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质联用技术在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研究中的应用

2021-01-07 07:56
化工设计通讯 2021年10期
关键词:药动学研究者中医药

毋 敏

(西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陕西西安 710100)

中药是中华民族医学研究的瑰宝和精神财富,是我国数千年来先辈与病魔作斗争所留下的宝贵财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及国际间有关医学研究的相互交流,中药的价值在国际范围内都得到了更为广泛的认可,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中药的成分较为复杂多变,因此在针对中药药效研究的过程中,有许多研究者发现中药治疗过程中能够产生重大作用的有效成分尚未被确切地进行分析。为了使得中药的研究变得更为深入,药学研究者尝试使用液质联用技术。

1 液质联用技术概述

液质联用技术相应研究理念的提出,最早在日本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著名学者在使用甘草附子汤进行相应药物成分研究时发现,并非甘草附子汤内的所有成分都能够在药物使用中发挥重要作用,只有其中的一小部分成分能够发挥药效。因此有关医学研究者尝试在进行含药血清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血清药理学的提出。这一概念一经出现,便引起了中医学界的广泛关注,有关中医研究者,就药物与人体的相互影响为角度,进行了中草药及有关方剂在血清药物化学研究方面的进一步深入探讨。最终使得中药血清药物化学概念成为中医药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及中医药学的不断完善,这一理论学说成为现阶段中药在使用过程中有效成分分析鉴定以及复方配剂、药动学研究过程中较为重要的理念。

而在进行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理论研究的过程中,有关医学研究者需要使用与药物化学相同的方法手段,并通过合适的现代仪器的运用来进行给药后患者血清中的成分分离,并对相应成分进行进一步分析鉴定,从而针对给药中的有关成分进行药效相关性的阐述,使得相应的中药能够在未来的医学研究中发挥更为广泛的作用。因此从这个层面上来看,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理论研究,并不是单纯的中医药理论,而与诸多学科有交叉关系。但不论其交叉关系何其复杂,都需要依靠现在的医用仪器设备来进行相应的成分分析。在进行有关设备运用的过程中,医学研究者需要使用到一项新兴技术,那就是液质联用技术。液质联用技术虽然并未经历较为漫长的发展历史,但在近现代的中医药研究中却产生了十分重大的作用。这种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尝试通过液相色谱的分离来进行精准信息的收集与信息的分析,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较为可靠精准的分析结果,同时通过自动化的方式来进行日常的运作。因此这种技术在未来的中医药研究过程中,能够起到较为明显的作用。就目前而言,针对液质联用技术的研究与探讨,也成为学术界的热点。

2 使用液质联动技术进行中药化学成分的分析

液质联用技术的运用受到了现代中医药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是因为液质联动技术能够更进一步地进行中药化学成分的精准分析。中药成分一直以来都有较为复杂,难以进行分离的特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有关中医药研究者都尝试使用化学成分分析的手段,来对中药各类有效成分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但均已失败告终,传统的薄层色谱分析方式或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式,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却很难对目标中药的成分进行精准的分析研究。与此同时这两种分析方式在使用之前还需要进行漫长烦琐的准备工作,换句话说,倘若想要使用这两种方式来进行中药成分的分析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才能够得到一个不精准的分析结果。但使用液质联用技术则有所不同,液质联用技术在使用之前不需要经历长时间的准备工作,并且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目标药物中的分子量特征以及碎片化信息,这有助于中医药研究者进行中药中化学成分的进一步分析与探讨,并得出更为可靠的分析结论。

3 使用液质联用技术进行中药成分质量的把控

除了成分分析之外,对中药质量的把控也是提升中药在患者治疗过程中有效性的最重要途径。这里所说的重要质量把控,不单单指的是中药中某一种成分质量的有效把控,而指的是对中药中所有成分质量的有效把控。实际上在很早之前,有关中医药研究者就已经意识到了中药中某些成分的含量,会直接影响到有关药物的治疗有效性,因此在质量操控条件有限的环境下,有关中医药研究者尝试对目标药物当中的某一种或某几种有效成分进行质量把控。但通过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关于医学研究者又发现,中药的整体性质和治疗效果,并不会有某一种或某几种药物成分来决定,换句话说,中药中有效成分的药效与中药整体使用药效并不是1+1=2的关系,因此已通过目标中药中某一种或某几种有效成分的质量控制来进行相应药物最终使用的质量控制,在理论上虽然具有一定逻辑,却无法达到较为良好的使用效果。想要进行有关药物有效性的全面控制,就需要对中药中所有成分的质量进行精准的把控。这一分析技术在很长时间内都没能得到进一步的突破,仅存在于理想状态下,但液质联用技术的使用则为中药中各类有效成分的精准把控带来了可能。在液质联用技术使用之前,有关技术研究者尝试使用紫外线来进行中药指纹图谱的建设,中药指纹图谱作为一种将中药成分使用状况和质量控制,通过可视化的图谱方式来进行呈现的手段,通过紫外线来进行建设,很可能会出现信息显示和质量控制方面的精准度差异。但倘若使用液质联用技术,则能够进行有关差异的规避,使得相应的药物成分使用精准度把控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与完善。因此从这个方面来看,液质联用技术的使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中医药研究者对目标中药各项有效成分质量把控的精准程度,这也是有关中医药研究者一直尝试进行液质联用技术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重要原因。

