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绿色旅游发展策略

2021-01-06 05:04李爽
浙江农业科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欧式区划村落

李爽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1)

传统村落指具有悠久历史、拥有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应予以保护和传承的村落,其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逐渐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1]。为了传承和保护传统村落,2012—2018年,由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联合评审先后公布了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共计6 819个村落入选。其中,浙江省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目前已有636个村落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居全国第四位,是东部沿海省份中入选最多的省。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传统村落逐渐走向没落。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传统村落平均每天以80~100个的速度消失[2-3]。随着政府部门对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的持续关注,传统村落也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

虽然传统村落在欧美等国家现存数量较少,但早在1960年,欧美国家就意识到对传统村落的保护。1964年国际文化财产保护与修护中心通过的《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以及197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关于历史地区的保护及其当代作用的建议》,将传统村落列入保护范围。对于传统村落的研究,早期集中于传统建筑方面[4-6]。Gauthiez等[7-9]推动了传统村落的研究,如对传统村落的政策、人口、文化等影响因素的研究[10-12],并引入地理信息等空间分析方法[13-14]。

我国对传统村落的探索性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15-17],专家学者对于传统村落的概念提出不同看法[18-19],但都突出了传统村落作为文化活态传承的内涵,并展开了关于传统村落空间形态[20-24]、文化特色[25-27]的相关研究。90年代后,传统村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传统村落的保护视域,尤其是旅游业的发展及旅游大众化时代的到来,传统村落保护研究也由以往从建筑、自然纹理等物质遗产的角度[28-30],聚焦到旅游视角,形成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元保护[31-33]。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村落开发的深入,保护与开发的冲突也越演越烈,如何协调保护和开发的关系也成了学术界关注的主题,出现了关于传统村落保护性旅游开发的研究[34-37]。

综上,对于传统村落的研究多集中在传统村落的空间格局阐述和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的策略研究,而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之间空间相关性的探究以及基于空间分布特征的绿色旅游开发策略研究还有待深入。

本文以浙江省636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浙江省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将浙江省传统村落核密度分布图分别与高程、水系、交通、县级区划行政中心、主要旅游资源、GDP、人口密度等自然和社会因素做空间相关分析,得到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之间空间相关性,在此基础上,提出浙江省传统村落绿色旅游发展策略,以期丰富浙江省传统村落的空间数据,为浙江省传统村落的旅游发展提供参考。

1 资料及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浙江省位于我国的东南沿海,是长江三角洲的南翼,与江苏、上海、安徽、江西、福建毗邻,面积约10.55万km2,下辖11个地级市,包括县级行政区划89个。省内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水网密集,旅游资源丰富[38]。

1.2 数据准备

选取浙江省636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利用Goole Earth结合百度地图,确定636个传统村落的坐标,将坐标导入ArcGIS 10.5,生成浙江省传统村落位置点图。

其他数据包括基础图件数据和统计数据两大类。基础图件数据有交通线路图、行政区划图、高程图(DEM)、水系图、主要旅游景点图等;统计数据有浙江省2019年统计年鉴和浙江省11个地市的2019年统计年鉴,根据统计年鉴,计算出浙江省89个县级行政区的人口密度、人均GDP等数据,并将统计数据作为属性添加到行政区划图,转化为空间可视化的图件。

1.3 研究方法

ArcGIS是使用广泛的地理信息软件,用以将地理要素进行可视化表达及空间分析,本文主要应用ArcGIS的空间分析模块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1.3.1 密度分析法

ArcGIS 10.5空间分析模块中,核密度(Kernel Density)和线密度(Line Density)分析法可以更清楚的显示出点要素或线要素的集聚情况。本文利用ArcGIS 10.5制作传统村落核密度图、交通和水系的线密度图,分析各要素的聚集和离散状态。

1.3.2 空间相关性分析

ArcGIS 10.5的空间相关性分析工具(Multivariate)能对两个空间图层进行相关分析,说明两个图层是否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文中分析了传统村落核密度分别与高程、交通、水系、经济、人口等数据是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或负相关。

1.3.3 距离制图

ArcGIS 10.5空间分析中提供了欧式距离(Euclidean Distance)、成本距离(Cost Distance)、路径距离(Path Distance)3种距离制图方式。其中,欧式距离即以栅格图的形式显示每个单元到最近源的直线距离。本文采用欧式距离制图,生成水系、交通、县级行政区中心、主要景点等要素的欧式距离图等。

