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特色高校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1-01-04 21:07周菲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1年12期
关键词:经济社会特色学科

周菲

行业特色高校是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新的历史时期,学校也要瞄准“高质量”发展目标,健全学科生态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校地政企合作,不断推动学校成为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实力量。

健全学科生态体系,筑牢专业基础

学科建设之于大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学者甚至直言:“办大学就是办学科。”经过多年积淀,行业高校普遍形成了学科特色显著的办学优势,但也存在学科“一枝独秀”的发展偏向,不利于实现以优势学科带动学校整体发展的“双一流”建设初衷。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学校树立学科生态理念,既要打造学科高峰,也要围绕“双一流”建设学科布局和发展新兴、交叉学科,辐射和带动关联学科,调整和提升弱势学科,形成优势突出、学科协同的发展态势,以卓越学术力引领高校竞争力。

学校在集聚特色学科优势、推动学科集群发展上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优化学科布局。按学科将分布于不同院系的重复、相似专业进行合并、调减,并鼓励具有一定发展潜力、条件成熟的学科独立建院。二是通过多学科交叉渗透,破除学科壁垒,催生新的学科增长点。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聚焦科技前沿,探索自动化、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学科中的融合应用,探索人文社会科学与传统优势学科可能的结合点,不断挖掘学科纵深发展之路。

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升育人口碑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新的历史时期,行业特色高校高质量发展要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一方面,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以系统观念统揽改革全局,保持与时俱进,加强统筹谋划,敢于破旧立新,确保人才培养各项举措主线明确;另一方面,瞄准核心任务和薄弱环节狠抓落实,精准施策,做实落细改革具体举措。

通过召开全校教育大会,总结经验、查找问题、明确人才培养改革思路,为推动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提供思想保障,同时扎实推进人才培养改革措施。一是全面进行课程体系改革。重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设置大类培养、专业培养、技能培养三大阶段,构建通识通修课程、专业课程、技能课程三大模块,扩大实践教学比重,强化通识基础,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自主建构,增强其学习自主性。同时,进一步完善“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鼓励成果进教材、科研进课堂,优化课程资源,强化课程质量。二是实施拔尖人才培养工程。在学校设立工学创新班、理学创新班,实现本硕博融通、优生优培。三是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实施“五个三”工程(三类师资队伍、三大课程群、三级实践平台、三元评价体系、三支管理队伍),打造创新创业赛训一体化培养模式,让创新创业教育贯通人才培养全过程。四是完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成立教育评估与督导处,全面负责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完成专业、课程、学业、教学、管理等质量的标准化建设,形成三阶段常规检查、专项抽查、教学督导检查、学生信息收集、领导干部听课等全过程监控体系,完善评学和评教相结合的双向评价机制,推进专业自评、专业认证、外部专业评估、学习达成度评估、课程评估等多元评价形式。

深化校地政企合作,优化服务效能

行业特色高校要稳扎行业土壤,充分发挥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与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同向同行。要挖掘学科优势,主动对接国家重大号召和战略需求,深度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探索扩大合作领域、丰富合作项目、深化合作内涵,与地方、政府、企业建立优质资源互利共享的合作机制和交流平台,在合作办学、生产研发、技术攻坚、资源共享等方面深度融合,实现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的衔接互补,形成互通有无、合作共贏的发展格局,进一步增强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摘自《中国教育报》2021年10月25日05版)

(责任编辑:刘洁)

猜你喜欢
经济社会特色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特色种植促增收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超学科”来啦
奋发有为 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弯道超车
“互联网+”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