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纺织品印染工艺技法研究

2021-01-06 06:00骆金霞
化纤与纺织技术 2021年4期
关键词:蜡染印染花纹

骆金霞,肖 红

西安工程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陕西 西安 710048

我国丝织品印染工艺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就被人们发现,后经各朝各代的发展,到汉代已趋于成熟。汉代印染作为中国传统印染的一部分,在传统印染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色彩丰富,工艺技法精湛,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内学者对汉代织锦、刺绣、汉元素应用到现代服装等有很深入的研究,但是对于印染领域研究相对较少。本次研究结合长沙马王堆和敦煌莫高窟实地调研,对汉代的印染工艺技法和染料色彩进行初步了解,然而由于历史久远和外部条件的影响,需要花更多时间借助出土文物、博物馆、汉代墓穴、研究院等资料,去收集、整理、了解汉代印染工艺。研究汉代印染工艺技法,使传统民间技法得以保存和传承,对中国传统印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汉代纺织品印染概况

汉代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染织工艺进步,染料更加丰富,染色工艺精湛,有一染、再染、蜡染、加深固色等技艺,染色的染料基本是天然矿物或植物染料,且以植物染料为主。基本颜色有青色、赤色、黄色、白色、黑色,它们称之为五原色,将原色按比例混合在一起可以染出不同明度、不同颜色的间色。青色主要是从蓝草中提取色素;赤色主要用植物染材茜草染红,用茜草染成的红色叫“绛”,接近于现代的土耳其红;用红花染成的红色叫“真红”,相当于现在的大红色;黄色主要是用山栀子来染黄;而白色主要是用漂白的方法,漂白生丝用pH值大于12的强碱物质去除织物上的丝胶,漂白麻的时候使用最多的是草本和木木植物燃烧后的残余物加上石灰多次浸煮;黑色主要是用炭黑、橡子、百虫仓等。

矿物颜料主要是丹砂,湖南长沙马王堆汉代墓穴出土的大批彩绘印花丝绸织品中,很多红色花纹都是用朱砂绘制的。彩色绘画和印花工艺,可以归纳为两种:一是彩色套合印刷,二是印花彩绘,能够充分反映汉代的人们已经掌握了印染和彩绘技术。在印花方面,汉代已经有印染、蜡染和夹染等多种印花技术。印染是凸版印花、植物染、矿物染;夹染就是凹版印花,用两块薄木板雕刻成相同纹样,将织物夹在两个刻板之间,镂空的纹样处涂上染料;蜡染是用蜡液遮挡织物进行染色。

2 汉代纺织品印染工艺

2.1 凸版印花

汉代最早的印染工艺是画绘,再发展就是凸版印花,起源于新石器时期的印纹陶拍,商周时期用来印制青铜和白陶范模之纹饰,继而应用于绘制刺绣的底稿,不久即在布帛上印制花纹[1]。凸版印花类似于图章加盖印记的方法,也称之木板印花或者模版印花,即在木制模、石制模、硬油纸板、铁制模、钢模等表面刻出花纹,然后蘸取色浆到模版上再盖印到织物上的一种印花方法。模版采用木质的称为木版模型印花,模版上呈阳纹的就是凸版印花,在版面凸起的部分涂上色浆,在已平整处理的平摊织物上对准花位用力施压于织物,就能印出型版所雕刻的纹样。

凸版印花工艺早期主要是在丝绸织物上印花,丝绸印花出土的有印花敷彩纱和泥金银印花纱等,其中印花敷彩纱主要用到的颜料是石染和草染,用朱红色画出花穗,用颜色最深的墨汁点画出花穗的子房,绘画浅银色的叶子、蓓蕾和纹点,绘画灰色的叶子和蓓蕾的苞片、冷灰色的叶子,用白色粉末加入点元素。印花和用彩色描绘出来的花纹层层分明、疏密有致、线条流畅[2]。

泥金银色火焰纹印花纱是一种非常精美的印染作品,材质纱是轻薄透明并且外观有明显方孔的平纹组织丝织物,图案由相似细密的弯曲线条和小圆点组成,曲线部分颜色是银灰色和银白色,小圆点是朱红色和金色。花纹是用很细的线条,美感十足,而金银色的部分是使用矿物染料形成的效果。它是用如同盖图章一样在织物上印出花纹。线条细密弯长,交接处连接,印纹薄厚均匀,且具有两面的效果。在印制中,用了三套版:第一版印出银色的呈龟背形的骨架,第二版印出银灰色的主纹,第三版印出金色或朱色的装饰点[3]。纹样全用细密的线条和小点,看上去非常雅致和秀丽。这是我国目前见到的最早的多套版印花工艺。

