盈生命。

“我们能够欣赏某一首诗歌是因为有审美的能力,能够评析它是因为有理论的能力,但实行欣赏行为的不是我们作为人的某一种‘能力’,而是现实的生命存在整体。当我们欣赏时,生命便以欣赏这种精神性活动的方式存在着。”因此,现代诗歌的教学需要激发学生的体验,用心感悟,切忌条分缕析的思维解剖,其字不在表层,其意不在字面。

(二)节奏韵律的独特

节奏和韵律是诗歌区别于其他文体最独特的地方。现代诗歌虽然没有了传统格律的束缚,但内在的韵律却丝毫未减。朱光潜将现代诗歌的节奏分为两种:客观外在、身心内在。外在节奏集中体现在音尺、韵脚上;内在节奏就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律动,通过诗句语义方面的配合,所传达出的“和谐”“熨帖”的音韵效果。优秀的现代诗歌是外在节奏韵律与内在情感律动的完美结合。

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抑扬顿挫、节奏整齐、押韵和谐、错落有致,展现出诗歌外在的韵律美。加之开头一句“轻轻的,我来了”,结尾一句“悄悄的,我走了”,头尾呼应、回环复沓、节奏相同、意思相似,加强了外在律动与韵味。

《再别康桥》的内在韵律美则体现在:灵动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哲理慧悟。徐志摩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诗中的意象如夕阳中的金柳、榆荫下的一潭、软泥上的青荇……柔美而感伤,寄托着对康桥的深情,对爱人的情深。诗的结尾处:“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表明一切已然过往,无法挽回,诗人便潇洒离去,豁达超脱,缘会无常,不可贪执,这是大慧悟,至此诗境阔大,内在的情感韵律更为丰富。

随着诗意的变化、情感的波动,现代诗歌的节奏也发生变化。我们往往通过诗歌语言的节奏韵律,接受其情绪的强大感染。因此在教学中应提倡对诗歌的吟咏、朗诵,须在声音唇吻之间感受现代诗歌的音韵美。

(三)情感思绪的跳跃

现代诗歌与其他文体相比,需要在有限的篇幅内使用更加精练的语言来表达丰富的思想,因而省去很多具体的交代和陈述,从一个内容跳跃到另一个内容,形成大量留白,延伸出深远意境。闻一多就说过:“诗的最大长处在于它的无限弹性,变得出无穷花样,装得进无限内容。”

如雪莱的《致云雀》:

……从地面你一跃而起,

像一片烈火的轻云,

掠过蔚蓝的天心……

晴空里霞蔚云蒸,

你沐浴着明光飞行,

似不具形体的喜悦刚开始迅疾的远去。

淡淡的绛紫色黄昏……

在晨曦中逐渐暗淡,

直到难以分辨,却能感觉到就在空中……

仿佛在荒凉的黑夜……

诗歌用凝练的语言构筑出强大的张力,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进行大幅度跳跃:时间上将晴空的明光、绛紫色的黄昏、暗淡的晨曦、荒凉的黑夜组接在一起,一天之中云雀飞越不同时段展现出别样魅力;空间上从地面到蔚蓝的天心,云雀一跃而起,自由自在,酣畅淋漓。种种意象跨度之大,却相互组成一幅辽远迷人的画面。

现代诗歌不求对情感事件完整具体的讲述,而是对情感意绪本身的呈现,读者通过感受与体验,唤起相应的情感反应。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对诗歌的整体把握,不过分字斟句酌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语言形式的突破

现代诗歌在遵循语言规范的基础上,倾向于突破语言的常规,比如词性的转变、词语的颠倒错位、语义的悖谬等,呈现出丰富的意味,在欣赏之时感受到别样的“无理之妙”,更加耐人寻味。

如特朗斯特罗姆的《树和天空》:

有棵树在雨中走动。

在倾洒的灰色里匆匆经过我们。

它有急事。它汲取雨中的生命

就像果园里的一只黑鸟。

……

其中“它汲取雨中的生命,就像果园里的一只黑鸟”是一个倒装句,正常语序应是“它就像果园里的一只黑鸟汲取雨中的生命”,这里的倒置强调了树对雨的渴求,真正健全的生命懂得享受自然的每一种赐予,体现出积极乐观的生命意识,还有诗歌韵律上的需要。

再如闻一多的《红烛》:

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

红烛啊!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其中“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也用了倒装来表述,正序应是“这因是你想要创造光明,但果却会使你灰心流泪”,诗人先强调红烛的痛苦,再进而追溯原因——创造光明,展现出为了理想信念甘愿牺牲奉献的伟大品质。

现代诗人通过语言的变形,化平庸为惊艳,带给读者审美刺激。这种陌生感、阻隔感吸引了读者对现代诗歌语言本身的关注。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关注诗歌语言偏离常规之处,以发觉作品中暗藏的情思,捕捉语言背后的深意。

