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意识下的文物陈列与保管

2021-01-04 18:52刘凤玲
炎黄地理 2021年12期
关键词:陈列文物保护导向

刘凤玲

文物是记载历史文明的有效载体。人类在漫长的发展史中存留下许多珍贵的文物。加强对文物的保护是国家非常重要的职责,有些文物一旦被破坏就难以修复,直接降低了文物存在的历史价值。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机构是文物保护的重点单位,单位内部工作人员要强化自身的文化保护意识,将文物保护意识作为导向有序开展好文物的陈列与保管工作,这样才能进一步延长文物寿命,凸显文物的历史文化价值。

文物保护工作带有较强的科学性,主要是开展对文物自然蜕变规律和环境对其蜕变产生的影响,在此过程中不断探索出最佳的文物保护措施。大量实践显示陈列或者保管环节不当会导致文物破坏,因此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机构为了加强对文物的进一步保護就需要及早发现文物破坏程度和周围环境对其带来的影响,结合实际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和控制手段。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机构的工作人员要时刻保持文物保护意识,并将文物保护意识作为导向有序开展文物陈列与保管工作,避免周围环境对文物带来的损坏。

以文物保护意识为导向的文物陈列与保管的重要性

据调查多数文物在保护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二次损坏的问题,因此文物保护机构工作人员需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和控制手段,有序开展文物陈列与保管工作。新时代文物保护机构工作人员要增强文物保护意识,在较强文物保护意识影响下才能有序开展文物陈列与保管工作。此外,有序开展好文物陈列与保管工作可以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过程,能促使我国科学、艺术、人文历史进一步弘扬,对于增强文化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

以文物保护意识为导向的文物陈列与保管面临的问题

文物保管环境不尽合理。精神文明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与此同时人民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不断提高,加强文物保护使传统文化延续下来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非常重要的内容。文物保护工作具有较强的系统性、综合性以及科学性,不同地域的文物保护工作呈现出来的特点、涉及到的范围也是不一样的。文物保管过程中如果保管条件不达标,直接影响文物陈列与保管工作的正常进行,导致文物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此外,文物保护机构建筑面积有限,受空间因素的限制,文物展示过程中没有设置相应的保护措施,导致文物在展示过程中容易被损坏。有些文物的存放条件也不满足相关文件的要求,存放环境的不达标增大了文物破损的几率。一些文物会被工作人员随机堆放在角落,长时间的得不到工作人员的关注,有虫蛀、腐蚀、老化等危险。

文物陈列与保管不够科学。文物陈列与保管工作带有较强的科学性,但是据调查目前有些文物保护机构存在文物陈列与保管不够科学的问题。影响文物陈列与保管的因素较多。伴随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文物陈列与保护工作中也引入了一些新的技术和新的工艺。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出现可进一步升级文物保护机构的工作模式。但是实际上一些工作人员科技技能掌握不熟练,即便引入了新的技术和新的工艺也难以熟练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文物保护人员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忽视对科学技能知识的学习,难以适应新形势文物保护工作的要求。长此以往,文物保护人员懈怠心理会加重,难以提高文物保护工作水平。

文物自身变化容易被忽视。忽视文物自身变化是现阶段文物陈列与保管中存在的问题。文物保护措施和存储方式会伴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一般情况下文物自身变化速度较慢,工作人员仔细观察才能发现。但是有些文物保护机构个别的工作人员工作较为懈怠,不注意观察文物自身出现的细小变化,工作中不够细心,即便文物发生了变化也难以及时发现,时间长了没有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对文物造成了较大程度的损坏。比如一些工作人员不注意瓷器破损、掉瓷等问题,技术人员没有对其作出有效地处理,长期存放的瓷器不加保护,表面积累了大量灰尘,这些灰尘中夹杂着其他难以清除的污染物,一旦正式清理则需要很大的力度,难免会对瓷造成一定影响。加上周围环境湿度较大,也会对铁器类型的文物造成严重损坏,难以有序开展文物陈列与保管工作。文物保护工作带有较强的技术性和专业性,但是对该领域深入研究的专业人员不多。尤其是对文物修复技术方面的研究资料明显不多。伴随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文物修复过程中会用到各种先进的修复科技,比如超声波、X光,这些技术可以对文物年代、质地结构以及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测定,能为文物陈列与保管工作提供诸多便利。

