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档案资源的管理及开发利用探讨

2021-01-08 06:12王红霞
资源信息与工程 2020年6期
关键词:纸质成果资料

王红霞

(湖南省湘南地质勘察院,湖南 郴州 423000)

1 引言

地质档案是在地质勘探活动中产生的原始记录、表报、总结和有关的依据、指示性文件,以及成果报告和有关的图件、附表等,包括区域地质调查资料、矿产地质勘查资料、水文地质资料、工程地质资料、环境地质资料、物探资料、遥感资料等在区域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勘探、探测实验、专题研究等生产技术活动中形成并归档的地质科学技术文件材料。地质档案有多种形式,如实物地质资料、成果地质资料、原始地质资料等,科研价值、社会价值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地质档案管理与开发利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何高效、高质量地完成纸质与电子文件的归档与管理工作,不断挖掘地质档案潜在价值、提升利用与服务效能,是每一个地质档案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2 地质档案特点分析

地质档案是地质工作的重要成果,属于专业科技档案。为完善地质档案管理制度、方法,需明确地质档案自身特点,归纳如下:

(1)专业技术性:地质档案记录的是自然界地质现象、运动规律,也展现了广大地质工作者的勘察过程,尤其是在现代勘察技术的运用下,地质档案的专业性越来越强,档案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实现地质档案的科学管理。

(2)地域性:地质勘查工作是在某一区域进行的,形成的地质资料反映的是该区域的情况,地域性特征明显。

(3)成套性:与其他科技档案相比,地质档案的成套性要求更高。以地质成果报告为核心,系统整理各过程形成的各类技术资料,包含有:成果底稿、底图类、测绘资料类、野外地质观察类、勘探工程及现场实验类、采样测试鉴定类、试油、试采、采油类、仪器记录及动态资料类、航遥影像类、中间性综合资料类等。

(4)野外原始资料多:地质档案的原始记录、数据等都是在野外工作中获得,形成阶段多、周期长、工作环境差,如何保存显得尤为重要。为保证地质档案完整性,档案工作者需经常深入野外现场,配合开展资料收集、整理工作,防止出现遗失、分散和缺漏等问题。

(5)发展性:地质原始资料的形成贯穿地质勘查工作的全过程,包括立项申请、初步设计、野外初勘、详细设计、野外勘查、综合管理、年度野外验收、成果报告编制、项目成果验收等多个阶段,各阶段工作目的、内容不同,往往后一阶段工作需以前一阶段成果为基础。随着勘察技术的发展,在地质科普方面也是不断深入的,相应的大地质类(地质、地环、地灾、工勘岩土、物探、科研等)档案也随之不断更新、完善。

3 地质档案的管理

3.1 地质资料的汇交

地质资料汇交是地质档案管理的首要工作,汇交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归档档案价值,所有工作必须全面且细致的完成。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地质报告编写、图鉴制作均需利用计算机完成,地质成果资料汇交时,纸质与电子文件汇交必须把握:地质资料汇交工作本质是“归档”,接收文件以《地质档案文件目录》为纲,所提交的纸质文件、电子文件的内容、种类、格式、比例尺、数量、介质、备注属性等均应与目录所列一致 。

(1)地质成果/原始纸质资料汇交(目录中载体形式标Z者)。地质成果/原始纸质资料汇交时,需对资料齐全性、完整性、规范性进行检查验收,详细检查项目如表1所示。

此外纸质资料的检查还需注意:①查看纸质资料盖章情况;②检查纸质资料打印、用纸和装订情况;③检查正文报告的插图清晰度;④检查附图折叠情况,折叠后的尺寸应小于A4;⑤与电子文档的一致性对应情况。

表1 地质成果/原始纸质资料汇交检查项目

(2)地质成果/原始电子资料汇交(目录中载体形式标D者)。针对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多部文件,如《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要求》、《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关于子项目原本档案归档与资料汇交要求》、《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9号)、《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16号)、《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资料管理的通知》(国土资规[2017]1号)、《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土资规[2016]11号) 等。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按至少5%的比例对电子档案(文件)进行验收,汇交报告附图必须“纸电”一致,不合格档案坚决拒绝进馆。

地质成果/原始电子资料汇交检查验收要点:

①文件可读:不论何种格式的电子文件,应保证可读、可用,如:多媒体文件播放时图像应清晰、声音应清楚,播放流畅;需要专门的系统平台打开的,要提供使用说明。电子文件应保持原样,不能压缩。刻录光盘、拷贝到归档硬盘前务必杀毒,保证存储介质安全。

