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化工实验室危化品安全管理面临问题及对策

2021-01-08 23:31王俊海郑建东王永贵雍玉梅
天津化工 2021年4期
关键词:剧毒危化品化学品

王俊海,郑建东,王永贵,雍玉梅

(1.滁州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安徽滁州234000;2.滁州市第二中学,安徽滁州239000)

高校化工实验室是进行教研的重要基地。化工实验室的教研工作必定离不开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危险化学品所带来的危害往往是一系列不可控的连锁反应,各地发生的危化品安全事故,如“2·11”辽宁爆炸事故、“7·29”东营火灾事故等,无一不带来了血的教训。维护实验室的危化品安全是高校实验室管理与运行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关系到实验人员的人身安全保障,对高等学校以及社会的安全和发展都举足轻重。由此可见,提高师生员工对于实验室危化品的安全管理意识,完善高校化工实验室危化品安全管理制度和规定刻不容缓。然而,据调查,目前具备完整正规的危化品安全管理系统的高校实验室并不多见,大多数化工实验室都存在实验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实验试剂随意摆放、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等问题。健全高校化工实验室危化品安全管理制度,保障师生员工安全的任务依然很艰巨。

1 高校化工实验室危化品安全的基本原则

1.1 危险品分类存放

有些化学品在发生化学反应时产生的能量是巨大的,会制燃制爆。因此,相互作用的危险化学品要隔离存放。例如:氧化剂、还原剂和有机物等不能混合保存;强酸特别是硫酸,禁止与强氧化剂(如高锰酸钾、氯酸钾等)的盐类混合存放;氨与卤素、汞、次氯酸、酸类等隔离存放;许多有机物要与氧化剂、硫酸、硝酸及卤素隔离。以下列举了一些具体危险化学品的详细贮存方式。

易燃液体:隔绝热源和火源,置于阴凉处,避免光线直射,通风良好,不能盛满,最好存放在防爆冰箱中。

爆燃类固体:与易燃物和氧化剂分开保存,应储存于20℃以下,储存柜选用防爆材料。

腐蚀性液体:储存柜选用抗腐蚀性材料,放于药品柜下端。

易产生有毒气体或烟雾的化学品:单独存放,药品柜中设通风装置。

剧毒品:与酸类隔离,专柜上锁。

1.2 剧毒化学品使用原则

剧毒品必须使用专用保险箱/柜。

使用剧毒品产生的废液和废弃物等应按学校有关规定妥善清理,不能随处丢弃、掩埋和水冲。

学生使用剧毒品时教师必须在场监督,不允许临时工作人员使用剧毒品。

剧毒品不得私自转让、赠送、买卖。各教学单位之间或各实验室之间需要相互调剂使用时,必须分别经过学校或学院相关管理部门的批准。

使用剧毒药物时必须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在通风橱内操作,提前做好应急处理方案。

2 高校化工实验室危化品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和使用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高校化工实验室的安全教育工作浮于表面,出现形式化、应付性问题。从危化品管理人员方面来看,管理人员自身缺乏系统的安全知识培训,无证上岗,不具备危险防范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没有对学生开展定期的安全教育工作,缺乏对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从危化品使用人员方面来看,首先学生从安全意识上对于不当操作会造成生命危险的认识不足,仍然存在不穿戴防护装备、在实验区随意饮食、实验药品随意摆放等违反实验室安全管理规范的行为;其次,学生从实验操作上没有全面掌握危险化学品的正确使用方法和存放条件,甚至对危险化学品的购买、领取、使用、退库等流程和注意事项知之甚少,敷衍应付学校安排的实验室安全学习课程。

2.2 安全管理制度不规范,责任不明确

从管理制度的制定上讲,直接套用现有的危化品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没有结合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导致使用危化品时理论与实践不符,规章制度起不到实际作用。从管理制度的实践上讲,信息化程度普遍偏低,尚存在分类混乱、数量不清、用完不及时返还等现象[1]。从管理制度的监督上讲,缺乏精准的考核机制和惩处措施,实验室安全责任人的监管力度不够,未能做到日常检查、经常叮嘱,执行效果不理想。目前,各大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主要分为学校、学院和实验室三级,容易存在学院和实验室管理脱节、责任不明确的问题[3]。