4 使用液质联用技术进行中药方剂配伍机制的把控

大多数中药的药性都需要遵循方剂的用药理论来进行探讨,自古而来所流传下的中药方剂配伍机制具有其一定的科学性,能够在中药临床使用中发挥较为明确的作用,但有关医学研究者尝试使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和仪器,来对中药中的方剂配伍机制进行分析和研究,摸索出其中的规律,在使用中药血清药物化学方法来进行相应药物在治疗过程中药效释放的物质基础,这种更为深入的研究有助于进行中药理论的进一步拓展研究,使得方剂配伍机制得到更为科学的解释。为此有关医学研究者尝试以荫陈蒿汤目标研究中药来进行,相应方剂配伍机制的研究。为了保障实验的公平公正性,有关医学研究者以大鼠作为实验研究的观察对象,进行了相应中药汤剂的服用。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相应实验研究展开之前,有关医学研究者已经对目标中药中的成分配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尝试通过配方加减和配方中有效药物提取服用的方式来形成对照组,与配合使用全汤的被观察研究对象进行更为深入的对比研究。通过对比研究发现,相比较服用加减过配方或只服用配方中有效药物提取成分的对照组而言,服用全汤的被观察研究对象能够取得更为良好的病症治疗效果,实际上也只有服用全汤的被观察研究对象,才达到了相应抗拒服用的理想状态。因此有关医学研究者提出设想,或许在进行目标药物研究的过程中,只有通过全方配伍的方式才能够使得相应的有效成分被有机体完全吸收。为了验证这一设想有关医学研究者又使用了酸枣仁汤来进行相应的药物研究,酸枣仁汤是进行失眠病症治疗的最重要中药汤剂。为此有关医学研究者选取了数位罹患严重失眠病症的患者来进行本次的观察研究,其中一些患者服用了酸枣仁汤的加减配方,另一些患者服用了酸枣仁汤中有效药物成分的提取物,还有一些患者服用了酸枣仁汤的全方。在所有患者均进行了有关药物服用后,医学研究者使用了液质联用技术来进行被观察,研究对象血液中成分的检测,通过检测发现,使用酸枣仁汤中有效成分提取物和加减配方的患者,血液中均未检测到各单位药的成分,其失眠病症也未曾得到进一步的缓和。但使用酸枣仁汤全汤配方的患者在血液中检测到了有关药物的成分,并且其失眠病症得到了有效的缓和。这就意味着中药方剂的配伍机制的确较为值得进行探索与研究,不同配方和不同药物的配比机制会直接影响到有关汤剂的最终使用有效性。

5 使用液质联用技术来进行药动学的运用研究

中药动力学一直是有关中医药研究者最为注重的研究方向,在未来的中医药研究过程中,能够起到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拥有较为广阔的研究前景和研究空间。所谓的中药动力学指的是在进行中药方剂研究的过程中,对其中活性成分从体外摄入到体内,又从体内向体外排出整体过程的研究。由于中药的药物成分较为复杂,其中有效的药物成分对个体机能的影响存在着无法进行明确判定的留守问题,因此中药动力学一直致力于寻找更为合适的研究技术与研究方法,来进行药动学规律的进一步把握。相比较西药的药动学研究而言,中药的药动学研究难度更大,之所以在难度上存在如此明显的差异,除了中药的药物成分复杂之外,还与个体的生理机能和身体素质有较为明显的关联。换句话说,在使用中药来进行病症治疗的过程中,即便使用同样的药方,同样的药材来进行相同病症的治疗,不同患者的药物使用反应和治疗有效情况也存在差别。因此站在一般普适性的角度来进行中药药动学的研究,是无法取得较为良好的研究效果的。为此有关医学研究者尝试使用更为科学合理的先进技术来进行中药药动学运行规律的进一步探讨,随着液质联用技术的不断普及与使用,研究者发现液质联用技术能够在中药药动学规律研究方面起到较为良好的效果。这种新型的测量技术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能够在很短时间内进行微量化合物的精准测量和相应的数据显现,因此较为适宜于进行中药被人体接收到被人体排出这一过程的跟踪实验,通过相应数据的不断反馈和呈现,来进行中药进入人体后的药动学规律研究与探索。但就目前而言,液质联用技术在药动学方面的研究仍未成熟,仍需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

6 结束语

基于先进设备所产生的液质联用技术,能够在中药的血清药物化学研究中产生极为关键的作用。有关中医学研究者和中药学研究者务必要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尝试使用合理的方式进行液质联用技术的使用。

猜你喜欢
药动学研究者中医药
替米考星在不同动物体内的药动学研究进展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抗菌药物的药动学和药效学参数对临床用药的意义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中丹参素及丹酚酸A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用水痘病毒开发新型HIV疫苗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