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滑坡地质灾害的诱发因素及防治措施

2021-01-05 05:50简江华
中国金属通报 2020年12期
关键词:坡体滑坡体斜坡

简江华

(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九一五地质大队,江西 南昌 330002)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促使人类开发建设活动不断增加,这样难免对山体土壤植被等造成破坏,再加上没有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就会引发滑坡地质灾害的发生,对人们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滑坡地质灾害的预防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对此还应了解滑坡地质灾害的诱发因素,这样才能在源头控制滑坡地质灾害的发生,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1]。

1 滑坡地质灾害的分析

图1 滑坡体的组成

滑坡作为地质灾害类型之一,主要是指受某种原因的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斜坡上的岩体或者土体沿着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向下滑动。滑坡的组成要素主要包括滑坡体、滑坡壁、滑坡面、滑坡带、滑坡床、滑坡舌以及滑坡台阶等等(具体如图1所示)。滑坡灾害是指由于滑坡造成的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生态环境破坏等。滑坡地质灾害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基本条件,即斜坡体有滑动空间和两侧有切割面,如西面丘陵山区的地形地貌特征就广泛存在滑坡地质灾害形成的基本条件,因此使得滑坡地质灾害频发。滑坡活动强度主要与滑坡的规模、滑移距离以及滑移速度有关。滑坡的活动强度往往随着滑坡体的移动速度以及移动距离增加而不断增强,这样造成的危害也会进一步加大。据相关资料分析,中国是世界上发生滑坡最多以及损失最终的国家之一,而且中国自古以来,就经常发生滑坡灾害。滑坡造成危害有直接性或者间接性的,经常伴有洪水、地震等灾害。滑坡灾害形式多种多样,而且造成的后果相当严重,轻则损坏道路、毁坏耕地、堵塞江河,重则掩埋村镇、活埋人畜[2]。

2 滑坡地质灾害的诱发因素

2.1 地质条件与地貌条件

2.1.1 岩土类型

通常情况下,各类型的岩土体都可能引起滑坡的发生。但是在所有岩土类型中,存在斜坡抗剪性强度较低的松散土层、风化壳以及碎石土等,红粘土、片岩、煤系地层等岩层,再加上雨水等外力作用,极易发生滑坡。

2.1.2 地质构造条件

岩土体被构造面切割,使得岩土体呈不连续状态,这样会使得岩土体向下滑动。即斜坡存在断层、裂隙以及断层发育,雨水能够进入斜坡,这样极易发生滑坡。

2.1.3 地形地貌条件

处于一定的地貌且达到一定坡度的斜坡可能会引起滑坡。通常情况下,容易发生滑坡的地貌部位为公路以及铁路的边坡、前缘开阔的山坡等等。斜坡坡度在10度-45度之间,坡形为上陡中缓下陡,且对于斜坡上部,呈环状,则极易发生滑坡。

2.1.4 水文地质条件

水文化地质条件是诱发滑坡的主要条件之一。主要受地下水活动的影响,会降低岩土的强度,动水压力和孔隙水压力对岩土具有侵蚀的作用,会使得透水岩层产生浮托力。与此同时地下水活动对滑动面的影响最大[3]。

2.2 内外动力和人为因素的影响

内外动力主要是指地震、降雨、融雪以及地面水的冲刷诱发滑坡的发生。人为因素主要是指人类不合理的开发活动,如矿山开采、开挖坡脚、爆破等等,可能会诱发滑坡。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2.1 开挖坡脚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各项工程的建设,包括铁路、公路以及建厂建房等等,修建过程中,往往没有考虑自然条件,随意爆破以及开挖,破坏坡体,从而造成边坡失稳,诱发滑坡,给工程运营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如图2所示。

2.2.2 蓄水和排水

位于河、湖、海、沟的斜坡受水池和水渠渗漏以及漫溢、工农业废水的排放,使得水体进入坡体,破坏了岩土的强度,从而诱发了滑坡。坡体受水库水位上下急剧变动,使其动水压力增大,进而诱发坡体滑坡。与此同时厂矿废渣的不合理堆弃、山坡上乱砍滥伐、劈山开矿等等,坡体会受到严重的破坏,更有利于雨水等水体的渗入,从而引发滑坡。

图2 不合理开挖造成的危害

3 滑坡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3.1 正确识别滑坡体

为了预防滑坡地质灾害的发生,应正确的识别滑坡体,根据坡体的特征可以判断其稳定性。一般情况下,稳定的滑坡体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坡体上长满树木,不存在任何的擦痕,且有较高的后壁;具有宽大、较为平整的滑坡平台,土体较为密实;坡体上长满树木、土体不存在松散崩塌的情况,且滑坡前缘斜坡较陡,有被河水冲刷的现象;滑坡的舌部周围没有河水,且坡脚有泉水流出。不稳定滑坡体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滑坡体坡面较陡,且高低不平,坡面延伸较长;向下缓倾且面积不大的滑坡平台,而且有未夷平的情况;滑坡体表面不仅有新生的冲沟,还存在泉水以及湿地;滑坡平面的局部平台参差不齐,且存在不均匀沉陷的情况;滑坡表面的土石较为松散,有碎石被冲刷的风险;滑坡体表面树木较少,尤其是无绝大直立树木。

