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和静县乌龙沟铜矿找矿新进展及勘查前景分析

2021-01-05 05:50袁国华
中国金属通报 2020年12期
关键词:新进展乌龙铜矿

潘 亮,袁国华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十一地质大队,新疆 昌吉 831100)

新疆位于亚欧大陆的腹心地带,既是各国文明汇聚的集合点,同时也是亚欧板块构造和成矿集中带。因此中国新疆吸引了世界各国的注意,被称之为“世界待开发地区之一”。新疆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质环境,也成为国内地质学家的关注重点。二零零七年是新疆地质矿产勘查完成“十一五”计划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速新疆矿区经济的若干意见》,以强化新疆各项地质工作。在此之后,新疆地质勘查代表队继续加大投入力度,积极推进1:5万区域地质矿产的调查工作,并在l:5万航磁测量上获得初步效果,凭借全国资源潜力评价对新疆矿区工作的评估,铁锰、铁、铜镍、铅等重要矿产勘查评价获得一系列的新进展[1]。新疆矿区勘查队针对区域成矿学理论,围绕“环准噶尔”和“环塔里木”两大找矿区域专门部署规划了科学合理的地质勘查工作,使其更符合新疆实际的地质寻矿体系。过去20~30年,铜矿床始终是我国地质勘查队和新疆地质工作所找矿勘查和地理研究的重中之重。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就曾经出现过一个研究高潮,过去十年以来又迎来一个全新的高潮。在过去十年的国际矿床研究中,新疆乌龙沟铜矿研究和勘查进展如火如荼,一枝独秀,不管是在找矿效果还是大型矿区发现上均获得了重大进展。本文基于前人研究基础,结合最新发现,在此针对新疆和静县乌龙沟铜矿找矿勘查和研究的新进展,进行整合性研究。

1 新疆和静县乌龙沟铜矿找矿新进展

1.1 开拓了新的找矿远景地区

在新疆和静县乌龙沟铜矿新的找矿远景地区内,筛选出一批重要的铜矿成矿带。按照已经发现的原生矿和成矿地质环境以及地球化学条件等,将其划分成数个重要的铜矿成矿带,其中最为重要的有6个:南、北向阿尔泰铜矿带;东、西准噶尔铜矿带;南、北昆仑铜矿带。前四个铜矿带内已经找到具备重大工业价值的铜矿床,后两个铜矿带也相继找到了重要矿点和重要矿化,具备巨大潜力的找矿前景。需要注意是,以上所说的铜矿带均属于因为原生矿的发现而重新发现的。譬如阿尔泰山早先以砂金享名于世,也因此以金获名(阿尔泰山突厥语即为金山),过去就曾经在这片区域发现藏有石英脉型原生金铜矿,“七五”期间,在阿尔泰山北部就发现了多个金铜矿,大大提高了原生矿的找矿率。

1.2 509道班西稀有金属矿的发现

新疆和静县乌龙沟铜矿区内的表露地层是巴颜喀拉山群内的上段,岩性主要表现为灰一灰褐色高一中层状变质粗粒砂岩夹灰绿色高层状变质泥粉砂岩、灰绿色薄层状粗粒岩夹杂砂岩夹灰白色厚层状砂岩,属于高绿岩片相。地层内含有发育良好的间接褶皱,地层低板理内出现了揉皱现象,岩石变形具备非常显著的南弱北强的地理构造特征。矿区内含有规模宏观的花岗岩晶脉,呈西北一东南向分布[2]。东北向严重倾斜,局部区域呈现南向倾斜,大致上和和静县区域地理构造线的方向相同。矿区西北中期侵入晚四叠世中粗粒石英岩,晚期侵入细粒白云母三长花岗岩,具体产出形式为岩基状,岩体和围岩之间互相接触,彼此之间的界线并不规则,外接触带上普遍出现角质岩化,接触面呈现北东向。和静县内的大红柳滩断裂带主要是在乌龙沟矿区北侧,具体走势为西北——东南向,带宽数多达上千米。总体上其地质构造面的走向为北东——南西,倾斜角度在70°~80°之间,具备一定程度的逆冲——滑走性,主要作用力以按压性质为主。西侧属于奇台达坂断裂,该断裂带主要是沿着青藏公路的向西延展方向分布。

1.3 基础地质研究新进展

新疆和静县乌龙沟铜矿找矿新进展还包括基础地质研究新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构造方面,在靠近昆仑——乔尔天山板块内新发现了包括含放射性虫质硅岩在内的晚生代白灰构造混合岩带。初步判断其为羌塘板块和西南板块互相碰撞的结合部位;在阿尔泰山北缘进一步判断出鸭子达坂灰白混合岩带的出现有其合理性,东北向极有可能和南边的康西瓦鲸鱼潮混杂带相交,为研究和静县乌龙沟区域内的板块运动和构造框架提供了全新的证据。②地层方面,在天山上三叠统乌郎组花岗岩中部就发现了一整套角度不同的湖楣碎花岗岩,具体表现为上三叠统,为天山地质构造的演化研究提供了关键性依据;在东天山中石炭统阿克沙克组中第一次发现了砂砾岩,为该地质环境的形成提供了新认知;在西天山上二叠统阿其克布拉壳组中发现了新类型的动植物化石,暗示该地区三叠系极有可能会存在四叠;在东准噶尔泥盆统库鲁木遽组的几个层位下,搜集到大量保存完好的动植物化石,如珊瑚类化石、爬行类腕足等,对地质划分和时代确定具备非常重要的判断作用,同时也为新疆和静县地区的基底判断提供了科学的研究数据。

