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中职语文教学策略漫谈

2021-01-03 18:07
课外语文 2021年36期
关键词:文字建构中职

王 振

(青岛第二十中学,山东 青岛 266000)

一、基于核心素养教学中职语文教育的意义

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过去的中职语文教学往往强调的是学生的成绩和知识的掌握水平,但是长期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单纯的知识教学不足以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面对艰难挑战,学生在学习中更应该获得的是能力方面的提升,学生能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换句话说,学生在进行学习时应该更加注重个人未来的发展。核心素养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提出的,在中职语文教学中,从理论学习的角度来看学生学习的是语言、文字的应用,学生在阅读、写作中就能逐渐提升对文字的掌握程度,就能提升自己的语言建构和运用能力;但是语文核心素养所要求培养的能力中除此之外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仅仅靠学习课文是不够的。以往的中职语文教育大多浮于表面,学生在进行学习时也都是根据考试标准进行,学习语文也只是学会了更多的文字应用技巧,学生本身的能力没有得到提升,教育的目的没有真正达到。所以基于核心素养进行中职语文教学是现代教育所迫切需要的,也是现代教育学生所需要的。

二、提升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通过阅读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语言建构是指学生对文字的理解与掌握,是指学生能够运用文字建构自己的言语,能够流畅、正确地使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意愿。在核心素养的培养语言建构和运用能力是最基本的能力,是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提升建构能力的最有效办法就是阅读,通过阅读,学生就能熟悉文字的使用和排列,熟悉文字的使用,理解文字的意义,进而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养。阅读文章所带来的好处不只是让学生能够流畅阅读,更多的是在阅读中学生就会获取更多的文字使用技巧和学到更多的言语表达方式。高超的语言建构能力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更能为学生的将来铺路,流畅的文字表达能力和强大的文字表述能力能够给学生以后的求学和求职都带来巨大好处。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使用阅读教学,提升学生对文字的掌握和理解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对语文文字的掌控。“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不断地阅读学生就能提升自身的语言构建能力,就能在看书时自然发展出构建语言的能力。

例如,笔者在进行教学时会通过批注阅读和群文阅读等方式让学生理解阅读的意义。现代语文教育中的教材课文虽然种类多,但是都缺乏一定的系统性,群文阅读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通过围绕一个核心进行文章组的构建,学生在进行阅读时就会不自觉地形成系统性、规则化的语言构建能力。诸如学习的文章主题是“母爱”,教师可以围绕母爱建立群组式阅读,像是史铁生先生的《秋天的怀念》、老舍先生的《我的母亲》,通过群组阅读,学生能够对文章产生更加深刻的了解。批注阅读是指在阅读时通过批注将文章中的重点和中心思想凸显出来,例如在阅读《壶口瀑布》时,学生可以运用横线画出其中描写壶口瀑布景象的文字,通过曲线画出侧面表现壶口瀑布惊险的句子等,通过不同的批注,学生就能将文字进行分层分析,学生在进行批注的过程中就会对文章产生新理解,就会学会不同层次的文字应用。在此过程中学生就会不断积累更多的字词,学习更多的表达方式,从而刺激学生的语言建构能力和运用能力的提升。

(二)改革教学方法实现思维发展

在中职语文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问题导入就是一种不错的锻炼学生思维的办法。问题导入是指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提出可行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在学习中学生就会不断寻找问题的答案,并且推断出很多可能的结果。学生在学习中进行思考,针对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题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找出文章想要表达的意义,就能进一步实现思维能力的提升。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在上文提到的群文阅读模式、批注阅读模式中学生也能在阅读中深入思考,在群文阅读模式中学生可以在横向对比中感受不同表达方式的奇妙,在批注阅读模式中学生可以通过对片段逐字逐句研究加深自身的理解。不同的教学方法会有不同的侧重点,教师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笔者在进行教学时,在课前会先对教学内容提出问题,运用问题导入法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文章产生好奇,另一方面也会让学生在阅读中深入思考。例如:“作者起这种题目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阅读过程中运用不同标志批注文章,对文章进行深入的思考,在不断思考中寻找答案。问题导入法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深化自己的思维能力。之后笔者让学生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有不同的理解很正常,之后笔者带领学生将不同学生的答案结合起来逐个分析,通过分析让学生一起针对问题进行探究,总结出可行的答案,通过这套流程,学生就会对文章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就能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导入法一方面能够引起学生对文章的兴趣,另一方面又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单纯的阅读对中职学生来说是不够的,只有不断思考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通过写作提升学生审美鉴赏能力

