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靖县盐锅峡镇黑方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

2021-01-07 13:42秦玲芳何继红韩永萍党存娣金永国
甘肃农业 2020年12期
关键词:黑方片区滑坡

秦玲芳 ,何继红 ,韩永萍 ,党存娣 ,金永国

1.甘肃省永靖县农业农村局,甘肃 永靖 731600

2.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作物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70

一、黑方台基本概况

(一)总体情况

黑方台位于八盘峡水库沿岸,包括黑台和方台两个台塬区。黑台片区涉及8个村,1个军区耕台,包括新塬、朱王、陈家3个村和扶河村台上居住部分群众共4 241人,耕地720.55hm2(其中含盐集、党川、黄茨、焦家4个村耕地473.33hm2),人均耕地0.09hm2。方台片区总耕地面积115.15hm2,涉及2个村,黑方台总耕地面积833.33hm2,台下有盐集、党川、黄茨、焦家4个村和第一、第二、第三3个社区,共1.38万人,驻有镇政府以及黄河陇电公司、中天公司2家省属企业和78家民营企业。

(二)种植结构

黑方台种植结构以蔬菜和苹果为主,共有日光温室17.47hm281座、钢架大棚124hm21 294座、简易棚32.2hm2,除此之外,种植苹果234.27hm2(矮砧密植3.65hm2)、玉米72.33hm2、小麦65.73hm2、蔬菜263.67hm2。

(三)水利情况

黑方台灌区由黑台总提灌、方台提灌、野狐沟提灌和焦家提灌4部分组成,灌溉面积833.33hm2,其中方台111.33hm2,黑台720hm2;各村自行架设提灌共2处,其中党川村1处、黄茨村1处,黑方台年上水量约654.5万m3、亩均8 250m3/hm2,方台年上水量约58.5万m3、6 750m3/hm2。

二、发展现状

近年来,永靖县不断加大盐锅峡镇黑方台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力度,积极引导群众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优质果品、设施蔬菜、高效节水设施农业,特别是通过实施刘盐八库区地质灾害综合治理项目农业工程和节水改造工程,盐锅峡镇黑方台地质灾害综合治理效果显著。但由于群众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粗放的灌溉方式,加之节水改造工程尚未全部得到普及,致使黑方台灌溉用水有增无减,台缘滑坡频次加大,中心地带部分出现沼泽化。

据统计,盐锅峡镇黑方台总耕地面积833.33hm2,目前,黑台片区刘盐八项目节水改造工程已配套设计滴水灌溉系统186.73hm2,其中日光温室、钢架大棚区域滴灌111.8hm2,部分接通使用;大田滴灌74.93hm2,滴灌带尚未接通。方台片区刘盐八项目配套滴灌面积80hm2,其中日光温室、钢架大棚区域滴灌30.67hm2部分接通使用,大田滴灌49.33hm2,滴灌带未接通。

三、存在的问题

(一)台缘不稳,有滑坡等风险

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黑方台特殊的地质结构,长期农田大水漫灌和雨水漫浸,大量水分下渗后积蓄在黄土层与红砂岩结合部位,致使台缘不稳,在黑方台台缘10.7km的范围内先后发生滑坡150多次。

经甘肃省农业工程规划院进行“刘盐八库区地质灾害综合治理项目(农业工程)”时进行地质情况勘探,本区主要含水层为粉质黏土及卵石层,地下水位随季节性变化,地下水的最大升降幅度约0.5~1.0m,由于近十几年长期农田大水漫灌及水渠漏水,加上该区域上部地层主要为洪积成因的粉质黏土层,厚度大于10m,为弱透水层,形成地下水位升高,局部低洼处地表有水渗出。

(二)大水漫灌潜藏隐患

由于节水改造工程实施不彻底,致使黑方台大部分耕地仍在沿用大水漫灌模式,导致黑方台滑坡地质灾害多发频发的根本性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黑台折达公路两侧的部分耕地出现“积水”现象,初步确定积水区面积约146.67hm2,其中朱王村26hm2、黄茨村55.33hm2、党川村36.67hm2、军区30hm2。经监测,发现黄土层20~30cm以下全是淤泥或积水,且经过一段时间观察,积水一直没有下渗迹象,存在很大的大面积滑坡及沉降风险。