2.2 蜡染

蜡染历史悠久,大约出现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蜡染称为“蜡缬”,是使用蜡液点绘花纹在棉、麻、丝等天然纤维织物上,在低温的条件下放入靛蓝染料中浸染,有蜡的地方染不上颜色,去蜡后即出现因蜡保护而产生的美丽花纹白花,浸染时色料也会渗入蜡液风干的裂痕,布面呈现出裂纹又称“冰纹”或“龟纹”,形成形意各异的蜡染图案,具有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4]。

蜡染工艺流程:先在布上绘画图稿,或者印稿。蜡刀蘸蜡顺着布上的构图按痕画蜡,将画好蜡的棉布放入盛有染液的缸里浸泡冷染,浸泡次数越多颜色越深,布染好后清洗掉残留浮色,再放入热水锅中蒸煮脱蜡,脱蜡后对残留浮色以清水加肥皂粉煮1~2次,取出清洗干净便得到蓝底白花的蜡染花布。

新疆民丰县雅遗址一座东汉夫妻合葬墓出土的一块蓝底白花蜡染棉布是迄今发现最早的蜡染实物,花纹是圆点和锯齿纹花边及米字网格几何纹[5],这块实物显示了当时的蜡染技术已相当成熟。

2.3 夹缬

在西汉时期就已有在织物上漏印彩色的图案,这些印图案的织物质地精致,印制薄厚均匀且细腻,制作工艺精湛,是印制非常精良的型版印刷品。这种孔版印刷术的印版是手工雕刻的,被称为“夹缬”[6]。

蓝底白花的夹缬古朴大方,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艺术特征,它的美感、风格主要体现在纹样、构图、工艺三个方面。

第一,纹样:夹缬纹样源于生活,形式多种多样,内涵丰富。取材于民间,呈现出百姓的喜闻乐见,寄托着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在题材和内容上完美表现出老百姓健康和质朴的心灵。

第二,构图:每幅纹样都是把内容安放在一个长方形空间里,以中轴线将纹样分成完全等分的左右两部分。无论什么样的纹样左右两边都是对称的。

第三,夹缬工艺流程:含刻纹样花版、打制靛青染液和入缸染色等三道主工序。每道工序包含许多子工序,如整布、搅缸、装花版、氧化、卸版、漂洗等,最后得到蓝底白花夹染花布。

3 汉代纺织品的色彩和染料

3.1 色彩

从出土的纺织物来看,可以辨别的颜色主要有深红、朱红、大红、绛红、紫色、绛紫、茄紫、宝蓝、淡蓝、湖蓝、翠蓝、蓝、蓝黑、黑、藏青、藕荷、绿、油绿、叶绿、褐、浅驼、浅橙、黄、古铜、杏色、白色等30余种。

3.2 染料

汉代在丝织品的印染加工方面,用于染色的矿物、植物染料增多,染料来源更加广泛。其中矿物染料有赭石、石黄、空青、朱砂等。植物染料种类繁多,其中主要的属于直接性的有黄栀子等,属于盐基性的有黄蘖等,属于媒染性的有茜草、紫草、苏枋、郁金、黄栌等,属于还原性的有蓝草。红花所染红色极其鲜艳,称为“真红”,西汉时期有人以种植红花为业[7]。

汉代所用的媒染剂有明矾、皂矾、石灰、冬灰等,由于染料、媒染剂、染色工艺技术齐全配套,故染色色谱极为丰富,其中包括原色、间色、复色和不同明度和不同饱和度等多种色相,色彩鲜艳[8]。汉代丝织品的染色加工有匹染和线染两种类型,又统称为平染,相对于平染,在汉代又出现了花染。花染是使用某种方法使得丝线或布帛的某些局部产生排染作用而留出花纹[9]。

4 结论

(1)从汉代的印染工艺技法分析,汉代有凸版印花、蜡染、夹缬等印染工艺,使用涂染、浸染、套染、媒染等多种技法。由此可以看出印染技法多种多样,制作工艺精湛。

(2)从印染色彩和染料上分析,色谱已扩大到30余种,用于染色的矿物、植物染料来源更加广泛,足以证明汉代印染颜色丰富多彩,染料种类繁多。收集、整理汉代印染工艺技法对当今纺织品印染有着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蜡染印染花纹
一种适用于牵引车导向轮位的轮胎
蜡染的纹饰探讨
纺织业印染废水治理技术应用及改进
贵州蜡染的审美特征及其创新应用
轮胎花纹学问多
蜡染及扎染图案的风格与印染技法
印染书香
按属性分类
马丽蜡染作品
指甲油X水DIY大理石纹印染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