2.3 安全防护措施有待完善

随着高校研究生的逐年扩招,实验室人口密度增大,导致危化品种类及数量增多、存放混乱、分类不明,却没有加强相应的防护措施。例如,口罩、眼镜、防护服等防护装备缺乏,通风橱、消防栓等防护设备数量不够,地下系统排水老化,使用频率增大导致废水废气废渣处理系统经常出现问题,缺乏完善的应急处理预案,应急处理设施长时间无人打理等[2]。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实验人员在进行危化品实验时就没有安全保障,面对安全事故就无法顺利逃生。

3 高校化工实验室危化品安全管理的对策

3.1 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教学单位应采取开设专业相关的危化品必修课、组织关于危化品安全注意事项的理论和实践考试、播放相关安全事故影像片段、开设相关安全教育讲座、印发相关安全教育手册、张贴相关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应急训练等手段,普及危化品的安全管理规范和正确使用方法。要让师生一方面从精神上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从被动遵守规章制度转为主动爱护生命安全;另一方面从实践上熟知并掌握危化品的种类、特性、使用方法和出现相关安全事故时的应急处理措施,提高实验操作水平与应急处理能力。要拓宽宣传教育的途径,丰富安全教育的形式与内容,着重提高教育和培训的专业相关性和实用操作性,让实验室安全意识真正深入人心。

3.2 完善危化品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安全责任监管程序

结合实验室自身情况,制定一套完整可用的危化品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危化品使用注意事项》、《危化品安全管理规范》、《危化品安全操作规程》、《危化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方案》等,推动实验室危化品安全管理工作更加规范、更加常态、更加长效。相关制度、规范、应急措施均要张贴在实验室墙上,保证有制可依。实验室要张贴安全信息牌,明确标注房间号、研究方向、安全负责人及通讯电话、危险特性、注意事项、安全措施及报警电话等信息[3]。

要实现高效的安全责任监管首先要明确安全责任人。要成立实验室安全责任小组,由教学单位行政领导人担任组长,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心职工担任副组长,实验室直接管辖教师担任组员。实验室直接管辖教师是主要安全负责人,负责对应实验室的实验试剂和器材的使用、保存、清理等具体安全事项。当日学生打扫实验室后,由实验室直接管辖教师负责检查危化品是否分类放置、按条件保存、有无倾洒或泄漏,由学生和教师共同签字确认安全。做好日常检查及监督工作,避免上级检查时出现手忙脚乱、临时应付等现象。当上级领导检查出不安全问题时,要对相关责任人的失职行为进行层层追责,以便于后续工作的改进和警醒,将重大安全事故的萌芽扼死在摇篮中[4]。

3.3 规范购买、领取、使用、退库流程

3.3.1 购买流程

凡需购买易制爆、剧毒、易制毒化学品的实验室,先准确详实地填写《危险化学品购买申请表》,教学单位还需填写购买危险化学品汇总表。教学单位由分管院长签字确认,科研实验室由科研负责人签字确认后交给实验管理中心危险化学品管理员,由管理员汇总后报实验管理中心分管主任签字核准后统一购买。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私自购买任何易制爆、剧毒、易制毒化学品。

3.3.2 领取与运送流程

各实验室领用易制爆、剧毒、易制毒化学品前,填写《危险化学品领用申请表》。教学单位由分管院长签字确认,科研实验室由科研负责人签字确认,经实验管理中心分管主任批准。由两名工作人员同时在《危险化学品出入库情况登记表》签字确认后方可领用,并同行护送至实验室,分类放置,杜绝途中发生危险事故。

3.3.3 使用与保管流程

各实验室应设专柜保管,实验员和实验室责任人两人各持一锁共同保管,使用时要及时填写使用记录。学生在使用危险化学品前,教师必须详实指导,讲授安全操作方法和有关保护知识。使用时必须有两人或以上在场,严格根据危险化学试剂的特性和操作规范开展实验。

