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环境下的高校内部审计研究

2021-01-08 08:48牛晓明李明玥朱金宇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内审审计工作监督

牛晓明,李明玥,朱金宇

(中国海洋大学 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6000)

高校内部审计是指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根据学校内部管理的需求,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财务标准,对其所属单位的财务收支以及经济活动进行独立的审查、分析和评价,确认其履行经济责任及配置、管理、使用学校资源的经济性、效益性和效果性,明确相关经济责任,做出审计结论,并对相关部门和单位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使管理更加富有科学性,以提高学校资金使用效益。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高校逐步融入市场经济大潮,在发展与变革中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高校内部审计对规范高校经济管理、落实经济责任、提高高校资金使用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大数据本身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单从字面来看,它表示数据规模的庞大。目前,对“大数据”比较权威的定义是互联网数据中心(IDC)的描述:“大数据”是利用信息化社会所产生的海量数据,采用相关的新架构和技术,为获取相关价值而进行技术发展与创新。大数据具有数据体量巨大、处理速度快、数据种类多、价值密度低、商业价值高的特点。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着内外部环境的改变等巨大的挑战,同时拥有更多的发展机遇,学校管理者可利用大数据提高查核问题的效率,通过整理、分析,挖掘相关性、趋势性的大量潜在信息,进行评价判断和宏观分析,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本文拟就大数据环境下的高校内部审计进行研究,分析高校内部审计的特点和现状,探讨高校内部审计发展路径,提出合理化建议。

一、大数据环境下的高校内部审计研究综述

近年来,大数据研究迅速发展,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已有不少学者关注并研究大数据对内部审计的影响,也有学者专门研究高校内部审计,为本文研究分析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内部审计提供了相关理论支撑。

(一)大数据对内部审计产生的影响

王兵等[1]指出,大数据不仅改变审计方式、降低审计风险,同时为审计部门提供了履行职责的新工具,全面提升了内部审计价值。刘荣[2]分析大数据时代内部审计工作将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探索“大数据”环境中内部审计的应对策略,尝试探索内部审计“大数据”新应用和新模式。李健、王春昕[3]结合大数据思维和技术方法,认为内部审计通过帮助组织完善内部控制、改进风险管理、加强审计时效性,为企业增加价值。宋文贤[4]研究大数据下企业内部审计的优化措施时指出,应该提高内部审计重视程度、建立高效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体制、建立大数据审计平台、转变传统审计抽样模式、事前预警和事中持续审计、培养专业人才和利用专业力量相结合。郭岩[5]通过阐述大数据在内部审计中呈现出的特征及与传统内部审计对比的方式,提出企业内部审计的转型方向及具体应对措施。有一部分学者对其他行业内部审计进行了研究。叶常青等[6]基于数据挖掘、联网审计、在线实时审计的计算机审计理论基础,阐述广州市公安局在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探索与实践。雷智军[7]从内部审计的组织架构、审计模式、审计技术、审计队伍建设等方面阐述大数据思维对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转型影响。

(二)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审计监督全覆盖的理念对高校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学者们对高校内部审计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高校内部审计的现状及问题分析,并提出解决路径。吕先锫[8]基于我国高校内部审计现状调查报告分析指出,高校内部审计在重视程度、审计方式、审计部门职权、审计部门主动性以及内审结果等方面还存在不足,作为高校“免疫系统”的高校内部审计必须与时俱进,建设“服务导向型审计”,为学校发展服务,为学校管理助力。王恒斌[9]基于信息系统审计的视角对高校内控系统进行研究指出,为了预防与遏制腐败现象,高校必须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加强培养复合型审计队伍,以信息系统审计为平台构建完备的内部控制体系,从根本上遏制腐败现象。王文明[10]则认为高校内部审计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是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又是对高校财务内部控制进行监督、检查的关键手段,目前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在机构职责权限、审计人员业务素质、审计涵盖项目范围等方面存在不足,需要专门制定内部控制规范性文件,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强化审计监督职能和控制力度。周旭、[11]马宏双等、[12]秦旭等[13]认为,高校的内部审计存在观念和内部审计方法落后、内审机构设置不合理、内审人员的配备不合理、内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不强等现状。