1.3.4 叠置分析

ArcGIS 10.5具有数据空间叠置分析功能,其中的交集操作(Intersect)可将两个图层叠置,取共同要素,并将属性合并。

本文将传统村落位置点图分别与高程图、水系欧式距离图、交通欧式距离图、县级行政区中心欧式距离图、主要景点欧式距离图、GDP分布图、人口密度图等图层进行叠置分析,以明确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

2 浙江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受到地形因素、区位因素、社会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对传统村落总体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探讨,进而分析传统村落和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空间相关关系。

2.1 浙江省传统村落聚集区识别

对浙江省636个传统村落进行核密度分析,绘制浙江省传统村落核密度图(图1)。

图1 浙江省传统村落核密度分布

由图1可以看出,浙江省传统村落总体上空间分布不均衡,浙北地区传统村落分布少且分散,浙南地区传统村落较集中,呈现“北冷南热”的态势。整体分散,局部聚集,形成丽水市南部、丽水市北部、台州市西部、金华市西部4个主要的聚集中心。

2.2 地形因素影响

2.2.1 与高程关系

高程(DEM)是影响浙江省传统村落分布的重要因素,浙江省的高程范围为-74~1 922 m(图2)。利用ArcGIS 10.5将传统村落位置点图和DEM进行叠置分析,提取各传统村落的高程值,得到浙江省传统村落高程为4~1 310 m。为了明确浙江省传统村落集中分布的高程范围,将浙江省传统村落的高程值分为4~200、200~500、500~800、800~1 310 m等级。由图3可以看出,随着高程值的增加,传统村落的数量逐渐降低,200 m以下的平原地区传统村落的数量最多,其次是200~500 m丘陵地区。

图2 浙江省不同高程传统村落的分布特征

图3 浙江省传统村落DEM分布

为了明晰传统村落聚集程度与高程的关系,利用ArcGIS 10.5对传统村落核密度图与高程图做空间相关性分析,得到两者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2,即高程越高的地区,传统村落分布形态越聚集;高程越低的地区,传统村落分布形态越分散。其中,丽水市南部和丽水市北部两个聚集程度最高的地区,高程值集中在398~714 m,属于低山丘陵地形。

综上可知,传统村落的数量随着高程值的增加呈减少趋势。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区,地势较为平坦,人们活动更为频繁,村落数量较多;而海拔越高,环境越恶劣,宜居性越差,村落数量减少。高程越高,传统村落聚集度就越高。高程较低的地区,由于更适宜居住,经济发展较快,村落城市化加快,故呈离散分布;高程较高的山区,由于山体阻隔,交通不便,传统村落得以更好的传承和保留,故呈聚集分布。

2.2.2 与坡度关系

利用ArcGIS 10.5对DEM进行表面分析,得到浙江省坡度图,浙江省的坡度为0~72°。将传统村落位置点图与坡度图层进行叠置分析,得到浙江省传统村落的坡度值为0~36.9°。依据国际地理学联合会地貌调查与地貌制图委员会关于地貌的坡度分级标准,结合1984年中国农业区划委员会颁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中对耕地坡度分级标准,将浙江省传统村落的坡度分为0°~6°,6 °~15°,15 °~25°,25°~36.9°等级。由图4可以看出,约82%的传统村落,坡度值在0°~15°,为平耕地或缓坡耕地,水土流失较轻,适宜耕种,发展农业。

图4 浙江省传统村落坡度分布

2.2.3 与坡向关系

利用ArcGIS 10.5对浙江省DEM进行表面分析,获取浙江省坡向图,按照坡向范围结合浙江省地理位置,将坡向分为阳坡(南坡)、阴坡(北坡)、半阳坡(西坡、西南坡、东南坡)、半阴坡(东坡、东北坡、西北坡)4大类,并将传统村落位置点图与坡向图叠置分析,提取各传统村落的坡向值。

由图5可以看出,浙江省传统村落的坡向以阳坡、半阳坡居多,日照充足,可以满足植被生长的需要,且浙江省东临东海,受亚热带季风影响,降水充沛,适宜农业发展。

图5 浙江省传统村落坡向分布

2.3 区位因素影响

2.3.1 与水系的关系

水资源是人类生产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利用ArcGIS 10.5绘制浙江省水系线密度图和水系欧氏距离图。将传统村落核密度图与水系线密度图进行相关分析,得到传统村落密度与水系密度的相关系数为-0.34,即两者呈负相关。再结合传统村落的DEM空间相关分析可知,传统村落聚集于高程较高的地区,而水网密集于地势较低地区,即传统村落越聚集处,水系密度越小。为进一步统计各村落与水系的距离关系,将传统村落位置点图与水系欧式距离图进行叠置,并提取各传统村落距离水系的欧式距离,根据传统村落距离水系的欧式距离大小,分为0~3 000、3 000~6 000、6 000~9 000、>9 000 m四个级别。

