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精准扶贫目标定位、困境与实践路径探析

2021-01-04 10:17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35期
关键词:贫困家庭精准中职

张 斌

(玉溪技师学院 云南·玉溪 65310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开发推进到今天这样的程度,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1]《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要求,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扶贫开发中的重要作用,围绕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需求,提高职业教育扶贫的精准度[2]。因此,分析和研究中职学校精准扶贫的目标定位、面临的困境和现阶段主要实践路径,显得尤为重要。

1 中职学校精准扶贫目标定位分析

笔者研究的精准扶贫,主要是指中职学校将职业教育作为手段,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专家人才和技术技能优势,针对不同群体通过开展职业教育、技术技能培训等,提高贫困人口素质,开发人力资源,以此改善“三农”贫困面貌,摆脱贫困。中职学校只有找准自身目标定位,才能在履行类型教育的职能同时,切实发挥精准扶贫作用。

(1)扶贫目的定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确保每个孩子起码学会一项有用技能,阻断贫困代代相传。通过职业教育可以纠正贫困群体关于贫困的错误观念,而且还能提高他们的知识文化水平和职业技术技能,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3]。作为精准扶贫的实践者,中职学校要实现“授人以渔”造血式、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和扶贫对象都能出彩的可持续扶贫目标。

(2)扶贫对象定位。作为教育扶贫的参与者,针对贫困家庭子女,中职学校要在招生政策、计划等方面向当地贫困家庭子女倾斜,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倾斜,帮助每个有就读技工院校意愿的贫困家庭应、往届“两后生”都能免费接收职业教育;针对当地农民、贫困劳动力、就业困难职工等群体,要重点进行技能培训和就业创业教育。

(3)扶贫内容定位。作为特色扶贫的开拓者,中职学校职业教育精准扶贫要注重教育培养与技能培训并重,紧扣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动态调整专业和学科,着力于“扶智”“扶志”和“防返贫”,要把校内教育培训与校外就业、创业服务联系起来,切实破解贫困群众“蹲在墙角晒太阳,等着政府送小康”的“等靠要”心态和内生动力不强等问题。

2 中职学校精准扶贫面临的困境

精准扶贫和职业教育的连接点在于,在精准扶贫的实施过程中,需要职业教育来为精准扶贫提供必要的教育支持和技术人才[4]。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中职学校精准扶贫仍旧有个别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1)中职学校精准扶贫认同度和吸引力不强。一是中职学校精准扶贫仅是教育扶贫中的一部分内容,属于政府在脱贫攻坚中的临时性、应急性措施安排,不利于中职学校常态长效化实施。二是社会成员甚至是贫困地区农民受传统的“读书入仕”“重学轻术”观念和高校、普通高中扩招影响,优先选择普通高中、普通本科教育,职业教育逐渐被视作“差等生”的“无奈选择”,导致生源下降和入学后学生流失率较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中职学校精准扶贫的功能。

(2)中职学校精准扶贫措施和形式相对单一。自实施“精准扶贫”战略以来,全国各地的中职学校进行了大规模的精准扶贫实践探索,形成了“学费奖助”“技能培训”“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等措施,推动了扶贫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然而,仍存在一些不足和短板:一是中职学校精准扶贫的对象主要是在校学生和农村贫困人口,对未升学的初高中生的关注不够。二是中职学校教育扶贫与产业扶贫、科技扶贫等其他领域的扶贫工作结合不紧密、融合不彻底。

(3)中职学校精准扶贫水平和质量参差不齐。对贫困家庭的学生进行职业教育,提高技能水平,增强就业与创业能力,是职业教育特色优势所在,也是广大职业院校教育扶贫的主要目标。如果职业院校办学水平不高,不能传授给学生先进的科技知识和劳动技能,那么这一教育扶贫的功能就会大打折扣[5]。由于对贫困地区发展情况了解不准确、不全面,导致的培训内容与贫困人口的就业需要、培训形式与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不契合,距离“订单式”“菜单式”培训有差距;存在过度关注办学规模而忽视质量需求,导致教学培训课程体系无法对接企业行业标准、人才培养质量不适应岗位生产需求。

