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设备维修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1-01-04 08:40张梅
科学与信息化 2021年6期
关键词:化工设备备件检修

张梅

重庆化工职业学院 重庆 400020

《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是我系去年申报的新专业,并于2013年9月开始全面招生,预计三年内达到在校生150人左右的规模。该专业主要培养具备机电及化工设备维修与管理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机电及化工设备生产、安装、调试、维修、维护和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的高技能人才。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也主要从机电及化工设备的维修技术、维修方法以及设备维修管理三个方面进行人才培养。目前,我系依托现有的《化工设备维修技术》专业的师资和实训基地,能够对新专业学生在机电设备维修技术和操作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有效的培训,但对于学生在设备维修管理领域的培训,我系的师资水平、设备维修管理方面的课程开发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还不足。所以,本文进行了机电及化工设备维修管理专业在维修管理方面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对人才培养目标、内容、培养方案、培养规格、学制及教学过程等诸要素构成的相对稳定的教育教学过程与运行机制的总称。因此,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学校的实训实验设施及师资力量等情况对以上诸因素进行优化组合,以寻求一个较理想的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人才培养模式。

1 设备维修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原则

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具有一定的双重特色,它既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又是技术应用型的职业教育,它主要以培养第一线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的高层次、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主,将教学、教研和生产融为一体,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所以,在设备维修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中,既不能强调全面系统地掌握科学理论知识,而忽视实践教学和实训环节,又不能过分地注重专业技术和技能,刻意于某一种专门的技术和技能的训练,而忽略了高层次的专业化理论学习,缺乏对高职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把高职教育片面地理解成“就业教育”[1]。

2 设备维修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

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的设置是以对高职院校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来设计的。课程体系是由理论课程与实训、实践课程两大块构成,理论课程主要包括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教学内容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实训、实践课主要以一体化模块教学为主,在教学计划中占较大比例。教学内容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2.1 设备维修管理的基本理论及设备维修的决策方法

学生通过对磨损理论、故障理论等的学习,从本质上了解为什么要维修、在什么时候维修以及采用什么方式来维修;能掌握事后维修、预防维修和状态维修三种在实践中应用较多的维修方式;能分析影响设备重要度的因素,从可靠性、维修性、经济性和监测性四个方面建立了设备重要度评估指标体系;能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设备重要度评估指标的优先级,科学、系统地确定设备的重要度,并运用逻辑判断规则及机电、化工设备维修的特点,提出科学有效的设备维修决策方法。通过本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在实习企业的工学结合实践中,完成课程设计。选择一台(套)典型的设备,进行重要度评估,设计出该设备的维修方案。

2.2 设备维修作业计划管理

学生根据维修方式、维修内容、维修工作量、维修间隔期、维修时间等方面,制定和设计维修作业计划。设备组织管理工作中的网络计划技术,在制定维修作业计划方面,有明显优越性。它可用网络图形象、简洁的表达形式,定量描述工程系统、生产系统或维修系统中各项相关工作的联系,并使用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用计算机进行计划的制定和管理,使计划的制定和执行,能够以缩短工程维修总周期或节省资源为优化目标,实现各项工作的统筹兼顾,并实现目标的优化。通过学习,学生能在实习企业的工学结合实践中,完成一份设备维修网络计划图的课程设计,要求学生选择一个维修项目的单项工程作任务,分析任务中各作业、事项间的相互关系和流程特性,绘制网络计划图,并进行计算机处理和优化[2]。

2.3 设备管理

企业的设备管理是选用技术上最先进、经济上最合理的装备,采用有效措施来保证设备能高效率、长周期、安全、经济地运行。要求学生能掌握5S设备管理、设备综合工程学及后勤学、全员生产维修及全员规范化生产维修、以可靠性为中心的先进的设备管理方法。结合现已开始的钳工实训课、金工实训课、焊工实训课、设备及管路拆装实训课,做好各实训实验室设备的管理,自己操作的实训设备的维护保养及计划检修。并在实习企业的工学结合实践中,从企业的设备固定资产的管理、设备管理的基础资料、设备的使用与维护、设备的检修制度等方面进行调研,完成一份所在实习企业的设备管理的课程调研报告。

2.4 维修备件的库存及采购管理

维修备件管理是为了按照设备维修计划进行维修,以缩短维修停机时间,减少修理费用,提高维修效率为目的,而对备件的计划、生产、订货、采购、仓库管理及合理使用等方面进行的有效管理。要求学生能掌握备件的储备形式和储备原则,能根据不同的维修方式、备件的重要程度及备件成本,计算出备件的经济储备量和采购周期,并了解备件入库后的仓库管理。要求学生在实习企业的工学结合实践中,了解企业备件及备件库存管理的特点,按照设备的重要度,制定维修备件的储备定额,确定维修备件的最佳服务水平;了解企业的状态维修件的库存管理模式和库存控制策略,采用ABC分类管理,对各类维修备件进行分类管理。能够采用传统的库存管理模式,分析库存控制的目标,采用(t ,R)定期库存控制策略,分析企业的最佳的补货周期及补货量,完成一份所在实习企业的备件库存采购方面的调研报告。

2.5 设备的维修过程控制与管理

设备的检修过程控制是为了达到制度、合同、设计要求所采取的一系列监管措施、手段和方法。它要求对机电及化工设备检修所涉及的所有影响因素进行控制,以提高维修活动的工作质量,并达到保证设备检修质量的目的。学生要能掌握机电和化工设备检修准备、停车、检修及开车过程中的安全和环境管理;做好企业设备大修前及大修过程中的检修质量管理;文明检修及制度管理;设备大修的费用管理;设备检修的事故处理,设备事故分析基本程序,设备事故损失计算方法,设备事故隐患防范以及设备事故的预防管理等[3]。

3 设备维修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

首先,设备维修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课堂和实验实训资源,完成专业基础理论课、专业课和一体化模块课程的教学,本着“够用”原则,对学生进行设备维修理论和实训的教学,校内学习时间占课时总量的40%左右;其次,学生利用四周的企业参观实训和一学期的企业定岗实习,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在企业完成一份设备管理调研报告,一份维修备件库存及采购管理调研报告,和一份设备维修决策的课程设计,一份设备维修网络计划图的课程设计,企业实习占课时总量的60%左右。从而实现结合校企合作、产学 (研)结合的,具有高职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猜你喜欢
化工设备备件检修
化工设备火灾爆炸事故模式与灭火救援对策
基于化工设备管理的化工机械维修保养技术实践探究
面向满足率与利用率的通用备件优化配置方法
化工设备的损坏形式和防护工作探讨
化工设备安全风险评价方法及对策研究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汽车备件供应商选择
检修
单项法和系统法的备件利用率影响因素分析与比较*
变电站一次设备检修的意义及具体检修内容分析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二次回路的维护与检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