②文件格式:汇交的原始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格式,一般不做强制要求,可以是可编辑的电子文件版本,也可以是光栅格式的图像或PDF文档版本,不同来源的原始地质资料电子文件应遵循其原始性。

③数字化电子文档:原始地质资料复制件应与原件保持一致,电子文件应客观清晰、标识准确、内容完整。

④可编辑电子文档:一般指通过数字采集或源文件为电子文件形成的电子文档。电子文档应齐全、完整、可读,需要附带相关应用软件及说明,还应提供相关电子文件;采用商业软件或开发平台的,应说明软件名称、版本、图库、系统参数等。

业内在进一步研究相关的数据加工与处理技术,推动地质资料数据中心、共享平台建设。近年来,笔者参与了湖南姑婆山、桂东以及大坪地区矿产远景调查数据库建设工作,参与了湖南省信息中心组织的数据库建设与三维建模工作,数据库建设已经成为地质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发展方向。

3.2 地质档案的整理与保存

3.2.1 整理方面

在进行地质档案的整理时,需严格按保管期限、分类大纲做好整理工作;成果地质资料组卷时,按“报告正文→附表→各类图纸→其他附件”顺序进行;含有电子文件的地质档案,电子文件文件名、保存路径和纸质档案索引信息对应。

3.2.2 保存方面

地质档案的保存分为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两大部分,保存方法与侧重点有所不同,具体如下:

(1)纸质档案保存:采用无酸纸盒存放,置于密集架上。由于地质档案不同卷内件数存在较大差别,且借阅的频率较高,对档案盒要求主要有几点:结实、便于取用、尺寸合适等,可选择薄、厚两种尺寸,脊部详细标注档案信息。

(2)电子地质档案保存:采用刻录三套保存方法,分别用于存档、借阅查询、异地保存。随着地质档案数字化的发展,需进一步完善目录数据库、全文数据库的构建工作,并落实数据备份。地质档案数据库有助于档案集中保存,实时掌握档案文件情况,提高归档、查检效率。

4 地质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

地质档案管理中,很多档案室室藏地质资料在当时条件的约束下不具备开发利用价值,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勘查技术的提高,有些矿区的矿产资源就可能具备了开采价值或详勘效益,拓展档案资料的开发利用是一个重要方向。

4.1 加快地质档案数据中心建设

近些年,我国地质档案数字化工作大步推进。电子档案的特性决定了其在开发利用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与传统纸质档案相比更具便利性、实用性。基于地质档案资源共享、开发利用的要求,需进一步加快数据库建设,打造基于大数据、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一站式服务系统,实现地质档案信息的全面整合与共享[1]。

4.2 打造档案资料利用服务新模式

大数据环境下,加强地质档案资料信息化建设,积极打造地质档案服务新模式,以充分开发档案信息的利用价值,提高地质档案创新管理水平[2]。首先,相关部门必须提高对档案信息化的认识,加强传统工作与现代技术的融合,切实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其次,积极采用GIS管理技术完善数据集中管理,并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整理功能实现对地质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发掘。最后,实现地质档案资源的科学保存和充分共享[3],主要方法有:(1)构建地质档案资料电子阅览室,提供电子档案查阅服务,有利于保护纸质档案,也有利于提高查阅效率;(2)建设地质资料馆网站,实现线上目录查询向内容查阅方向的发展;(3)建立传统与现代化相结合的服务平台,开展线上和线下的各种档案资源服务。

4.3 加强地质档案二次开发利用

地质资料二次开发并非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集成现有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新的理论、技术对地质档案进行深度分析[4],以取得新的成果,包括:(1)组织专业人员负责二次开发利用工作,提供经费、人才支撑;(2)充分利用地质档案数字化成果,借助数据分析系统深度挖掘地质档案价值;(3)改善馆藏机构软硬件环境,引进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加强区域和行业合作,促进地质档案深入开发。

5 结语

我国地质档案管理已快速走上数字化道路,稳步推进地质档案数据中心建设,解决地质档案“保存”与利用之间的矛盾,促进地质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开展地质工作进一步夯实了基础。

猜你喜欢
纸质成果资料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验收成果
四川省图书馆发布2019年阅读报告
布达拉宫纸质文物修复——以佛经公文为例
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
工大成果
2018数博会4大成果
独立书店浪漫的纸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