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现代体育运动服装设计的潮流走向
——评《运动服装设计》

2021-01-06 05:35赵连保
毛纺科技 2020年7期
关键词:运动服装轮廓潮流

主 编:陈彬

出版社:东华大学出版社

体育运动服装属于特殊用途装备,针对它的设计主要集中在专业性能上。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服装设计存在着鲜明的审美差异,因此现代运动服装设计在保障运动需求的同时,也要关注时尚潮流、风格趋势、创新走向。一方面,体育运动服饰需要以更好的性能、更多的功能来满足体育竞技需求;另一方面,体育运动服饰要迎合潮流审美、时尚走向,以满足体育文化需求。《运动服装设计》一书由陈彬主编,由东华大学出版社于2018年5月出版。全书围绕运动服装造型、色彩、材质及开发流程,针对现代体育运动服装设计的潮流趋势进行全面且系统的探索。总览全书,有3个特色值得关注。

一、考虑全面,兼顾运动服装设计功能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该书对现代体育运动服装的价值理念进行了拓展。指出运动服装存在的意义,不仅能够对人们生理、心理健康起作用,还是现代社会休闲和社交的着装方式之一。这一观点具有明显创新性,不仅颠覆了传统意义上人们对运动服的认知,也为现代体育运动服装设计的发展方向作了概括总结,顺理成章地引出了体育运动服饰设计的“潮流”概念。作为体育运动服装设计师,既要考虑人们对运动服装的舒适性、实用性、功能性的需要,也要把美观性、流行性、时尚性因素考虑在内,这样才能兼顾运动服装设计的功能性与人文性。该书分为4个章节,探讨体育运动服装的造型设计、色彩设计、材质设计和开发流程,每一章节下的内容均划分为“功能性设计”与“人文性设计”2个方面,其是体育运动服饰设计潮流走向的重要体现。

该书第一章为“运动服装的造型设计”,包括3个模块,分别为轮廓设计模块、结构线设计模块和细节造型设计模块。其中,轮廓设计模块同时具备运动服装设计的功能性与人文性价值,这是由轮廓的整体性呈现特征决定的。所谓轮廓,即运动服装穿着后正面、侧面、斜面的外形结构,无论从哪一个角度观察轮廓设计,都是建立在整体视觉体验基础之上的,因此各类运动服装(如上衣、下衣、配饰等),在风格上必须统一,并不断向流行趋势靠拢,以赢得消费者的青睐。作者刻意突出“轮廓”这一设计模块,旨在阐明体育运动服装设计中“以人为本”的重要性,即面对不同人种、年龄、性别、体型、肤色的消费者,轮廓设计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才能契合不同人群的个性爱好,进而实现“引领潮流”的目标。同时,体育运动服装轮廓设计也蕴含着功能性价值,作者指出:“轮廓设计是服装设计的第一要素。”这是由穿着者参与的运动项目特点决定的,如健身衣的轮廓设计突出紧身特点,这样才能将运动员健美的肌肉轮廓显示出来,而冲锋衣在轮廓设计上强调宽松、修长,这样才能保证在户外运动时灵活自如。该书详细解读了4种轮廓分类方式,包括字母分类、几何分类、物象分类和专业术语分类,如按照字母分类,健身衣设计轮廓属于“X型”,冲锋衣属于“H型”,有利于不同类型读者(如设计师、高校教师、学生等)正确把握运动服装轮廓分类,保障设计中功能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体育运动服装的结构线设计决定了成衣造型,结构线是指服装设计过程中根据服装造型分割成若干布块,再将各个布块缝合之后的开刀线,也可称之为服装的“切割线”,服装最终以整体形态呈现。从读者角度来看,由于色彩、饰物等要素的掩盖,结构线并不引人注意,但在体育运动服装中,结构线设计合理与否,不仅影响运动员的穿着体验,也影响着体育竞技审美,这是同类型服装设计著作中容易忽视的一点。该书将国际上较为流行的结构线设计划分为“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倾斜结构、弧形结构”4种类型,弥补了国内同类型著作中概念混淆、不易识别的缺陷,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例如,垂直结构适用于户外运动类运动服装,因为垂直结构线在空旷的环境中,在视觉体验中形成的面积较窄,能给人一种身体挺拔、修长的感觉;弧形结构适用于女性泳装,结构线分布于女性身体颈部、肩部、胸部、腹部、臀部等部位,以柔和的线条突出女性曼妙的身材。体育运动服装细节造型设计对象包括衣领、衣袖、口袋、拉链等,这些细节部分虽然是服饰的“搭配元素”,但其功能性及人文性都不可小觑。该书注重“细节造型”的设计理念,对于提高我国体育运动服装设计的潮流意识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二、切中要点,强调运动服装设计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协调