二、现代诗歌与古典诗歌的比较

现代诗歌与古典诗歌由于时代、语言环境、思维习惯、人文价值观等因素不同而存在差异。

(一)新意象的开掘

古典诗词意象历经千年积淀,早已形成了欣赏定式,比如“明月”“杨柳”“秋雨”“落日”等经典传统意象,都有较固定的内涵。新诗作者除开掘新的意象外,还以意象组合的方式来重塑新的意义。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自我意识”在现代诗歌中被不断强化,“使得艺术世界成为一个为自我意识所侵染的世界,诗人们着力于自然地人化,而不是自我的物化”。现代诗歌已不再有古典诗歌身上那种清晰的感性结构,逐渐陌生化、模糊化,我们在欣赏时首先要把握诗歌的整体,然后再进一步感受每一个独立意象背后诗人的情感倾向。

例如:《红烛》中的“红烛”,虽然是古典诗词的常见意象,古代诗人赋予了“红烛”宴饮离别、缱绻柔情之意,但闻一多却创造了一个复杂丰富的“红烛”:从一颗红心、一片赤诚,到自我牺牲,拯救世人;从伤心流泪到滋养人间。全诗完整体现了作者心灵的震荡与思考,坚定了理想追求。在复杂的情感变化中使“红烛”的意象更为真切立体,给人以精神的震撼。

再如《雨巷》中的“丁香姑娘”。古代诗人赋予了“丁香”哀伤、淡雅的印象,但戴望舒却创造了一个“丁香”般的姑娘,带给读者不同的体验。丁香姑娘是美好理想的象征,是对爱情向往与追求的转化物。

(二)新诗意的表达

古典诗歌重雕琢,讲究平仄、押韵,精心拿捏调配字词。现代诗歌由诗人此时的情感自然融汇成诗行,随着主观情绪的变化而自由表达,不拘长短、不限格律,通常用隐喻来表达诗意,重新赋予文词新的意义。

如雪莱的《致云雀》:

像一位高贵的少女,

居住在深宫的楼台,

在寂寞难言的时刻,

排遣为爱所苦的情愫,

甜美有如爱情的歌曲溢出闺阁之外。

诗人刻画了一位幽居深宫的寂寞少女,只能依靠甜美的歌声来排遣孤独,以此来表现云雀的苦闷悲吟。诗人用“少女”进行隐喻,读者不但可以通过歌声,还能通过少女苦闷时的神态感知云雀,增添了灵动的人性,亲切可感。“雪莱把思想附着在云雀上,通过人物形象的歌唱表情达意。当时雪莱对众生的爱并不被同胞所理解,而这种寂寞孤苦恰是这位幽居深宫难言语的少女所能寄托的。”

阅读现代诗歌要能懂得诗人的隐喻,要能理解诗人赋予文词的意义,以及文词组合后产生的新的象征。隐喻是现代诗歌的特质,也是创新的必然选择。

(三)新语言的建构

古典诗歌是一种“字”的思维,注重简单凝练;而新诗是一种“词句”的思维,更符合新时代人们复杂的情绪感受。

如唐代著名诗人孟郊的母爱颂歌《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现代诗人艾青却这样描写养育他长大的保姆大堰河:

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

在你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

在你尝到饭已煮熟了之后,

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

在你补好了儿子们的为山腰的荆棘扯破的衣服之后,

在你把小儿被柴刀砍伤了的手包好之后,

在你把夫儿们的衬衣上的虱子一颗颗地掐死之后,

在你拿起了今天的第一颗鸡蛋之后,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同是写伟大的母爱,古诗简洁凝练、真挚自然;现代诗铺排细致、丰富浓烈。艾青用一连串的排比句细数了大堰河的辛苦劳作,像印象派画家那样重视感觉和情绪,创造出清晰而具体的视觉形象。叙述了这位普通中国妇女平凡而坎坷的一生,表达了对这位伟大母亲由衷的感恩之情。

现代诗歌受到现代社会新的审美范式的影响,不管从语言、形式,还是内容、意义上都发生了全新的突破和改变。它将日常生活中的词语甚至口语入诗,对传统诗意进行扩展和刷新,突破传统的审美方式,必然形成自身文体特有的现代诗性,带来别样的审美意趣。

三、结语

现代诗歌有着自身独特的魅力,这就要求在语文教学中要强调现代诗歌的文体特殊性,特别注意和古诗相区别,渗透现代诗歌特有的理念和学习内容,探究其独有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水平。以期充分感受现代诗歌的情感与诗思,更好地发挥现代诗歌提升语文素养的作用。

猜你喜欢
红烛现代诗歌韵律
《霜天红烛》
英语现代诗歌对物的观照及其诗意生成
基于阅读韵律的高中英语默读朗读教学实践
“不”与“无”的奥秘——评王学东诗集《现代诗歌机器》
体验的真挚与表达的超越——王学东《现代诗歌机器》观察
韵律之美——小黄村
红烛情
最美红烛
韵律
现代诗歌教学新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