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党组织百年建设:历程、特征与经验

2021-01-03 19:12黄少茵刘淑兰
关键词:农村基层党组织基层

杨 帅,黄少茵,刘淑兰

(福建农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中国共产党组织体系的末梢和党在农村战斗力的基础。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基层代表座谈会上指出,只有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强、把基层政权巩固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基才能稳固。[1]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既是永葆农村基层党组织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必然选择,也是创新农村基层党建,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效能,以及资源禀赋,转化为激发乡村全面振兴活力的必然要求。目前,学界相关研究主要聚焦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内容、困境以及实践进路等领域,[2]更加强调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理念与新话语,但整体上建构其历史理路不足,未能明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般规律,缺乏从历史语境中理解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昨天、今天与明天的实践缘起。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之际,回顾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百年历程,梳理其百年演进的实践逻辑,总结其百年建设的经验启示,明晰农村基层党组织百年建设的基本特征,有利于从历史叙事中汲取丰厚滋养,对于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初心和使命,走好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长征路,开辟其发展的新境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百年历程

中国共产党从建党至今,持之以恒地探索着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历史规律,这一过程虽然遭受了挫折,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发展完善,促进了党的事业和党的建设相统一。梳理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历史脉络,更好地构筑其发展路径。

1.奠基阶段: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初步建立(1921—1927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党的组织工作重点主要在城市,随着中国共产党对农民在民主革命中历史地位认识的深化,党组织建设的重心逐步由城市转向农村,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体系不断完善。1922年7月,党的二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在农村、工厂及铁路等机关中党员三人至五人应成立小组并接受地方支部领导,这是第一次明确提出建立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1923年党的三大及1925年党的四大均提出农民是国民革命重要的主体力量,要唤醒农民促进国民革命的发展。这肯定了农民在国民革命中的历史地位,为党进一步深入农村、发动群众、建立基层组织做了思想准备。同时党的四大通过了《对于组织问题之决议案》,规定了党在城市的基层组织和支部的工作职责,这是第一次明确提出支部是党的基本组织。1926年7月,中央扩大执行委员会通过了《组织问题决议案》,提出了“一切工作归支部”的口号,[3]这有利于在党员人数较多的农村建立党支部,扩大党的组织基础。随着党对农民在革命中地位认识的深化以及适应国民革命形势的需要,1926年10月,陈独秀在《给各级党部负责同志信》中提出农民是党员发展的重点对象,农村是党组织覆盖的重点方向。1927年4月,党的五大提出“所有大工厂、铁路、码头等都有我们的以支部为基础的组织”,[4]这次会议强调党的组织基础应建立在产业支部上,党的基层组织应该主要集中于城市。但中国的国情是农民占总人口的80%,如果仅仅停留在城市建立党的基层组织,不团结广大农民参与中国革命,显然是脱离中国实际的。这一阶段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尚属于早期探索,建立缓慢,职能还没有完全从农民协会中独立出来,还不能完全适应革命形势的变化,党员的教育和整顿工作也跟不上。[5]但中国共产党已经逐步意识到在农村建立党的基层组织的重要性,初步积累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宝贵经验。

2.发展阶段:农村基层党组织全面发展(1927—1949年)

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民主革命时期紧紧围绕根据地建设、苏区建设以及武装斗争等中心任务,组织、动员、宣传以及团结群众,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确保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无产阶级性质。

土地革命时期,湘赣边界和中央苏区等区域的农村基层党组织逐步恢复和发展,为党在农村开展农民运动提供了组织条件。1928年2月,毛泽覃创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乔林党支部,通过讲解党的性质、阐述革命道理以及解释入党誓词等党课内容,加强支部的思想政治教育。1928年5月,湘赣边界“一大”提出加强党组织建设和农村根据地建设的任务,拉夫式的党员吸收方式使党员数量急剧上升。大量农民加入党组织,党内充斥着非无产阶级思想且大多数农民文化水平不高,进一步影响了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的凝聚。为促进党内思想统一,排除党内异己分子,1928年9月,湘赣边界发动了“洗党”运动,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局部整党运动,是党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次有益尝试。通过“洗党”,“党员数量大为减少,战斗力反而增加。[6]75”1928年党的六大通过的《农民问题决议案》提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任务是巩固在农民运动中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否定了六大之前农民协会与基层党组织职能不分的情况,强调党应该通过党团作用影响农民协会。中央苏区十分重视发展壮大农村基层党组织,苏区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提出,要把党员发展作为组织的重要任务。苏区通过举办训练班、分配党内工作以及老党员传帮带等举措加强对新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使新党员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胜任党员角色所承担的职责。[7]645同时,通过健全农村基层党组织支部生活规范、完善支部集体领导制度、加强对基层党组织监督指导等举措以充分发挥其先锋作用。中央苏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举措更加体系化,采取的政策贴合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实际,党的农村政策能够很好地融入农民之中,农村基层党组织斗争动力显著增强,为支援根据地和苏区建设提供了政治保障。