大数据环境下,刘勇[14]分析了大数据对高校内部审计的影响及建议,阐释了大数据在内部审计发展方向、审计理念、审计方法和审计人员方面产生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高校需顺应时代要求,打造高水平内部审计团队,真正发挥大数据在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中的作用。

综上,本文将结合众学者的研究成果,进一步研究分析高校内部审计在大数据背景下出现的问题,尝试探索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新方法,助力高校内部审计的发展。

二、大数据为高校内部审计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大数据技术正在渗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高校内部的审计人员思想观念、内部审计模式以及内部审计发展方向也产生了深刻影响,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带来挑战。

(一)大数据给高校内部审计带来的机遇

大数据为深入挖掘海量显性信息与潜在信息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立体式支撑,使数据的价值达到最大化。在高校内部审计中,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深入分析、诊断,获取充分的审计证据,可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充分发挥高校内部审计“一审、二帮、三促进”和“增值”的作用。

1.促进高校内部审计向信息化审计转变

目前,我国高校内部审计模式呈现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和风险基础审计并存的现状,相当一部分高校内部审计仍以财务账项基础审计为主,以资金合法性、合规性为审计重点,较少涉及资金绩效、内部控制及风险审计等。大数据时代开辟了数据采集、分析、分享、利用的途径,这种革命性的转变也促使高校内部审计由传统的账项基础、制度基础和风险基础审计向信息化审计转变,促进高校信息化建设,使高校内控和业务流程优化更加完善,为内部审计提供了充足全面的审计信息,为内部审计工作提供了新思路。“内部审计工作要将重点由事后审计向事前审计转移”虽然提出已久,但我国高校内部审计的重心依然偏后,如何实施事前审计和跟踪审计,关键在于审计证据获取的及时性,大数据对审计信息资源的精确获取和及时更新提供了新的手段,为全面实现事前审计和事中跟踪审计提供了可能。

2.推动高校内部审计理念的变革

大数据环境使高校内部审计人员树立数据观和全局观。在大数据时代,高校内部审计由知识驱动、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传统的内部审计主要依靠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和经验,而在大数据时代,内部审计更加依靠海量非结构化数据。审计人员通过对数据进行充分整理、挖掘和分析,发现有价值的审计线索,获取更多潜在的趋势性审计信息,为满足高校内部审计需求提供更具时效性、系统性的审计证据支持。同时,内部审计人员在获取充分信息之后,能够突破原有视角的局限,着眼于全局,从宏观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优化高校内部审计的方法

大数据为实施人本内部审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审计最重要的是获取审计信息,只有掌握充分的审计信息,才能扩大审计的广度和深度。大数据资源是获取审计对象行为信息的重要来源,例如审计对象的自身信息可以通过政府机关的社保信息、民政信息、工商登记信息等来收集,审计主体关系信息也可以通过各行业信息提取。内审人员通过收集工商投资信息、补助发放信息、海关退税信息等,部分还原审计对象的人际关系。而这些信息可以通过跨部门关联技术提取,为内部审计人员深入分析、评价判断审计对象的行为主体提供了信息支持,实现“物本审计”到“人本审计”的跨越,使得审计本质重归于“人—事”的关系,强调约束、监督、激励人的行为,在促进人及其行为的改进方面发挥建设性作用。与此同时,也能更好地解决审计屡审屡犯的难题,使高校内部审计重心前移,实现高校内部审计监督全覆盖,有效提升高校内审的宏观分析能力。

(二)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内部审计面临的挑战

1.审计的频率改变,要求高校内部审计全覆盖,工作难度增加

大数据的发展使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对数据的掌握更加全面、系统,需要更加客观、全面、深入地分析数据背后的驱动因素,不断提出建设性意见。高校内部审计可以利用大数据实现实时监督,适度提高审计频率,增强审计时效性。将事后监督逐步转变为事前监督,实现高校内部审计监督全覆盖,随时掌握高校内部审计重点工作方向。

2.审计工作数据量大、精确度要求高,亟须转变内审思维

大数据技术促使高校内部审计范围呈现逐步扩张趋势,高校内部审计唯有从根本上转变传统设计思维,才能使大数据在高校内部审计中得以积极运用。在大数据环境下,审计人员应以更开放发散的思维探究数据与行为之间的关系,提升数据的精确性,增强内部审计建设性职能的发挥,强化审计结果的利用程度。

