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2021-01-04 08:40顾红梅倪林杨军
科学与信息化 2021年6期
关键词:合格农药农产品

顾红梅 倪林 杨军

靖江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 江苏 靖江 214500

前言

农产品质量安全实际上是一个国际性的话题,保障农产品的有效供给,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也是世界各国共同追求的目标。目前,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随着人们的消费需求在不断提高,不法谋利的手段越来越“技术”,这就意味着对政府监管的要求越来越高,真正实现放心消费还需要一个过程。

1 农药残留现状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一个农药生产、使用大国,农药的使用不仅减少病虫害,而且能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但过量的使用农药必将造成环境污染与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量的超标[1-2]。近年来,随着全社会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趋于平稳。伴随人们对新鲜蔬菜需求的扩大,促使大棚种植农产品的急剧发展[3],但一些蔬菜种植者,综合素质较低,对蔬菜中农药残留意识不强,在生产过程中盲目增加农药的使用剂量,有些蔬菜未过安全间隔期就提前上市,导致农药残留量超过国家的限定标准,并且未被吸收的农药一部分渗入土壤,一部分随着雨水流入河流、池塘对环境造成污染。研究表明,目前使用的农药中,杀虫剂占68%,其中高毒品种大约70%[4]。农药残留对人体的毒性作用主要表现为:急性中毒,慢性中毒。虽然慢性中毒不会危及生命,但会降低免疫力,引起神经功能紊乱[5-7]。

2 政府监管现状

(1)产地准出假象。落实产地准出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监管的重要抓手。目前,生产企业、合作社、基地的农产品,一部分上市前的抽样自检,合格样品进入市场;另外一部分则在上市前经监管站抽样检测,开具检测合格证明后上市交易。这一制度原本可杜绝不合格农产品流入市场,但实际执行落实过程中却参差不齐,甚至造成“合格农产品”的假象。近年来,随着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深入开展,禁限用农业投入品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违法使用得到有效遏制,特别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已经难以寻踪,但滥用常规农药、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激素等反而成为农产品检测不合格的主要因素。当前,乡镇监管站及生产企业检测设备,普遍使用农药残留速测仪检测,无法准确检测出常规农药、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激素,降低了农产品合格检测证明的可信度,造成了“合格农产品”的假象,甚至还给伪“合格农产品”披上了合法外衣。

(2)市场准入流于形式。目前很多农贸市场都建立了市场准入管理机制,设立蔬菜农残速测室,配备专人每天抽样检测、公示结果。但由于体制机制等因素,速测室和检测人员均为市场主体设立配备,市场准入门槛过低、检测数量偏少、检测覆盖面不全,主观上存在不愿公示超标产品等问题,加之检测设备、检测手段落后,导致所公示农产品检测结果严重缺乏准确性、公正性和可信度,市场准入流于形式。

(3)基层监管队伍不完善。部分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缺人员、编制、手段等问题。

3 应对上述问题的对策

(1)加强政府监管,发挥质检机构技术支撑作用。依托检测体系,政府检测机构以日常监管检测为主,发挥相关研究院校检测资源,开展检测技术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等研究,并强化与其他监管体系的配合,以应对不同监管对象和突发应急事件的处置。各级农业部门带头履行好自身职责,牢牢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年度考核这个“牛鼻子”,在固本强基、常态监管、着眼长远上发挥作用。政府在机构设置、编制配备、人员培养、经费保障等核心问题上下功夫、求突破。

(2)转变监管工作思路。日常监管和严格执法相结合,转变监管不执法、执法不监管的工作现状,赋予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执法权力,提高日常监管工作效率。切实提高乡镇、村农产品质量监管员、协管员工作能力,加大对基层监管人员帮扶力度,可以结对帮扶、也可挂钩蹲点。强化对农产品包装上市的监管力度,加大对销售经营商非法违法行为的处罚,倒逼生产商对其产品进行包装,推动产品包装逐步规范化、统一化管理,最终达到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标准要求。

(3)促进工作重心下移。利用省、市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人员的检验专业技能、先进的设备等方面的优势,将重心下移到基层,参与对乡镇检测人员培训、大型生产基地和农产品交易市场质量指导等,推动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验检测体系更健全、更完善,使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迈上新台阶。

(4)提高信息发布效力。对消费者普及农产品知识的同时及时公示上市农产品检测结果。检验检测结果不仅在市场醒目处公布还需在官方媒体上公布,既可震慑不法经营者,也能提醒消费者。同时,对农产品生产、加工和经营者加强农产品安全法律法规教育,让他们意识到违法行为需承担的法律后果,推动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遵守”思想意识的转变。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蔬菜的农药残留问题关系着人们的健康,要食用绿色、无公害的农产品,就必须营造规范、有序、安全的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环境,建立农产品安全监管体系、健全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质量安全责任体系,将质量安全和质量发展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评价内容,形成政府主抓、部门共管、群众参与、社会监督的管理格局,才能真正确保农产品消费安全。

猜你喜欢
合格农药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无人机喷洒农药 农药混配顺序
未来三年将淘汰十种高毒农药
农药打得少了 好桃子越来越多了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农药二次稀释 防治一步到位
不合格的洗衣工
做合格党员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