(三)部分农业项目工程带来的影响

刘盐八项目农业工程新建钢架大棚1 294座,种植的多为需水量大的蔬菜作物,较以往种植的小麦、玉米等旱作农作物,用水量明显增加,加之钢架大棚仍在沿用传统大水漫灌模式,致使滑坡地质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大,群众反映强烈。

四、结构调整建议

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针对黑方台地下水位增高,黄土层积水严重等问题,主要由于近年来种植需水量大的作物,仍在沿用大水漫灌的方式造成。建议对黑方台耕地进行整体规划,积极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效抗旱作物,大力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坚决杜绝大水漫灌的耕作方式,有效遏制地质灾害的频发,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农村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均衡和可持续发展。

图1 盐锅峡镇黑台种植结构调整图

图2 盐锅峡镇方台种植结构调整图

(一)盐锅峡镇黑方台结构调整总体设想

基于目前黑方台缘滑坡及中心沼泽化趋势的严峻形势,调整种植结构,从严控制灌溉用水量是当前首要之举,初步设想是将黑方台耕地变成三种类型。

1. 滴灌区。共分设施蔬菜区和果园区两种类型,规划面积367.73hm2。设施蔬菜区142.47hm2(黑台片区111.8hm2,方台片区30.67hm2),果园区392.3hm2(黑台片区218.93hm2,方台片区15.33hm2)。上述区域的滴管工程和相关设施建议由县水务局在补充完善刘盐八项目水利工程的基础上另行设计并实施。2019年高效农田建设项目中节水灌溉资金可调整用于该工程。

2. 旱作区。对黑方台392.3hm2耕地全部禁止灌溉,其中黑台片区336.48hm2,方台片区55.82hm2,建立旱作农业种植示范基地,推广金银花、花椒、西(甜)瓜、苜蓿等旱地作物,生育期内不进行灌溉。

3. 红线区。台塬边缘土地本身具有不稳定性,是灾害易发地段,黑方台滑坡剪出口的位置较高,易形成高速、远程滑坡。滑坡坡体一般发生在距坡脚110m的台缘部,滑坡体高约30~40m,最大水平滑距约2.5km。为了台塬边缘土地不再受种植灌溉活动影响而加大引发滑坡等地质灾害的隐患,弃耕红线区(距台塬边100m以内)预计占用耕地66.67hm2,其中黑台片区53.33hm2,方台片区13.33hm2,根据实际情况划定红线区,立警示牌,进行退耕、种草,栽植红柳、唐古特白刺、柠条等抗旱经济林,减少水土流失,防范地质灾害发生。

(二)强化舆论宣传,加强政策扶持

黑方台种植业结构调整直接关系到台塬地质结构稳定,事关台塬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要高度关注,认真对待,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宣传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紧迫性,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引导广大群众从传统的思想桎梏中解脱出来,消除群众的疑虑,坚定战胜灾难的决心和信心,引导群众加快种植结构调整步伐。

制定完善种植结构调整奖励政策,对旱作区、红线区涉及的农户、合作社或农业公司给予补助,旱作区以地膜等物化补助和现金补助相结合的方式,每年补助6 000元/hm2;红线区以现金补助的方式,每年补助10 500元/hm2,每年需补助资金305.4万元。同时,积极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集中连片发展特色种植业,在土地流转、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水利等方面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区倾斜。通过“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形式,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引导和辐射带动黑方台种植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用水监管,强化技术服务

加强节水设施、设备、管理等方面的研究,集成组装一批高产高效、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技术模式,先进的节水技术及用水管理理念,旱作区加大抗旱、丰产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培育适应性广、产值高的特色产业;滴管区制定和完善供水制度,在作物整个生育期,严格用水管理,做到精量用水,真正实现节水增效,提高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推动黑方台种植结构调整,有效控制台塬水位,防止地质灾害发生,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黑方片区滑坡
2001~2016年香港滑坡与降雨的时序特征
片区综合开发的投资模式探讨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再迎扩容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青岛新片区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棋规问答
浅谈公路滑坡治理
棋盘上的三十六计
“监管滑坡”比“渣土山”滑坡更可怕
李昌镐的大局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