3.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技术性强、精确度高,需要更多的技术支撑和人才支撑

目前,我国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大部分知识结构单一,主要由具备财务、建设工程等专业背景和专业资格的人员组成,具有信息系统等专业知识背景、具备大数据综合审计能力的人员极少,同时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对大数据时代审计的认识还不到位,直接影响了大数据时代高校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在大数据时代,审计人员需通过云计算、大数据将审计中搜集的海量数据和相关信息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归纳,进行关联性分析和处理,从中找出高校管理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向学校管理者提出建议,促进高校管理水平提高。这对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进行大数据挖掘分析、预测判断等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与国家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本文将从四个层面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

(一)审计组织架构落后,无法适应大数据时代的要求

大数据技术为内部审计工作智能化、信息化、技术化、系统化提供了可能,传统的内部审计组织架构已无法满足大数据时代审计工作的要求:部分高校尚未深刻认识到大数据在内部审计中的作用,内审机构设置不合理、独立性差;部分高校尚未设立内部审计机构,还有些高校虽然单独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但对于内审人员的选拔和晋升机制、职称等级、责任分工等方面都没有做出具体规定,内审机构往往形同虚设,未发挥应有的作用,信息技术在内部审计中的运用尚未解决。以上种种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大数据技术在高校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二)审计观念与技术手段落后

目前,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大多局限于本单位财物收支活动、物资采购跟踪、基建预算等方面,发挥着审计的监督职能,但内部审计对促进高等学校良好发展的作用还没有发挥。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应将重心转移到管理审计、效益审计上来,监督与服务并重,只强调监督,很少考虑如何为单位增效、如何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则会导致内部审计工作范围被动缩小,很可能使内部审计工作陷于被动。

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主要以手工为主,但在大数据时代,这种传统的审计工作方式存在明显的弊端,无法满足实际情况的需要。只有充分利用大数据资源,不断提高审计人员业务能力,提升计算机信息系统水平,才能改变传统的手工审计工作方式,与时俱进,加强审计信息时效性,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

(三)内审监督范围的拓展没有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在监督范围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从纵向来看,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在事前、事中监督审计受到的重视程度仍不足。早在2002年,时任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就指出,我国内部审计工作要将重点由事后审计向事前审计转移。近些年来,随着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审计工作重心的逐步前移成为可能,但从目前的高校内部审计实务来看,其重心仍然偏后,表明大数据技术并未得到充分利用。从横向上讲,我国高校内部审计范围主要涉及基本建设、采购大宗仪器设备、日常财务收支等方面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合法性,但是对诸如高校收入及其分配等方面的关注较少。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范围狭窄,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审计力量不足、效率不高,而大数据技术为解决此类问题提供了支撑。

(四)缺少复合型审计人才,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主动性不强

高校内部审计涉及范围广、涵盖内容多,对信息技术的需求更加迫切,相应地也需要更多专业性技术人才提供智力支撑。但当下我国高校内部审计人才队伍大多以财务会计、经济管理专业人才为主,专业知识结构比较单一,无法满足大数据时代工作的需要,特别是计算机信息系统、建设工程方面的复合型审计人才尤为缺乏。在大数据背景下,应强化信息系统方面人才的吸纳与引进,构建专业素养高、业务能力一流的审计专业队伍。

上述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给我国高校内部审计事业以及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如何利用大数据解决这些问题是本文研究的主要方向。

四、大数据环境下完善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对策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学校办学规模日益扩大,并且随着高校多渠道筹措办学资金格局的逐步形成,高校资金总量急剧增加,加之大数据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大数据环境下如何加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成为当前高校内部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提高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合理设置内审机构

独立性是审计工作最重要的特性之一,只有保证独立性,审计工作的进行才能顺畅,审计结果的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而要提升高校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首先要从组织机构开始变革。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能够为高校内审的独立性提供更好的思想支撑,应建立以党委为核心的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将党组织负责人作为高校内审机构的负责人。这样不但能够对高校的各种经济活动的效率、效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而且能够使内部审计机构更加独立地进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绩效审计等工作。在此基础上,要明确内部审计的审计范围、人员选拔、职称晋升等问题,划清内部审计机构与其他部门和监督机构的工作界限,保证内部审计工作能够保持绝对的独立性。设立科学、合理的内部审计机构,是开展审计工作的前提,是发挥内部审计职能的重要保证。