由图6可以看出,仅有38个村落方圆3 000 m以内有水系,约71.23%的村落距离水系在9 000 m以外,传统村落距离水系相对较远。

图6 浙江省传统村落水系欧式距离、主干道欧式距离

2.3.2 与交通关系

交通是地区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选取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城市快速路作为主干道,利用ArcGIS 10.5绘制浙江省主干道线密度图和主干道欧式距离图。将传统村落核密度图与主干道线密度图进行相关分析,得到传统村落密度与主干道密度的相关系数为0.28,即两者呈正相关,传统村落越聚集的地方,道路密度相对越大。利用ArcIGS 10.5对传统村落位置点图和主干道欧式距离图进行叠置分析,提取各传统村落与主干道的欧式距离,根据传统村落到主干道的欧式距离大小,分为0~3 000、3 000~6 000、6 000~9 000、>9 000 m级别。约34.59%的传统村落距离主干道在3 000 m以内,步行约0.5 h可达,具有良好的交通条件;另有32.08%的传统村落距离主干道在3 000~9 000 m,距离适中,通达性较好;还有33.33%的传统村落距离主干道在9 000 m以外,可达性较差,交通不够便利。

2.3.3 与县级区划中心关系

利用ArcGIS 10.5提取面状县级行政区划图的质心点,作为县级区划的中心,并绘制县级区划中心的欧式距离图。通过将传统村落位置点图和县级区划中心欧式距离图进行叠置分析,提取各传统村到县级区划中心的欧式距离值。根据各传统村落距离县级区划中心的欧式距离远近,将其分为0~10、10~20、20~30、30~40、40 km以上级别。由图7可以看出,74.37%的传统村落到县级区划中心的距离为10~30 km,开车大概1 h左右。距离县级区划中心的适当距离,一方面能使传统村落的文化得以传承,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传统村落未来的开发。距离县级区划中心太近,容易受到城镇化的影响,难以保留传统村落的风貌和文化;而距离县级区划中心30 km以上又太远,为传统村落后期保护性开发带来困窘。

图7 浙江省传统村落到县级区划中心欧式距离、到主要景点欧式距离

2.3.4 与主要旅游景点关系

传统村落距离主要旅游景点的远近对传统村落未来旅游发展带来重要影响。主要旅游景点可以带动周边传统村落的旅游,形成联动发展。利用ArcGIS 10.5绘制浙江主要旅游景点核密度图和旅游景点欧式距离图。由图8可知,浙江省主要旅游景区分布在杭州、绍兴、宁波、舟山、嘉兴一带,呈“北热南冷”的趋势。将传统村落核密度图与主要旅游景点核密度图进行空间相关分析,相关系数为-0.234,说明两者呈负相关,即旅游景点越密集的地方,传统村落分布呈离散状态。

利用ArcIGS10.5对传统村落位置点图和主要旅游景点欧式距离图进行叠置分析,并提取各传统村落与主要旅游景点的欧式距离,并分为0~10、10~20、20~30、30~40、40 km以上5个级别。由图8可以看出,传统村落与主要旅游景点的距离在0~10 km的占52.5%,开车20 min以内即可到达;89.94%的传统村落距主要景点0~30 km,即开车40 min以内即可到达,非常方便,适合旅游协同发展。

图8 浙江省主要旅游景点核密度分布

2.4 社会因素影响

2.4.1 与GDP关系

传统村落所处的县级区划的GDP状况对于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和未来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参考浙江省11地市统计局公布的2019年统计年鉴,获取浙江省89个县级区划的2018年GDP及人均GDP数据,并将数据利用ArcGIS10.5空间可视化显示。

由图9可以看出,GDP和人均GDP数据都表现出北高南低的特征,其中GDP最高的为余杭区,其次是萧山区,都属于杭州市;GDP最低的3个县区位于景宁县、庆元县、云和县,都属于丽水市,而丽水市是传统村落主要聚集区。将传统村落核密度分别与GDP和人均GDP分布图做空间相关分析,得到相关系数分别为-0.64和-0.58,都呈显著负相关。可以看出,传统村落聚集的县区,经济发展水平都较低,正因为经济水平较低,传统村落才能得以完好保存,未经开发。通过传统村落位置点图与县区划GDP、人均GDP分布图叠置分析,得到每个传统村落的2018年GDP及人均GDP数据。将GDP值分为59亿~300亿元、300亿~500亿元、500亿~800亿元、800亿元以上4级;将人均GDP值分为3.5万~6万元、6万~8万元、8万~10万元、10万元以上4级。由图10可以看出,61%的传统村落2018年GDP都在59亿~300亿元,79.9%的传统村落2018年人均GDP都在8万元以下,在浙江省范围内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