写作是学生学习语文时必须提升的能力,学习语文最终都要应用于实践,换句话说,写作就是学生应用语文的表现。对学生来说,在写作中除了能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还能锻炼自己的审美能力。审美鉴赏能力能够让学生认识到真正的艺术,远离低俗、低水平文章,无论是朱自清先生描写荷花“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还是泰戈尔先生说过的“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这些都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鉴赏能力才能欣赏,反过来,这些文笔流畅的文章也能促进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提升。学生写作时会下意识地探究自己写作的文字是如何表达的,日常中不会过度关注的内容在写作中就会仔细品味,无论是描写景色还是描写人物,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就能感受到美,就能感受到事物中蕴含的美的本质,进而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除此之外,学生进行写作时还需要从文学大家的作品中吸取经验,而各种名著的语言都各有特色独具美感,学生在学习写作时就会潜移默化地得到美的熏陶,在应用时就会感受到不同类型文章带来的不同感受,也就会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感受到美本身的多样性,学习领悟更加高级的美感。

例如,笔者带领学生进行写作时,会让学生对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进行仿写,无论是《红楼梦》的幽秀温婉,还是《骆驼祥子》的简单写实,学生在进行写作时参考这些文学名著就能不断提高自己对文笔的要求,在仿写过程中学生就会参考作者的写法,通过长期的积累学生就拥有了丰富的词汇量和多种多样的写作手法,无论是正叙、倒叙、插叙的写作手法,还是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通过仿写,学生在以后的写作中就能灵活应用,当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了提升,就能实现学生整体审美鉴赏能力的提升。任何写作都是先从模仿别人开始的,在不断练习的过程中就能提升学生对美的认知。而且写作还是在对身边事物观察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有通过不断地观察和写作,学生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深化学生的感性能力。感性是提升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第一步,对美的认知本身就是一种情感,是需要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和领悟的。学生对美的感受最终将体现到文字的应用中,在不断写作中,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四)结合实际实现文化传承与理解

语文是集合中外文化的教材,学生进行学习时就能在教材中感受到不同时代、不同国家文化的魅力。语文教材中包含的大量古诗、文言文、现代诗、古代名著节选、国外名著节选等都体现了不同文体的魅力,一些介绍中国民俗的文章介绍了中国源远流长的文明,一些外国文章体现了不同时代背景下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中国文字的魅力,还要让学生理解中外传统文化的美妙,实现多样化文明一代又一代的传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明也在逐渐地融合渗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学到的文化也就变得更加多样化,学生也就会对外国文化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就会在理解的基础上实现文化的传承。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生活中与历史文化相关的例子,或者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谈谈教材中的历史文化在生活现实中的投影。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文化,教师要教导学生在不同类型的文化中发现好的部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储备,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就能实现文化的传承。

例如,笔者在进行教学时,根据教材与历史文化有关的文章内容,让学生围绕实际描述文章和现实生活会不会有联系,让学生在文章中感受文化的传承。比如针对《红楼梦》中的片段,可以让不同专业的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探讨,服饰专业的可以了解书中的服饰文化、药剂学专业的学生可以了解里面的饮食文化等,通过与专业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学生能够对文章产生浓厚的兴趣,一方面能够在文学作品中寻找文化传承。此外,笔者还会让学生结合外国文章节选一起探讨中外历史有什么不同,如结合《红楼梦》和《红与黑》节选,通过横向对比探索其中的区别,在对比中理解中外文化,还可以通过古今中外差异在纵向上进行对比,对国内外文化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文化上的全球化也在逐步进行,学习语文不仅是要传承其中的中华传统文化,对里面的外国文化也要取其精华进行传承。通过与现实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意识到文化一代代传承的魅力,提升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三、总结

综上所述,中职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根据核心素养的要求进行课堂教学,结合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教师可以运用不同的阅读方式提升学生的语言建构能力;运用创新教学方法的方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用写作方法提升学生的文字应用水平和审美鉴赏能力;通过与现实结合理解文化传承,实现文化的交互。通过核心素养四个方面的培养,才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才能让学生拥有足够的能力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挑战,语文教育才能实现其育人的目的。

猜你喜欢
文字建构中职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建构游戏玩不够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
种出来的“逍遥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