抗日战争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得到了全面发展。为“最普遍地发展共产党,每个农村都可组织支部”,[6]5331938年3月,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大量发展党员的决议》,打破发展党员的关门主义倾向,决定把大量发展党员作为基层党组织的基本任务。这使得党员队伍迅速扩大,组织力量逐渐强大起来,山东、湖南、河南以及晋冀豫边区发展党员成效显著。彭真在《关于晋察冀边区党的工作和具体政策报告》中总结了1937年11月至1941年2月晋察冀边区的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模式。这种模式强调自上而下建立党组织与发展党员,有利于培养大批党的骨干,也使基层党组织的覆盖面得以扩展。抗日战争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发展扩大了党在农村的影响力。这一时期党员数量得到了极大发展,党员由全面抗战前夕的4万人发展到抗战胜利时的121万人,为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组织基础。

解放战争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到加强与提高。1945年12月,毛泽东在《建立巩固的东北抗日革命根据地》指示中提出广大乡村是建立巩固根据地的区域。[8]1180党的工作重心应该是组织和发动群众参加根据地建设、开展减租减息进行政治斗争,进一步明确了东北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工作重点和主攻方向。针对“农村基层组织所存在的成分不纯和作风不纯的问题,[8]1252”1948年5月,在前期推广河北平山县农村整党经验的基础上,中共中央对整党工作作出了指示,对整党的重要性、原则以及方法等方面作出了说明,这极大地推动了党的组织公开,是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极大进步。解放战争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更加注重党建质量的提升,进一步推动了农业生产与工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也为新中国及以后开展整党积累了宝贵经验。

3.深化阶段: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调整与健全(1949—1978年)

新中国成立以来,通过加强对农村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和组织整顿,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党和国家的土地革命、农业合作化运动,以及农业现代化建设成效明显,但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政治运动中曲折前进。1951年3月,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决定整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思想、组织以及作风等方面。这次整顿使党员的思想觉悟得到了提高,增进了党与人民的联系,为建国初期国民经济恢复提供了坚强的组织力量。1954年11月,第一次全国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工作会议召开,明确了过渡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主要任务,对支部教育工作和制度建设作出了部署。这对于解决农村基层党组织存在的官僚主义、分散主义以及“五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1957年4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整风运动。这次整风运动极大密切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和群众之间的联系,主观主义、官僚主义以及宗派主义得到了有效遏制,但也使阶级斗争扩大延伸至农村,影响了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1962年9月,中共八届十中全会通过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规定了党在农村中的基础组织,从党内法规角度对人民公社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形式作出了规定。1962年10月,中央组织部召开全国组织工作会议,针对人民公社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高度集中的特点,强调要严格区分党政工作,这进一步明确了基层党组织的工作任务。1965年11月,中央批发了三个加强党的建设的报告,对培养新生领导干部,继承“三大作风”、发展党员等问题作出了说明。1963年至1966年,中国共产党在部分农村开展了“四清运动”,增强了组织队伍的纯洁性,但也导致阶级斗争扩大化,使部分干部受到不正当的批判。这一阶段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受到“左倾”思想影响,不同程度呈现革命化倾向,成为阶级斗争的工具和场域。但总的来说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体系与制度体系得到建立和完善,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受到了洗礼,在农村实践中得到了历练,纯洁性和先进性进一步提升,为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所需的发展资源提供了坚强的组织条件。