图9 浙江省县级区划2018年GDP及人均GDP空间分布

图10 浙江省传统村落GDP及人均GDP分布

2.4.2 与人口密度关系

传统村落所处的县级区划的人口密度对传统村落旅游发展有重要影响,同时标识周边的旅游客源市场大小。根据浙江省11地市统计局公布的2019年统计年鉴,获取浙江省89个县级区划2018年人口数据及区域面积数据,计算各地的人口密度数据,并利用ArcGIS10.5空间可视化显示。

由图11看出,浙江省人口密度大的区域主要在杭州主城区、绍兴北部、宁波东北部等浙北平原地带,以及温州东南部、台州东南部等浙东丘陵地带。将传统村落核密度与人口密度分布图做空间相关分析,得到相关系数分别为-0.454,呈负相关。

图11 浙江省县级区划2018年人口密度分布

可以看出,传统村落聚集的县区,人口密度都较小。由于传统村落都聚集在高程较高地区,可达性较差,宜居性低,造成人口密度低。

通过传统村落位置点图与县区划人口密度分布图叠置分析,得到每个传统村落2018年人口密度数据,并分为0~100、100~300、300~500、500人·km-2以上4级。由图12可以看出,传统村落的人口密度主要集中在100~300人·km-2,浙江省平均人口密度为550人·km-2,传统村落所在县域的人口密度低于全省均值,县域本身无法为传统村落旅游发展提供充足客源。

图12 浙江省传统村落人口密度分布

3 浙江省传统村落绿色旅游发展策略

2005年,习总书记调查浙江湖州市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论。2020年3月29日至4月1日,习总书记又对余村进行考察调研。15年过去了,余村作为国家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大力发展休闲产业,说明旅游业的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应致力于发展绿色旅游。

十九大提出“保护传统文化,振兴村落发展”。面对城镇化的冲击,传统村落既要进行生态和文化保护,保证村落整体景观的原真性,同样需要经济发展,不能剥夺村民享受现代化生活的权力。

旅游被誉为是“无烟工业”,对环境影响最小,既能保护和传承传统村落的传统建筑、文化及民风民俗等,又为传统村落带来经济收益,是传统村落未来保护性发展的主要方向。浙江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传统村落多方面的特征适合旅游业的发展,基于此提出了浙江省传统村落绿色旅游发展策略。

3.1 构建传统村落旅游协同发展圈

通过前文分析可知,传统村落呈局部聚集,结合交通分布、主要旅游景点分布、县级区划中心位置等,将传统村落与周边主要旅游景区、县级区域中心等组成旅游协同发展圈,实现县域联动发展。

根据前文分类,利用ArcGIS 10.5将传统村落核密度、交通欧式距离图、主要景点欧式距离图、县级区划中心位置欧式距离图进行重分类,并将各重分类图进行叠置分析,获取传统村落旅游协调发展圈的位置。

通过图13可得,浙江省主要形成两个传统村落旅游协同发展圈,一个位于台州西及金华交界处,另一个位于丽水北部及金华南部交界处。两个旅游协同发展圈交通便利,周边有多个主要旅游景区,且距县级区划中心较近,为旅游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图13 浙江省构建传统村落旅游的两个协同发展圈

3.2 发展传统村落绿色休闲旅游

通过前文分析,浙江省传统村落多分布在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区,所处位置坡度较缓,多向阳坡向,适宜发展农业。因此,浙江省传统村落在未来旅游发展中将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发展传统村落绿色休闲旅游,整合生态观光采摘、登山垂钓、种植农事体验、农家宴制作及品鉴、农副产品加工体验、小片农场租赁、采茶制茶、有机果蔬品尝等以农业为基础的旅游活动。同时,结合相邻各村落的不同地形特征,实行分类发展,打造立体化绿色休闲农场,使传统农业出现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增加游客的旅游兴趣,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

