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相结合沉浸式教学模式在《伤寒论》教学中的探索

2021-01-07 12:17李卫强魏雪红朱西杰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23期
关键词:条文伤寒论中医药

李卫强,魏雪红,朱西杰

(1.宁夏医科大学,宁夏 银川 750004;2.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宁夏 银川 750004)

0 引言

《伤寒论》为汉代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被历代奉为中医经典之作。在中医院校培养方案设计中,《伤寒论》被列为临床与基础之间的桥梁课,其对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疾病证治,夯实中医理论功底具有重要作用。王永炎院士提出中医药人员应“读经典,做临床,参名师”。但在《伤寒论》本科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经典课程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对《伤寒论》条文认识不足、理解不够、掌握不实等问题较为突出。教育部强调要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着力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主动监控与评估学习过程,弥补他们自主学习能力上的短板,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1]。为此,在国家促进一流课程建设的政策指导下,我们从课前、课中、课后不同阶段出发,利用学校混合式在线教学平台与教师课堂讲授紧密结合的沉浸式教学模式开展《伤寒论》教学,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1 课前安排

1.1 进行《伤寒论》教学内容细化梳理,依托学校混合式在线教学平台,发布预习内容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而教师则既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也是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美国著名演讲家和作家罗曼·文森特·皮尔说过:“态度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你做事认真程度和科学精神,细节则是关系成功与否之关键和突破口。因此,我们首先针对《伤寒论》课程特点,组织系部教师对《伤寒论》教学大纲进行深入研究,对《伤寒论》条文内容进行认真细致的梳理,细化掌握、熟悉、了解部分条文的教学要求,将每次课程内容按照微课模式分节段提前发布在学校混合式在线教学平台,并规定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平时分数占比,让学生提供网络进行教学内容的自学预习,教师可以在后台进行学生学习情况的监督和促学。

同时,教师根据班级学生数量,要求学生进行班级分组,每六人一小组,在个人预习的基础上自行组织小组成员通过在线视频讨论预习内容,进一步加深对预习内容的理解,并探讨适合自己的《伤寒论》的学习方法;同时,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理解情况,提出预习中尚未明白部分存在的问题,展开相应的讨论,对仍不明确的内容提交教师课堂讲授指导。

通过以上训练,一方面有助于学生逐步掌握《伤寒论》等中医经典课程的学习方法,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构建《伤寒论》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辨能力,将学习变成学生的主动行为,增强学习、讨论的兴趣,提升学习的能动性。

1.2 开展课前预习情况测评,进行学生预习学情分析

我们在学生《伤寒论》课前预习的基础上,通过在线学习平台以简答题、选择题、判断题、拓展资料查阅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在线课前小测试,通过查看测评情况了解学生自我预习情况及效果进行学情分析,明确学生的参与度,是否预习、预习的认真程度、资料查阅情况、存在问题方面等,为教师后续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提供依据。

同时,教师根据学生预习情况,对学生的预习方法进行指导,通过读原文、查字词、明文义,思考条文的临床指导作用和临床应用方法,做好重点、难点部分摘抄等预习笔记。总之,预习是充分发挥学生自学精神、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养成自学习惯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学生循序渐进逐步形成课前预习意识,从而为培养学生扎实的中医学功底夯实基础。

2 课中安排

2.1 以学情分析问题为导向,建立有效性课堂教学

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之著名论断,我们通过学生网络预习及课前测评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发现学生多存在主观能动性较差、不查阅资料或查阅资料不足、中医理论联系不够以及临床应用缺乏理解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教学中我们即以学情分析问题为导向,以明确目标、提高效率、注重方法为原则,建立有效性课堂教学,在讲解清楚经典原文的基础上,将学生学过的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中药学及方剂学知识有机融合贯穿,做到核心问题精讲,思路方法精讲,疑点难点精讲,逐渐帮助学生建立中医整体观念。

在此基础上,我们结合学生的理解和接受程度,适当进行《伤寒论》条文和方证对临床指导意义、应用价值的拓展,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中医临证思维,加强学生对《伤寒论》条文和方证的认知度。

同时,《伤寒论》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了古代医家的临证诊疗智慧和人文情怀。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希望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增强民族自信,勇攀医学高峰,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所以,针对学生预习中的问题,结合《伤寒论》条文的临证指导价值,我们对学生开展了课程思政教育,增强学生对中医防病治病的文化自信,树立专业认同感,进而增强学习《伤寒论》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2.2 针对预习存在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辩论

唐代韩愈《师说》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课程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而课堂的载体离不开讨论。结合以上教学讲授,我们老师在每堂课结束前就学生存有疑惑的问题,或者方证的临床应用指征等问题,寻找疑点、巧设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围绕一个中心议题的中心式讨论以及针对不同内容的板块式讨论、围绕一个问题的补充性讨论、碰撞性讨论,等等,教师简要总结。同时,通过讨论,学生也明白了课前提出有价值问题、课中有保障的讨论,以及教师的鼓励性评价、课堂讨论反思,才是构成学生有效课堂讨论的关键环节,

通过此种形式,我们既可以提升学生参与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深化了对《伤寒论》条文和方证的掌握,培养了学生善于思辨的临证思维,加强了团队协作的能力和精神,强化了学生的情商和素质。

3 课后水平

3.1 开展温故而知新监督,培养学思结合态度

《论语·为政》中有:“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是指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凭此做老师了。我们让学生进行课后复习,温故而知新之目的,一则是让学生温习已学的知识,避免久而遗忘;二则要从中获得新的感悟,努力撷取新知识;三则是培养学生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以及谦虚好学、勤学好问的学习态度。

为此,我们通过课后网络习题测试、撰写学习体会、查阅资料撰写综述和研究进展、名医用方经验及医案、结合学生早期接触临床的跟师门诊等形式,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伤寒论》的学习,学会经方的临床应用,认识到《伤寒论》的学术价值,增强学生专业思想和专业认同感,促进中医卓越人才的培养。

3.2 进行学习反思讲座,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在以上学习之后,我们通过学生社团岐黄社,安排每月一次的《伤寒论》学习体会和反思小讲坛,分组派同学就自己小组成员学习后的体会和心得、反思进行PPT 讲座交流,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逻辑思维、人际交往能力,也促进了学生小组及班集体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又是把教育部“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和“回归梦想”贯穿到教学中的具体体现,最终达到学生专业和素养的回归,促进中医药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2]。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陶行知先生亦指出,教师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伤寒论》等中医经典更是中医文化之精粹,唐容川曰:“仲景立法有如定律,律乃万事之通例,而《金匮》《伤寒》亦万病之通例也”,可“挽天地之沴疠,救斯民之疾苦”。黄元御曰:“考镜灵兰之秘,讵读仲景《伤寒》,一言不解,遂乃博搜笺注,倾沥群言。纵观近古伤寒之家数十百种,岁历三秋,犹尔茫若,仰钻莫从,废卷长嘘”。直言仲景之书奥义阐明之不易。因此,将中医经典医籍讲解好、学习好、传承好、发展好、应用好是吾辈之责,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沉浸式的教学模式,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升了《伤寒论》教学效果,值得进一步探索。

猜你喜欢
条文伤寒论中医药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伤寒论》六经溯源与理论浅析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A Patient with End-stage Respiratory Failure Gets Recovery from Mechanical Ventilation by Utiliz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论债法在民法典中的编写体例
《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条文一则考义
法国拟立法禁止父母打小孩屁股
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条文现象的思考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