书中指出,随着现代体育运动服装设计理念与方法趋同,人们在强调服装舒适美观度的同时,也提出了设计创新的要求。换言之,一种体育运动服装或一个体育运动服装品牌要实现形成潮流、引领时尚,不能停滞在对普遍性价值的深耕细作上,如改进面料、量身定做、个性设计等,这种发展思维只能在一定市场范围内获得回应,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运动服装设计的走向。作者从体育运动服装产业链角度出发,提出了“一超多强”的设计创新思路,一方面,遵循体育运动服装设计的普遍性原则,即体育运动服装产品兼顾所有设计优势,在整个产业领域中拥有多种强势产品,另一方面,遵循体育运动服装设计的特殊性原则,即体育运动服装产品具有自身独有的优势,在市场上拥有品牌辨识度。

该书第二章为“运动服装的色彩设计”,根据该章内容可以得出,色彩是运动服装设计中最普遍的元素,也是最具有表现力、最容易创新的要素。作者通过分析色彩与心理、色彩与生理、色彩与搭配、色彩与功能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多种可行的创新方案。例如,在“色彩与心理”方面,作者认为运动服装色彩对着装者心理产生影响,进而反映到运动行为上,会对运动效果产生影响。作者通过对极限运动服装色彩分析,指出攀岩、滑雪等具有较大危险性的户外运动,色彩设计应选择明快、强烈、高纯度的色彩,如橙、黄、红等,此类色彩能够让人产生兴奋、警惕、轻快的情绪,而不适合选择蓝、绿、黑等色彩,因为此类色彩会导致阴郁、冷淡、沉闷的情绪,容易使运动者忽视风险。书中此类观点、分析及案例等值得我国体育运动服装设计师高度关注,在设计实践过程中,应将“潮流引领”从单一价值向多元价值转型(如“视觉潮流”向“心理潮流”转型)。该书第三章为“运动服装的材质设计”,所谓材质,即构成运动服装产品的面料、辅料、配料等,换言之,针对运动服装的材质设计就是对原材料的加工处理,原材料的研发门槛较高,这为运动服饰设计中突出“特殊性”提供了条件,基于常见的棉、麻、皮毛、锦纶等材质,通过一定科技手段的处理,可以实现“化腐朽为神奇”,如超细面料、防水面料、超轻面料等,根据材质特性设计体育运动服装,能够在众多品牌中脱颖而出,引领潮流走向。

三、案例具体,聚焦运动服饰设计全过程项目管理流程

该书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联系,除了全面论述体育运动服饰潮流形成因素外,针对“如何实现体育服装潮流设计”也做了深入探讨,强调随着现代体育运动竞技水平提升、人文内涵丰富,对体育运动服装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意味着体育运动服装设计已经超越了单一的艺术设计范畴,作为设计师,应具备跨专业、跨领域、跨文化的综合素养,既要掌握服装工艺、服饰美学、纺织印染等一般性服装设计能力,还要具备环境科学、人体工程学、心理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该书第四章为“运动服装设计开发流程”,作者为设计师提供了运动服饰设计全过程项目管理流程,具体过程包括总体分析、前期调研、概念设计、样品制作4个环节。其中,“前期调研”是运动服饰设计开发的核心工作,以追求创新性为设计目的,前期调研的意义不仅在于了解当前市场中运动服饰流行现状,从中吸取优秀经验,还要规避单纯抄袭的陷阱,突显自身的设计特色。前期调研可采用的手段较多,如市场调研、展会调研、街头调研、网络调研等,该书以迪卡侬BTWIN品牌为例,逐一分析了不同调研方式的优劣,可为该书读者提供借鉴。同时,该书也强调了“二手调研”的重要性,例如文献调研、专家访谈、企业报告等,由此获得的资料经过加工过滤,能够集中反映出运动服饰设计在某一领域的发展趋势。该书基于“开发流程”的研究,为我国运动体育服装设计在潮流跟随、潮流把控、潮流创新方面奠定了基础,且从设计理念到设计过程,从概念设计到样品制作,每一个步骤都讲解得非常详细,并配备了大量图片,方便读者参考。

《运动服装设计》一书对服装设计的研究既具备了一定的专业高度,又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参考性、启发性,案例解读详细、内容图文并茂,不失为一本运动服装设计领域的佳作,可作为我国高校服装设计专业的教材用书,也可作为运动服装专业设计人员的工具书。

猜你喜欢
运动服装轮廓潮流
GB/T 41176—2021《专业运动服装 滑雪服》等国家标准发布
OPENCV轮廓识别研究与实践
基于实时轮廓误差估算的数控系统轮廓控制
新东煌服饰陆军华:从一线工人到运动服装制造专家
2017健身装备评选
高速公路主动发光轮廓标应用方案设计探讨
潮流
潮流
潮流
聚焦ISPO无缝纺织技术专区 提升高性能运动服装的“科技与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