3.3 深挖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内涵

浙江省传统村落中,很多传统村落都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有明清时代的传统建筑,也有传统技艺、节庆风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建筑保存尚好。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前仓镇大陈村荆川桥、陈氏宗祠(明代);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乌镇镇民合村船丰楼、吴氏宅第(清代)、沐恩桥(元代以前)、过路下住宅(民国时期);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茅畲乡下街村豫亲堂(明代)、敦福堂和聚德堂(清代),以及大宗祠、关帝庙、裕德堂(元代以前)等。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司前畲族镇台边村畲族民歌、廊桥制造工艺、提线木偶;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马站镇龙门村蓝夹缬技艺;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东浦街道东浦村绍兴花雕制作工艺、黄酒酿制技艺;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沐尘畲族乡社里村畲族“三月三”;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廿三里街道何宅村婺剧表演等。

深挖各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内涵,并依托当地文化特色,发展传统文化周边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发展文化旅游、传统技艺体验旅游等,既弘扬了传统建筑、传统技艺、传统文化,同时还提升游客的文化旅游体验。

3.4 加大传统村落旅游宣传力度

由前文分析可知,传统村落多分布在山地、离县级区划中心较远,因此,信息相对闭塞,悠久的传统文化和传统技艺不为人所知;另外所处的县域人口密度低,当地无法提供充足客源。因此,后期传统村落的发展,要利用线上和线下多个渠道,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传统村落的知名度,扩大旅游客源市场,吸引更多游客,带动传统村落旅游经济的发展。如打造浙江省传统村落推介平台,召开旅游推介会、博览会等,对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传统技艺、传统工艺品等进行宣传和展示。

3.5 实现传统村落多方互惠共赢

传统村落旅游业的发展,必将涉及多个利益群体,如村民、村政府、旅游开发商、旅游社会团体等。由于各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不同,发展旅游的方向和进程也不同,但传统村落旅游的发展,目的是实现各利益群体互惠共赢。其中,村民是传统村落旅游发展的核心利益群体,他们对村落的旅游发展有决定性作用。传统村落旅游发展初期,村民表现为对旅游造成的物价上涨、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影响的反感,对传统文化冲击引发的排斥心理。随着旅游业的完善和发展,村民受益于旅游带来的基础设施的改善,形成了文化认同,希望能借旅游业的发展提高收入,积极投身于传统村落旅游的发展建设,村民成为了最大受益者。同时,村政府也应积极协调旅游发展带来的各种利益关系,形成良性循环,实现传统村落的旅游发展、村民、旅游开发商、旅游经营商、村政府多方互惠共赢。

4 小结

本文以浙江省636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各影响因素的空间相关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浙江省绿色传统村落旅游发展策略。

浙江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不均衡,呈现“北冷南热”的态势。整体分散,局部聚集,形成丽水市南部、丽水市北部、台州市西部、金华市西部四个主要的聚集中心。

浙江省传统村落多分布在平原及低山丘陵,海拔高地区聚集分布,海拔低地区离散分布;坡度集中于0°~15°,适宜耕种;多位于阳坡、半阳坡,利于发展农业;71.23%的传统村落分布在距离水系9 000 m以外,离水系较远,传统村落聚集区,水系密度低;66.67%的传统村落分布在距离主干道较近的范围内,交通便利;74.37%的传统村落分布在距离县级区划中心较近地区,利于后期传统村落的发展;大多传统村落距离主要景点较近,促进传统村落与主要旅游景区协同发展;传统村落大都位于GDP较低的县,经济较落后;传统村落所在县人口密度主要集中在100~300人·km-2,客源市场有待开拓。

浙江省传统村落分布集散情况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地形因素(高程、坡度、坡向)、区位因素(水系、交通、县级区划中心、主要旅游景点)、社会因素(GDP、人口密度)。其中,传统村落核密度与高程、交通线密度呈正相关;传统村落核密度与水系线密度、主要旅游景点核密度、GDP分布、人口分布呈负相关。

基于浙江省传统村落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提出浙江省传统村落旅游发展策略:构建两个传统村落旅游协调发展圈,一个位于台州西及金华交界处,另一个位于丽水北部及金华南部交界处;浙江省传统村落未来旅游发展主要方向为农业休闲旅游;深挖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内涵,发展文化旅游,提升游客的文化旅游体验;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加大传统村落的宣传力度,提高传统村落的知名度,扩大目标市场范围;传统村落旅游发展中,实现村民、村政府、旅游开发商、旅游社会团体等利益团体互惠共赢。

猜你喜欢
欧式区划村落
基于Creo软件的石材欧式壁炉三维造型设计
一类特殊混合跳扩散Black-Scholes模型的欧式回望期权定价
欧式城堡——木炭与色彩的碰撞
对我国小城镇建设过程中欧式古典风格建筑兴起的思考
林芝市雷电风险区划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基于“三线一单”的环境功能区划实证研究
川渝传统民居区划的环境蕴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