3.2 消除和减轻水的危害

水是诱发滑坡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为了防止滑坡地质灾害的发生,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消除和减轻水的危害。具体是消除和减轻水对坡体的冲刷、对岩土体的软化以及溶蚀等等。消除和减轻水的危害具体措施主要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在滑坡边界,合理的设置截水沟,拦截外围地表水;将排水沟修筑在滑坡区的坡面上,及时疏导坡面上的水;为了防止坡面覆盖层地表水下渗,可以设置浆砌片石,也可以设置人造植被;在岩质边坡防护过程中,可以喷射混凝土,形成混凝土护面。除此以外,排除地下水的方法还包括水平钻孔疏干、竖井排水、支撑盲沟等等,在具体选择地下水排除措施,应充分考虑边坡地质结构以及水文地质条件。

3.3 改善边坡岩土力学强度

通过改善边坡岩土力学强度,可以提高岩土的抗滑能力,增强坡体的稳定性。具体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削坡减载:主要是针对坡度较高以及坡角较陡的坡度进行改善,通过削坡设计,使得坡体的坡高或者坡角处于相对较缓的状态,以增强边坡的稳定性。需要注意的是该方法需要在施工前需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如岩土体是否稳定、是否经济有效;边坡人工加固:对不稳定的边坡进行人工加固,主要措施有修筑挡土墙和护墙、设置钢混凝土抗滑桩或钢筋桩;预应力锚杆或锚索:预应力锚杆或锚索主要应用在软弱结构面的岩质边坡加固中,或者也可以应用在有裂隙的岩质边坡加固中;采用固结灌浆加固岩土或土体强度,采用电化学加固法加固岩体或土体强度;针对坡体中出现孔洞、裂隙灯,还应采取镶沟补缝的措施,防止裂隙的进一步发展。

3.4 建立完善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体系、防治体系和应急体系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的先进的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中,通过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对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进行预测以及预警,可以减少滑坡地质灾害发生的几率,避免滑坡地质灾害发生带来的严重后果。对此还应各地区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在建立过程中,必须充分了解地质环境背景、气象资料以及历史地质灾害的分析研究,合理划分滑坡地质灾害预警区。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应结合计算机技术以及GIS技术,应实现地图管理、雨量管理以及地图管理等功能,为滑坡地质灾害预测与紧急救援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不断提高滑坡地质灾害预测与紧急救援工作的效率。

3.5 严格遵循地质灾害防治原则和防治制度

为了加强滑坡地质灾害预防效果,还应遵循地质灾害防治原则和制度,为滑坡地质灾害预防工作提供重要基础,使得滑坡地质灾害工作开展的更加的科学以及有序。对此地质灾害防治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的原则,即以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由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治理自然因素引起的滑坡地质灾害;谁引发、谁治理人为因素引起的滑坡地质灾害;统一管理、分工协作的滑坡地质灾害防治的原则。与此同时还应遵循的制度包括地质灾害调查制度、地质灾害预报制度;地质灾害易发区工程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从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单位实行资质管理制度、与建设工程配套实施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三同时”制度等等,保证滑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符合法律制度规定的要求[4]。

3.6 提高地质灾害防治人员的技术水平

地质灾害预防人员的技术水平对地质灾害防治效果具有直接影响。我国是一个滑坡地质灾害频发的国家,而且形成滑坡地质灾害条件较为复杂,对此这就增加了滑坡地质灾害防治难度,对地质灾害防治人员的技术水平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此地质灾害人员还应不断的学习先进的防治技术,积累更多的防治经验,因此在具体的工作中,不断的总结和反思,及时发现和解决滑坡地质灾害发生的问题。同时应根据自然条件不断变化,能够对滑坡地质灾害作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判断,并且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尽可能的降低滑坡地质灾害发生的几率[5]。

4 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是一个滑坡地质灾害频发的国家,滑坡地质灾害的发生给人们带来严重的生命以及财产损失,对我国社会的稳定产生了严重的不利影响,因此如何有效的预防滑坡地质灾害的发生尤为重要。想要提高滑坡地质灾害防治效果,还应对滑坡地质灾害诱发因素较多进行深入的分析以及研究,明确滑坡地质灾害的诱发因素,包括地质条件和地形地貌因素、人为因素等等,这样才能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尽可能的减少滑坡地质灾害的发生,给人们的生命以及财产提供重要保障,这对于我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坡体滑坡体斜坡
降雨与水位波动作用下的水库边坡稳定性影响研究
采动-裂隙水耦合下含深大裂隙岩溶山体失稳破坏机理
滑坡体浅埋隧道进洞分析及应对措施
强降雨作用下滑坡稳定性分析
信仰的“斜坡”
浅谈滑坡体桥梁设计防护措施
梦是长长的斜坡(外一首)
干砌石护坡灌注混凝土施工方法在水电站大坝施工中的应用
贵州省习水县桑木场背斜北西翼勘查区构造情况
无轨斜坡道在大红山铁矿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