4.重塑阶段: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新的开拓(1978—2012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人民公社体制逐渐被乡镇基层政权所取代。随着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生产组织形式的全面展开,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也随着农村经济政治结构体制的变化不断调整、其职能也随着改革开放不断调整转换。1983年10月,中共中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明确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置要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1985年11月,全国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座谈会召开,会议进一步细化了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原则和方向。1990年8月,全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座谈会提出要“把村党支部进一步建设成为坚强的、充满活力的领导核心。”这次会议总结和推广了以“三配套”为核心的“莱西经验”,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91994年9月,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明确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职能转换的重点。1999年颁布了《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规定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置以及职责任务,有利于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运作的制度基础。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10]这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始终密切党群联系,筑牢为民服务的意识。2003年9月,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的意见》,“三级联创”活动进一步构筑了大抓农村支部建设的工作格局,明确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责任清单。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提出“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11]这次活动进一步整顿了软弱涣散的党组织、扩大了党组织的覆盖面、创新了党员发挥模范作用的载体。制度建设是推动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发展的保障。2009年9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12]农村基层党组织要以制度为着力点,创新推动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常态化落实。

5.创新阶段: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创新发展(2012—至今)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不断创新农村基层党建思想和加强基层组织制度设计。新时代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进入了“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阶段,注重加强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和基层党员能力素质的培养,强调农村基层党建创新紧紧围绕着乡村振兴战略展开。”这更加突出政治建设和政治功能发挥,有利于完善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提升党建工作质量、增强服务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能力。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这是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新时代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特征。[13]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次全会提出要“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战斗堡垒作用。”[14]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增强法治意识、增长法治本领,贯彻法治精神。2013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以及2015年全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座谈会均强调,要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这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要以服务发展、服务民生以及服务党员为价值导向。为进一步推进基层党组织严肃党内政治生活,2016年10月,党的十八届六次全会提出“党的基层组织要监督党员切实履行义务,维护和执行党的纪律。”[15]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提出将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基层党组织建设“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16]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把政治建设置于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中的核心地位,并且与政治功能融会贯通。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8年底,中共中央在总结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调查研究修订了《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对村党组织的主要职责、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以及党员队伍建设等方面作出了规定,有利于农村基层党组织更好地适应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为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2019年8月,《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提出要“加强农村纪检监察工作,把落实农村政策情况作为巡视巡察重要内容,建立健全农村权力运行监督制度。”[17]这进一步将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纳入了制度化渠道,有利于深入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党风廉政建设。

二、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党组织百年建设的基本特征

回顾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百年历程,不难发现,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断探索如何巩固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这一历史课题。围绕不同历史时期的战略任务,中国共产党结合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特点,不断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以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不断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引领农村发展、实现农民富裕、促进农业增效的战斗堡垒和坚强的组织保障,这其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基本特征。

1.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首创相统一

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首创相统一,是创新党的建设的重要路径。土地革命时期,兴国县黄岑乡模范党支部建设、解放战争时期平山县“开门整党”、20世纪90年代的“莱西经验”、新世纪初的“三级联创”活动等基层典型经验做法受到中共中央重视,并大力在各地推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果。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鼓励基层大胆创新、大胆探索,及时对基层创造的行之有效的治理理念、治理方式、治理手段进行总结和提炼,不断推动各方面制度完善和发展。”[18]一方面,要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典型做法及时凝练总结,聚焦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突出问题和普遍问题,对于典型做法要以点带面加强国家制度层面的设计。另一方面,各地创新要因地制宜地创造性转化典型经验,以确保符合本地区实际,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首创相统一有利于避免“大水漫灌”式集中治理所带来的潜在风险,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时效性与针对性,实现顶层设计与基层首创良性互动。

2.注重改革创新与稳步推进相结合

注重改革创新与稳步推进,是农村基层党组织永葆生命力与保持稳定性的必然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从改革开放初期的注重组织设置、到重视组织规范的完善、到强调组织能力的提升、再到凸显服务型农村基层基层党组织建设、再到更加突出党的政治建设。[19]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与时俱进能够确保其适应变化了的新形势。面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际,要勇于突破不合时宜的体制和陈腐的观念,要从基层实践中汲取营养,从中国传统政治智慧中凝练经验,从人类文明中借鉴有益政治成果,不断更新发展理念、创新工作方式,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着力点和主攻方向。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一个以自身为核心的配套建设过程,涉及村民自治组织、村务监督委员会、农村其它社会组织。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要素的变动会带来其它方面的变革。因此要着眼于整体,循序渐进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以农村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配套建设,要以整合优化党建治理资源为目标,以优化党的领导的多种实现形式为方向,促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始终与农村经济社会建设步调一致,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的发挥与村级组织相协调,构建农村基层党组织与农村社会关联的良性依赖路径。