(二)强化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服务意识,正确处理监督与服务的关系

高校审计部门应转移工作重点,处理好内部审计与服务的关系,有效发挥内部审计的服务作用,提高被审计单位的管理水平,帮助其挖掘提高经济效益的潜力。审计人员应从思想上认识到服务是内部审计的活力所在,将审计视点和分析问题的着眼点从具体经济业务转到管理过程上来,对审计的事项要进行全面了解,要正确处理监督与服务的关系。对高校审计工作来说,监督是手段,服务是宗旨。揭露问题固然是审计的第一职责,但我们决不能为监督而监督,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发挥“一审、二帮、三促进”的作用。通过揭露问题进一步分析各种问题的性质和产生的根源,从源头上提出防范的措施和建议,帮助被审计单位加强制度建设,提升管理水平。虽然审计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是审计与被审计的关系,但它同时体现的又是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内部审计要把帮助有关部门实现经济管理目标作为自己的责任,以监督的方式服务,以服务的心态监督,随时发现内部控制中的薄弱环节并提出建议。

(三)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提高审计效率

信息化是大数据的源泉,也是大数据的结果。加快高校内部审计大数据平台和审计分析系统的建设和共享势在必行。高校内部审计应加快以大数据为核心的审计信息化建设,深入进行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加快大数据采集、存储、管理等平台和审计分析系统建设,将各高校在内部管理过程中和内部审计中产生的大量数据存储到大数据平台上进行共享和交换。高校内审数据库可包含审计人才建设、社会中介机构数据、审计方法、审计模板、审计法规和审计经验等内容,并做到实时更新,依托数据库与信息平台,实现数据综合比对与分析,增强审计工作的深度,切实提高审计分析研判与查找问题的准确性。另外,为充分发挥大数据审计的功能,国家有关部门应组织力量开发与大数据审计相配套的审计软件,让高校内部审计人员能充分利用审计软件进行内部审计工作,促使高校内部审计部门的管理能力、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得到提升从而实现高效审计。

(四)树立高校内部审计的人本审计理念,积极拓展内部审计业务范围

在人本审计视域中,人是高校的价值创造者,传统高校内部审计遵循从“事”到“人”的追责路径,其根本目的是对人进行问责。在大数据时代,高校应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掌握责任人的行为数据,将人的经济行为的正误作为审计重点。同时,建立相应的准则和标准,作为审计的依据,检验行为与标准的符合程度。这样一来,高校就能从根本上改变过去内部审计工作中的物本审计观念,实现审计理念上的变革,抓住价值创造的本原,把握住审计的根本目的。

传统物本审计观下,以物为中心的思想使得“事前审计”可望而不可即,根源在于观念与技术的双重欠缺。在大数据时代,高校内部审计应在继承传统审计技术、方法以及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利用大数据技术实时跟踪,推进审计重心前移,确定事前审计内容体系,对高校领导人和教职工进行实时审计,实现高校内部审计监督无死角全覆盖,及时发现问题并从根源上进行解决,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

(五)加强高校内部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内部审计发挥作用关键靠人。高校要积极引进复合型人才,引导现有审计人员深化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学习和运用,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审计的工作效率,通过多元化渠道筹资,获取充足的资金支持,合理规划资金利用方式,完善计算机辅助审计硬件设施建设。在软硬件设施都具备之后,利用电脑与网络平台进行信息的采集、转换和分析,实现审计的数字化。同时,采用集中学习、研讨会、交流会、与其他高校共享审计方法等方式,形成优势互补、互通有无,不断增强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内部审计团队,真正发挥大数据在高校内部审计中的作用。

五、结语

大数据对社会、经济等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产生了巨大影响,也为高校内部审计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内部审计存在内审组织架构落后、审计观念和方法传统、内审监督范围狭窄以及缺少复合型审计人才等问题。高校内部审计应该充分利用大数据时代的新技术和新理念,规范机构设置、强化服务意识、树立人本审计观、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实现高校内部审计的变革。高校内部审计必须与时俱进、转变观念,充分合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真正实现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智能化和信息化。

猜你喜欢
内审审计工作监督
基于分级审核模式的质量管理体系内审研究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加强工程结算内审的思路
新监管框架下银行的风控和内审体系
关于如何提升计算机审计工作质量的研究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