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明县农机化发展思路初探

2021-01-08 06:28赵洪彬
山东农机化 2021年2期
关键词:农机化社会化全县

赵洪彬

东明县农机化工作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成功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和全省“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示范县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突出重点,务实创新,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响应复工复产号召,有序推进各项农机化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绩。截至2020 年底,全县综合农机总动力达到8.7×105kW,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9%,小麦、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95%。

一、取得的成效

(一)全县农机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稳步提升。截至2020 年底,全县新增农机投入4900 余万元。大中型拖拉机占拖拉机拥有量的83%以上,小麦联合收割机达到2576 台,玉米联合收获机械超过1245 台;农机服务产业化经营收入达到77890 万元,小麦生产已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玉米机收、保护性耕作、设施农业生产机械化和秸秆综合利用等节本增效技术的推广应用面积,均有较大幅度增长。

(二)农机补贴工作成效显著。2020 年争取并落实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2392.77 万元,补贴各类农机具2806 台,受益农户2447 户,补贴资金当月兑付给农户,群众满意率100%。争取并落实农机深松补贴资金3290 万元,通过实施农机补贴政策,充分调动了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大大提升了全县农机装备水平,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强了土壤持水能力和农作物抗旱抗涝、抗倒伏能力,促进了全县现代农业的发展。

(三)农机合作组织建设步伐加快。按照农机合作社建设标准抓好农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全县农机合作社管理水平和运行质量全面提高,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2020 年新注册农机专业合作社2 家,规范农机合作社1 家,新建示范性农机合作社1 家,合作社注册累计达到98 家,全县示范性农机合作社达到27家。加强农机教育培训管理,重点加强对社会化农机培训机构指导、监督,协助茂盛农机校举办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员培训班9 期,培训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员485 人;举办农机技术推广培训班2 期,参训人员200 余人;组织农机管理干部农机技术培训班1 期,培训农机管理干部30 人。加强农机质量管理和维修服务,组织开展农机消费维权宣传,排查农机维修网点20 个,下达整改通知书8 份,并要求限期整改,完善了农机质量投诉受理渠道。

(四)农机示范园区建设及技术培训亮点纷呈。全县规范完善保护性耕作示范园13 处,经济作物示范点2 处。2020 年全县共召开各类现场会、机具演示会20 场次,参加人员5000 余人,发放宣传材料10000 余份。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2 次,培训农民1000 人次。全县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各类农机人员8100 人次。

(五)农机安全监管到位。围绕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大局和农机化发展目标,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守安全生产红线,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全县没有发生较大以上农机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县农业机械服务中心抽调15 名监理人员带着检测设备,分片包城镇开展农机安全隐患排查活动,逐村逐户对拖拉机、联合收割机进行隐患排查,开展专项检查95次,参加人员248 人次,查处安全隐患145 处。实行日报和“谁排查、谁签字、谁负责”制度,最大限度保证排查见实效。同时,通过发放宣传单、详细劝解、政策宣传等方式开展安全宣传,扩大宣传覆盖面,增强群众对农机安全法律法规的认识和接受安全监管的自觉性,进一步提高了安全生产意识,回答群众关心的农机安全生产问题560 条,发放各类安全资料4400 份。

二、存在问题

(一)基层农机服务体系不健全。乡镇农机管理组织是基层政府为“三农”服务的前沿,是实施农机管理服务和提高农机化水平的关键。农机化工作需要当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但是由于方方面面的因素,乡镇一级的农机管理服务力量比较薄弱,基层农机队伍不稳定影响了管理服务工作的开展。同时,乡镇农机技术力量得不到补充,年龄和知识结构日益老化,乡镇农机管理人员专业不对口现象十分突出。

(二)农机推广应用力度需要加大。玉米联合机收、秸秆粉碎还田是目前从根本上解决焚烧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但东明县玉米联合收获技术应用起步较晚,部分农户认为成本高,仍有一些农户没有应用这一技术。保护性耕作作为一项节本增效技术,由于缺乏相应的鼓励优惠政策,推广应用工作比较慢。农机化推广经费的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和推广。

(三)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不高。尤其对大宗农作物生产,鼓励、引导和组织合作经营、统一服务等方面措施不多,土地流转、集约经营程度低。一家一户生产经营分散是制约农机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需提升。农机作业服务尤其是为农业生产提供“一条龙”服务的农机合作组织数量少、规模小,综合服务能力不强。农机维修服务中的部分维修网点维修能力不强。农机供应服务市场需要进一步规范。

三、对策和建议

(一)健全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按照“提高县级、强化乡级、发展村级”的原则,建设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农机化服务体系,重点扶持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龙头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全面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要按照市场化、社会化和产业化的要求,建立健全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进程,促进农机化服务上水平。要大力培育农机合作服务组织,把发展壮大农机专业合作社、积极培育农机大户作为提升农机化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通过进一步扩大宣传,采取更加有效的激励政策和扶持措施,培植发展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社,壮大农机服务市场经营主体,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

(二)提升农机化整体装备水平。在确保农机总量稳步增长的基础上,着力优化农机装备结构,鼓励农民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推广适合本地农业产业发展需要的农机具,不断推动全县农业产业化和机械化的发展。在巩固发展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机械装备的同时,引导农机服务组织购买大马力、高性能、复式作业机械,加快提升经济作物、设施农业、畜牧水产、林果产业等领域的机械装备水平,做到农林牧渔业机械装备全面提升。

(三)改善机耕道路等基础设施。协调有关部门,积极争取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乡村道路建设、农田基本建设、农业综合等项目规划中安排机耕道路建设内容,改善农机作业通行条件;争取县乡财政对农机场库棚、维修网点设备设施给予补助性投资扶持,改善农机具尤其是高性能机具的保养和维修条件。

(四)建立农机化长效投入机制。多渠道、多层次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投入,逐步建立长效的资金投入机制。继续落实好购机补贴政策,不断增加补贴资金总量,扩大补贴机具范围,确保农机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到位,提高农民的购机热情。要将农机推广等相关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农机化的有效投入,逐步建立一个以财政资金为导向、农民投入为主体、社会资本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农机投入机制。

(五)推进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也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要因地制宜,创新方式,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推进土地集中型、流转型、合作经营型和统一服务型等多种适度规模经营模式。尤其要根据东明县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的实际,采取多种措施,大力支持合作组织提供从供种、育苗、机耕、机播、植保、机收的“一条龙”服务,加强宣传示范,鼓励引导农民更多地参与合作经营和统一服务,以规模化促进机械化发展。

猜你喜欢
农机化社会化全县
2022全国农机化主推技术现场演示活动暨天津市“三秋”农机化生产田间日活动在天津举办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天津农机化技术试验服务中心深入开展技术服务 助力“三秋”农业生产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机化统计工作
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的探讨
必须为县域农机化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社会化服务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