图1 新疆和静县火山-次火山热液型矿床构造图

1.4 维宝西矿段Fe—Cu矿体的发现

在乌龙沟西侧的维宝西铜铅锌多金属矿床最早是新疆地质研究局物化探勘查大队在2000~2005年在1:30万区域利用化探技术对区域进行扫合及铅锌异常巡查中发现的。最近几年随着新疆和静县勘查工作的逐步深入,在维宝以及临近地区陆陆续发现了阿布拉斯矿段铜矿体、阿达滩铅铜矿、潘龙峰铜锌矿、青龙岭铁铜多金属矿、维东铜矿、维宝西铜矿等,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维宝西矿段2018年施工的ZK10810钻孔在孔深210m处,找到平均品位(即质量分数)在1.5%,最高品位在7.5%,真厚度为10m的富铜矿体,以及ZK9719钻孔在孔深401m处发现真厚度为5.72m的块状方铜矿一闪锌矿、黄铜矿矿体,Cu的最高品位在7.89%、平均品位在1.52%,Pb平均品位在18.01%,Zn的平均品位在5.18%,Ag平均品位在5.91%,Fe平均品位在为42%,显示出和静县乌龙沟内铜、铅、锌、银等多金属矿产的巨大潜力。

2 新疆和静县乌龙沟铜矿勘查前景

新疆和静县乌龙沟铜矿矿区的地质构造主要位于那拉提凸起的南部,南边临近哈尔克地槽带的山坳塌陷处。铜矿矿区内的主要构造地层包括石灰系上统的低酸性熔岩、火山岩碎屑石灰岩和西段的高基性石灰岩为主夹杂高酸性灰岩,以及石炭系中统花岗碎屑岩低性火山岩[3]。区域内铜矿矿产具体分布在晚志留世火山岩内部。矿区位置在两个较大地质构造板块碰撞的隆起部位,构造运动极其强烈,伴有大量的断裂、褶皱发育,总体上其构造线的发展方向是近西北向。其中发育在矿区北部规模宏大的那拉提北缘大断裂谷呈现东西向,这也是塔里木板块向东和天山板块俯冲碰撞下出现的结合带,是区域内非常重要的控矿构造带。断裂地质构造带内具体包括EW向、NW向两组。近东西向断裂带和乌龙沟区域构造线的发育方向表现一致,主要作用是有效控制了区域内地质构造的延展,并成为区域内的控岩、控矿构造,也随之成为区内控制矿化带分布和产出的关键部位;另外一方面,与其配套处理的NNE向、近SN向断裂带均属于为次要控矿构造;岩区内的浆活动尤其以华西晚期表现得最为剧烈,其次为华西早期,而华西晚期相对来说表现得就比较弱。该区多次出现的火山活动和岩浆侵入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也为区内成矿提供了便利,并形成了那拉提铜镍多金属成矿带。

新疆和静县乌龙沟铜矿产出矿产具体包括了铜、镍、金、银等,具有明显的控矿带分布特征,其中那拉提铜镍成矿带的长度多达500km,其中乌龙沟内的八一铜矿位于其东部,具备极其明显的勘查远景。新疆和静县乌龙沟铜矿的勘查前景如上所述,新疆和静县地区乌龙沟铜矿勘查获得了一系列新进展,新发现了一大批大中型铜矿床,尤其是最近今年在晚侏罗纪-白垩世的岩浆岩内发现多处大型铜镍多金属矿床,最为关键的是晚生代岩浆岩区已发展为铜金多金属矿的最佳成矿区。新疆和静县乌龙沟铜矿内大面积表露的晚生代岩浆岩为寻找大型以上的火山-次火山热液型铜镍多金属矿提供了巨大的潜力,如图1所示。

图1也充分说明了新疆和静县铜镍多金属成矿条件非常优秀,勘查潜力巨大。可随着我国生态保护的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一定限度内还是对地质找矿和勘查产生比较大的制约力。在新经济背景下,怎样完成新疆和静县的矿产勘查工作,这也成为地勘工作的主要研究内容。对此,一是必须以寻找大型矿床为主要目标,以生态勘查为主,进一步强化地质基础调查工作的实施,全面提高新疆和静县的基础地质调研工作,为勘查工作提供理论依据;二是,必须进一步强化对新疆和静县总体成矿规律的总结,重点对该区火山-次火山热液型矿床进行专门化研究,这是因为这些地区依然具备巨大的勘查潜力,这也为铜镍多金属矿以及单一铜矿的勘查工作提供指导性建议。

3 结语

对新疆和静县乌龙沟铜矿找矿新进展及勘查前景进行分析,依托新疆和静县的地理构造条件,根据区域成矿理论,对乌龙沟铜矿找矿新进展及勘查前景进行调整。在该区发现铜矿体是找矿新突破,希望本文对乌龙沟铜矿的一系列研究发现可以为今后地质工作以及勘查方向提供一定价值的找矿线索和参考意义。

猜你喜欢
新进展乌龙铜矿
令人啼笑皆非的考古乌龙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裂隙脑室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新进展
降低粗选石灰PH值在沙溪铜矿的运用
全球十大铜矿公司
西部矿业迈向国内铜矿“新巨头”
3D打印抗中子辐照钢研究取得新进展
全球最大铜矿开始罢工
引力波探测的“大乌龙”
乌龙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