3.加强党建总体布局与服务乡村振兴相衔接

农村基层党建总体布局要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展开。回顾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百年历程可以发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始终围绕党和国家的战略安排和中心任务展开。当前乡村振兴战略是农业农村现代化顺利推进的根本战略和“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服务于农业高效、乡村宜居、农民富足这一目标展开。农村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振兴的引擎和助推器。只有加强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纯洁党的肌体,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才能将党建工作合力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堡垒力量。乡村振兴关键在组织振兴,农村基层党组织振兴是组织振兴的核心,农村基层党组织振兴又是全方位振兴。农村基层党组织振兴要从整体上统筹谋划党建总体布局,才能实现农村基层党组织整体振兴,这既是夯实党执政基础的应有之义,也是贯彻落实乡村全面振兴的题中之义。通过以党建促乡村振兴,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成效检验党建质量,促进党建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防止出现“两张皮”与内循环现象。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党从思想、组织、作风、制度等方面创新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充分激发新农村建设活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见效。[22]

三、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党组织百年建设的经验

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党组织百年实践历程中形成了成熟的、带有规律性的经验,总结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百年经验能够为其行稳致远发展保驾护航。

1.必须始终如一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村的组织基础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要以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为着力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提出在工厂、矿山、农村、企业中从三个党员到几千党员均应成立党的基层组织,成为党这个区域或部门中的战斗堡垒。新中国成立后,党通过“政党下乡”的方式彻底摧毁了乡绅及宗族的社会基础和权力文化整合机制,通过全能式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构筑了党在农村统治的组织基础。改革开放初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端于农村,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置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调整而不断演变,但始终围绕有利于加强和巩固党的领导展开。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2008年2月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党的十八大都提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强调必须夯实党执政的基础。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想主线要求不断提高党在农村工作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21]习近平指出:“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出发,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22]”党在农村的基础稳固与否直接关系到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与党的“三农”政策的顺利实施。只有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村的组织基础,才能保障党对农村工作的绝对领导和保证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落地落实。

2.必须慎始如终狠抓农村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是促进其自我净化、自我完善以及自我提高的必然选择。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在湘赣边界开展整党工作,对组织进行清理和整顿,这使党组织虽然在党员数量减少的情况下战斗力却大为提升。解放战争时期的整党,初步解决了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内存在的思想、作风以及成分等不纯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整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整风、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全面整党、新世纪以来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全面开展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教活动,以及学习实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新时代以来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都是不同历史时期惠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活动,这些活动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对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政治建设以及反腐倡廉建设,永葆党组织的生命力与活力具有重要的意蕴。农村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组织功能的发挥。只有狠抓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才能保障党组织始终保持无产阶级的性质和宗旨,促进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与政治功能相统一。

3.必须一以贯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是农村基层党组织保持同群众血肉联系的理据。农村基层党组织直接面对群众,只有坚持群众路线,才能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党的群众凝聚力。坚持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1928年,党的六大提出“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1938年,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发出了“使党成为一个伟大的群众性的党”的号召。1943年,毛泽东起草的《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对群众路线进行了概括。1951年,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提出共产党员要密切联系群众。1980年,邓小平提出“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1998年,江泽民在《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提出实事求是与群众路线关系到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23]2008年,胡锦涛在《三十年农村改革发展的成功经验》提出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保持党同农民的血肉联系,巩固和扩大党在农村的群众基础。[24]新时代党的群众教育路线实践活动进一步强化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群众观念,提升了农村基层党组织为民务实清廉的品格。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和群众联系的纽带和桥梁,必须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 对社会各个层面、各个群体的民意都要充分吸纳并消化。[25]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要通过权力影响力与非权力影响力组织、动员、团结农民群众,在改革发展过程中不断探索农民群众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完善农民群众利益表达机制,建设服务型党组织。

总之,从历史进程中汲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智慧,从当下实践中逐步探索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路径,有利于勾连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昨天、今天以及明天,更好地构筑起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固本强基之策。当前农村脱贫攻坚的绝对贫困历史任务已经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了决定性成就,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巩固和扩展好脱贫攻坚成效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贯彻落实好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在“十四五”征程中继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应有贡献。

猜你喜欢
农村基层党组织基层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清华党组织公开
基层在线
云南省农村基层治理能力法治化路径探析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如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走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