以文物保护意识为导向的文物陈列与保管措施

强化工作人员文物陈列与保管意识是有序开展文物陈列与保管工作的前提条件。新形势下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机构的工作人员要强化文物陈列与保管意识,在日常工作中时刻秉持文物保护意识,针对文物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全面监控文物陈列与保管的各个环节。做好对相关人员的专业化培训,促使每位工作人员熟练掌握文物陈列与保管方面的基本常识以及科学性的保管方法。定期检查工作人员文物陈列与保管工作的落实情况,督促工作人员不断增强自身的文物保护意识。

工作人员要有序开展文物的分类工作。采用不同的分类方法,包括时代分类法、区域分类法、存在形态分类法、质地分类法、功用分类法等。比如工作人员采用时代分类法对文物进行分类,需要以年代为标准把同一时代的文物集合一起,把不属于该时代的文物剔出来。

工作人员要全面性评估文物价值和内涵。文物的价值凝结在历史遗迹和遗物中的人类劳动中,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社会进步的标志。文物的价值可分为有形价值和无形价值,文物的价值具有客观性。工作人员要对文物价值准确评估,明确文物是否具备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等。其中文物的历史价值可以帮助人们去认识历史的本来面貌,可将当时历史环境下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宗教信仰、风情习俗等反映出来。文物的艺术价值则可以带给人美的享受,可以陶冶人的情操,鼓舞人的精神。因此文物管理人员要对文物蕴含的价值客观性评估,凸显出文物的积极作用。

提高工作人员文物陈列与保管的专业技能。从事文物陈列与保管工作的人员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博物馆是文物陈列与保管的主要单位,此外还肩负着文物修复的职责。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离不开博物馆馆内文物的弘扬。因此博物馆内部工作人员要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努力提高在文物陈列与保管方面的专业技能。博物馆要制定以文物保护意识为导向的文物陈列与保管制度,借助制度的形式约束工作人员行为,促使工作人员使用最先进的文物保护理念和保护措施开展文物陈列与保管工作,制定科学完善的文物保护方案。馆内工作人员要具备较强的文物修复技能。在文物保护意识导向下不断创新传统的文物陈列与保管形式。馆内工作人员可以借鉴国外博物馆文物陈列与保管方面的优秀成果,并结合我国博物馆文物陈列与保管的实际情况,对其作出调整,构建出适合的文物陈列与保管模式。工作人员要注意学习先进的文物修复技术,借助科技开展好文物的修复和复原工作。

文物的修复和保护工作是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机构非常关注的内容。文物是国家历史文化的印证,开展对文物的保护工作需要借助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尤其是在文物的修复和保护工作中更需要借助科技力量。工作人员要秉持文物保护意识,以此作为导向修复并保护文物。文物保管人员要全面研究文物自身纹理,借助高科技修复技术开展文物的修复工作,尽可能复原文物。对于已经出现虫害的文物需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修复,避免虫害问题进一步扩大。馆内可以引进文物保护设备,依靠先进设备有效开展好文物修复和保护工作。

文物陈列与保管工作中以文物保护意识为导向可促使文物保护工作有序开展。以上是文章对文物保护意识下文物陈列与保管的有关内容,希望对文物保护机构工作的有序开展有指导作用。

作者单位:锡林郭勒盟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

猜你喜欢
陈列文物保护导向
文物保护利用信息化建设研究
基于任务为导向的长文教学策略
出售中
组合与构建
地下文物保护首要举措考古勘探程序应前置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当前文物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分析
分析地方文物管理所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贪官“自我量刑”,满足了
犬只导向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