3.3.4 退库流程

危险化学品长时间不用必须退库,退库前填写《退库交接单》。需教学单位分管院长和科研负责人签字确认,由两名工作人员一起持签批后的《退库交接单》到危险化学品库退库。

3.4 提高信息化程度,加强系统化管理模式

高校可与企业合作开发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立具体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信息体系和网格化安全监管机制,严格把控各个过程的安全,实现全流程可追溯[5]。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需包含采购系统、查询系统、使用与回收系统以及安全教育系统。

3.4.1 采购系统

高校需要经过筛查危化品供应商的资质,甄选质量好、信誉高的供应商,通过实验室、学院和学校三层审核筛选,严格保证实验原料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易制爆、剧毒、易制毒等管控危化品只能向实验室管理中心开放购买渠道,其他非管控危化品可向师生开放购买渠道,师生的购买信息必须附送实验室管理中心。

3.4.2 查询系统

危险化学品在购买后需及时进行备案,方便师生在系统上进行查找领用。备案系统需明确危化品分类,保证信息全面公开,内容详细,通俗易懂,数据真实准确,为每种危化品制作单独网页,标明产品名称、危险种类、采购时间、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存货编号、库存量、储存条件和注意事项等内容,并在该网页设置下载选项。

3.4.3 使用与回收系统

除线下签字确认领取外,师生可通过线上申请使用危化品,同时下载产品的详细信息,使用前仔细阅读使用方法、储存条件、注意事项和应急处理方法等内容。系统需在预计归还日前三天向使用者发送归还提醒,在归还日期截止但未归还时发送催还信息。

3.5 改进分类存放条件,完善防护设施

教学单位应根据实际需求和资金条件,建立危化品安全储存室,内设满足不同危化品存放条件的危化品保存柜,容易发生相互作用的化学品要隔离保存,张贴标签标明存放试剂的所属分类、危险特性、注意事项等信息,安排专业人员值守,安装监控设备,确保远离火源,防止人员私自取用。定期检查存放的危化品标识是否清晰、有无倾洒和泄漏,及时清理过期或变质的试剂以及空瓶,空瓶不许随意丢弃,需要放置到指定的回收地点,使用完及时归还试剂。

加大资金投入以加强防护设施,配备数量充足的防护装置(护目镜、口罩、手套、防护帽、防护服、防毒面具、喷淋装置、洗眼器等)、报警装置(烟雾报警器、压力报警器、可燃气体浓度报警等)、防火防爆装置(消防栓、灭火器、安全阀、防爆片、防爆门等)以及基础医疗物资(药箱、创可贴、纱布等),清空消防通道[6]。定期检查防护设备的使用是否正常,更换老化不能使用的设备,做好防护设备使用的培训工作,便于实验人员面临人身安全时从容地应用防护设备拯救自身安全。防护设备是维护实验人员生命安全的最后一道保障,因此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4 结语

各地接连发生的火灾、爆炸、中毒等危化品安全事故令人警醒,悲痛不已。危险化学品带来的危害不容小觑。对此,为了保证科研与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高校化工实验室需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实验人员的危化品安全意识、实验操作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结合实验室具体情况完善危化品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安全责任监管程序,规范危化品的购买、领取、使用、退库流程,应用互联网技术建立现代化信息管理模式,做好应急处理预案,强化应急处理防护设施,切实保障实验人员的生命安全,杜绝发生危化品安全事故。

猜你喜欢
剧毒危化品化学品
江阴市“三个创新”打造危化品安全监管新引擎
剧毒蛙
——箭毒蛙
海上危化品运输船舶紧急过驳应急处置
危化品运输岂能有乱象
南通象屿将为日伸海运建造首批LNG动力化学品船
化学品库房施工组织设计分析
海洋中的剧毒“杀手”
剧毒蛙——箭毒蛙
氯乙酸不再隶属剧毒品
“互联网+”赋能危化品仓储物流安全