(4)中职学校精准扶贫制度和机制不够健全。国家先后出台了《关于实施教育扶贫工程的意见》《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等制度,从政策安排来看,中职学校精准扶贫大多是从宏观层面进行部署,但对怎样开展精准扶贫缺乏实践性、针对性强的设计。实施过程中,不但中职学校与政府扶贫机构、教育部门、职业培训组织协作协同机制不健全,还必须面对经费投入不足、人才培养成本不断增长的多重困难叠加局面。这不仅降低了中职学校精准扶贫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延滞了相关扶贫项目成果的实效性,也可能会对中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冲击。

3 现阶段中职学校精准扶贫主要实践路径

职业院校因具有和经济社会发展关联比较紧密的属性特征,在助力扶贫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因此,中职学校应努力探索精准扶贫路径,推动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

(1)扶中职教育之贫,提升中职学校精准扶贫能力。中职学校必须有强大的办学实力,丰厚的办学资源和高质量的办学水平作为依托,才能稳健高效发挥作用。但是,现实中中职学校教育资源相对匮乏,需尽快完善。一方面,各级政府要通过成立专项扶贫基金、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扶贫、融资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大对中职学校扶贫工程的资金投入,拓宽中职学校扶贫的资金来源渠道,调控扶贫资金使用效率,使中职学校有资金助力精准扶贫。另一方面,中职学校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内涵建设,要通过创新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大教学改革、动态调整专业学科、教科研成果转化等措施,不断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使自身有能力助力精准扶贫。

(2)注重扶智和扶志,提升贫困人口脱贫内生动力。一方面,中职学校要认真落实职业教育学生学费减免和资助等优惠政策,提供勤工俭学岗位,让困难家庭学生享有均等的职业教育权利。另一方面,要推进招生就业制度改革,在招生就业政策上向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倾斜,扩大政策覆盖范围,保障贫困家庭学生更充分的享有接受职业教育和实现体面、优质就业的机会,切实达到“教育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的目的。三是始终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先导性和基础性工作,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家长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消弭学历情结和厌学情绪,大力培树贫困人口的自强自立意识和脱贫致富信心决心,切实扭转“等靠要”思想壁垒。

(3)坚持市场为导向,提升职业技能技术培训质量。一方面,中职学校要完善培训课程体系,既要培训职业技能技术,又要培训就业创业精神、实际实操能力;既要开展“送教上门”式培训,又要开拓线上培训,逐步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立体性开放性的职业教育体系。另一方面,要加强与人力资源市场的对接,在摸清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状况和人才需求前提下,设计培训鉴定的教学内容、学科专业和工程项目,以实现人才需求侧和供给侧高度相适相配。三是,立足办学特色,创新精准扶贫模式,进行多样化扶贫。如,发挥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优势,依托校企共建“厂中校”“校中厂”和职业教育进园区模式,联合开办“扶贫车间”“就业扶贫基地”。

(4)健全和完善机制,提升精准扶贫的合力和活力。从中职学校精准扶贫的具体实践来看,在组织动员、资金筹措、就业服务等关键环节,需要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职业院校、劳动力市场乃至行业企业的共同参与,以形成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合力。一方面,国家应当加快教育扶贫立法,尽快启动制定有关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法律法规和实施细则,明确职业学校在脱贫攻坚中的义务和权力。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要健全完善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的管理机构和保障机制,出台支持中职学校参与精准扶贫的激励政策,明确其运行机制。

总之,中职学校必须认真剖析精准扶贫中存在的不足与短板,聚焦“精”“准”要义,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职业教育资源投入,转变精准扶贫工作思路和方法,提高技能技术人才培养质量,着力破解中职学校精准扶贫中的痛点堵点。

猜你喜欢
贫困家庭精准中职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精准的打铁
基本医疗保险缓解农村贫困家庭医疗负担的效果
——基于宁夏西吉某乡镇174户农户的调查结果
精准扶贫二首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城市贫困家庭的孤独感分析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环首都贫困带农村贫困家庭识别及其特征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