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视野下艺术设计类课程中思政元素的融合探究

2021-01-07 15:18
天工 2021年2期
关键词:灯彩秦淮艺术设计

文 韩 洁

艺术设计类课程本身具有极强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传承性,尤其是在非遗视野下,将一些非遗元素融入艺术设计类课程中,不仅是思政元素的集中体现,而且也是培养学生审美观念和艺术素养的基础。基于此,在实践中要求教师能够为学生创设更为多元化的非遗艺术审美课程,让学生可以在模仿、借鉴和理解的基础上创编艺术作品,主动承担起传承非遗文化的重担,从而为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非遗视野下艺术设计类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意义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草案》中明确指出,学校应当按照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纳入相关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展教育活动。基于此,在非遗视野下将各种思政元素融入艺术设计类课程中,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接触地域文化,符合地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需要。同时,在非遗视角下,让学生了解当地艺术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文化特征和文化意识,能够帮助学生形成传统文化艺术语言系。一方面助推了对优质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另一方面也便于学生对本地的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和应用,从而强化学生专业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效率。

非遗文化中蕴含着多元化的艺术体现,是现代艺术设计的瑰宝,为现代艺术设计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创意元素和素材内容。立足于非遗视野并推动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优秀的非遗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主动承担起继承与发展非遗文化的重担;另一方面还能够依托更为先进且创新的视角让学生对非遗项目的产品进行创意研发,使文化的发展和艺术设计教育有机融合起来。

二、非遗视野下艺术设计类课程中思政元素融合的内容和方向

(一)培养学生强烈的责任意识

基于非遗视角下将思政元素有针对性地融入艺术设计类课程中,要求学生能够具备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和神圣感。传统手工艺技能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虽然可能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却始终坚持朴素的职业神圣感和责任感。以秦淮灯彩继承人为例,无论是制作材料的更新、制作工艺的传承,还是制作手法的优化,都具有当地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浓郁的地方特色,突出了南京艺术文化中秦淮彩灯的独特优势。这与他们继承人身上强烈的责任意识息息相关。因此,学生只有具备这类意识,才能够创编出更具有价值的艺术设计品,从而为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奠定基础[1]。

(二)培养学生职业追求的专一性

新媒体时代下,信息逐渐朝着多元化和丰富化的方向发展,流行文化也呈现碎片化和快餐化的趋势。在非遗视角下,要求学生能够摒弃这种碎片化的艺术追求模式,对职业追求要始终具备专一性和执着性。一方面,教师要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为其提供多样化的艺术创作形式和作品,供学生浏览和借鉴,以便于引导学生创编出更有价值的艺术作品。另一方面,学生也应该在精益求精、工匠精神等引导之下,具备与时俱进的观念,完善自身技术和水平的同时,创编和创造出更加具有价值的艺术设计作品。

(三)培养学生钻研专注的精神

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尤其是在社会企业的各类岗位中,只有具备精益求精的精神,才能把各项工作做到极致,从而使我国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方向的转变。基于此,在非遗视角下,想要优化艺术设计类课程,就应该将思政元素融入其中,让学生也能够在工匠精神的引导下,发挥个人“螺丝钉”的精神,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能够不断夯实思想,指导实践,从而创编且创造出更有价值的作品和理论,为实现个人发展以及职业发展奠定可靠的基础[2]。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的培养是艺术设计类课程中思政元素的直接体现,在实践中要求教师能够让学生把握好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之间的平衡。作为日后艺术行业的从业者,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技能和知识,同时还应该具备相关的道德素质,始终能够将继承和发展非遗文化传统作为己任,在实际的工作和学习中可以用更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主动学习先进文化的精髓和内涵。

三、非遗视野下艺术设计类课程中思政元素融合的措施

(一)要求教师明确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政教学

一般情况下,职业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不善于抽象思维和理性思维,而且政治理论素养也相对偏低,思想政治观念相对薄弱。基于此,教师应该明确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政教学。在传授一些如工匠精神、精益求精精神理论的时候,可以将一些绘画、雕塑和文艺作品等融入其中,让学生能够在进行艺术鉴赏的同时,夯实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以此来健全人格,树立更为远大的志向和理想,促进职业的可持续化发展。

例如,教师可以以非遗文化中的秦淮灯彩为例,向学生讲述秦淮灯彩的文化内涵。然后依托各种美轮美奂的图片,让学生对该文化有一定的了解。通过纪录片的播放,引导学生对秦淮灯彩制作材料、制作工艺、制作理论和表现手法有更为深刻的了解。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之下,可以意识到传承与发展这些传统文化的重任,从而突出思政元素的重要价值。

(二)丰富艺术设计素材,优化思政教学方法

教师应该从学生的求职需求等角度出发,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性格特点的基础之上,创编教学形式,丰富教学手段,并依托各种各样的情景教学法和提问教学法等来帮助学生对非遗文化有更加深刻的了解,意识到传播文化的重任,在夯实自身思想理论基础的情况下,可以完善职业道德水平,以此在潜移默化当中培育学生的思政精神。

例如,想要让学生了解到秦淮灯彩制作工艺的艰辛,使其产生对工匠艺人的尊敬和崇拜之情,并加以模仿和学习。教师可以依托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手段,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制作秦淮灯彩的各类纪录片和视频,让学生能够对秦淮灯彩从构思、捏骨、裱糊到装饰的整个过程加以了解。并从各种各样的元宝灯、兔子灯、狮子灯和荷花灯的艺术造型等角度出发,亲自制作简单的灯彩,体会传统匠人的不易和独创性[3]。

(三)丰富艺术鉴赏和创编的情景,完善德育教育成效

非遗视野下艺术设计类课程中思政元素的融入,其根本目的是完善德育的成效。基于此,教师要摆脱传统以单纯理论讲述为主的思政课程教学模式,而是应该尊重学生的专业特点,丰富艺术鉴赏和创编的情境,让学生可以在艺术鉴赏、品鉴和创新的过程中体会到传统匠人的独具匠心,继承者的默默付出以及创新者的辛勤耕耘,以此来加以模仿和学习,从而完善德育的成效。

例如,在春节和元宵佳节期间,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也融入民间艺人团队中创新灯彩。让学生可以在各种各样的秦淮灯会当中开阔视野,对灯彩的形式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在实际创编中,一方面要增强灯彩的趣味性,另一方面应该深化灯彩之间情感联想的多样性,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之下丰富设计理念[4]。

四、结束语

非遗视野下,将思政元素有效地融入艺术设计类课程中,要求教师能够将艺术品鉴和艺术欣赏创编等元素融入日常的教学任务中,一方面深化学生的艺术审美品位,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了解到传统工匠艺人的独创性和艰辛,从而主动承担起传承非遗文化的重要责任。

猜你喜欢
灯彩秦淮艺术设计
秦淮:“123”工作法打造有“情怀”的侨务工作
灯影秦淮
衰落与突围:佛山灯彩传承发展的路径探析
《星.云.海》
《花月夜》
何氏灯彩,百年传承
——国家级非遗项目“上海灯彩”代表性传承人何伟福访谈
Surgical method choice and coincidence rate of pathological diagnoses in transduodenal ampullectomy:A retrospective case series study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秦淮看月记
秦淮灯彩文化艺术价值探析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